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游黄山大峡谷</h3><h3> 新声韵</h3><h3>爱旅黄山欢唱游,</h3><h3>轻风回响颤音悠。</h3><h3>石阶道道随人意,</h3><h3>溪水潺潺顺壑流。</h3><h3>百丈清泉飞谷里,</h3><h3>千寻玉柱立恋头。</h3><h3>爬坡登顶凭栏望,</h3><h3>引凤翔空乐忘愁。</h3><h3><br></h3><h3> </h3> <h3> 第一部 </h3><h3> </h3><h3> 三河古镇篇</h3><h3><br></h3><h3> 粉墙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曾几何时,这里是太平天国的指挥部。其实整个三河古镇面积不大,只有三平方公里。现在是国家5A景区,历史文化名镇。</h3> <h3>三河古镇,古名鹊渚、鹊尾(渚)、鹊岸,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端,地处肥西、庐江、舒城交界处,古镇总面积2.9平方公里。</h3><h3>三河古镇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因泥沙淤积,渐成陆地。南北朝后期称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镇。</h3><h3><br></h3> <h3>三河古镇有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在境内汇合,经新河向东流约15公里入巢湖。镇内有古城墙、古炮台、太平军指挥部旧址、英王府、一人巷、万年台、李府粮仓、鹤庐、刘同兴隆庄等历史遗迹,是庐剧的发源地,古镇有米饺、牛皮糖、酥糖、麦芽糖、茶干、米酒等特产。</h3> <h3>进入古镇首先经过的一座桥,叫仙归桥,有许游人在此留影。</h3> <h3>七十多岁的阿姨纯手工,一针一线做出的宝宝鞋,柔软舒适,精美漂亮具有浓浓的乡情亲情。</h3> <h3>精美的竹编制品,工艺考究,技艺精湛,琳琅满目,每一样都想买回家,可惜带不了。</h3> <h3>货真价实不欺骗,用良心酿酒,三河的米酒可是很有名气,米酒酿造技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h3> <h3>筷子店,品种齐全,什么材质的都有。</h3> <h3>繁华的商业街,青石板铺出的街道,两边品名不计其数店铺,人来人往,穿梭其中,游客们挑选自己喜爱的小玩意和三河当地特色小零食</h3> <h3>当年米店原貌</h3> <h3>刘记布荘,掌柜的坐在柜台里有算帐,看穿戴应该是清朝时期的。</h3> <h3>古梳枋名不虛传,各种梳子摆满房间,目不暇接,也是女人们的最爱。</h3> <h3>木艺坊,怎么没发现木艺,而销售的全是家仿呢?不可思议</h3> <h3>孔明扇,逍遥游</h3> <h3>关于仙姑楼的来历,相传清光绪二十五年(1898年),江西深山老林中有一修成正果的女道长,顺江而下,来到三河古镇,在“中和祥”端饼店受到礼遇相待。自从女道长离开后,“中和祥”店员便二次在夜里看到后院金光闪烁,疑是火灾,近前一看并未失火,却看到那位女道长隐现真身,知其不是凡人,“中和祥”老板便在后院设“仙姑牌位”香火侍奉,顶礼膜拜,从此生意日渐兴隆,富甲一方。传闻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人前来祭拜,做生意的求生意兴隆、出门的人求平平安安、膝下无子的来求儿求女,使当时的家祭变成了公拜。至今仙姑楼在周边地区仍有很大影响,初一、十五,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旺盛。</h3> <h3>这家董记米饺味道鲜美,客人争相购买,生意兴隆的很,我已是五次游览三河古镇了,但它古色古香的微派建筑风格,小桥流水,飞檐支翘角青砖黛瓦,完全一幅烟雨江南的水墨丹青,总是一次次让我留连忘返,陶醉其中。</h3> <h3>三河古城墙遗址,1855年9月(清咸丰五年)太平军建造。原城墙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50米,墙高7米。城墙今残存4处,今存较完好的中街仙姑楼一段,墙高约4米,长15米,宽1.5米,墙基为青石条,墙用旧砖石垒砌。今存还有三河二中后墙基、同善堂巷临河墙角和镇供销社办公室等三处遗迹。</h3> <h3> 这是三河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桥,叫做三县桥,三河民间有“一桥跨两岸,鸡鸣闻三县”的说法。这里的三县指的是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而三河正是三县的交界处。 三县桥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这桥面上的青板石已经被打磨的非常光滑了,这些全都是历史的印迹。在这桥的侧面,可以清楚的看到桥孔处有一条条白色的痕迹,这些是造桥师傅将糯米汁、明矾、鸡蛋清等搅拌在一起,然后灌浆到这石头缝隙中,这白色的痕迹就是糯米汁的混合物,糯米汁有超强的粘结性能,甚至赛过了现代的水泥。在桥墩的上方有个突出的部分,这个是龙头,桥的另一边还有龙尾。这不仅仅是个装饰物,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警戒洪水,要是水淹到龙头,那就是提醒大家: 今年水大! 因为年代久远,三县桥与三河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都亲切的称这座桥为“石头大桥”。</h3> <h3>写生的最佳选择地</h3> <h3>三河古镇有十条街,二十六条巷,其中一条小巷最古老、最悠长,也最著名。这就是"一人巷",因为巷子非常窄,只能容得一个人通过,更因为这条小巷中走出一位名人——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h3> <h3>旧居位于三河古镇南街的一古巷内。抗战期间,杨振宁随母亲来到三河,居住于此地。这里是杨振宁教授在国内的唯一旧居地。</h3><h3>整个旧居前后五进,前面两进是杨振宁教授的图片资料展览,第三进是杨振宁教授当年居住过的地方,按原样恢复,后两进主要展示杨振宁教授的学术成就。</h3><h3>杨振宁</h3><h3>著名物理学家、华人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922年10月出生于合肥四古巷,1957年10月因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而与李政道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家学渊远,文理兼通,长期担任全美华人协会会长,为促进中美和中西方学术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h3> <h3>楼阁凌空黄鹤闲,</h3><h3>廊桥拱月卧云天。</h3><h3>凭栏遥看画舫近,</h3><h3>倚柳静听渔歌远。</h3><h3><br></h3><h3>三河古镇焕新姿,</h3><h3>徽派亭楼展靓颜。</h3><h3>一色青石铺小巷,</h3><h3>百舸戏水荡清涟。</h3> <h3>去黄山凤凰源景区的途中</h3> <h3> 第二部 </h3><h3>黄山篇</h3><h3><br></h3><h3>我们一行30多人,于上午九点多到达黄山凤凰源景区,今天游览的主景区是东海大峡谷,从山脚到达峰顶需要一个小时。</h3> <h3>凤凰源,是黄山东海仙都峰和布水峰之间的一条大峡谷,纵深10余公里。这里传说是轩辕黄帝爱妻嫘祖放养凤凰的地方,是凤凰的故乡;又因仙都峰上有一奇石,形状像凤凰,昂首欲飞,大有出源之势,故名凤凰源。</h3><h3>凤凰源景区门前来一张集体合影照。</h3> <h3>石阶陡峭,盘旋而上,一直延伸到云雾深外,让人望而却步。</h3> <h3>欢快的溪水,哗啦啦唱着轻快的歌谣,一路向下游飞奔而去,</h3> <h3>两个阿姨虽将近七十高龄,却勇敢选择登山,勇气可赞呀!</h3> <h3>飞流而下的瀑布一路欢唱着,汇入碧绿的深潭之中,潭水清澈见底,微波荡漾,山环绕着水,水倒映着山,青山绿水,苍松翠柏,云雾缭绕,如同人问仙境,美不胜收。</h3> <h3>叠叠重重横万空,<br></h3><h3>石阶陡峭步千层。</h3><h3>云烟袅袅绕丘壑,</h3><h3>泉水淙淙过深岭。</h3><h3>远眺绝壁刀劈直,</h3><h3>近看飞石坐柱锋。</h3><h3>鬼斧神工展骄秀,</h3><h3>天公造化毓钟灵。</h3> <h3>前方50米有一处伟人头像风景石,让我们快步走过去,一观是哪位伟人的头像呢?</h3> <h3> 黄 山 游</h3><h3>冬至兴来游黄山,</h3><h3>诗情画意山水间</h3><h3>古木参天竞芳翠,</h3><h3>携友披裘比娇颜。</h3><h3>听泉方知梵音妙,</h3><h3>登顶始觉天地宽。</h3><h3>人间仙境凤凰源,</h3><h3>流连忘返不愿还。</h3> <h3>青山如黛,潭水碧绿通透,清澈见底</h3> <h3>白云飘渺绕群峰,瀑布飞泉落碧潭</h3> <h3>加油,凤凰台顶峰即将到达,无限风光在险峰</h3> <h3>松竹风摇曳,</h3><h3>青山含情立</h3><h3>乱云飞天来</h3><h3>清泉山涧流</h3> <h3>首先到达凤凰台顶峰的勇士,赞,来一个美照留念一下。</h3> <h3>凤凰源顶峰凤凰台,大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美女手指凤凰顶,无限风光在险峰,黄山我们来了!!!</h3> <h3>三位年俞七十男士,勇敢的登上了凤凰源顶峰,赞赞赞!!!</h3> <h3>登顶凤凰台不仅想起唐朝李白的一首诗,登金陵凤凰台,然此凤凰台非彼凤凰台。</h3><h3>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br></h3><h3>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h3><h3>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h3><h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h3> <h3>新安江畔风光美,</h3><h3>碧波荡漾画芳菲。</h3><h3>冬日暖阳照荷塘,</h3><h3>叶枯犹香沁心脾。</h3><h3>杨柳依依胜春晖,</h3><h3>青山如黛迎客立。</h3><h3>爱旅游客翩翩舞,</h3><h3>众人喝采声不息。</h3><h3><br></h3><h3><br></h3><h3><br></h3> <h3>正式入园的门口有两个很大的根雕立在一个中式隔窗前面,形成两道圆形的拱门供游人穿行。旁边有牌匾上书月活春归醉乾坤。我很喜欢从这种门洞里穿行,觉得很有意思,可能我还是有颗童心。</h3> <h3>根雕,汉族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为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h3> <h3>浙江开化根雕艺术博物馆</h3><h3>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即“开化县根博园”,位于浙江省开化县,占地360余亩,以盆景、奇石、根艺、园林古建构成恬静自如、天人合一的画卷,汇聚各类植物、名贵树种160多种 ,是让人震撼的世界唯一的根文化主题旅游区。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主要有福门祥光、中国根雕佛国、中国根雕博物馆、中国根雕历史人物博物馆等二十多个景点,它巧妙地以根雕艺术、盆景艺术、赏石文化与园林古建为载体,融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璀璨的文化于奇根异木,构建了一幅恬静优雅、天人合一的画卷,是一处寻根探源山水文化旅游胜地。它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最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胜地,中国十大休闲小城之</h3> <h3>价值二十多万的根雕老板桌椅,坐一会看下书,臭美一下</h3> <h3>大树参天成栋梁,</h3><h3>老叶入地护苗长。</h3><h3>枝叉燃火煮鱼肉,</h3><h3>龟皮制纸写文章。</h3><h3>枯根圣手雕奇偶,</h3><h3>能与珠玉比短長。</h3><h3>活着吐氧纳秽气,</h3><h3>荫蔽热人乘风凉。</h3><h3> 诗友傅刚明</h3> <h3>塔川村又名塔上,隶属于宏村镇,距离宏村仅2公里。塔川村依山而建,飞檐翘角的古民居,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就好像一座宝塔矗立在山谷之中。此为“塔”之来历。一条清澈的小溪穿村潺潺流过,给小村带来无穷灵气,此为“川”之来历。合起来,即为“塔川”</h3> <h3>黄山市塔川赏秋,虽秋已远去,隆冬季节,却丝毫感觉不到寒冷,云雾茫茫,烟雨人间,竹海荡漾,人间仙境。</h3> <h3>黄山四曰已游玩,</h3><h3>满载而归家回转。</h3><h3>笑语欢歌飘天外,</h3><h3>云雾缭绕柔意绵。</h3><h3>飞瀑流泉声声远,</h3><h3>竹海扬波荡青山。</h3><h3>人间仙境凤凰源,</h3><h3>留连忘返不忍还。</h3><h3> </h3><h3>亲爱的旅友们,黄山之旅四曰游,是我爱旅纷途旅游公司2019年收官之旅,4日游开心而来,愉快而归,感谢各位旅友对爱旅纷途旅游公司及玉兰的大力支持以及深情厚爱。心有春天心向暖,有缘处处都相逢,愿我们相聚2020,红尘结伴同游祖国大美山川河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