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走进南李村赵峪村,是偶然也是必然。12月21号是个星期天,我们"人民艺术摄影协会"一行七人在铁门陈村、晁村、仙桃采风归来,途经李村赵峪村,被村委广场及路边那一串串、一排排错落有致,夕阳下泛着金光的红薯粉条所吸引。</h3> <h3> 经了解得知,原来这里是南李村有名的"新宇种植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红薯粉条加工生产地。下图就是合作社的领军人王雪峰。</h3> <h3> 老王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质朴、实在、厚道,通过交谈又觉得他是一个善思考,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他的理念就是:根据当地土质好、有资源优势的特点,从红薯的选种(徐薯18号)到纯手工加工淀粉,再到粉条的手工制作,各环节严格把关,不配任何添加剂,再加上自己掌握的传统手工粉条制作工艺,闯出属于李村赵峪也属于自己的优质粉条品牌。</h3> <h1> 红薯粉条的生产从调粉开始,经过不断的搅、揉、醒,调出来能拉成长絲不断的粉线,才能制作出细、匀、而且折不断的粉条。</h1><h3></h3> <h3> 试粉也是个技术活,要靠经验、凭眼力判断醒过的粉团是否合适下锅。</h3> <h3>出锅的粉条需要凉水过滤,去掉附着在粉条表层的粘度,然后挂上竹杆捞出。</h3> <h3> 冒着热汽的粉条需要经过放凉才能装入冷库。</h3><h3><br></h3> <h3> 王师傅说:粉条在凉晒前都要经过9到10个小时的慢冻过程,这样做出的粉条才筋道好吃。</h3> <h3>从粉条加工车间走出后,又观看和拍摄了红薯粉的凉晒过程。</h3> <h3>淀粉的提取过程也十分繁杂,先将精选的红薯洗净,粉碎成浆泥,用清水冲浆3一5遍,然后用粗箩过后再用细箩过,使淀粉沉入缸底,再把淀粉从缸底挖出来,用布单子兜起来,等淀粉控水至半干后便成了一个大粉坨,然后掰分成小块晒干,方成了做粉条的原料。</h3> <h3> 粉条经过冰冻后要经过深井水的冲洗,才能把冰渣解化。只所以用深井水是因为井下水有热度,化解的比较快,制作的粉条口感好。</h3> <h3> 工人们开始挂晒粉条。</h3> <h3> 挂着霜花的粉条</h3> <h3> 晒干后的粉条经过整理、过磅、打包,运往各地。由于李村赵峪粉条属传统的纯手工制作,而且粉条味纯、耐煮、口感好,所以在当地很畅销。王师傅说:正因为去年销售的好,他今年种了150亩红薯,全部用于粉条加工。</h3> <h3> 问起今年的粉条生产情况及预计今年收入情况,王师傅毫不忌讳,他说今年由于前期天气干旱,红薯减产了不少。现在每天可生产1500斤粉条,估计今年仅粉条的纯收入在40万左右。</h3> <h3> 离开赵峪时,王雪峰经理表示,很感谢新安县政府、南李村镇政府及赵峪村委两年多来对他的鼎力扶持和大力支持,才使他在奔小康的路上越走越远。是啊,世界上千好万好也都比不上党的政策好!</h3><h3><br></h3> <h3>拍摄结束回来,出于人民摄影为人民的使命初衷和良知,总觉得应该为农民兄弟做点什么,把他们的产品推广一下,于是又专门去了趟赵峪,了解了赵峪手工红薯粉条的制作情况,并顺便记住了王老板的手机号码。</h3><h3><br></h3><h3> 王雪峰联系电话:15896636278</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