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4.书法培训小记

張小咸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培训是一个“达成共识”和“保持怀疑”的过程。</h3> <h3>先从毛笔课开始。</h3><h3>薛老师在这里明确的指出:毛笔字的学习离不开临摹。何为临摹?摹是描红,临是照着写,先摹后临。临习的技巧(薛并没有讲,以下是我的教学经验)是充分的利用当下所用的田字格或者米字格,观察笔画起收笔位置,先定位再书写。</h3><h3>下午的培训,周老师说了一句很对很对的话,“书法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地方在于,书法课很需要老师当场的示范。只是语言的描述,你很难理解这个笔画往长了写究竟是要多长”。</h3><h3>其实任何一门课程讲解的技法,都无法绕开课堂本身这个局限。当前学校一个班级动辄50+的学生数量。老师想在40分钟的上课时间做到“因材施教”太难了。</h3><h3><br></h3> <h3>接下来是硬笔课程。</h3><h3>这个机构编写的教材优点在于,充分结合了教育部规定使用的语文书课后生字,可以起到知识巩固作用。而且本教材的<b>字体</b>作为硬笔书法基础学习很实用。风格类似田英章、司马彦。比XXXX机构推行教材靠谱。</h3><h3><i><font color="#808080">XXXX为什么不靠谱。其实示范的字体除了和“XX格”搭配起来字显得小之外,本身问题不大,其自创的“XX格”,作为成年人不借助任何工具都很难画出左右半格里的辅助线(他的要求是按照黄金比例1:0.618)更何况孩子。米字格、田字格更好画,好用。希望XXXX机构以及想写好字的人们把研究精力放在字本身笔画的特点、笔画组合的规律上面。我只是一个书法老师,就事论事。</font></i></h3><h3>书法教学不管是硬笔楷书还是毛笔楷书,达成的共识在于我们都是从基本笔画到独体字,再到简单的结字规律(具体再到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最后到一整篇字照顾好一个整体性,也就是所谓的章法问题。一个由点到面的科学的学习方式。</h3><h3>学生写字,从一笔一画开始,然后是一个完整的字,然后再到一整篇文章的完成。学生是由点及面的学习,可是我们作为看学生写字的这一观察者的身份,我们第一眼看的是整篇效果,接下来马上作出评价是不是有些不够对等,不够严谨呢?</h3><h3><font color="#ed2308">当我们了解到书法学习的基本流程,我希望我们也能有一个科学的评价和研究的流程:</font>先去看他们基本笔画的质量,再去结构,再去通篇章法。乍一看学生学书法半年了,一年了没什么进步,其实你是不会看。书法学习像是埋下一粒种子,他前期的成长变化在地下,根扎得越深,成长的越稳。</h3><h3><font color="#1564fa">让孩子去学书法,有些家长说想让孩子养成一个沉稳的性格,不急不躁,书法是个慢功夫,这话都是你们家长说的,到最后没两天家长先着急了,我看你们最该来学书法。</font></h3><h3><br></h3><h3><br></h3><h3><br></h3> <h3>还有一部分很重要的内容——笔顺。</h3><h3>笔顺就是我们写字过程中,书写笔画的先后顺序。这个顺序是自古以来约定俗成的东西,大体来讲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两边后中间也有很多。笔顺是为了书写速度的快捷,是先民智商和智慧的体现。没必要硬性规定(跟傻子和杠精计较这些没有意义)。</h3><h3>我经常看到一些公众号发布《XX年教育部出台汉字正规笔顺XX个,快来看呐》,首先我质疑的就是他(发布平台、编辑)的权威性。</h3><h3>百度上也能搜到啥啥汉字的笔顺,有些确实是教育部规定的,但是<font color="#ed2308">这个规矩,“不遵守”就真的等于“不到位”吗?</font></h3><h3>我问了好多专业的老师,思考了很久,组织了很多次语言,我觉得我这样解释应该没问题:<font color="#ed2308">教育部笔顺的规定,他只是一条及格线。</font><font color="#191919">我们不在这条线上,不是意味着不及格,也可能是更高的分数。就算这个规矩是天花板,砸破天花板,更高的地方是天空。否则,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有些个字,古人不按照当今的规矩写,却很好看这样的事实。</font></h3> <h3>有些书法小白会有这样的疑虑:<br></h3><h3>1.写字和书法一样吗?<br></h3><h3>答:没太多区别,按照古代那些高水平的书法家的方法去写,就是在写书法,这也是我们临帖的意义。</h3><h3>2.我这是硬笔字,和毛笔字不一样吧?</h3><h3>答:就是个书写工具的区别,都是在研究笔画细节、结构、章法这些个问题。现在越来越多人已经开始用钢笔去临摹王羲之、文征明的小楷了。越来越多的人都已经意识到古人的字帖才是我们取法的源头。</h3><h3>3.书法是一门艺术!</h3><h3>答:(拍案而起)当今时代“艺术”这个词被祸害的都快成贬义了。书法他是艺术的表达形式,但是他从产生的那一刻开始就以文字作为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h3><h3>中华民族是一个比较注重实际的民族,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一直在促进着文字字体的演变;从最原始的造字“四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扩展出后来的两个用字法转注、假借,统称为“造字六法”;从难写、速度慢的“篆”一步一步进化到“隶”、“楷”,然后再快一些的“行”、“草”;从繁体到今天的简体……汉字从未脱离实际生活,所以我个人并不看好脱离实际的“书法艺术”。请自觉抵制“泼墨”“射墨”“狂吼烂叫”的江湖书法。传承文明的书法、汉字,应在庙堂处被后人敬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