<h3>有一份遇见,唯美了整个曾经。</h3><h3> ——题记</h3><h3> 因为钟情教学,因为痴迷课堂,因为怀揣梦想,所以我们走到了一起。一个富有诗意的日子,一座难以忘怀的城市,一次挑战自我的参与,成就了宜州区2019年中小学学科中心组成员能力的提升。</h3><h3> 12月16日,一个暖意融融的冬日,我们宜州区教育系统包括领导在内的84名教师满怀着期待向美丽的杭州出发,开启了我们的学习之旅。</h3><h3> </h3> <h3> 16日早上8:30,从宜州出发至柳州机场。在飞机晚点几个小时后,我们在下午16:00抵达杭州。</h3> <h3> 12月17日上午8:30分,在班主任甜美的声音中,我们的开班仪式隆重地拉开了序幕。上海铭师培训中心陈锦杰总监、宜州区教育局教研室张志华副主任、宜州区教育局教研室黄燕斌主任先后发言,并对学员们提出了希望和要求。<br></h3> <h3> 随后,进行了隆重的授聘仪式,教研室黄燕斌主任给中心组成员颁发聘书。</h3> <h3> 简单而隆重的开班和颁发聘书仪式结束后,我们的课程在九点正式开始。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是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原局长、浙江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师、知性优雅的赵群筠女士。她给我们做主题讲座:《做一个从容智慧的老师》。<br></h3> <h3> 赵局长的课内容丰富,语言风趣,精彩粉呈。</h3> <h3> “欲速则不达,不要性急。”“今天晚上吃饺子,全家就缺你一个,我们都很想念你。”正是父母的鼓励和毫无保留的爱促使她迅速成长。</h3> <h3> 文晖中学坚守“我的道路是最美的”这一办学理念,开辟“最美文晖路”,沿途共设九个站点,分别是:相遇、渴望、约束、云端、自我、男子汉、选择、创造和光明。文晖路的设计告诉我们:只要用心用智慧做教育,教育无处不在。</h3> <h3> 有一个爱做梦的校长真好,她把梦想都变成了现实。 </h3><h3> 一个校长决定一所学校的高度;</h3><h3> 一群老师决定一所学校的厚度;</h3><h3> 一群家长决定一所学校的宽度;</h3><h3> 一群孩子决定一所学校的温度。</h3> <h3> “只要心中有一份追求,不要太在乎结果,而是用从容的心态积极地迈好过程中的每一小步。等你积累足够了,不经意一抬头,理想就在眼前实现了!”她向我们阐释只有做好自己,才能不断地在平淡中创造“神奇”。名师的成长是没有捷径的。</h3><h3> 原来,教育可以这样美!</h3><h3> 原来,我们的脚步可以如此从容。</h3><h3> 原来,我们还可以更加有智慧。</h3><h3> 只要我们愿意,只要我们用心,我们也可以陪伴成长路上的每个孩子都从容智慧地走过每一天。</h3><h3> 谢谢赵老师,让我们对工作有了更深地认识——教育的道路,我的道路,是最美的!</h3><h3> 感恩遇见,让我们有了华丽转身的勇气;感恩遇见,让我们可以感受到做老师也可以如此幸福;感恩遇见,让我们在这美丽的西子湖畔遇见更好的自己。</h3> <h3> 最后,初中语文组组长苏勇做学习分享:</h3><h3> 原来,教育可以这样美!</h3><h3> 原来,我们的脚步可以如此从容。</h3><h3> 原来,我们还可以更加有智慧。</h3><h3> 只要我们愿意,只要我们用心,我们也可以陪伴成长路上的每个孩子都从容智慧地走过每一天。</h3> <h3> 下午,全体学员到西子湖畔的浙江省博物馆进行考察学习,了解浙江历史,感受当地多元文化,体味中华历史的源远流长,从而增强文化自信。</h3> <h3> 18日上午,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教授,卓越教师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寿松老师给我们做专题讲座:《知行合一视域的教研管考学与教师专业发展》。</h3> <h3> 张教授以“培训=观念更新+行为改进+技能提升”开题,通过典型的案例阐述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精髓——知行合一。</h3> <h3> 张老师从如今严重影响我们行的手机依赖问题入手,让我们切身体会行和知合一的难。</h3><h3> 通过孔子《论语》篇耳熟能详的语句让我们理解手机收藏和阅读起到行为改进的方法。</h3><h3> 教育工作要做到知行合一,做好“闭关修炼”教研共长。</h3> <h3> 张老师以“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发问,引人深思,道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研究结论。</h3><h3> 他详尽解读了“三轮备课”“阅读建构”为我们提升“教、研、管、考、学”的水平提供了更加高效的途径。 </h3> <h3> 学科中心初中数学组宜州区一中罗志勇老师给我们做了精彩的学习分享,得到学员们一致的好评。</h3> <h3> 12月18日下午,浙江省名师名校工作站心理健康教育首席导师兼德育导师、浙江省特级教师钟志农给我们做题为《中小学生心理核心素养及其培育载体》讲座。</h3><h3> 讲座中,钟志农老师通过图文并茂的PPT演示、详实的案例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效和现状、研究工作实际,指导学员们解读核心素养提出背景及其要素;阐明“立德树人”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系;论述和指导核心素养与智力、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和培养方法。</h3> <h3> 讲座中,钟老师结合多年的研究工作,给学员们深刻认识核心素养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深入骨髓的心灵上的“造血组织”和“免疫器官”,是刻骨铭心的记忆,是致死不变的品格,是如影随形的行为,是面向世界的国际视野是着眼未来的国民形象。核心素养不是一次性的需要,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表象,不是某所学校个性化的要求,不是阶段性发展的某种特征,一旦养成一种核心素养,它就会自然而然绽放出来就会真实表现而无法掩饰,就会不受环境影响而无处不在,就会抵制各种诱惑而坚守真我。</h3> <h3> 就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智力发展,钟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告诉参训学员们智力发展的三个关键期及培养方法。钟老师认为,小学生一、二年级是注意力和观察力被激活的时期,教师要重视对注意力的培养,引导生改正注意力品质低下,注意的稳定性不足等问题。三、四年级是思维和想象的跨越性发展时期。钟老师反复强调“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核心是概括”。四年级学生思维发展大踏步前进,整个智力提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发散性、聚合型、逆向性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区培养。五、六年级是记忆的发展时期。理解记忆和归类记忆开始出现,教师可逐步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的方法和技巧;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空间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这四个高级思维在此时也开始初具雏形,到15周岁才能得到长足发展。</h3><h3> 钟老师希望,参训学员能正确了解学生内心情况和内心体验,细致分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抓住学生成长关键期,有效培养他们健康行为及学习良好习惯。</h3> <h3> 宜州区一中教师张凤仙在进行培训分享时说:“钟老师用丰富的知识、阅历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课程。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让我有了接下来工作的思路,把我所获得的这些概念化的知识梳理出来,转化成可以操作的课程,奉献给我们学校的老师,让班主任去做,让学校真正去落实。”</h3> <br><h3> 12月19日,体学员分中学组和小学组,到杭州的名校进行实地考察:</h3><h1><font color="#ed2308"><i><b> 中学组</b></i></font></h1><h3><font color="#ed2308"><i><b></b></i></font></h3><h3> 中学组成员一行50多人走进北苑实验中学、大关实验中学进行考察学习。<br></h3><h3><br></h3> <h3> 早上8点出发,当考察学习团到达杭州北苑实验中学时,金文校长等热情迎接并全程陪同考察学习。</h3> <h3> 在金校长的带领下,学员们走进该校校史馆进行参观学习。馆内大量珍藏了学校各个时期的文书、照片和实物,印证了学校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足迹。</h3> <h3> 北苑实验学校位于杭州城北,坐落在半山脚下,校园依山错层而建,绿树成荫,景致宜人,环境优美。校园具有“蓝天、白墙、倚山、幽静”中国庭院式的独特建筑风貌。</h3><h3> 学员们深入学校,通过看、听、问等形式全面了解学校均衡发展工作的相关情况,考察了学校校容校貌、校园文化,参观了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功能室、体育馆、食堂等。</h3> <h3> 参观结束后,金校长给我们做《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致远”课程体系实践——学校德育课程介绍》的主题报告,和老师们互动交流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获得了大家的满堂喝彩。</h3><h3> 西屏实验学校苏青兰老师的作为代表分享发言。</h3> <h3> 下午,学员来到杭州大关实验中学参观学习,章继钢校长带领大家参观校园并介绍大关实验中学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情况。</h3> <h3> 杭州市大关实验中学,位于花园岗街,是大关中学教育集团的新校区。走进校门,银灰色大楼映入眼帘,走廊一通到底,线条感十足。现代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别具特色的走廊文化,体现教育者的用心。</h3> <h3> 在该校STEM中心,章校长接待并作STEM经验分享。整个校园里科技含量最高的“STEM创客中心”,浙江省首批STEM种子学校。3D打印、海模空模、机器人、“虚拟现实”、“未来城市”、乡情古塔……各类项目“齐齐上阵”,引得学科中心组成员们纷纷驻足,或讨论交流,或拍摄记录,或静静沉思,在不同特色实验室的转换间,一起享受STEM教育带来的视觉盛宴和思维冲击。</h3><h3> </h3> <h3> 参观结束,在学校的报告厅,章校长为学员作了《指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STEM课程开发与实践》的主题报告,他以STEM核心素养为中心,结合大关中学教育集团办学历史及STEM成果展示。和老师们互动交流,课堂教学实践策略,他用大量鲜活案例诠释现代教育办学理念,办理想学校、做温暖教育的做法,引起了全体学员的共鸣和思考。</h3><h3> 宜州区第三中学汤凤杰老师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她用了“两个震撼”来表达了自己的感受。</h3> <h3> 通过交流学习,让学科中心组成员获益匪浅。激情可以创造价值,奋斗可以催生快乐,奉献可以收获幸福,我们全力以赴,帮助孩子活出自己的生命,也活出教育人自己的精彩!</h3> <h3><i><font color="#ed2308"><b> 小学组</b></font></i></h3><h3> 12月19日上午,小学组学员到杭州市金都天长小学,下午,到杭州拱宸桥小学参观考察。<br></h3> <h3> 拱宸桥小学以“新成功教育”为办学思想,重塑以“成功心态”为核心价值观的学校文化,为每位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h3> <h3> 小学语文组代表宜州区第一小学吴乔敏教师做学员分享:</h3><h3> 她从十几年前曾经听过拱宸桥小学王崧舟老师的一节课《只有一个地球》谈起,当时听完课之后,王老师就成了她的偶像,儒雅帅气,课堂上激情四射,很有感染力。</h3><h3> 这所学校给她的第一感觉是非常朴素,非常舒服,没有张扬的压力,没有兴奋的浮躁。当一个场馆一个场馆走下来,我们越来越惊叹,感受到一种文化(京杭大运河文化)由内而外渗透,一种精神由内而外的滋长。一墙一砖都有灵魂,一草一木,就连一个纸杯都会说话,每个角落都能悟人,每个场所都能育人,走过几个办公室门口,这里的老师们都嘴角上扬,轻声细语的交流,我们能感觉到老师们在这样的氛围中是静心教学,潜心研究。我们才发现,什么是真正的文化教育。</h3><h3> 感受到这所百年名校,这所全国名校先进的教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丰富的学校内涵,这些都让我们特别的震撼。学校的新成功教育理念,培养的是成功的心态,这种心态是阳光的,积极的,宽容的,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心态,也会影响我们今天来参观学习的老师们,希望我们也能用这种心态健康的心态去生活,工作,遇见更好的自己。</h3> <h3> 第五天上午学员进行问题研讨,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育质量”进行研讨,寻求集体智慧。</h3><h3> 下午学员分组,根据培训期间所学、所思,围绕“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学科教育/学校德育/学校教育工作”进行研讨并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论文。</h3> <h3> 12月21日上午,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院长、教育局副局长,特级教师王莺给我们进行专题讲座:《深度对话,课堂教学新追求》。</h3> <h3> 王老师由一个好课开始,告诉我们学会终点思考,以终为始,把教师带着知识走进课堂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进知识课堂。</h3> <h3> 她以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怎样与教材、学生、自己、同伴和理论对话中成长。</h3> <h3> 她还提出了由线性设计到板块式教学设计的设计思路,告诉我们这样的设计是灵活的、多维的,是开放的、探究的。</h3> <h3> 最后王老师以陶行知的教育小诗结束她的讲座:</h3><h3> 人人都说小孩小</h3><h3> 谁知人小心不小</h3><h3> 你若小看小孩子</h3><h3> 便比小孩还要小</h3><h3> 宜州区第一小学何汉生老师的精彩分享。</h3><h3> 在培训中王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她个人的有效做法。如写日记,教师如何去观察学生,研究学生。剥洋葱法的运用,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还有给自己课录像,录音。敢于直面自己的课堂,找到不足等等。其实,今天的讲座,只要我们能选其中一个做法,坚持做几年,我们一定会从骨干教师走向优秀教师,最后超越优秀,达到卓越的境界。</h3> <h3> 下午,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杭州市凤凰小学特级教师缪华良给我们做专题讲座:《学为中心——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h3> <h3> 缪老师用自身的例子,向我们传达了怎样为学习而设计教学:</h3><h3> 1.把握学习和素养发展的要义 </h3><h3> 2.要素突破:实践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h3><h3> 3.促进素养发展的学科项目化学习</h3><h3><br></h3> <h3> 宜州区第三小学严玉萍老师精彩分享。</h3> <h3> 最后,全体学员以我们宜州特有的山歌,唱出对缪老师的感谢:</h3><h3> 多谢了,</h3><h3> 多谢凤凰缪校长。</h3><h3> 分享理念和做法,</h3><h3> 教学坚持学在先。</h3> <h3> 讲座结束,举行结业典礼。</h3><h3> 班主任播放为学员精心制作的九分钟的视频,用一个个镜头回顾了此次学习的全过程,让全体学员感动满满。</h3> <h3> 学员代表来自宜州区第三中学的政史地组王鹏老师做培训分享。</h3> <h3> 教研室张志华副主任做结业典礼总结,并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h3> <h3> 为期一周的培训之旅顺利结束,我们踏上归途。</h3> <h3> 来一张全家福,让我们彼此铭记,把每一张笑脸和每一个名字回忆成我们一起经历的过往,唯美的曾经。</h3> <h3> 带着虔诚和期待的心去学习,满载而归,我们将会把学习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我们的育人和教学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走出一条属于我们宜州的最美教育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