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中滩中心学校语文教研组是一个团结向上、充满活力的集体。近几年,在中滩中心学校蒋校长的督促和指导下,形成了“团结、进取、求真、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语文组共有成员14人,其中优秀共产党员2人,骨干教师3人,区级优秀班主任2人。平时语文组全体教师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勤恳耕耘,教学严谨,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研氛围浓厚,开拓进取,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教学特色,走出了一条以研促教的教学之路,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h3><h3><br></h3> <h3>开学初,语文组老师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了解了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开展了新课程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标准讨论。之后又通过个人自学、组内交流等多种方式来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以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h3> <h3>根据本学期语文组教研计划,第一堂语文公开课由六年级语文老师小徐开始。整节课美女徐老师精心设计,以精炼而动情的语言去打动学生,引领学生们一步步走向散文诗的殿堂。并注意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孩子意识到“这里是我的地盘,我才是语文课堂上的真正主人。”</h3> <h3>南老师自始至终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放在第一位,以语言学习作为本体,引领学生走进秋天的雨的世界,用语言文字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孩子们通过认真观察,能非常清楚地表达秋天的雨的内容,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南老师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提高,对教材的解读非常独特到位。学生带着感情朗读的积极性非常高,整个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h3> <h3>李老师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抓重点,李老师先抓住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不仅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体现了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融,这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本节课在麦积区中小学高效课堂优质课评比中获奖。</h3> <h3>在武老师的课堂上,英语氛围极其浓厚。本节课张驰有度,既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彰显了教师良好的教学功底及过人的教学机智。整节课洋溢着浓浓的英语氛围,使听课教师如沐春风,感受到了英语课堂的独特魅力。教师学生互动交流,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武老师教学思路清晰,充分体现了武老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学们对课程的内容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得到了发展。本节课在麦积区中小学高效课堂优质课评比中获奖。</h3> <h3>李校长在科学课堂上,紧扣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多层次的实验和观察操作活动中研究酒精和食用油的溶解现象,并进行比较分析。在学生描述出所观察到的现象后,又及时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深入的探究,寻求其中的答案。针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究,同时让学生的描述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激情高,本节课在麦积区中小学优质课高效课堂评比中获奖。</h3> <h3>李老师执教的《画杨桃》一课设计新颖,紧抓文章特色,利用图画这一载体理解内容、表达思想非常到位。课始,李老师拿着一张已经画好杨桃的画,并未提任何要求,而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找重点句,用书中小作者画画的态度来来评价杨桃画得如何,而李老师并未作点评,又是让学生反复读书用书中的提示指导学生的评价。如一学生画好后,让另一生来点评,另一生空口就来,老师作提示,书中是如何评价别人的画的。该生顿悟,走到另一生座位上去看、评画得像不像。就此两大步骤,通过读书让学生自悟,画画要实事求是,做人也要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这样的课,既不失人文教育,又不失语文味,是结合得较好的课例。此外,结合语言训练的扎实问题,李老师对“和颜悦色、严肃”等词的释义也很有特色,并非局限于知道它的意思,还让学生上台表演表情,活学活用。总之,本节课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在麦积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中小学高效课堂优质课评比中获奖。</h3> <h3></h3><h3>刘老师的课堂,语言亲切,富有感染力,基本功扎实,板书认真规范,具有示范性。并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通过抓重点词语,品读赏析,积累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整节课一气呵成,教学环节流畅,重难点突破恰到好处,是非常成功的一节示范课。</h3> <h3>小闫老师的语文课堂犹如他宛转悠扬的笛声,动听而不失优雅,娓娓道来,一下子就把孩子们带进了日月潭的美景当中。整节课都落实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充满活力。一开始播放风光片,学生看着看着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内心的感叹:好美啊!学生在这样美的心境下进入课堂,有了这个美的情境,学生就能在学习中愉快地畅游了。</h3><h3> 小闫老师以学生为本、以质疑为线、以朗读为主。让孩子带着疑问进课堂,带着疑问课堂出课堂。这堂课上小闫老师从“在这么美丽的地方,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质疑,带着“这是岛?”“在什么地方?”“湖水面积多大、多深?”“为什么那么美?等问题进入文本,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与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读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真情实感自然流露。</h3> <h3>魏老师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特点“高、陡”,让学生通过对“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及“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句子的朗读,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要想爬上天都峰是要付出努力的。接着理解我和老爷爷的爬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抓住了我和老爷爷的对话,也理解对话的“也”字,让学生体会到“我”和老爷爷看到对方来爬天都峰都很惊讶,敬佩,从中也深刻地感受到我和老爷爷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h3> <h3>小赵老师是体育课上的佼佼者,但在英语教学中也毫不示弱,备课扎实认真,而且勤奋好学,对教学重难点把握比较准确,能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对学生分析到位,因此,在教学整体设计上,能通过语境的创设,主题鲜明的活动和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效结合,在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h3> <h3>卫老师的课堂格外有吸引力,课前先让孩子们观看《地道战》的电影片段,一下子把孩子们带进了冀中平原,在教学时,紧扣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第三至七自然段,巧设问题,从地道战的产生和作用,以及地道的式样、构造及特点几方面进行教学。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地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卫老师先让学生仔细研读课文三至七自然段,然后针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启发研讨,学生兴趣盎然,展开深思,异常投入,回答问题十分恰当。课堂的拓展,卫老师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特意安排学生当导游,对参观地道的旅游团队介绍“地道”,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h3> <h3>杨老师的《长相思》一课,教学环节完整,思路清晰流畅。在问题设计上十分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开去,又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迁移拓展,深浅适度且环环相扣,在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同时,均体现出学习手段创设的有效性。从学生活动看,杨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时间,学生参与热情高,善倾听、能合作,体现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在课堂氛围上,杨老师的这堂课突显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创设出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体现了互动的多维性。从预设与生成角度,这堂课体现了预设严谨、生成合理的特点,如渐行渐深的问题预设,针对问题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表述方式、但不可使用口语的细节要求,均体现出杨老师扣紧梯度目标、严谨教学的预设构想,实现了师生共同体会成功愉悦的深度生成。</h3> <h3>漆老师采用“读——悟——赏——拓”的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读”字贯穿始终,读中有悟,悟中有读,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丰富自身的情感,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在课堂上,我们不难看出,在漆老师精妙的点拨与引导之下,在学生一次次的朗读中,学生的情感已经一步步走向了文本的深层,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完全融入了文本之中。所授课程《示儿》在麦积区中小学优质课高效课堂评比中获奖。</h3> <h3>展风采,促成长!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课堂充分展示了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魅力。“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h3> <h3>教研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主渠道。在每堂课的评课过程中,语文组的老师畅所欲言,纷纷谈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及听课感受,在教学态度、授课方式、教学思路、教学效果等方面相互交流经验,在学习他人优点的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如果说听课是一次学习,那么评课就是一次成长,让每一位语文老师在听课评课中迅速成长。</h3> <h3>语文组老师在搞好自己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去寻民族文化之根,立民族精神之魂,在诵读古诗过程中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精神底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h3> <h3>阅读能带给孩子无限的乐趣,同时,也是孩子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一种学习方法。当阅读成为习惯,孩子便拥有了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我们不仅希望他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更希望他能成长为一名知书达理、品学兼优的人。</h3> <h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没有终点,每一天都是一个崭新的起点。相信通过我们的辛勤浇灌,那些含苞的花儿,一定会绽放出缤纷的花朵。让我们一路同行,静待花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