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们的下一站,要去往脍炙人口、令人心心念念的泸定桥。“飞夺泸定桥”的精彩故事,从小就在我们五0后六0后心中扎下了根,这也是深入亿万人民心中的精彩故事。那是中央红军在长征路上的又一次生死之战,重走长征路,泸定桥是一定要去的!为此,我们重返雅康G318国道,主要就是为了看泸定桥!</h3><h3> 48年前,我和父亲为寻找家乡到过泸定,当年的泸定小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在当年的日记本上写道:(节选)“翻过了险要的二郎山,终于来到了盼望已久的泸定城!一踏上这块土地,心情十分激动,著名的泸定桥就在眼前,桥不长,只有一百来米。当时红军只要有一门大炮,就可将对面的桥头堡炸飞,可见红军的条件如此艰难,英勇的红军是靠着光秃秃的铁索,靠着老乡家的门板,凭看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心,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夺取了最后的胜利!保证了党中央、毛主席顺利通过大渡河。”</h3><h3> “泸定桥的铁索虽然己经过拉紧处理,不像过去那样晃了,但负荷不能超过三十人,走在上面依然摇摇晃晃,胆小的人根本不敢走,我勇敢地在桥上来回走了两趟。岸边的礁石有一人多高,奔腾的河水拍在礁石上发出巨大的响声,河上滚过来山里运出来的原木,在巨浪的推动下一起一伏又向下游滚去,场景如此壮观!走过泸定桥,隔河相望对面大山上的小路,中央红军过河后就是顺着这条小路去天全,当年红军住过的房子,攻桥借用老百姓的门板全都保留至今,这些木板房子正对着大渡河上的铁索桥。”</h3><h3> “县城中心在泸定桥对面的山坡上,街道不长也不宽,但十分干净整洁,从青青山上下来的淙淙溪水直接流向了奔腾的大渡河,就连我们住宿的旅店用水,都是用竹子一节一节从山泉引下来的,坐在旅店的窗前就可以触摸到山上的花草。泸定县城很小,只有300多户人家(注:不知准不准,这是当时县文化馆陪我们拍照的同志告诉我的,看到如今的泸定,我真怀疑这个数字)生话也很苦,物产不丰富,但因为有了泸定桥,我却非常喜欢,喜欢这里朴实热情的人和这里红军传承的精神!下午,从山顶小路陆陆续续走下来成群结队的农民,他们走过摇晃的泸定桥到县里赶集,背来的是自家的农副产品,有大樱桃、竹笋、小白菜、窝笋之类的,来换取需要的日用品,妇女们把娃娃背在身后带座位的背篓里,兴高采烈地在逛街,还有一些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人在兜售本民族的东西……。”</h3><h3> “泸定的夜不知为什么黑的很晚,阵阵微风吹来,满城飘散着桂花的香气,(这是我猜的,不知是不是桂花?满树微黄小花,特香)八点左右刚刚进入暮色,人们陆续来到桥头和河边的礁石旁,在这里摆“龙门阵”,(四川土话,意为东北人的唠嗑)直到10点过后,才渐渐散去……。这就是美丽幽静的泸定小城。”</h3><h3> 不怕大家笑话,这是我当年以稚嫩之笔记下的一段一段,(删去了文革的“豪言壮语”)也是我对泸定桥的记忆。这本日记保存了将近半个世纪也没舍的扔掉,(还有我对所有走过县城的记实)这次寻根之旅才又翻出来。</h3><h3> 下面让我们共同回忆飞夺泸定桥战斗的始终吧!</h3><h3> 中央红军长征进入四川后,首先遇到的障碍就是令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的大渡河,1935年5月28日由一方面军一军团一师一团十七位勇士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但渡船太少,不能及时把几万大军送到河对岸。周恩来、毛泽东及红军总司令朱德等经过集体研究,决定已渡河的和未渡河的红军分为左、右纵队,沿大渡河两岸并行赶往泸定桥,从那里继续抢渡大渡河。左纵队以红一军团二师四团为前锋沿河西岸向泸定桥疾进,以惊人的速度不停歇地赶完了从安顺场到泸定桥的320里,甚至一天一夜行军24O里!</h3><h3> 5月29日,四团以二连连长廖大珠为队长组成了22人突击队,一概手持短枪背插马刀腰缠手榴弹,在全团集中火力的掩护下和16名司号员同时吹响的冲锋号声中,冒着守敌的枪林弹雨,从桥西冲上铁索桥,顶着敌人的火焰,占领了东岸桥头堡后,在东岸部队配合下和后续队伍的支援下,巩固阵地,占领了泸定桥,前后只用了两个小时,红军长征再现生机!</h3><h3><br></h3><h3> 泸定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建成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桥身由13根铁索链锚固于大渡河两岸而成,桥长101、67米,宽3米,自古为川藏交通要道,更因“飞夺泸定桥”而著名!毛泽东为此写下“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壮丽诗句,泸定桥的13根铁索,其9根底索用以铺做桥面,两边各有2根是护索,其上共计1万多铁环相扣,有的依稀可辨有落款,据说是打造铁环的匠人署名,也许那个时期就落实责任制呢!</h3><h3><br></h3><h3> 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泸定桥,不巧的是正赶上泸定桥维修,虽然桥头已被挡住,这里的游人依然很多,我们不禁有点失落,跑这么远的路就为看一眼泸定桥,在桥上走一走,滿足我们崇拜而又好奇的心。既然上不了桥,我们就在城里转一下吧。泸定桥正门(东桥头,是当年红军突击队冲过铁索桥所占领的东岸,)的前面是宽敞的泸定桥广场,有两块关于介绍泸定的汉白玉石板铺在坡下。</h3><h3> 再往坡上走就是泸定县城,处处都是高楼林立,商铺满街,这是一座依山傍水挺现代范儿的城,也是依“桥”而兴的城,看的出来这里的生活很富足,已经没有一点记忆中泸定城的影子了。</h3><h3> 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在城里吃了一顿肯德基,喝了一杯薏仁奶茶,就怱怱上路了,因为不甘心就这么离开泸定,我们想转到对面桥头去看看。过了通往对岸的大桥,向桥头的方向开去,竟然是个死胡同!转了一圈找不到去对岸桥头堡的路,我们又往上走,突然看见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公园”。‘</h3> <h3> 沿途风光</h3> <h3> 据介绍,原来老二郎山隧道有个观景台,但现在新建高速路的二郎山隧道口是不允许停车滴!进入新二郎山隧道,没想到如此的惊艳!隧道里灯光闪烁,像满天蓝色星斗,突然上方出现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这一刻的心就是“祖国在我心中”的激动,热泪夺眶而出。由于没有思想准备,我们被这奇观惊呆了,看傻了,妹妹与我感,没录下来多少当时的视频!据说是由8万6千多个LED组成的照明系统,还能变幻成蓝天白云景观,可惜我们没见到。我的日记本还清楚的记着当年从天全到泸定,早上六点出发,走了一整天的二郎山盘山路,处处心惊肉跳,不断看到从山崖掉下来的汽车残骸,而如今13、4公里的隧道15分钟就可通过险峻二郎山!太不可思议了,强大的祖国啊!有什么做不到的呢……。</h3> <h3>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不知是在建的,还是已通车的天路,反正看了很震撼!</h3> <h3> 正在重新装修的泸定桥</h3> <h3> 远眺泸定桥桥西,当年红军就是从这里向桥东发起进攻。看见对岸巨大礁石被层层楼房压住,我觉的很可惜,”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从此消失了,也冲淡了泸定桥的壮观景色。</h3> <h3> 泸定桥对面的“泸定桥广场”</h3> <h3> 泸定桥对岸的马路</h3> <h3>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于2005年重建,纪念馆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49平方米,地下一层,地面局部三层,主展厅分布在一、二楼。纪念馆展区共分5个单元:第一单元为战略转移 ,突重围长征路上现曝光;第二单元为抢险飞夺,泸定桥上谱写英雄史诗;第三单元为传播火种,在泸定显红军英雄本色;第四单元为北上征程,艰苦卓绝誓做抗日先锋;第五单元为泸定历史文化厅。走进纪念馆,第一眼看见“十三根铁链扛起一个共和国”顿时一股热流涌上心头,眼泪情不自禁又流了出来,说的太打动人心了,一个“扛”字!道出了飞夺泸定桥的历史重大意义,这次的寻根之旅,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泪流满面……。</h3> <h3> 红军用过的重机枪、六0迫击炮和机关枪!</h3> <h3> 飞夺泸定桥的模拟场景,我们录像时有两个广东人喋谍不休,从头说到尾!</h3> <h3> 让我们记住,红一方面军二师四团飞夺泸定桥!四团的前身是叶挺独立团和井冈山第二十八团。3天后,杨成武率领红四团又出发了,向天全一带开进。二十二位勇士们只留有8人的名字:廖大珠、王海云、李友林、刘金山、刘梓华、赵长发、杨田铭、云贵川。其中云贵川也是突破天险腊子口的英雄,他是贵州籍苗族战士,正是由于他攀缘陡峭的悬崖,才使得红军从上而下灌顶式用手榴攻击腊子口桥头堡,配合正面进攻部队打下了腊子口。二十二位勇士中在后来的长征途中,多数都牺牲了。</h3> <h3>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是邓小平题写的碑名,聂荣臻撰写的碑文,碑上部是红军抢渡大渡河的雕像,非常形象。奇怪的是到泸定桥来的人很多,把桥里里外外的看,但很少有人到这个配套的纪念馆来,也许是由于位置太偏吧。</h3> <h3> 参观完纪念馆,我们们没有放弃找西桥头,走出这个门洞是去往康定的路,我们向对岸一看:桥东头甩到后面了,又急忙掉头往回找,终于找到一个小入口,来到了西桥头!</h3> <h3> 终于看到了西桥头桥头堡,康熙皇帝亲自定名并题写的御笔“泸定桥”三个大字的牌匾,挂在桥头门楼处。不管桥东桥西,这也满足了我们在泸定桥留影的小心愿!</h3> <h3>这是在小市场的围栏处拍的唯一可以看到的河岸礁石,但下不去了。</h3> <h3> 从桥西向桥东望去,已经没有岸边了,巨大漂亮的礁石已被水泥封住,成为水泥墙!</h3> <h3> 工人师傅在全力维修桥面,撤换铁索,这座桥已经300多年,经历了三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尤其是这几十年,来泸定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为保障游客安全,定期检查维修也是必要的。</h3> <h3>在桥西的小市场里,我和妹妹买了两顶红军八角帽做为纪念,戴上美一下!</h3> <h3> 面前的观音阁,文革时改名“红军楼”,当年红四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就是亲临桥头指挥,向敌人发起总攻。在这座半山坡的庙宇上部署迫击炮、机枪压制东岸敌人的火力阵地所在位置。所以,这也是红军长征战斗的遗址,这是这些年重新装修的,原来可没这么气派,我们去那天,庙门是锁着的。 </h3> <h3> 大渡河的水,永远都是那么的清,那么的绿!</h3> <h3> 红军走过泸定桥后的故事。1935年6月2日红军主力从泸定桥过河后,担任断后的是红九军团。得知川军两个旅又追来,这时红军也将桥板拆去,由于得悉红三、五军团夺取天全受阻,军团长罗炳辉便决定率红九军主力2个团奔袭天全。军团政委何长工率七团和一个工兵连继续扼守泸定桥,当时他曾请示可否将桥破坏,中央军委没有同意,意思是如果没有突破川军的天芦防线,红军有可能退回来或回西昌坝子,或西进康定。当日断后部队和川军隔河打了一整天,看见对岸黑压压一片川军,何长工感到压力很大,便又向军委请示炸桥,军委复电仍然不同意。他想了半天,既不违背军委指示,又要阻止敌人前进?便决定部分破坏沪定桥,他亲自指挥工兵连锯断了桥的4根底索,这样,既使敌人占领了,大队伍尤其是辎重也不能迅速过桥。之后,红九军团断后部队于6月4日撤离泸定桥,翻越二郎山去了天全。在天全他们受到周恩来副主席的表扬:你们做了件好事,帮助中央下了“击破敌军天芦宝防线,翻越夹金山会合红四方面军的决心”。</h3><h3> 泸定桥是军阀刘文辉进行茶叶、鸦片贸易的通道,他的税收和生存都依赖这座桥,蒋介石曾命令刘文辉炸了桥,但刘文辉就是不炸。红军抢渡前,泸定桥“大修”过刚3个月,牢固的很!自己的兵烧桥,红军锯桥,刘文辉自认倒霉,很快拨款3万元修桥,当年8月份开始修,次月5月才修好。不过,泸定的百姓都认定是川军放火烧桥楼,才把铁索烧断的。这就是泸定桥后面的故事,天意吧。</h3> <h3> 远眺泸定城,发现一奇特造型的楼,怎么看像火箭发射塔呢!</h3> <h3> 这条公路桥分别走向两个方向,到现在没看明白!</h3> <h3> 在即将完成这期美篇之时,我突然发现手机里竟然有48年前在泸定的照片,人老爱忘事,我都忘了,这是我在这次出发前,整理了原来的旧照,挑一部分放在手机里,照片背景中可以看到泸定桥原来的模样,没有现在这么富丽堂皇,雕龙刻凤的。桥头背篓旁穿着破旧衣衫的孩子,河中飘着的原木,这是原汁原味的泸定桥!在泸定桥下礁石上拍的没存。作为回忆,我放在这期美篇里,这里我还要感谢当年泸定县文化馆的同志,给我留下了这么珍贵美好的回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