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教研组是教师进行专业研究、获得专业发展的主阵地,也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教研组长又是教研组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执行者、组织者,教研组长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关乎教研组的整体教研水平。</h3><h3><br></h3><h3> 随着教育科技革命大发展,新建学校也迅速扩张,新手教研组长数量随之增多。对于新任教研组长来说,由于对管理工作不熟悉,相应的工作流程不明确,往往导致教研工作不规范,教研质量不高。为帮助新任教研组长尽快“上道”,我们通过摸索建立了相对健全的教研组长培养制度。</h3> <h3>指导手册帮教研组长快速入门</h3><h3> 对于新任教研组长来说,要独立承担起教研重任,就必须先熟悉如何制定教研计划、组织教研活动等问题。但由于缺少经验,他们并不能很好地掌握方法。为此,我们为新任教研组长提供教研流程指导手册,理清教研工作思路,从而帮他们在工作初期迅速找到抓手。</h3><h3><br></h3><h3> 在教研流程指导手册中,我们以清晰的思维导图呈现出研制教研计划、执行教研活动、进行教研总结三大板块的详细流程。</h3><h3><br></h3><h3> 教研组长带领大家教研的第一步就是研制教研计划。教研组长从手册中就能清晰了解到,制定教研计划首先要了解教师需求,从而确定研究内容。教研组长需要认真倾听教师需求,找准研究方向。确定内容后,组长要初步拟定、合理编制计划。按照情况分析、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措施、具体安排等板块进行计划编制。完成计划撰写后,并将计划交于教研室主任,向有经验的教研组长请教,听取其意见,不断修改完善。</h3><h3><br></h3><h3> 随后,教研组长将会执行教研活动。在执行时组长要从教研前的预设安排、教研中的组织调控、教研后的梳理反思这三方面展开活动。同时,为教研组长组织教研活动提供策略方法,确保教研工作有条不紊、富有成效地进行。最后,在阶段总结时,手册中也提供了教研组长需要梳理的资料及成果的建议,提示教研组长及时进行梳理小结。</h3><h3><br></h3><h3> 用手册明确教研组长的职责及每位组员工作的任务、指向、要求,能更有效地落实教研活动的具体工作,实现教研目标。</h3> <p>面对面分配任务并督促落实</p><p><br></p><p> 新任教研组长在熟悉教研基本流程后,要提升教研质量,关键要做到有备而来。组织教研活动前,通常教研组长会通过线上软件进行工作安排,但常常因为大家疏忽或不够重视等原因,效果不佳。因此,我们鼓励新任教研组长将研讨重点、分工等任务写在小纸条上面对面传递给组员,以便将任务落实到每个人,让每位组员明晰主题,明确分工,教师更有任务意识。这样就做到了人人参与,人人思考,有效对话,同时也能帮助新任教研组长更自信地组织教研活动。</p><p><br></p><p> 同时,面对全组教学能力、个性特点、工作态度各不相同的教师,要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新任教研组长就必须根据组员情况具体分析,以便所有人做好相应准备。如有组员属于主动接受型,即任务布置下去后,他们可以积极主动去完成任务,组长就不用过多督促。有的是被动型教师,则需要组长后期跟进,及时督促其完成准备任务。还有的是逃避拒绝型教师,则需要教研组长牵线搭桥,使其与主动接受型教师结对,推动其前行。</p><p><br></p><p>基于教研主题灵活选择教研方式</p><p><br></p><p> 教研活动往往要围绕具体问题进行研讨。新任教研组长在主持教研活动时,常常是“老三篇”:开场、讨论、结束。这种单一的教研组织方式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相互碰撞,无法开展深入研究。为了让教师成为教研主体,激发思维碰撞,我们在教研方式上进行调整,即根据主题确定具体教研方式。</p><p><br></p><p> 根据以往经验,我们梳理出常用的教研方式,如培训式教研、体验式教研、游戏式教研、案例式教研、同课异构式教研等,所有的教研方式,都是基于不同主题与不同情境采用的。</p><p><br></p><p>如一次教研的主题是“有关植物体结构层次的说课”。这一主题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与情境性,必须在实践中才能更深入感知。于是,教研组长采用全仿真教研的方式,让教师把自己当成说课教师亲身感受比赛过程,</p><p> 于是我们采用案例式教研,通过每个班级在工作中的真实案例分享,组员从中去提炼、梳理、总结策略,从而达成教研目的。再如,针对班级项目活动开展较弱的教师,教研组长则会选择培训式教研,透过讲座培训,帮助教师快速提升业务能力。</p><p><br></p><p> 选择教研方式时,要求教研组长必须把握各种教研方式的特点、功能,按需选择、灵活运用,尽可能调动每个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p><p><br></p><p>教研成果为教师提供发展动力</p><p><br></p><p> 新任教研组长因为经验缺乏,往往会出现预设教研活动不能完成、教研进度过慢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月初,教科室会将当月工作安排表发放给教研组长。组长根据教研组计划和研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自行罗列出本月要完成的事项、完成的时间节点以及要收集的资料。有时因为突发性的事情打乱了原定教研计划,组长则要在月末梳理时在表格最下方月工作小结和调整两项里及时记录,以便下个月完成。通过表格,教研组长可以清晰地了解目标任务达成情况,形成自我压力,督促教研工作保质保量完成。</p><p><br></p><p>在成果物化过程中,教科室会帮助新任教研组长,通过结对式帮扶指导成果的梳理,让教研组长快速积累经验。教研组学期工作结束后,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教研成果的梳理反思。成果梳理不但是对于前期教研的一个总结,更多的是让大家的智慧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如围绕“创意课例研究”这一主题,教研组长带领组员用两学期研究出了小中大创意活动优质课例10余篇,并由教科室主任带领将20篇优质课例梳理成书,多篇优质课例得到发表。梳理成果,不但可以增强教研组长的自信,也可以更好地调动组员的教研热情与潜力,从而让所有人得到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