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旭升小学青年数学教师彭秋丽公开课《四边形的认识》

forever

<h5>  一如她的名字,如秋天般朴实无华。凭着对数学教学的一份热情、一份执着,她一路收获!她把孩子们带进梦一般的数学世界,尽情享受智慧数学的快乐;她因数学而精彩,数学因她而美丽!</h5> <h5>  为了进一步提高衡阳市石鼓区数学教师的业务能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2019年12月18日上午,石鼓区数学学科带头人“认知结构教学”主题研讨活动在旭升小学七楼阶梯教室举行。石鼓区教育局师训股相关领导和石鼓区数学学科带头人以及近百名数学老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关注教学内容前后联系,合理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策略,用饱满的教育热情驱散了冬日的寒冷。此次活动采取听课、评课的形式进行。</h5> <h5>  一堂由旭升小学青年教师彭秋丽老师执教的《四边形的认识》拉开了此次活动帷幕。彭老师的这节课,奇思妙想层出不穷,让人受益匪浅。整个课堂,学生在轻松的自主探究学习中认识了四边形的特点,感受到四边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最后进一步认识了特殊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获得了新知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同时让学生学习到“猜想和验证”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这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h5> <h5>1、语言简练,思路清晰,节奏紧凑高效</h5><h3></h3><h5> 整堂课,教学设计都很好,一环紧扣一环,教学节奏紧凑高效。在教具设计上,有一个细节令人印象。彭老师拿了一个每面可以掀开的长方体盒子,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答:这是一个长方体。教师继续追问:这是一个平面图形还是一个立体图形?然后把这个立体图形每面都掀开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清楚的感知到这个立体图形的每一个面都是一个四边形,从而感受四边形在我们身边是无处不在的,进而让学生的思维实现由直观到抽象的飞跃。从而很快引入下一个环节,这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h5> <h5>2、重视操作探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h5><h3></h3><h5> “纸上得来终觉浅”,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不可能靠讲授、听而得来的,“能力”要在有效的活动中、探究中、应用中、实践中锻炼而成。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验证,彭老师本着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方法,让学生用直尺量一量或动手折一折等方法,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进行验证。接着,让学生自己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验证环节,看似普通简单,其实是让学生经历操作实践。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获取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即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很自然地将“学数学”转化成了“做数学”。</h5> <h5>3. 拓展延伸,发展学生的思维。</h5><h5> 在验证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后,老师又要求学生从边和角的角度去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有了这样的对比之后,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理解。这个时候彭老师做了个小结,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正方形都具备,所以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四边形的特点(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并且是一个封闭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具备,所以它们都是特殊的四边形。此处并用三个集合圈表示,让学生从学过的集合圈知识,清晰直观地感受到这三种图形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让学生的思维层层叠起,步步深入,螺旋上升,不但体现了思维发展的走向---由具体到抽象,而且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探索水平。</h5> <h5> 秋,一笔一划皆是情;秋,一字一句皆是意。也许,秋没有春的温和,没有夏的热情,却是积淀与收获。一路欢笑着,舞蹈着,带着“收获”投入大海的怀抱!</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关注我们,了解更多精彩内容!</b></font></h1><h3><font color="#ff8a00"><b><br></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供稿:周萍</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审核:王闻君</b></font></h3><h3><b><font color="#167efb">编辑、排版:宋婷</font></b></h3>

学生

正方形

四边形

长方形

数学

图形

石鼓区

特点

验证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