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雾庐山

华英雄

<h3>庐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最早的庐山记忆应该是苏东坡的《题西林壁》了。</h3><h3> 横看成岭侧成峰,</h3><h3> 远近高低各不同。</h3><h3> 不识庐山真面目,</h3><h3> 只缘身在此山中。</h3><h3>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传说在商初,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庐山学道求仙。匡俗在庐山寻道求仙的事迹,为朝廷所获悉。于是,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屡次回避,潜入深山之中。后来,匡俗其人无影无踪,据说已成仙隐去。后来人们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庐山由此而得名。庐山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h3> <h3>冬天不是游庐山的好季节,只是机缘到了,避开了上庐山避暑的人山人海,于冬天的雨雾中登上了庐山。果然是淡季,细雨斜飞,游人稀少,雾一阵阵的漫上来。一分钟前清晰可辨,一分钟后即白茫一片。尽管没有夏季的绿树红花,鸟鸣山涧,却有雾气缭绕,宛如仙境。也是别有一番风味。</h3> <h3>冬日的庐山云雾有朦胧、飘逸之美,一片朦胧气象,山石树木在云雾间若隐若现,传说中的仙境也就如此吧!</h3> <h3>据说庐山全年雾日可达190多天。每逢雾日,人们可以欣赏到“太虚幻境”般的奇景,可以领略庐山犹如沧海银波的千里阵云,亦或是云雾虚实相济的山韵。它时而轻柔如绢,袅袅婷婷;时而雪浪排空,澎湃汹涌。天地空灵,烟云缭绕,如梦如幻间,禅意十足。</h3> <h3>云雾缠绵,风景这边独好。</h3> <h3>冬日里的庐山,层林尽染。</h3> <h3>庐山锦绣谷有一块凌空突兀的岩石,叫天桥。这块石头一边和山体巨崖相连,而另一边却伸向山谷,象一柄悬空的宝剑。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3> <h3>相传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被追至庐山锦绣谷,后有追兵,前有深谷,插翅难飞。朱元璋准备跳崖以免受被抓的欺辱。这时突然从天上飞来一条金龙,瞬间便在山谷两边的悬崖间架起了一座天桥,朱元璋绝处逢生,立即扬鞭跃马而过。当朱元璋过桥脱险后,陈友谅也追到了桥头,但这时忽然听见一声霹雳巨响,金龙飞走,桥断了,就此留下天桥奇观。其实两块石头相隔甚远,从合适的角度看到的一种错觉。</h3> <h3>含鄱口是庐山最佳观日处。想象一下哈:清晨,鄱阳湖上晨光熹微,天水一色, 一轮红日射湖而出,金光万道,霎时湖天尽赤。也就想象一下了。我们见到的是茫茫一片白雾,什么五老峰,什么鄱阳湖,什么太阳,统统看不见。就连这个牌坊离得稍远也看不见了。世间万物就是如此,没有尽善尽美,留有遗憾也为以后再来留了一个借口。</h3> <h3>含鄱亭,看出日的好地方。</h3> <h3>望鄱亭,据说蒋介石和宋美龄经常在此跳舞。</h3> <h3>电影《天仙配》里七仙女在天庭俯视人间动了凡心的镜头就是在望鄱亭拍摄的。这是亭顶上的七仙女形象。</h3> <h3>三叠泉。古人称“匡庐瀑布,首推三叠”,誉为“庐山第一奇观”,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合,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又飞泻到二级大盘石,再喷洒至三级盘石,形成三叠,故名。瀑布势如奔马,声若洪钟,总落差155米。这是人家拍摄的。<br></h3> <h3>这个是我们看到的三叠泉😂</h3> <h3>瀑布水洒溅玉,落入深谷。自成美趣,故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其实我们到了,也算不上庐山客。三叠我们只看到了半叠……</h3> <h3>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里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是三叠泉。三叠泉直到南宋才被一个樵夫发现。</h3> <h3>潭里这块形似泰坦尼克号的大石头看得倒是很清楚。</h3> <h3>花径海拔1035米,曾是庐山历史上的三大名寺(西林寺、东林寺、大林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在唐代,这里被人们誉为“匡庐第一境”。花径曾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的地方。</h3> <h3>花径里有个湖,叫做花径湖,就是现在的“如琴湖”。因湖面如一把提琴而得名。又因湖傍花径,故称花径湖。湖中有湖心岛,呈椭圆形。岛上有九曲桥与湖岸相连。岛四周苍松翠绿,岛东端建有忆琴亭,西端建有一水榭。<br></h3> <h3>雾气蒙蒙,颇有烟雨江南的意味。</h3> <h3>白居易草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被贬任江州司马时,曾同好友到庐山顶山的大林寺游玩。看到此处的桃花含苞欲放,白居易被眼前的春色深深的吸引。随口诵出七言绝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欣赏桃花后兴致大发,随后又提笔留下了“花径”二字。</h3> <h3>仙人洞大门,为一圆形石门。门上方正中镌刻“仙人洞”三字。左右刻有对联:“仙踪渺黄鹤,人事忆白莲。”</h3> <h3>圆门内有一大巨石横卧山中,宛若一只大蟾蜍伸腿欲跃,人称“蟾蜍石”。石上有一株苍松,名石松。石松凌空展开两条绿臂,作拥抱态。其枝枝叶叶,密密层层,蓊蓊郁郁,生机盎然:其根须裸露,却能迎风挺立, 千百年不倒,充分显示了庐山松特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堪称庐山一奇景。松下石面镌刻有“纵览云飞”四个大字,传为清末民初诗人陈三立所书。</h3> <h3>礼贤门</h3> <h3>梵音泉、好运池</h3> <h3>仙人洞,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慢慢形成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岩。俯视山外,白云茫茫,颇有远离尘世的感觉。这里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传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祠吕洞宾,将佛手岩更名为仙人洞。殿内立吕洞宾身背宝剑的雕像。</h3> <h3>好运石</h3> <h3>朱元璋为了纪念周颠等人而建的御碑亭。亭中至今还保存着朱元璋的御碑。碑上刻着这位朱皇帝亲自撰写的《周颠仙人传》和《四仙诗》。</h3> <h3>亭子四面无柱子都是石壁。仅在三面有门,一面没有门,在亭子正门外刻有两幅对联:外联是“姑从此处寻踪迹,更有何人告太平”。内联是“四壁云山九江棹,一亭烟雨万壑松”。</h3> <h3>江青曾于1961年拍摄了《庐山仙人洞》,这幅照片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庐山会议期间,深得毛泽东赞赏并为之赋诗一首。2013年11月16日,这幅照片以34万元价格被拍卖,远远超出原先的预估价。</h3> <h3>这张照片备受毛泽东的称赞,毛泽东公开为之赋诗《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h3> <h3>庐山猴子比较友善,不象峨眉山猴子那样翻包抢东西。</h3> <h3>很听话的,给就要,不给也不抢。不过还是要小心些才好。</h3> <h3>“美庐”曾是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辕”,是当年“第一夫人”宋美龄生活的“美的房子”。</h3> <h3>美庐庭园中有一天然裸露石丘,上面镌刻着“美庐”二字,左下刻有“中正题”,这是蒋介石于1948年8月亲笔题写。</h3> <h3>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也曾居住这座别墅。</h3> <h3>美庐院内的一株金钱松。注意,是一株。</h3> <h3>442别墅,建于1919年,由美国传教士歇尔曼建造。抗战胜利后美国特使马歇尔为国共两党的“调处”,八上庐山,都住在此处。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及夫人邓颖超,在此下榻。</h3> <h3>现为周恩来纪念馆。</h3> <h3>庐山基督教堂。</h3> <h3>芦林1号---毛泽东旧居,1985年起为庐山博物馆,庐山建筑代表作之一。由武汉中南设计院设计,建于1960年。工程竣工于1961年7月,主体为"四合院"式。毛主席三次上庐山,两次住在芦林1号。现馆内最珍贵的收藏是《五百罗汉图》,血书《华严经》和水晶佛珠,皆属国家一级文物珍品。就看到了《五罗罗汉图》,那两样木见着。印象比较深的还有蒋介石用过的“蒋”字瓷盘。</h3> <h3>庐山会议旧址原名庐山大礼堂,为传习学舍会议礼堂。旧址为国民党中央党部。庐山会议旧址始建于1935年,1937年竣工。系民国时期“庐山三大建筑(传习学舍、图书馆、庐山大礼堂)”之一——庐山大礼堂。是蒋介石培养和训练骨干的重要基地。</h3> <h3>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幢建筑更名为庐山人民剧院。自1959年开始,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召开过三次重要会议,即1959年的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的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的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h3> <h3>二楼的影剧大厅即是当年“庐山会议”的会场,大会主席台依然保持着当年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时的原貌。</h3> <h3>1959年的庐山会议,其实是两次重要会议的总称:一是7月2日至8月1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二是8月2日至16日的八届八中全会。在这两次会议上,彭德怀因上万言书遭到批叛。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举行。林彪建议恢复"国家主席”,毛主席识破了这是林彪集团要进行篡党夺权的一个阴谋,于8月31日发表了《我的一点意见》。全会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对陈伯达进行揭发批判。会上,中央宣布对陈伯达进行审查。九届二中全会结束后,党中央和毛泽东采取一系列措施,削弱了林彪集团的权势,打乱了他们的阵脚,使他们陷于被动的境地。林彪最后铤而走险,策划武装政变,最终落得个叛国投敌、葬身异国的可悲下场。</h3> <h3>庐山抗战纪念馆前身是牯岭图书馆,是民国时期庐山的三大建筑之一。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曾在这里发表了著名的“庐山谈话”:“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全民抗战由此拉开帷幕。</h3> <h3>牌匾由著名抗战将领、百岁将军吕正操题写。</h3> <h3>1937年7月,周恩来与秦邦宪、林伯渠上庐山,与蒋介石谈判,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决心与信心,蒋介石发表了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这是谈判会场。</h3> <h3>庐山大厦是民国时期庐山三大建筑之一。原为国民党中央党校“传习学舍”、军官训练团旧址。建国后中共中央曾三次在庐山召开会议,大多与会代表都下榻于此。1984年中外合资,改建为旅游饭店,是江西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h3> <h3>《庐山恋》是一部以庐山为背景的爱情、时尚、风光片,也是“文革”结束后中国首部以爱情为主的电影。影片展示了庐山的风光,而且造就了男女主角张瑜和郭凯敏的蹿红以及著名的被誉为“中国银幕第一吻”的经典一吻,而其中女主角张瑜在该片当中所换的43套服装更为经典,为此在庐山上还专门修了一座电影院,名为庐山恋电影院。网上说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电影院35年来一直坚持全年365天,天天24小时常年不断重复放映该片,从未间断,被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其为在世界上“在同一个影院常年坚持重复放映次数最多的影片”。轻信了这个传言,错过了在庐山观看《庐山恋》的机会,淡季晚上只是在七点钟放一场。我们以为循环播放,赶到时已播放大半,只好抱撼而归。</h3> <h3>八一广场是南昌市的心脏地带,江西省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南昌市和江西省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休闲等活动的重要场所。</h3> <h3>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位于八一广场中心,为广场中的标志性建筑,高53.6米。塔座正面镌刻“八一南昌起义简介”碑文,东、南、西三面各有一幅反映武装起义的人物浮雕。塔身正面为叶剑英元帅题写“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铜胎鎏金大字。塔顶由一支直立的巨型“汉阳造”步枪和一面八一军旗组成。</h3> <h3>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h3> <h3>现在的滕王阁是1989年10月8日第二十九次重建而成的,设计者为著名建筑师梁思成。上次来是晚上,没有机会登阁。这次是一定要上去看看的。</h3> <h3>滕王宴乐图</h3> <h3>王勃作《滕王阁序》情景再现</h3> <h3>丙烯壁画《临川梦》,取材于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h3> <h3>百花百蝶图</h3> <h3>一脸错愕的铜面具</h3> <h3>阁顶九重天</h3> <h3>藻井</h3> <h3>龙墙,描绘表演歌舞的帅哥</h3> <h3>凤壁,描绘表演歌舞的美女</h3> <h3>登阁远眺,赣江风光。与王勃文中的美景差距怪大。也许因为冬天水少的原因吧!期待水量充沛时再来,真正领略一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