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传说叫南平

马兰花书社

<h3>   美丽的传说叫南平</h3><h3> ——跨越四千公里的第二故乡</h3><h3> 自从张骞通西域,援疆犹如一部史诗。大地经过多少变迁,戈壁变成绿洲,沙漠变成林海,一切的一切都在变化,可一代又一代的援疆事业从未间断过,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援疆故事仍在流传。坐落在照壁山下的木垒河畔,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秀丽山城。雪峰、草原、大漠、戈壁,构成了木垒县独特的地理风貌和奇特的自然景观;古堡、岩画、烽燧、原始村落遗址、诉说着木垒历史的久远;叼羊、赛马、姑娘追、奶茶、手抓肉,折射着木垒浓郁的草原文化特征。多年以来,无数援疆儿女在这块土地上呕心沥血、奉献青春,留下他们坚实的足迹。</h3> <h3>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壮举,这是一个满载荣誉的团队。要走了!别回头看,南平的援疆干部,身后有无数双眼睛,没有一双不噙满泪水……</h3> <h3>  正像他们的名字——旭日东升黄旭晖,水木清华杨清华。有了这样的带头人,强将手下无弱兵。</h3> <h3>  52岁的属羊人陈锡才,戴着眼镜,面黑寡言,精瘦干练。来疆前,是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他告诉我,过去新疆对他来说,只是地理上的一个概念。可,来了之后觉得三年时间似乎有点太短,不想走。木垒是一个养心的家,这里空气好,人纯朴、大方,讲信用,不耍心眼,承诺之后都能做到。刚来时不适应这里的气候,牙疼,口腔发炎,痛苦了一段时间。最揪心的事,是老母生病。当时出门前,我对母亲说:“要去新疆。”母亲点头“嗯”了一声,什么也没说。后来带高三毕业班,顾不上回家,得知他病重回去后,他已经不省人事了。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的数学高材生陈锡才,儿子是当地高考状元,在数学教学方面,有着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了迅速提高木垒一中的教育质量,陈锡才在任教高三特长班时,毫无怨言的一个人担了每周18节课的工作量,这在一般人看来,是绝对承受不了的。可在走访他辅导的毕业班学生张一炜那里,学生却夸陈老师辅导特别耐心,不仅讲题方法细致,能拓宽难题思路,还做疏导工作,使学生收益非常大。在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和付出,特长班的学生全部上了本科线。被当地政府授予“优秀援疆教师”光荣称号。</h3> <h3>  叶飞龙和陈荔君两位,是带着教育家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誓言、不辞劳苦的奋斗在木垒教育战线的教师。叶飞龙教历史,知识渊博,酷爱学习,以身作则,诲人不倦地给学生传授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陈荔君教英语,学生们亲切的称她大姐姐。作为老师,他们白天上课、开会、执勤,晚上回到宿舍还要熬夜备课,日常承担着为职工食堂采购,做饭,打扫卫生等杂物工作。正如王校长所言:“在木垒师资力量极其短缺的情况下,援疆干部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不仅在资金上做了大量的投入,智力投资的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福建老师知识面广,教学方法新颖,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全方位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h3> <h3>  毕业于福建农业大学的祝金虹女士,主攻土肥专业,属国土地质量等级专家,高级农艺师。曾获南平“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最美农技员”奖。因两次援疆的经历,使她对这里的水质情况和土壤结构非常熟悉。尤其在农作物研究和土壤区别等方面,她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2019年以来,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将南方特色优质果蔬引种基地建设摆上议事议程。经过四个月艰辛的的努力,试种成功的福建家乡花鲜切百合,已在木垒照壁山蔬菜大棚生根开花,这项新创举,不仅美化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也为广大菜农拓开了新的致富之路。当一万多株鲜艳夺目的百合花在木垒山城怒放时,人们欣喜若狂热血沸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大增。有不少外乡村民前来大棚询问。“真稀奇,木垒县都能种植鲜切百合了,我们怎么不会种啊?也教教我们啊。”祝金虹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每天顶着烈日在田间地头忙碌着,她的身影在大棚和试验地来回穿梭,看墒情、做实验、推广技术……用她积极向上,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诠释着一名农技员的别样精彩。</h3> <h3>  救护病人、解救病人的苦痛,是南平援疆干部医生雷伟和叶学武的共同心愿。今年39岁的雷伟,中等个,五官清俊,额头光亮。他毕业于江西赣南医学院,现任南平蒲城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有一次,深夜出诊,遇到一位重症肺炎的病人昏迷,在集体会诊病人意识不清的状态下,雷伟考虑到呼吸衰竭,肺性脑病,重症肺炎……当机立断实施了抢救性救护:做脑颅及胸腔CT,采取气管插管与积极抗感染等措施,并迅速送往乌市医院。及时维持了病情,挽救了病人的生命。</h3><h3> 作为牙科医师的叶学武,笑容可掬,憨厚敦实,拔牙技术更是精湛无比,拥有众所周知的“一招鲜”。同行惊讶他的业务水平:“哇塞,厉害!拔牙还有这样高的绝招。”病人更是信赖这个牙医,都说:“只要叶老师在,我们就特别放心。”两名援疆医师,无论雷伟还是叶学武,看上去都严谨踏实,谦虚诚恳,待人恭敬赋有使命感,传帮带木垒医院实习生,为当地留下了医术高超带不走的徒弟。</h3> <h3>  在福建南平指挥部,当两位领导都不在家的时候,住建局助理林永宏就是指挥部的主事人,1米9的身高,睛亮鼻隆,看上去像个维吾尔族,手里永远拿着一架随时准备外宣的照相机。他举止儒雅,文质彬彬,真诚友好,行事稳妥。有着福建人独有的形象和气质。</h3> <h3>  党校专技干部齐东杰,33岁,是指挥部年龄最小的一个志愿者。这个站在讲堂上教《马克思哲学的》的资深教授,虽长得人高马大,脸上却永远带着孩子般纯真的笑容,那天,他在瓜地里抱种子时,被一个铁钉刺伤了脚,晚上,脚肿的像馒头似的,第二天,依然留在工作现场,脸上仍旧挂着幸福的笑容。</h3> <h3>  回眸三载往返的春夏秋冬,南平人在穆垒河留下了坚实的足印:首列“全幅号”开通了闽疆两地游;中国.木垒“南平杯”汽车越野赛激情上演;万棵百合花创试成功;“闽疆甜”畅销大江南北……“援疆林”郁郁葱葱……“小豆豆”闪亮登场……耸起的建筑,修起的电网。一个个奇迹,一件件往事,小故事折射出了大时代。所以,当地老百姓欣喜地称赞道:南平这一批干部,与以往任何时候的援疆都有所不同——他们的思想更超前,情感更细腻;他们的工作更主动,质量更高效……他们更注重文化援疆心灵援疆和思想援疆;“润物细无声”是他们共同的品质。</h3> <h3>  这些好领导,好干部,好职工……更是好叔叔,好阿姨,好兄弟,好朋友……他们会跳新疆舞,会说“亚克西”,他们教书育人不求回报,他们救死扶伤医技精湛,他们改天换地却默默无闻。四千多公里路,一千多个日夜,他们撸起袖子抡圆了干,一干就是整整三年,他们的壮举,一点也不亚于当年的知青——他们抛家离舍:在孩子最离不开父母时,撕裂了父爱、母爱;在家人最需要关心呵护时,忍受着钻心的痛疼和内疚,甚至在父母撒手人寰的最后一刻,他们都来不及做最后的跪谢……默契和亲和,踏实和忠诚,奉献和爱心……或做白衣天使,或做园丁助教,或是农业专家,或是城市规划者……无论是组织者,还是普通员工,都在倾心援疆,全力投入,他们无愧于心,无愧于时代。</h3> <h3>  这只是第七批197名福建省援疆干部人才的缩影,正如南平分指挥长黄旭辉的心语:“祖国,我心中最大的家,援疆是母亲强烈的召唤。南平,抚养哺育我成长的家,为她付出是我一生的职责。木垒,我来过,奋斗过,深爱着,是我此生最牵挂的家!”</h3> <h3>  多么坚固的连心桥。走吧!撕心裂肺的来,感天动地的去,别回头看……身后有无数双眼睛,没有一双不噙满泪水……</h3> <h3>  岁岁边塞复玉关 朝朝男儿临大荒<br></h3><h3> 在外牵心惦爹娘 挥手又添新愁肠</h3><h3> 三年援疆穆垒河 两肩铁担侠骨香</h3><h3> 千里云山楚天阔 十万雪花相送别</h3><h3> </h3><h3> 作者:陈霞</h3><h3> 2019年12月25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