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b>【推荐语】这是刘新强老师的一篇叙事散文,语言质朴给力,展示了“自己”对母校的爱!大学永远是一个教授人们读书和增长经验习得本领的地方,一所好的大学留给学生的记忆永远都是美好的!第一次听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这个大学,读到刘老师的介绍,让我们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充满了无尽的向望之情!人之一生幸福事,上一所好大学学一个好专业遇一个好老师伴一群老同学,能有出其右者,少滴很!</b></h3><h3><br></h3><h3><br></h3><h3><br></h3> <h3></h3><h3></h3><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u>聚首共话师生情</u></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刘新强</h3><h3><br></h3><h3>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87工运史班回母校聚会散记</h3><h3><br></h3><h3> 2017年11月17日,正值初冬的季节,祖国的首都北京,迎来一批满怀感恩的客人。今天,是他们难忘、高兴的日子。他们从全国各地回到共同的母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心情激动,欢聚一堂,共叙离别之情,感恩母校,感谢恩师。</h3><h3> 光阴似水,日月如歌。30年前,这些学生带着入学通知书,来到当时的中国工运学院(现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报到。对他们来说,这就意味着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门。他们感慨万千,心里有许许多多的话不知如何去言语。对于现在的大毕业生来说,可能有些费解,认为上大学是很平常的事。但对30年前的这群学生来说,那是非常难得的机遇,因为历史给他们开了个玩笑,他们该考大学的年龄,被安排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度求学无望。所以,当他们今天还有机会踏入大学的大门,在百感交集的同时,也从内心默默许愿要认真学习,将来好为党和国家建设作出贡献。</h3><h3> “风雨兼程三十年,满腔热血写春秋"。 三十年后的重逢,他们有许多话要倾诉,心里总有一丝抹不去的记忆。"相逢千句少,欲语口难张",同学之间要说的话实在是太多太多,心情激动,不断的回忆,把他们带回三十年前的学校生涯,一起在教室听老师讲课,辩论会争的面红耳赤,一起在食堂就餐,一起在操场锻练身体,一起秋游,同在舞厅跳舞等等。虽然这些事隔30年,但回忆这些时谈笑风声,无话不说,历历在目,好象是昨天的故事。他们在不断地重叙往日的友情,倾诉生活的苦乐,相互道别后的思念,尽享重逢的喜悦。</h3><h3> 二年学习期间,他们刻苦学习,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认真听课,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课外请教老师和专家,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故此,他们顺利地取得学院的毕业证,没有辜负学院、老师和原单位对他们的期望,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h3><h3> 毕业后,他们满怀信心回到自己的单位,把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运用在工作实践中,为建设祖国、为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30年的工作实践中,他们也不是一帆风顺,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他们没有气馁,保持勇往直前的勇气和信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克难致胜,不断地成长并回报社会。</h3><h3> 他们能明智地对待不公平的指责,来体会到公平的价值所在;他们能在被背叛中领悟到真诚的重要;他们在孤独中感觉同事的好处;他们能在倒霉中领悟机遇、运气的意义;能在失败时领悟有风度的竞争是多么重要;在被人藐视时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们就是在矛盾中不断地锻练自己、充实自己,不论境遇如何,都学会善待自己,善待别人,珍惜友情。</h3><h3> 聚会期间,同学们参观了母校的校史馆。母校最早在延安时就为“工人学校”,解放战争时期改建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改建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1984年改建为中国工运学院,2003年5月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h3><h3> 母校历史悠久,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非常关心母校的发展,多次接见母校的领导和老师,对母校的发展提了很有见地的指示,这为母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h3><h3> 同学们参观校史馆后,心情非常自豪,特别看到母校发展和变化,感到这辈子能在这样的学校读书,是一辈子的幸事。</h3><h3> 聚会期间召开了师生座谈会,师生们的发言道出了他们的肺腑之言,展示师生的情感,对学校的感恩,深深地包含着纯洁、朴素、动人、浪漫、永恒的元素。有位老师发言时激动的热泪盈腔……。</h3><h3> 同学们怀着对母校的感恩之心,对老师的尊敬之意,献上美丽的鲜花。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每一朵鲜花带着敬意和感恩,感谢母校和老师对他们的培养。是老师给了他们知识,教给了他们做人的道理,教给了他们热爱生活的信念,是老师们用心血和汗水为他们奠定了人生的基础。同学们不会忘记老师的嘱托和希望,从内心郑重地承诺,一定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将知识转化为推动力,为社会发展服务,做一个有担当的人,给母校和老师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并大声自豪地说“我们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毕业生!”</h3><h3> 聚会是短暂的,情谊是绵长的。同学们深深懂得母校学习的经历很值得留念,对母校的关心,老师的关爱,我们也会永远铭记在心中。缅怀往昔,同学们会更加珍惜今天和明天,珍惜师生之间的宝贵友谊,一同分享欢乐与感受,让师生友情持续恒远。</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17年11月19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