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故事里的中国》观后感

刘sir

<h1><b><font color="#167efb">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默默奉献,用生命来写作,讴歌希望、唤醒人性、尊重卑微的伟大现实主义作家。</font></b></h1><h3></h3> <h1><b><font color="#ed2308">  “让经典照进现实,</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让世界品味中国。”</font></b></h1><h3></h3><h1><b> 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播出了第二期,它带我们重温的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b></h1> <h3>  </h3><h1><b> 节目的开篇以路遥的一段录音开始,将《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带向全国观众的视野,和观众一起打开《平凡的世界》。</b></h1><h3></h3><h1><b> 节目中,主持人董卿与多位嘉宾共同回顾《平凡的世界》的创作史,更回望路遥到底是用怎样的生命历程,献出了如此震撼人心的文字,分享这部经典直到今天,还在如何影响和塑造着年轻一代的精神世界。同时饱含真情的致敬经典,致敬所有“生于平凡,却敢于追求不凡”的高贵生命。</b></h1><h1><b> 《故事里的中国》试图告诉观众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作家路遥“以命搏文”,用了整整六年的时间写出了《平凡的世界》这部上百万字的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不仅是一轴气势磅礴的社会历史画卷,也是一部荡气回肠的人生命运交响。并以此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时至今日,依然照耀现实,滋养生命,催人奋进,鼓励更多的人们深情地走在平凡的世界,认真撰写人生这本大书。</b></h1><h1><b> 三十多年过去了,它依然是各大高校借阅量最多的图书之一,无数人在孙少安、孙少平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给一切卑微的人,带来了勇气和光亮,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够走多远。也为我们带来了坚持与不服输的精神力量,路遥因为优秀的作品而成为神圣的存在,他一直在我们的身边激励着我们,要“像牛一样劳作,像土地一样奉献”。</b></h1> <h1><b>  本期,《故事里的中国》邀请到了延安大学路遥文学馆馆长、《路遥传》的作者厚夫先生。</b></h1><h3></h3> <h1><b>  《路遥传》的作者厚夫先生,讲述作家路遥的故事。路遥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故事可以虚构,生活不可以虚构。我就是要坚持现实主义写作,我要背对文坛,面向大众。”</b></h1><h3></h3> <h1><b>  节目组还邀请了,根据路遥原著改编的电影——《人生》的主演周里京老师,听他讲述他跟路遥的故事。</b></h1><h3></h3> <h1><b>  演员周里京已经64岁,在回忆起与路遥相识相知的日子时,不禁潸然泪下。他描述了一个从小经历贫穷与苦难的路遥,对他生于平凡却不甘平庸的人格魅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b></h1> <h1><b>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像路遥这样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人并不多见。他心血熬制的史诗巨著,一开始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被质疑写法过于老套。1988年,转机出现了,在路遥的朋友,时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长篇连播”节目编辑叶咏梅的极力推荐之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连播》节目中,由播音艺术家李野默播读该长篇小说。</b></h1><h1><b> 《平凡的世界》乘着广播的“翅膀”飞到亿万读者的耳畔与心头。这部小说通过电波牵动了无数的听众的心,让《平凡的世界》广播剧迅速火遍全国,创下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听人数最多、听众来信最多的两项纪录。</b></h1> <h1><b>  李野墨先生在节目现场演播《平凡的世界》选段。</b></h1><h3></h3> <h1><b>  2015版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导演毛卫宁先生以及路遥的挚友诗人曹谷溪先生,他们从各个角度还原《平凡的世界》创作前后的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讲述路遥自己“生于平凡,却敢于追求不凡”的生命交响。</b></h1><h3></h3> <h3></h3><h1><b> 毛卫宁导演在节目中提到:“我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那时,我刚刚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孙少平这个人物形象非常影响我,他‘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点跟我当时的人生处境非常相似,所以我日夜地在看关于他的这一部分,就像他在书里看《钢铁是怎样炼成》一样的。”</b></h1><h3></h3><h3><br></h3> <h1><b>  曹谷溪先生表示:“路遥所有作品都是励志的,都是鼓舞青年积极向上的,鼓励我们用青春和生命去完成历史交付的神圣使命,‘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鼓励我们作家像山花那样植根于人民大众,创造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积极向向上的优秀文学作品来”。</b></h1><h3></h3> <h1><b>  上世纪80年代初,路遥在文坛开始崭露头角,他创作的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了一位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小说以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路遥用一个典型故事,探讨了青年人的出路、感情世界、精神未来,并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解答,引发亿万人共鸣。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b></h1> <h1><b>  后被西安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吴天明拍摄成同名电影,并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引发了很多人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思索。</b></h1><h3></h3> <h1><b>  1983年,路遥决定开始着手新的长篇小说创作,在尚未动笔前他就已经想好了这部著作的框架:3部,6卷,100万字。路遥是倔强、不服输的人。他曾说:"我这一生如果要写一部自己感觉规模最大的书,或者干一件一生中最重要的事,那么一定是在我40岁之前。"在40岁之前,写一部百万字的巨著,这个梦想让他热血澎湃。</b></h1><h1><b> 创作《平凡的世界》前,路遥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查阅了小说所反映的10年间的各种报纸,工作量非常巨大。手指被纸张磨出了血,只好改用手掌翻阅。前后准备了3年,创作历经6年。第二部完稿时,路遥累得吐血。医院查出吐血的病因是十分可怕的,路遥必须停止工作,才能延续生命。但路遥是不惜生命也要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他经常是一边流泪,一边写作,眼睛三天两头出毛病。过度的劳累和营养的匮乏,使他几乎无力坐起,只能半躺在桌面上,斜着身子勉强用笔写。这时,他几乎不是用体力,而是完全凭借精神的力量在支撑着最后的工作。他抱定吃苦牺牲精神,甚至是以生命为赌注创作。</b></h1><h3></h3> <h1><b>  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是最平凡的存在,就好像是陕北土地上最平凡的一粒尘埃。</b></h1><h1><b> 路遥用深沉、朴实的手法刻画了一系列平凡、普通的人物形象。书中有世间百味,笔下有春暖花开。在爱恨纠葛,跌宕起伏中,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成长,每一个人都在蜕变。《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这些不平凡的人组成了平凡的世界;但这里面的每一个人又好像不那么平凡,或者说是不甘于平凡,想用自己的力量摆脱这种平凡与贫苦。路遥将这些人和他们的经历,落实在笔下,融进故事里,组成了这个“平凡的世界”。这些不平凡的人身上,都有不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故事。主人公孙少平和孙少安便是这其中的代表。</b></h1><h1><b> 同时,路遥先生给我们讲述的不只是那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只要你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这部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传承。作品中的这些人物,所散发出的坚韧不拔的吃苦精神、奋斗不息的执着精神、永不屈服的创业精神对我们每个人都有震撼、启迪、励志作用。</b></h1><h3></h3><h3></h3> <h1><b>  2015年版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片尾曲《神仙挡不住人想人》,请欣赏。</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