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冬至了,看到朋友圈都在晒饺子。感到现在的饺子和小时候的饺子感觉完全不同了。现在饺子什么时候都能吃,而小时候只有逢年遇节才能饱食一顿,一下能吃三海碗,撑得靠墙站。包饺子也是早有准备,从中午饭后就开始准备——剁馅,和面,擀皮,最后才是包饺子。我这样年龄的人,小时候都是大家人口,通常妈妈包饺子时都是奶奶过来帮忙。妈妈剁馅,奶奶和面;妈妈擀面,奶奶包饺子。能包好大几拍子,下好几拔才够吃。 </p><p> 过年时,我们家吃了年夜饭包饺子总是两种馅:一种肉馅,一种素馅。素馅的叫角子,肉馅的才叫饺子。现在想,那时大概肉很金贵,所以要包一点素角子以假乱真吧。奇怪的是:大人为什么都说素角子比肉饺子好吃。他们都先吃素角子,临了一锅才吃肉饺子。我一开始喜欢吃肉饺子,一点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喜欢吃素角子。几十年过去了,我到了他们当时的年纪,突然也喜欢吃起素角子。真是奇怪!</p> <p> 现在到了我点评朋友圈饺子角子的时候了。美女同事一大早就在小群里送来惊喜,自己动手包的纯手工看着像菠菜面的蒸饺。看起来不错,皮子好像有点厚[偷笑]</p> <p> 这种猫耳朵,是奶奶最擅长的,规规矩矩,摆在拍子上特别规整,就好像是因为很难得吃上一次饺子,所以连摆法也摆得很隆重呢!妈妈的饺子是一剂大面皮,卷在擀面杖上一刀划下来,再切成四方皮,胡乱摸上肉馅,用手一挤随意地扔在拍子上,有点像现在馄饨店师傅的手法,只是样子蠢了点。但是味道是真的好!</p> <p> 素角子奶奶和妈妈包的几乎一样,都是亲自和面一个个手擀出来。今天朋友圈的这位小朋友的手法就很像模像样,要是离的近,一定到他家蹭角子去。就是馅太饱了点,下水容易破,到时候要考验技术了。</p> <p> 可笑的是,发小的朋友圈逗乐了我。他带着妻儿挖荠菜包角子,结果九张图片有五张都不是荠菜。我评论说,你那挖一筐野草回家干嘛呢?</p><p> </p> <p> 岁月不待人。现在要想吃地道饺子只能自己动手了。中午我们家妇唱夫随联袂包了韭菜水晶包。味道很不错,卖相还有待提高。</p> <p> 晚上,姐姐家里包角子。姐姐姐夫两个一个微信一个电话的轮番邀请去品尝。老外侬人在外地还在不停提醒:冬至了,别忘吃饺子,不吃饺子耳朵会冻掉!哈哈,小姑娘是想请我吃饺子,还是想让我请你吃饺子!</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