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铺的兄弟 <h3> 上面这张照片是我的战友秦文清。 用这个副标题并非是我们真的上下铺,而是形容我们的关系之好。</h3><h3> 我在部队的编制在电影队,演出队没有任务的时候就回到电影队工作。小秦是73年的兵,与我同在军分区电影队。</h3><h3> 小秦喜欢画画,我见到他的第一天就看到他随身揣着一个本,有空就拿出来画素描,见谁画谁。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看他画的人物真的水平很有限,属于初级阶段。</h3><h3> 几年的时间里,他不停的画呀画呀,抓紧一切时间,从不间断。一到星期天休息的时候,他就揣上几个馒头,背上一壶水,外出写生去了,一画就是一整天。功夫不负有心人,眼看着他画画的水平就上来了,在达县地区军地都小有名气。</h3><h3> 除了刻苦以外,他也遍访名师,学习请教。四川美院的院长罗中立成名前就跟秦文清是好朋友,画友。他们经常在一起相互探讨切磋,大夏天的,达县热得像蒸笼,罗中立和秦文清就在我们电影队的工作间脱掉上衣“赤膊上阵”,任汗水顺着往下流,两人说着,笑着,画着,乐此不疲!</h3><h3> 听说画家吴冠中到达县,小秦也跑去请教。能得到大师的指点,他非常兴奋,跟我聊起来眉飞色舞的。通过不懈的努力,加上名师指点,小秦画画的水平突飞猛进。后来调到四川省军区,又调到海军创作室。先后在军艺和中央美院学习,终于成为军内外知名的画家,硕果累累。</h3> <h3> 因为小秦的勤奋,我也沾了不少光。我和小秦住一个寝室,每天天不亮他就去到工作间画画,按生活作息时间放广播就自然而然由他承担了,甚至他把稀饭馒头给我打好,我睡了懒觉才慢悠悠的去到工作间。当然,在他要外出作画的时候,家里的工作就由我们承担起来,配合相当默契。</h3><h3> 我和小秦都是知青当兵,自然也有一些小调皮。</h3><h3> 军分区的大院里,各个部门都有那么一块地,种点蔬菜。有时晚上放了电影回来,兴奋得睡不着,把机器收拾好,我们就穿上放电影的蓝色大褂,到地里“跳丰收舞”去了。也不管是哪个部门的地,只要看上了就动手。看到有玉米,掰下几个。掰了以后还要“配菜”:青椒炒玉米好吃!青椒呢?哦,那块地里有青椒,过去摘几个。这儿还有番茄,可以打汤,摘几个。第二天,餐桌上就会出现我们的杰作。</h3><h3> 分区大院里我们电影队旁边有一片小山坡种满了桑树。到风和日丽的季节,桑椹熟了,桑树上结满了青色、红色、紫色的桑椹。树不高,我和小秦爬上去坐在树上摘桑椹吃。紫色的是熟透了的,吃着甜甜的,安逸!那几串还带青色,没有熟透,不摘,留着明后天再吃。反正也没有其他人会(敢)来摘,都是我们的。直到吃得满嘴紫红色,吃够了再带点回去,还有人眼巴巴的等着呢!那种感觉真的好爽。现在看见市面上卖的桑椹还能引起当年的记忆,但是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感觉了。</h3> <h3><br></h3><h3> 当年的战友,当年的故事,都是美好的回忆。我时常感慨:一个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能够干自己喜欢的事,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又能干出一番成就。我的战友中就有两个人达到了这个境界,一个是刘晓庆,她的成就不用说了,地球人都知道。虽然作品无数,名满天下,今天仍然活跃在舞台上,活跃在影视里,也活在她自己的梦想里。</h3><h3> 还有一个就是秦文清。历经几十年的耕耘,技艺日益精湛,个人获得国家级的荣誉,作品获奖无数,今天依然坚持作画,并且到各地开讲座,指导培养年轻人成长,乐在其中。</h3><h3>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达县地处大巴山区,达县军分区的兵员也不多,但是却涌现出许多英雄豪杰,优秀人物,秦文清和刘晓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突出代表!我庆幸我能遇上这么优秀的战友。我为他们骄傲!我也以能成为他们的战友而自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