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到成人,<br>你一定会遇到的来访者的九个问题 儿童来访者<br><br>01 儿童:“老师,我想让妈妈看我的箱庭作品。”<br><br>咨询师1:<br>这个问题很常见。一方面,我们要和妈妈说保密原则,让妈妈理解;另一方面,我们直接跟孩子交流,我们跟他之间发生的一切都是保密的。<br><br>如果孩子还是要妈妈看,我们就要看,是否孩子与妈妈无法分离,希望联合得很紧密。也要看孩子与妈妈的交流模式、孩子与咨询师的移情阶段。如果孩子不能对咨询师产生正向移情,那么,咨询效果可能不会很好。能够全然投入到沙盘中,对孩子(来访者)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br> <br>咨询师2:<br>首先,我的态度是不主张给父母看。开始跟孩子做箱庭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提前约定,比如说:“我们(咨询师和孩子)在箱庭室里做沙盘是我们两个人的事,只有当我们两个人都同意给父母看的时候,才可以给他们看。两个人要一致。”<br><br>原因是:箱庭是一个神圣的空间,就像炼丹一样,需要封闭、密闭的环境;又好像焖米饭,中间时不时打开锅看看怎样了、熟没熟,这样做出的米饭可能就夹生了。箱庭是心灵的工作,需要遵循心灵的节奏。我们是箱庭工作的守护者,要守护好孩子心灵成长的节奏。 02 操心的家长:“老师,我想知道你跟孩子在箱庭室做了什么?” <br><br>咨询师:<br>这个问题很重要。作为咨询师,我总是希望给家长建立一个准确的印象,以帮助家长排除狐疑。<br><br>首先,当家长来做箱庭游戏预约时,我们的助理就会让家长上网了解箱庭游戏的定义,了解这个疗法,了解我们能够帮助他的孩子做什么。这样做,是为了减少在聊的过程中的相互试探与被试探,希望我们能够更快地达成共识。<br><br>第二,我们会邀请初进入工作的家长参加一些沙龙,比如,我们会讲:箱庭游戏是什么,我们的箱庭游戏是怎样与孩子工作的,箱庭游戏师是如何看待儿童问题的,箱庭游戏师想要如何与家长一起合作,等等。如果你的工作室只有两个人,我就建议你在访谈的时候或宣传的时候,专门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br><br>家长可能会问你:“我可以在多久之后看到我的孩子的变化?”“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孩子发展非常缓慢,我该如何信任你?”通常,我的做法是,在与孩子工作了4-8节时,我会与家长做一个面谈。面谈内容不是箱庭内容,而是依据箱庭的过程,依据我根据工作过程看到的孩子的心理资源、心理类型、问题,以及孩子希望得到怎样的照顾、希望有怎样的父母,以及父母能为他做什么。这样,家长就会信任咨询师,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主动,让家长知情和信任我们,把他们纳入治疗联盟,而不能只是简单回应。<br><br> <br>03 大条的家长:“老师,你带我的孩子做箱庭就好。我最近没空与你约谈。”<br><br>咨询师:<br>家长访谈的最重要目的是发展家长对咨询师的信任关系,让咨询师得到家长的支持,从而更有效地与孩子进行工作。这时,你要了解家长不愿意过来的原因,有的家长可能觉得“我很忙,我已经花钱找你了”,这时,你就很难激发家长的动机,就没办法了。面对这种家长,你可以告诉他,如果他有时间,他可以约你。<br><br>大家一定要记住:家长访谈的目的不是改变家长,而是处理家长的焦虑,让家长信任咨询师,愿意让咨询继续下去。如果家长有比较好的治疗意愿,那就没必要一定做家长访谈。 04 儿童:做箱庭呀做箱庭,在地板上玩玩吧。<br>(咨询师内心独白:可以?不可以?可以?不可以……)<br><br>咨询师:<br>这也是挺容易遇到的问题,我觉得它挺考验每个人的承受能力的。有的人会觉得,他只能在箱庭玩,如果摆在地上,我就不舒服。有的人就觉得没关系,哪里都可以玩。所以,处理上会带有个人特点。如果你是一个很有边界的人,你不舒服了,就不好工作,那你就要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和规则。<br><br>我觉得没有绝对的标准,咨询师要遵循自己的感受,以我们的舒服为度,成为抱持的基础。<br><br>如果孩子真的不能在有限的空间玩耍,一是他可能真的需要大的空间,二是他可能退行了。如果我们专门做儿童咨询师的话,要有蹲下身子与孩子玩的能力。有的孩子真的需要从地板上开始,慢慢才玩到能在箱庭里玩,之后才能直接与我们谈他们的感受。所以,有时候我们也可以不需要箱庭,尤其是长程工作的后期。<br><br>很多年前我会想:孩子的家长是付了钱过来的,我与孩子在地上打弹珠,如果家长推门进来,他会怎么想?现在我会很淡定,因为:就是因为孩子的父母很焦虑、很忙碌,甚至很忽略,没办法与孩子这样玩,所以他们只能花钱让我们和孩子这样玩。我们越安然、越淡定,孩子就会越放松,早期没有满足的感觉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满足。这个,大家可以慢慢体会。<br> <br> <br>05 儿童:卖东西呀卖东西,每次做沙盘我都喜欢卖东西。<br>(咨询师内心独白:督导师,你在哪里,我快HOLD不住啦!)<br> <br>咨询师:<br>有不少孩子会玩卖东西的游戏,我们要感受一下卖东西有什么意义。买卖也是一种建立关系的方式,交换是有条件的,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平等、建立规则的感觉。对于孩子在箱庭中出现的各种行为,我们都要尝试理解其意义。为什么重复出现这样的行为?因为还不够么?够了,才会进入新的状态,满足了,才会出现新的阶段。<br> <br><br>青少年来访者<br><br>06 青少年:“刚好十分钟,我做完了,我想出去了……”<br><br>咨询师:<br>这是常见的问题。如果是儿童面对箱庭,他们很多一来就可以很高兴、很投入地玩。但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只给他们做箱庭往往是不够的。在和青少年以及成人进行箱庭游戏工作时,需要大量使用谈话治疗的技术。<br><br>当小孩过了12岁,初次见面就不会让他做箱庭了,要和他谈现实生活中困扰他的问题:是什么让他来见咨询师?什么让他觉得需要心理咨询?如果不是他的需要,而是父母觉得他需要,那么,这时的咨询让他感觉怎样?<br><br>如果和青春期的孩子不能通过谈话技术建立治疗联盟,他们是很难和咨询师一次又一次地用箱庭工作下去的,因为他们不懂做箱庭的意义,他们可能在心里想或者直接告诉咨询师:“我又不是小孩,为什么让我玩玩具?这样做没意思。”<br><br>咨询师需要先跟青少年做访谈,了解他的生活、他是什么样的人、他的困惑,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做沙盘。当咨询师了解了孩子,他也更信任你、更愿意向你表达的时候,他自然会投入地做箱庭,对箱庭进行联想,然后,咨询师才可以根据箱庭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工作。<br><br>如果咨询师觉得青春期的孩子表现出不配合,很抗拒做箱庭,处理的方式就是——不要做箱庭,去谈话。通过谈话建立关系,根据来访者需要选择工作方法。 07 青少年:“我做好了。你看出来什么意思来了?”<br><br>咨询师:<br>青少年是非常有意思的,如果只让他做箱庭,而不就箱庭做讨论,他会觉得咨询师肯定是有用意的,他会要求咨询师解释用意。所以,我和中学生不会在一开始就做箱庭,可能先通过好几次的访谈,到了合适的时机再做。我会让他把箱庭和他的现实生活进行一些联想、联结。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己就会做解释。如果孩子已经做了解释,就不会追着咨询师要解释了。<br><br>当孩子向咨询师要求解释的时候,咨询师可以反问他:“箱庭中出现这样的内容,让你想到你生活中的什么?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日常生活或人际关系中的内容都可以说。”“箱庭带给你什么样的触动?”把联想这一部分做到位,他就不会追着咨询师问了。<br><br><br>成人来访者<br><br>08 成人:“箱庭真的有用吗?有什么用呢?”<br><br>咨询师:<br>我想问问提出这个问题的你:“你觉得呢?作为咨询师,你自己做箱庭的过程中,箱庭游戏对你的作用如何?”你可以从容地回答来访者:“有用没用,你做过就知道了。”第二个回答是:“对我是有用的。”第三个不太好的回答是:“很多成人都觉得有用,这就需要你来尝试。”这就是我的回应。<br><br>我们需要自己体会箱庭对我们的魔法时刻。遇到这个问题很正常,这取决于咨询师的态度。<br><br>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的问题才是最真实的,来访者实际上可能是说:“我听说箱庭是有用的,但是,你所使用的、你陪我做的箱庭有用吗?”实际上,他质疑的是代言箱庭的我们。这需要我们自己反复感受,并且需要自信。<br><br>多大的人做箱庭游戏比较好呢?我会回应:从4岁到我们活着的时候。<br><br><br><br><br>09 成人:“你这里没有我想要的沙具。”<br><br>咨询师:<br>你可以准备一些陶泥,来访者可以自己动手创造他需要的。来访者选不到满意的沙具,可能是一种负面移情的感觉,达不到他的要求。<br><br>我们可以养成一种习惯,时常关注:一个现象的背后表达了什么,提供了什么样的线索。<br><br>给他买陶泥,或者给他准备沙具,不也是一种反移情吗?我们要在现场感受,而不是思考性的。现场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现场才是最直观的。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如果我们想睡觉,它可能是一种休养,也可能是一种无力感。有时候,反移情的表现是必须的。当我们对反移情有所觉察的时候,就不会即刻反应;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觉察,可能就会立即反应。 扫描二维码,可预约专业的个体箱庭游戏、团体箱庭游戏及团体心理辅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