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制作对外宣传警视节目的见解

月下观海

<h3>对制作对外宣传警视节目的见解</h3><h3>董观涛 谷羽</h3><h3>公安机关“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任务,决定了公安工作必须严肃、谨慎,公安民警在日常工作中也必须以严格、不讲情面的形象出现在广大群众面前。由此,在普通群众的心目中,公安机关及民警给他们的印象就是生硬的、刻板的。这样的印象,不仅在无形中拉开了公安机关与广大群众的距离,不利于公安机关日常工作的开展,而且也淡化了公安工作服务群众的效果,使得公安民警的付出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和理解。因此,搭建一座公安机关与广大群众沟通的桥梁日益显得必要和迫切。</h3><h3>开办电视栏目是一种调节警民关系的良好的润滑剂,作为公安机关对外宣传的窗口,它以生动的表现形式和多样的表现手法在教育群众、亲近群众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自1994年以来,广东省公安机关与电视台合作,陆续开办了以《南粤警视》、《羊城警讯》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电视栏目,并拥有了一支专</h3><h3>门的制作队伍。2004年2月28日,是广东省公安厅与广东电视台合办的电视栏目《南粤警视》开播十周年的纪念日,以这个里程碑为起点,回溯广东公安十年来开办电视栏目所走过的路程,我们觉得有许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h3><h3>开办电视栏目是向广大群众宣传公安工作的最佳手段目前,我国电视已经成为一种技术发展相对成熟、消费较低、覆盖面较广的传播手段。</h3><h3>(一)随着有线网络的扩展,电视可以真正称得上是走进千家万户的一种传播媒介</h3><h3>“看电视”已成为中国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调查显示,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例如丰顺县这样的贫困县,农民们不仅不愿意花钱订报纸、杂志,他们自身的文化水平也限制了他们使用高科技途径获取信息的可能,而当地电视台利用中转台发送的电视节目却是农民最宝贵的精神食粮。针对这一特点,丰顺县公安局将制作好的公安专题节目送到乡镇,按照每月两期的制作周期在农村范围传播,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自2001年节目开播以来,这个以往宗族械斗案件频繁发生的地区,发案率从最初的68起下降到了2003年的0起。可见,对于那些因为知识水平的限制而违法的群众来说,公安电视节目有效地帮</h3><h3>助他们树立了法制意识。</h3><h3>(二)电视综合了声、画两种表现形式,能够充分调动观众的视觉和听觉</h3><h3>相比平面媒体,电视能给观众带来更大的感官偷悦。2003年,肇庆市公安局实施改革,一批办报纸的民警转行制作电视目前,《肇庆警讯》已经在当地电视台以每周5次的频率播出,电视生动的声画,显现了民警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的高大形象,吸引着广大群众,深受群众的欢迎,增进了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了解,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以往的“老写手”也承认,“电视的传播效果要比报纸好得多”。</h3><h3>(三)电视的即时记录特性给观众更加真实的感受,从而能够带给观众更积极的影响</h3><h3> 我们在最近所做的受众调查中,87.2%的观众认为现场拍摄的抓捕、谈判等镜头“很刺激”,是公安专题节目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96%的观众认为,“真实的镜头更能树立警察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h3><div><br></div><h3>二、广东省公安机关制作对外宣传电视节目的经验</h3><h3> 从调查的结果看,开办了公安电视专栏的地区,其节目在当地都取得了较大反响。在当地电视台的收视排名中,78%的公安专题栏目排位前三名,46%名列榜首。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共同点</h3><h3>(一)节目制作高质量</h3><h3> 1、节目品位适应观众的需要。节目品位既要符合现代观众的欣赏水平,又要保持行政部门矜持的格调。不能以桃色、凶杀为节目的卖点,而要以高品位的电视节目服务观众,满足观众的需要。</h3><h3> 2、节目内容融娱乐教育于一体。(1)在囊括观众爱看的打击犯罪、追捕罪犯等惊险、刺激内容的同时,宣传公安机关在打击犯罪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寓政策、法律教育于娱乐之中,在情节描述的过程中升华主题。(2)既要表现犯罪分子的凶狠狡猾和警察的勇敢机智,又要注意对犯罪手段不要过于暴露,对侦查手段要适当的保密。如果暴露太多的犯罪手段和侦查手段,将可能会给一些图谋不轨的人效仿犯罪以及犯罪后如何遇避侦查以暗示,不利于公安机关的侦破工作。</h3><h3> 3、制作手法精巧。(1)多捕捉现场镜头。现场镜头是最有感染力的,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地市公安机关35.2%的制作班子认为,“有现场镜头”是制作节目的首要标准。</h3><h3> 所以,要求公安宣传民警加强与业务部门的联系,特别是对一些大案要案要做到随警出动,捕捉到最佳的现场镜头。(2)除了记录案件的侦破过程外,还要善于挖掘背后的社会原因,起到警世的作用。(3)善于表现警察的内心世界。警察也是凡人,但在职业使命的感召下表现他们超越凡人的方面,这样才能打动观众,感染观众,树立警察的形象,增加警察的亲和力。</h3><h3>(二)栏目运作科学合理</h3><h3> 1、做好与电视台方面的协调工作,以平等合作的态度争取双方的互赢。目前,各地公安机关与电视台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每年给电视台固定拨款,由电视台制作节目,警方只提供新闻线索;(2)自己制作节目,与电视台按照一定比例分享广告业务所得;(3)每年给电视台交纳一定的播出费,自己制作节目,独享广告业务所得。概括的说,每种方式各有利弊,关键是要因地制宜,以适宜栏目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同时,由于电视台代表的是当地电视制作的专业水平,所以,无论采取哪种合作方式,平时都要加强与电视台的交流,互相学习,加强合作。目前,从广东省各地公安机关制作的电视节目在当地电视台的播出时间和频率来看,86%占有了中央台《新闻联播》前后的黄金时段,87.3%达到了每周3~5次的播出频率。</h3><h3> 2、走市场化道路。除了内部拨款外,各地公安机关应积极为自己寻找经费来源。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把自己的栏目看作和其他栏目一样的市场竞争产品,重视广告业务,从而实现“以栏目养栏目”,争取栏目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化。</h3><h3> 3、走聘用制道路。集思广益,弥补内部编制不足的缺陷。聘请一些有制作经验的人员,这在创栏目品牌方面能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南粤警视》自1998年实行聘用制以来,在栏目内部引入了竞争机制,增加了制作班子的活力,保证了节目质量的基本稳定,并确定了在此基础上创优的努力方向。</h3><h3>三、目前广东省公安电视栏目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h3><h3> (一)节目内容唱高调的多,缺乏为群众提供多种信息服务的版块方面,广东各地公安机关大多数的制作班子认为,“上级下达的宣传任务”是制作节目的首要标准,将领导意志凌驾于专业敏感之上,难免会出现背离电视节目制作规律的情况;另一方面,大多数的观众认为本地警讯有脱离群众欣赏品位的趋向,希望能多制作一些“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节目。而在这点上,香港的警讯栏目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比如节目形式灵活,不只限于专题,分为很多版块;很多内容譬如用模拟小短片告诫群众如何防骗,发布寻人、治安信息等,而这都是“治安信息社会化”、“警察群众工作信息化”的具体表现,这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h3><h3> (二)题材受限制,难以完成播出任务</h3><h3> 广东省公安机关81.7%的制作班子表示,每年播出的节目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就是案件类题材,大家也感到很苦恼,类似的案件一再发生,做节目就难免“炒现饭”,不做又没法赶上节目的播出进度,湛江市公安局的专题节目开办于1989年9月,是全省开办公安专题栏目的“带头人”,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缺乏题材和经费,这个一度红红火火的栏目也在2001年停播了。挖掘制作节目的新思路、新形式,是今天摆在公安专题节目制作民警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h3><h3> (三)“课外作业”多,影响了制作节目的主要任务</h3><h3> 目前,广东省公安机关很多节目制作班子除了要应付每周一期的节目外,还要随时接受各种会议的邀请,做现场记录。所以,有的时候“一天要赶两场”。一个有着12名制作民警的地级市公安局宣传部门反映,目前节目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因警力不足,计划外任务比较多,精力分散,使节目的策划、制作受到影响,质量不能再上一个台阶。怎样给制作民警卸包袱,专心于节目制作,是每个重视公安宣传的领导应该思考的问题。</h3><h3> (四)栏目制作民警受过专业训练的少,节目质量不稳定从全省23个地级市公安局反馈的情况看,87.7%的电视节目制作班子里没有一个人是影视专业科班出身的,余下的12.3%中,科班出身的人只占到10%-25%。许多制作班子里的业务骨干都是半路出家。由于制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只能缓慢地提高,节目质量的提高也难免要走过一段艰难的道路。因此,加强不同水平的制作班子之间的业务交流,是解决目前制作班子水平参差不齐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所以,目前所有开办警务电视专栏的宣传部门应该加强彼此之间的横向联系,互相取经,获得最直接、最有效的指导。</h3><h3> (五)制作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h3><h3> 目前,一些地市级从事公安电视节目制作的民警不稳定。导致专业人员流失的原因,主要是丧失了工作的动力。而丧失工作动力的直接原因,就是制作人员的专业工作得不到理解和承认。有些领导只看到了刑警冲锋陷阵的英勇表现,却忽视了和刑警同样冲锋陷阵获取第一手影视资料的宣传民警。岂不知,公安电视节目制作民警为了赶上节目播出的进度,为了跟上刑警行动的脚步,加班加点成了做电视节目的民警每日的必需,他们的加班时间甚至超过了蹲守的刑警。个人得不到发展,能力得不到承认,大批“老影视”不得不离开制作岗位。</h3><h3>如今,“开办警务电视专栏是加强警民联系的新渠道”这个观念,已经在公安机关内部取得了广泛共识。有没有警务电视专栏,有没有发布警务信息的工作,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警务工作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标准。在广东省范围内,许多有识的领导也开始逐步重视本辖区内的警视宣传工作,但关键是从哪些方面来重视才有利于这项工作沿着自身的规律发展壮大下去?一些制作节目的民警认为,将制作警务电视专栏这项工作也放到“警务规范化“的内容中去,像规范其他警务工作一样也树立一个严格的衡量标准,这是保持警视专栏的生命力的有力的保证。</h3><h3> 作者单位:广东省公安厅宣传处</h3>

制作

节目

公安机关

公安

栏目

电视台

观众

民警

电视

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