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教学不止,教研不息。11月25日,四年级语文教研活动在四(1)班如期举行,本次教研课由郭婵凤老师执教《麻雀》。</h3> <h3> 《麻雀》是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的一片课文,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热情地歌颂了“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课前郭老师和年级组的老师们一起认真备课。</h3> <h3><br></h3><h3>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段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郭老师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一、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的伟大。二、学习作者具体描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三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h3> <h3> 新课改精神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教学过程又必须强调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因此,郭老师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展示汇报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h3><h3> 郭老师先让学生自学课文画出描写:“老麻雀、小麻雀、猎狗的句子,读一读,再做批注:他们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再让学生合作探究:课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它们的这些特点?为什么?(指点方法:读——找、画——议——读) 先明确自主学习的要求,再具体地指点方法。这种设计,使学生不至于盲目地读,随意地议,能围绕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开展活动。现代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单纯地掌握知识,而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创造能力、协调能力为目标。在这个环节中,既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又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一举两得。</h3><h3> </h3> <h3> 展示汇报交流。 小组代表回答问题,要求:(1)读句子。(2)析句意。(3)感情读。 在以自学探究为主的课堂里,“交流”成了提升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这是在接受式课堂里所没有的一种全新教学行为。本环节教学,郭老师着力抓两点,一是抓重点句子,品重点字词;二是抓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在讲到老麻雀时,运用多媒体电脑动画显示:“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通过看屏幕上活生生的老麻雀愤怒地不顾一切地扑了下来,扎煞浑身的羽毛,并且配上老麻雀绝望地尖叫声,使学生感受更真切,理解得更深刻,顿时明白老麻雀怎样落下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突破难点。再通过换动词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句子,从直观的画面上升到理论知识,使学生更进一步学深学透课文,从理论上突破难点,也使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在理解“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这句话时,再提出问题:“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什么力量?”因为前面通过电视画面再现故事情节,为这个问题已作了铺垫,直观、真实、具体地体现了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h3> <h3><br></h3><h3> 深化主题。 教师通过引读第五自然段,进一步体会爱的伟大力量。再引导学生想象:“你从老麻雀的表现中想到了什么?”进行发散思维练习。这一步能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开发学生潜能,发展智力,激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通过 展开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h3><h3> </h3> <h3> 课后郭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并虚心听取年级组老师们的评价和建议。</h3> <h3>图片提供:黄艳琼</h3><h3>文字图片编辑:郭婵凤</h3><h3>审核:四年级语文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