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ylp

<h3>清晨,汽车再次驶出郑州,直奔开封而去。<br></h3><h3>如织的车流告诉我们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已经用扑面而来的厚重文化把我们拥入怀中…… </h3> <h3>导游告诉我们,开封之名源于春秋时期,当时,郑国君主郑庄公选择这里修筑储粮仓城,便取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到了汉代景帝时为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就将启封更名为开封。开封是八朝古都,被誉为天下首府。</h3> <h3>提起开封,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那家喻户晓、铁面无私的包青天,那开封府是必去无疑了……</h3> <h3>开封府虽是人工景点,但也算是开封的标志性建筑,朱红的城墙配合大狮子石雕,给府门增添了几分威严。</h3> <h3>开封府是依照北宋李诫的《营造法式》,在包公湖北面的旧址重新修建的。在北宋一百八十年的历史中,诸多名人担任过开封府主官,耳熟能详的包括: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礼、钱勰、寇准、宗泽等。</h3> <h3>进入府内,一组仿宋建筑映入眼前。</h3> <h3>开路锣</h3> <h3>鸣冤鼓</h3> <h3>扩大百倍的开封府印,摸一摸,官运亨通。</h3> <h3>“正大光明”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对包公一生刚正不阿的真实写照!</h3> <h3>大殿里,陈列着包公生前处决犯人的三具“狗头铡”的复制品。</h3> <h3>包公斩赵王,经典戏曲篇目再现。</h3> <h3>清心楼,以包拯生前唯一留存的《清心词》命名,是开封府内最高的建筑。走入大殿,一尊包公铜像夺人眼目:蟒袍冠带,肃然端立,一手扶卷, 一手背后,仿佛在痛斥贪官污吏,那一身凛然不可予夺的浩然正气,跃然眼际。</h3> <h3>拾阶而上,登顶,开封府全貌跃然眼前。</h3> <h3>清心楼前,明镜湖景致小巧清丽。</h3> <h3>关于“后门“的来历源于此,据说当时包公明察秋毫,知道老百姓不敢明着告官,于是修梅花堂,旁侧开小门,百姓可走小门而入,逐渐被后人把后门走出了花样,扭曲了后门的含义……<br></h3> <h3>梅花堂外的影壁墙上三个大字:勤、慎、清,是包拯对自己提出的为官之道。</h3> <h3>监狱司。</h3> <h3>小宋城,其实就是一个室内商业区,短短的一条街上全是仿宋的建筑,亭台楼榭,回廊流水。这里汇聚了流传千年的开封传统小吃上百种,将那时的北宋市井文化浓缩于此。</h3> <h3>游清明上河园 梦回北宋盛世</h3> <h3>在中国 2000余年的封建史上,如果汉唐代表中华民族鼎盛,北宋应算是那个顶点,也是由盛及衰的开始。北宋时期经济发达(最早纸币交子)、科技进步(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文化发展(科举制和理学)、艺术繁荣(瓷器和书画)、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崛起),最具代表性的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了,它将当时北宋都城汴梁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一幅画卷展现出来。而清明上河园的建造就真实还原了清明上河图上北宋的盛世繁华。</h3> <h3>石刻版清明上河图</h3> <h3>先来一组园内风景图:浅雾中,亭台楼榭、船舶商贾、小桥水寨,依河流鳞次栉比分散岸边,若隐若现,意境甚美。</h3> <h3>再来一组人物图:漫步园中,体验北宋各种民俗风情,真是“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啊。</h3> <h3>清明上河园里最不应错过的当属在校场上演的马术大战—岳飞枪挑小梁王了。狼烟烈烈、战鼓雷雷,铿锵的对话、精湛的马术、朴实的演技,时间虽短,但确是一场荡气回肠、令人振奋的演出,演绎出岳飞的拳拳爱国之心,令人回味无穷。</h3> <h3>洛阳,郑州,开封,匆匆来去。短短两日,汉唐至宋,穿越千年,看尽浮华,归于平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