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县思恩民族中学(第一学区)历史学科”问诊课堂教学 促升教学能力“主题研修活动报道

零_ 🇨🇳

<h3>  为探索主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行模式和具体方法,形成“主题带动-课例引领-实践反思”的主题研究模式。我校于2019年12月20日上午借助主题研究的活动平台,开展“问诊课堂教学 促升教学能力”主题研修活动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自我修正、自我提高,自我适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h3> <h3>  来自宾州三中的陆东老师和思恩民族中学的李焕任老师同课异构给大家展示了课例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的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两位老师的课各有亮点,陆老师的课注重抓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李老师的课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h3> <h3>  对于本课难点,陆老师通过材料探究,与古鉴今,联系今天民族政策,让学生结合露圩蓝衣壮,芦小三月三活动,宾阳壮锦从汉族同学的角度,壮族同学的角度结合宾阳、广西地区民族关系特点,谈谈台何对待民族间差异,维护民族团结,形成正确的民族意识。取得较好的效果。</h3> <h3>  李老师用司马光的《过故洛阳城》中的“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导入,感慨洛阳见证了许多朝代的兴亡交替。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充满胡风汉韵的民族交融的时代,北魏正是在这样的地点这样的时间建立兴盛的。利用诗歌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了探知欲望。</h3> <h3>  参加本次研讨活动的有宾阳县思恩民族中学的全体历史教师、宾州三中以及宾阳体校的部分教师。</h3> <h3>  课例展示结束后,先由陆老师和李老师分别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h3> <h3>  接着由来自思恩民中、宾州三中和宾阳体校的老师分别评课、议课。大家一起展示收获,评点不足之处,并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讨论,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h3> <h3>  最后教研室张安昌老师特别对本次课提出建议,重点强调教师在备课、上课过程中要梳理好重要关注对象如课标、课题、子目之间的联系;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br><br>  本次活动通过构建行之有效的主题带动模式,为广大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引导教师克服畏惧心理、不重视心理,让教师明白了,普通教师也可以搞科研,并且结合实际工作可以搞得很好。使教师从现实中发现问题,把现实的、典型的问题作为课题,在反思中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h3>

教师

课堂教学

老师

宾阳

民族

主题

思恩

教学

课例

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