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舞蹈学习总结报告

我✔

<h3>一、基本情况(敦煌、敦煌舞)<br></h3><h3>1.敦煌</h3> <h3>  敦煌地处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紧挨着库姆塔格沙漠,在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486毫米,是中国的极旱之地。但就在这片荒漠中,不仅出现了葱茏两千年的敦煌绿洲,还孕育出了世界级的宗教文化圣殿-莫高窟。敦煌,一个神圣而美丽的名字,更是一块富饶神奇、芳香诱人的土地。明代的《沙洲卫志》这样描述敦煌:“敦煌雪山为域,青海为池,鸣沙为环,党河为带;前阳关后玉门,控伊西而制漠北,全陕之咽喉,极边之锁钥。”敦煌处在库姆塔格沙漠东缘,南枕雄奇壮丽的祁连山,北靠嶙峋蜿蜒的马鬃山。一望无际的沙漠和戈壁,包围着零星的湿地、草原和湖泊,这些自然景观与人类的城市绿洲共同构成了敦煌独特的风貌。</h3><h3> 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在这里,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相遇并发生着激烈的碰撞,那些公元4至11世纪的壁画与雕塑,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带给人们极具震撼力的艺术感受,在数以万计的赤轴黄卷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献资源,汉文、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粟特文、梵文,文种繁多,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文学、民族、民俗、语言、历史、科技等广泛领域,它虽然久经岁月的沧桑,但模样依然给见识过它的人带来一种内心的深深震撼。</h3><h3>2.&nbsp;敦煌舞的认识和发展</h3><h3>(1)认识:</h3> <h3>  三年前准备艺考的我,在对“敦煌舞”这一词还是显得比较陌生,碰巧有位敦煌的同学准备用“敦煌舞”来当做剧目参加艺考,在平时我们练功的时候就会给我讲一些关于敦煌舞的由来以及典型的敦煌舞舞姿、动律等等,让我很是好奇,没有很是喜欢但也不是很抵触,因为他和大多数的舞蹈不同,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风格。</h3><h3> 来到敦煌学院,懵懵懂懂的我们看到大三的师哥师姐跳的敦煌舞,又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敦煌是个有缘人的地方吧,很清楚的记得当时史敏老师来到五楼功厅,给我们全体舞蹈生讲敦煌的由来、动律、以及呼吸等等,那两天给我们教了两个组合,讲的非常细,呼吸、甚至一个细微的变手都有不同的意义。敦煌舞它是以佛教人物为主,结合西域地区的文化特色所编创出来的舞蹈。大一我们很少跳敦煌舞,主要是以中国舞及民族民间为主,在第二学期我们学了两个组合,启示冥想和眼神手位训练组合,感受到了它那s型运动规律以及眼神、手位特殊的路线,真的太神奇了。 </h3><h3> 到了大二就主要以敦煌舞为主了,学习了金刚、三十六姿、迦陵频伽三个组合,每一个组合都有它一个很深的背景,这就不得不在大量的敦煌书籍资料中查找有关金刚阳刚之气的形象以及迦陵频伽鸟的特征、由来、背景以及生活方式等等。 </h3><h3> 直到现在我们学习的敦煌健舞,通过对于壁画动作和装扮的模仿,并融入了我们个人的理解以及相应的艺术化的加工,创造出了具有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的舞蹈形式,但他总的构成刚柔相济、曲线鲜明的一种柔、韧、沉、曲相结合的动作特征还是不变的,在出胯动作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推胯;一种是坐胯。推胯是在提胯向上推出,线条较硬,动作有力;坐胯有向前和向后的不同方向,动作柔和,复活了“扭胯蹶臂”、“腾踏旋转”的动人姿态。敦煌舞蹈作为一个古典舞蹈新流派,已经在大多数高校和中专艺校运用于教学,高金荣老师的《敦煌舞教程》和史敏老师的《敦煌舞教程-伎乐天舞蹈形象呈现》是我们敦煌舞学习的系统课程。</h3> <h3>(2)发展</h3><h3>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无论历史文献还是当代舞蹈的记录中.都没有“敦煌舞”这个名称。今天以”敦煌”冠名的舞蹈,其直接来源是敦煌莫高窟壁画上的大量古代舞蹈姿态,它是当代舞蹈艺术家们根据对古代敦煌壁画舞姿的研究和受敦煌乐舞壁画的灵感启发,“复活”和创作出来的一个新舞种。 </h3><h3> 首次以敦煌壁画为灵感进行创作的是我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她的双人舞《飞天》曾在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获奖,成为20世纪华人舞蹈经典。但直接取材于敦煌壁画的大型舞蹈创作则是民族舞剧《丝路花雨》。上世纪七十年代,甘肃省歌舞团根据敦煌壁画舞姿编创的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成功演出后,“敦煌舞”在复古和创新中诞生了。由于这种舞蹈具有鲜明的敦煌艺术特色新颖独的舞蹈语汇体系、优美和丰富的审美表现力、浓厚的历史文化蕴涵,不仅产即得到国内、国际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而且引起舞蹈界的高度重视。专家们一致辞认为,“敦煌舞”的出现,对中国古典舞以戏曲舞蹈为主要(甚至是惟一)来源的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进而开启了中国古典舞多元并存和发展的新思路。 敦煌舞蹈研究专家、敦煌舞基本训练的创始人高金荣认为,敦煌壁画及彩塑的舞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h3><h3>1.北凉到北周的伎乐天。 </h3><h3>2.唐代的经变画。 </h3><h3>3.各代飞天。 </h3><h3>4.莲花童子。 </h3><h3>5.金刚力士与天王。(这是充满阳刚之气的男性舞蹈造型) </h3><h3>6.世俗舞蹈。(是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此外,还有彩塑菩萨。 </h3><h3> 高金荣说,敦煌舞既不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也不是敦煌当地的舞蹈,而是舞蹈家们追寻古迹挖掘遗产,依据敦煌壁画舞姿创造的具有西部特色的古典舞蹈新流派。 她认为,敦煌彩塑和敦煌壁画同是莫高窟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h3><h3> 敦煌舞的思路源自于绘制在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艺术,因此,对于敦煌舞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前提即是对于敦煌壁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敦煌壁画包括了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 552 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乃至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h3> <h3>二、计划与技术指标(排练过程)<br></h3><h3> 从九月中旬一直到十月中下旬被选上去北京演出,将近一个多月排练的时间,当时内心很开心、也很感动,但又多了一点点担忧,从舞者的条件来看,被选上真的是非常幸运,很感谢老师们对我的信任和期望,听完院长以及老师们给我们讲这次去北京的意义及重要性,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练,这不是平时上课自己一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学院的每一个人、以及学院今后的发展等重大问题,是学院自创办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件事了,我们每个人、还有老师都紧绷着一根弦,都不敢掉以轻心,在排练过程中我们都很用心,努力把每一个动作都做到位,最让我感动的是老师们,觉得他们比我们还累,他们不仅要跳,还要编,编舞真的很费脑筋,况且是要去北京演出,相比老师们压力太大了,有时候我们吃完饭老师们还在排练厅思考,老师们您们辛苦了!一个多月时间很快,一眨眼就到了快要去北京的时间了,在那几天最后的联排、以及在飞天剧院的演出,很欣慰,我们看到了希望的光芒,一个多月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坚持下来了。</h3> <h3>三、项目完成情况(北京演出)</h3><h3> 10月25日我们出发了,从每个人眼中都可以看到那份坚定的目光,对,那是我们和老师们的秘密,一个短暂而又难以忘记的目标或者是梦想。我记得那时是在九点多,老师们都过来看我们的动态,一目目慈祥又温和的面容经过我们每个人,内心又多了几分甜蜜,在车上我们一起舞动,唱着我和我的祖国,那是我在火车上最难忘的时光,很幸福、也很幸运,杨志军老师带着我们一起跳,特别耐心的一遍一遍给我们扣动作,觉得他像妈妈一样和蔼,我们都很喜欢他。紧接着我们看到乘务员和老师们围在一圈,才知道王星肚子疼,而且还吐着,医生说比较严重,最终老师决定在中途要求下车去医院检查,班主任和杨芙蓉陪就一起下车去了医院,当天晚上就查出是肠梗阻,我们心里都很不是滋味,紧张的气氛就这样一直到了北京。</h3> <h3>  在北戏的第一天,上午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学校,看了不同专业的课程,记忆犹新的就是京剧了,老师太厉害了,一个眼神、一个步子都特别有感觉。下午我们看了他们的毕业汇报,很有幸我们都坐在前排,看了他们的基本功、技术技巧、剧目等等,让我从舞台调度、表演、以及演员们驾驭舞台的能力都有了很深的思考,在舞台表演上,应该考虑观众的审美视觉和心理感受,舞者应该更注意动作的质感、动作要做到位、延伸要到头。看完后我们和北戏的学生排练我和我的祖国,一个个高大的身影在我面前,心中的石头已经慢慢变大,但是他们非常的有礼貌,很和蔼,我们一起说说笑笑,都很开心。排练完之后我们紧接就合灯光,到了第二天就正式演出了,演出前特别的紧张,但是看到了张京棣老师也陪着我们来跳,给我们买了巧克力、红牛等让我们补充能量,很是感动,因为她已经是77岁高龄了,还能很灵活的站在舞台上,甚至有些动作我们还完成不了,老师的这种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演出完其实我觉得效果不是很好,还是没有充分准备好,这些都和平时的排练息息相关,导致出现了好多问题。非常深刻地记得许琪老师说的一句话,“要用心跳舞,把握当下,死死抓住当下的机会不要放过”这句话我到现在还深深的记得,一直督促着我,提醒着我。到了中戏,我们更加的重视了,因为在北戏出了好多问题,所以我们都做了细微的调整,整场下来还是比较成功的,其中最喜欢的一支舞就是迦陵频伽了,从内容、动作、调度以及舞美让我觉得都非常有意思,接下来我就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h3><h3>四、采取的做法和措施(作品分析)</h3><h3>迦陵频伽</h3> <h3> 迦陵频伽鸟是指佛教中的一一种神鸟, 称“妙音鸟”。据传其声音美妙动听,婉转如歌,胜于常鸟,它的嘴上有七个音孔,每个音孔能发出不同的单音,随着一- 年四季变化它能吹奏出不同的曲调,音乐美妙动听,抑扬顿挫,让人们倍感愉悦。《慧苑音义》 云:“此鸟产于.印度,本出自雪山(喜马拉雅山),山谷旷野亦多,其色黑似雀,羽毛甚美,喙部呈赤色,在卵壳中即能鸣,音声清婉,和雅微妙,为天、人、紧那罗、一切鸟声所不能及。它们出自印度神话和佛教传说,是半人半鸟的神鸟,被作为佛前的乐舞供养。是上半身人头人身,下半身鸟体鸟爪的美丽女郎。它们手持各色贡品和各种乐器,在五方佛前奏乐歌舞,营造了佛国极乐世界的祥和氛围。能透过世间美好的声音文字,来探究无比广袤的心灵世界,所谓应以鸟身而得度者,即现鸟身而为说法,就是为了普渡众生,守护人们的爱情与婚姻。那么迦陵频伽这个作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编创的。</h3><h3> 《迦陵频伽》讲述的是它们在五方佛前奏乐歌舞,守护人们的爱情与婚姻等,营造了佛国极乐世界的祥和氛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人类对自然的索取更加剧烈,自然界的生物面临着生存危机,表现它们在迁徙的途中遭遇不幸时勇敢的抗击灾难,顽强的与大自然斗争的场景,形象的表述了爱与团结的力量,诠释了- -种自然与和谐对生命的热爱。</h3><h3>一、场景美</h3> <h3>  小到手势与面部表情,都是经过精心的艺术设计,表现它们在五方佛前奏乐歌舞的祥和景象,因为它们出身在喜马拉雅的雪山上,应该是很孤独的,有白鸟之首的高傲,是佛教圣鸟的神鸟,所以我们最初的动作是以轻快、灵动为主的。那么灯光刚开始是蓝紫色为主的,更能体现出它们的歌声美妙动听,音声清婉,音乐也是很清脆,让人们倍感愉悦。在服饰上上半身翅膀以蓝紫色为主,下半身以绿色为主,绿色相似大地,蓝色天空,给观众一一种神秘、温和、优雅之感。队形以一- 横排和正方形编排,代表了妙音鸟的安静、祥和、平稳。</h3><h3>二、动作美</h3><h3> 以托举、大队形的变换象征着它们面对自然环境的不服输精神,以卷腰、转,跳跃,--些力量较强、有点的动作以及齐舞顽强的与大自然斗争的场景,音乐由平稳变得欢快、紧张,形象的表述了爱与团结的力量,诠释了--种自然与和谐对生命的热爱。</h3> <h3>五、个人感想</h3><h3> 10月29日上午我们开展了座谈交流,沈培艺主任对我们此行演出进行了深度思考与评价,从我们的基本功、编创方法、教师教学、舞台最终呈现表演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建议与意见。通过这两次重大的演出,经验增加了不少,上台也没有那么紧张了,在演出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应该着重加强基本功、文化素质的训练,要加强表演,用心跳舞,以舞传情,在今后编创作品时应该先想好内容主旨,明确自己想要跳什么,想要表达什么,以此为基础在考虑结构创新等方面的编创,还有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动作的质感上把握不是很准确,平时我们不只是要跳,看和听也是同样重要的,也要着重加强。</h3><h3>六、计划</h3> <h3>  针对这些问题,在以后的上课中要以最饱满的状态去完成,严格要求自己,动作做到位,延伸要到头,每天早起早睡,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做事的效率,在每天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复习英语四级以及锻炼表达能力,合理利用时间学习并巩固双专业的专业知识以便进一步的提高,充实过好每一天。</h3><h3>&nbsp;</h3><h3>&nbs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