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砸缸的司马光曾任滑县父母官

数九寒天

<h3> 当年砸缸的司马光曾任职滑州</h3><h3>&nbsp;</h3><h3> 在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人尽皆知的故事——《司马光砸缸》。故事说的是北宋文学家司马光小时候和伙伴们在后院玩耍时,一个小伙伴不慎掉入了有水的深缸。他急中生智,用石头砸破水缸,最终成功救出小伙伴。小时候聪明智慧的司马光绝非小时了了,成年后的司马光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好生了得。他修史、为问和做官都做到了极致。</h3><h3>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nbsp;&nbsp;。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h3><h3>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h3><h3>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nbsp;&nbsp;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h3><h3> 司马光是继欧阳修之后,曾在滑州做官的宋代宰相级人物。在滑州任职的这段经历与他一生所成就的大事业相比,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插曲,所以在《宋史》本传中竟然不着一字。好在司马光自己留下的与滑州有关的诗文有27篇(首),是历史名人中所作与滑州有关诗文最多的一位。</h3><h3> 庆历四年(1044),也就是欧阳修从滑州离任后的第二年秋天,司马光到滑州就任武成军判官,这与欧阳修初到滑州时任的是同一职务。公务之余,他信步来到城外的黄河岸边,只见大河茫茫,水流急阔,极目远眺,水天相接,不觉心旷神怡俗虑全消,即兴写下了《河边晓望》。对于滑州黄河景色情有独钟的司马光,每每登临滑台城外的天台山观秋赏雪,留下了许多令世人皆叹的佳句。</h3><h3> 第二年(1045)司马光任州判之外又“权知滑州韦城县事”,也就是代理韦城县知县。春天黄河凌汛,滑州一片泽国。司马光指挥抢险,巡视汛情,安抚受灾百姓。到了夏天,天旱无雨,禾苗枯萎。司马光心急如焚,亲自写了一篇《豢龙庙祈雨文》。幸得老天普降喜雨,旱灾才得以缓解。司马光在滑州任职期间凭借道德人品,才华学问深受同僚们的佩服和敬重。庆历五年(1045)冬,司马光在滑州任职期满,启程赴京。同僚们几乎倾城出动,赶来为他送行。司马光恋恋不舍地回望滑州城楼,直到它渐渐消失在暮霭晚霞之中。</h3><h3> 在滑州任职期间,司马光已经立下要编《资治通鉴》的志向,并开始着手准备。公务之条,他读了大量史学著作,并把自己的读史心得写成文章,两年间写下了《机权论》《才德论》《廉颇论》《史评十八道》等多篇史评、史论。</h3><h3> 回京后的司马光,时常怀念在滑州与长官同僚和谐相处的日子。&nbsp;&nbsp;直到二十五年之后,即1069年,他还借朝廷命他视察黄河河务之机,重过滑州韦城县。这次旧地重游,韦城百姓围着他问长道短,很是亲热,他自己也很受感动。于是有诗记其事:二十五年南北走,遗爱寂然民记否?昔日婴儿今壮夫,昔日壮夫今老叟。(《昔予尝权韦城今重过之二十五年矣慨然有怀》)</h3><h3>&nbsp;&nbsp;&nbsp;&nbsp; 短短两年的滑州经历,竟让司马光倾注了那么多的诗文,这不能不让滑县人民感念这位伟大的人物。</h3><h3>&nbsp; 参考文献:杜冠章《历史名人与滑县》</h3><h3>&nbsp;</h3><h3>&nbsp;</h3><h3>&nbs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