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分享嘉宾:</h3><h3> 李岗,现任晋城市某部政工干部。曾先后被省表彰为“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基层干部标兵”、荣记“个人三等功”等荣誉。</h3><h3>分享主题:</h3><h3> 浅谈孙子兵法感悟,品味战争科学思维</h3><h3>分享时间:</h3><h3> 2019.12.22冬至日,下午15:00</h3><h3>分享方式:</h3><h3> 线上,晋城市孙子兵法学术研究会微信群</h3> <h3> 兵友们下午好!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于6月18日在李校长推荐下加入咱们孙子兵法群的,目前已陪伴大家共同学习了188个日日夜夜,同时也与各位兵友一起见证了孙子兵法研究会的组建、进步与发展。今天受研究会和李校长委托,我占用点时间与大家共同交流我与孙子兵法的故事。</h3><h3> 本来今天我这一课应该是李校长来讲的,但李校长由于工作调整,最近事务较多缘故,我临时被嘉瑛老师点名要求给大家作学习心得交流任务的。谈起讲课来,我深感才疏学浅、亚历山大、忧心忡忡,不过,好在前面有焦副会长、杨副会长、田警官三位名师为我打样引路,才逐步打消了我的顾虑。其实,三位老师分享的已经很精彩了,他们都能结合自身实际谈出独特见解,我只是一个补充和延展。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浅谈孙子兵法感悟,品味战争科学思维》,主要分享两个方面。</h3> <h3> 一、谈一谈我对孙子兵法的几点认识</h3><h3> (一)孙子兵法版本的由来</h3><h3> 《孙子兵法》流传很广,版本很多,很可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多种版本。《韩非子·五蠹》中说:“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家有之”充分说明《孙子兵法》在战国末期的流传之广,同时也提醒我们,很可能在那个时期就已经有多种《孙子兵法》抄本在流传。</h3><h3> 银雀山汉简本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孙子兵法》抄本,于1972 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竹简文字是不成熟的隶书,夹杂着明显的篆书风格,体现出由篆书向隶书过渡的特征。所以,这批竹简应该出自西汉初期,考古专家推断它们“是文、景至武帝初期这段时间内抄写成的”。传本《孙子兵法》十三篇中,除《地形篇》外,其余十二篇在简本中均有或多或少的文字留存,《形篇》甚至还有甲、乙两种写本。当然,竹简中尚有大量的文字脱落。与传本对照,简本《孙子兵法》的文字只存有三分之一左右。即便如此,这些残破的竹简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相关古本《孙子兵法》的重要信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向我们展示了《孙子兵法》在西汉初期的面貌。与《孙子兵法》十三篇一起出土的,还有一块写有十三篇篇题的木牍,虽然残缺严重,也向我们传递出不少珍贵的信息。至少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简本《孙子兵法》的大多数篇名与传本非常接近,《孙子兵法》早在西汉初期就已经是十三篇的规模和体制与传本并无二致。</h3><h3> 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较为完整的《孙子兵法》版本, 应该数宋本。我们习惯将宋本分为两大系统:武经本和十一家注本。《孙子兵法》在武经七书中排名第一,是最重要、成书最早的古代兵法。至于十一家注系统,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的版本是南宋刊本《十一家注孙子》。是书原由上海图书馆收藏,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 1961 年出版了影印本和排印本,使得这部原本深藏秘府的宝典,自此进入寻常百 姓家。自宋代以后,武经本《孙子兵法》长期受到重视。清 代的郑达和孙星衍等人先后在“道藏”中找到宋本十一家注《孙子兵法》。孙星衍对该本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校订,并据《宋书·艺文志》名之曰《孙子十家注》,后收入《岱南阁丛书》。这之后,十一家注本《孙子兵法》才渐渐受世人瞩目,进而成为近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敷实用的读本,本书亦据此本作注和解析。</h3><h3> 武经本、十一家注本和简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版本。这三种版本之间,都存有一些差异。如就篇题而言,武经本和简本之间的差异较大,武经本的篇题显得过于整齐;十一家注本和简本相比,篇题都并不十分整齐,但这二者之间也存有差别。从中我们可以想见,《孙子兵法》在历史上的流传情况一定非常复杂。因此,我们在进行《孙子兵法》文本研究时,需要树立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不宜轻易判定优劣。</h3> <h3> (二)学习感悟</h3><h3> 七个月来,与各位兵友共同学习了被誉为兵书之祖的《孙子兵法》,感触良多,虽然书只有六千字左右,但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内容。他以其博大精深的战争哲理、启迪心灵的斗争智慧在中外军事思想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堪称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集大成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h3><h3> 这本书在历经历史沧桑之后,不仅没有被逐渐遗忘,反而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在今天,孙子兵法的作用远远不再局限于一本军事著作的范畴,它还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斗争、商业竞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我们办起事来多了几分智慧,少走了些弯路。</h3> <h3> 1、“上下同欲者胜”,强调了注重铸造培育军人的军魂意识。</h3><h3> 在《孙子·谋攻篇》中讲道:知胜有五,其一是“上下同欲者胜”。意思就是说:战争中将士万众一心,上下齐心协力,就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同欲即指将士都有统一思想引领,官兵思想高度集中,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在古代,重视上下同欲,统一思想指引的军队往往都具有强大作战能力,譬如南宋时被喻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岳家军,还有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麾下,注重“齐勇若一”的戚家军,皆是英勇无畏,百战不殆。我军是党一手缔造和坚强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自诞生之日起就强调“上下同欲”,坚持听党指挥。我军之所以能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历次战争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很重要一点就在于我军占领了思想制高点,为官兵铸牢了军魂意识,全体将士有着共同目标,能团结一心、步调一致,这是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因此,要善于从《孙子兵法》学习治军思维,以思想统领全体将士,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强化听党指挥的军魂意识。</h3><h3> 2、“吾有以待,其不可攻”,激活了瞄准战争树立常备的忧患意识。</h3><h3> 《孙子·九变篇》中讲到: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孙武讲的道理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发起战争,而要依靠自己军事实力做好了充分战争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进攻,而是要依靠自己有敌人不可攻破的条件。这也启示我们,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我国也正处于经济改革发展的大好和平时期,但军队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战备意识,决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和放松心态。军队自诞生以来,就是为了战争而存在,战时军人的职责是打赢,和平时军人的职责是时刻准备打仗。历史一再告诫我们,战争的威胁往往隐藏在和平背后。此类教训比比皆是、发人深省,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国防意识淡薄,对德国军事防备之心不强,本来国力军力不比德国差,战争初期却在德军“闪电战”攻势之下接连失守,付出了惨痛代价。习近平主席在阐述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时讲过:“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指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强调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孙子兵法》蕴含着以战止戈、以战言和的战争法则,为我军建设发展提供理念遵循。</h3><h3> 3、“善战者,先为不可胜”,诠释了勇于练就过硬打赢本领的重要性。《孙子·军形篇》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其意思是,从前善于打仗的人,总是会先创造条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抓住战机战胜敌人,做到不可战胜,就会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孙武这里主要是从提升军队“打赢本领”考虑问题的,战胜敌人的关键就是自己首先要具备过硬军事本领。打仗作战没有捷径可走,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如果炉子长期不生火,或者生了火却没有足够的温度,那是炼不出钢的。”因此,只有平时多设险局、危局、变局、难局,多用实战标准这块“磨刀石”砥砺我军,才有可在未来战争中掌握制胜权。借鉴运用《孙子兵法》治军智慧,树立正确军事建设发展观。</h3><h3> 同时,也感到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梦、强军梦实现,也需要从这部古典兵书中汲取军事智慧和谋略营养。</h3> <h3> 二、唠一唠学习孙子兵法后引发的几个思考</h3><h3> 人类最早是通过总结自己的战争经验而认识战争的。从原始部落之间的流血冲突,到近代百万大军之间的疯狂搏杀;从冷兵器时代的尸横遍野,到核武器制造出来的恐怖平衡;从面对面的堂堂之阵消耗争斗,到“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的星火燎原;从网络空间的风云再起,到对付恐怖主义的新型战争,等等的这些都给战争研究者带来无穷的源泉和灵感,激发了他们产生出一代又一代的战争理论。</h3><h3> 军事家们通过对战争经验的不断积累,从而找到战争的一般性规律,用于指导下一场战争。中国古代“兵圣”孙子,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名篇《孙子兵法》;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毛泽东,从理论上总结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持久战”“人民战争”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战争理论,创造出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奇迹。19世纪的西方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和约米尼,总结了拿破仑战争的得失成败,克劳塞维茨写出了著名的战争理论经典《战争论》,而约米尼也写出了极具实用性的《战争艺术概论》等书。这两个人也因此被后来的人并称为西方军事思想的两大权威。</h3><h3> 军事思想能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常常决定了一个国家在未来战争中能否取胜。但这个“跟上时代步伐”绝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发几篇充满警句的文章,上电视讨论一下就可以做到的,往往可能是在付出极大的甚至是血的代价之后,才能够被真正接受。例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都是如此。其实,人的观念是很难改变的。即使有改变,很多也是假改变,迫不得已、逢场作戏的“改变”,外变心不变的“改变”。虽然最终也可以靠腾空机制来纠正,但那样带来的代价未免太大了一些吧!所以,最简单办法就是邓小平说的,“不换观念就换人”。为此,简单阐述两个观点:</h3> <h3> (一)关于战争对抗中的适应性问题。战争对抗的核心其实就是适应性。就看谁能够最先适应战争中的复杂多变、瞬息万变的环境。毛泽东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美军打到哪里,哪里的人民就学会打仗”,其实说的也是适应能力。这些年来我们天天在看美军打仗,从海湾战争,到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我们自己也在反思我们的不足,其实也就是在学习,并不断调整我们的军事理论和训练方法,以适应战争的变化。两军在对垒的时候,就更要看谁适应情况快,谁的反应快。所以说,战争对抗的核心其实就是适应能力。从复杂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个适应能力,表现在对战场环境的感知能力,对作战系统结构的调整能力,以及在战争过程的学习能力上面。通过快速适应战场情况而获取作战主动,是适应能力强的一种表现。1948年,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攻克锦州后,参战的各部队请示下一步行动。当时战场非常混乱,双方近百万部队相互缠绕,敌我双方经常擦肩而过,一不小心还可能迎头相撞。如果将部队再组织起来,重新做下一步部署,已经非常困难,还可能贻误战机。其实,就是东野指挥部自己也不清楚战场情况,更不知道敌军指挥所在哪儿。就在这时,当时东野司令员林彪下达了一个奇怪的命令:“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打,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追”。这个命令之所以奇怪,是因为它缺乏一个“命令”所应具有的几乎所有要素,比如时间、地点、目标、任务等。但令人惊奇的是,战场局面顿时改观,部队既无一线二线之分,也无前方后方之别,主动穿插、渗透、分割,打乱了敌人部署,最后在胡家窝棚活捉了敌军司令廖耀湘。<br></h3><h3> 这个战例大家耳熟能详,电影《辽沈战役》中上也有表现,但是林彪下达的这个命令,却使大家觉得匪夷所思。但为什么这个似乎不是命令的命令,却又取得了这么好的效果呢?其实,正是这个“奇怪的”命令,反映出了东野指挥员的适应能力。在无法得知战场实际情况,更无法统一指挥时,交代目标,将指挥权下放,可能反而能更好地达成目标效果。所以,后来外电评论说,这是“上帝之手”为东野部队送来了“神来之笔”。这个“神来之笔”的一次指挥,实际上就是在动态过程中快速适应战场能力的体现,也是指挥员动态处理战场形势,非常有创造力的一种表现。</h3><h3> 战争系统的适应性,也反映在有意识地学习方面。战争中要想取胜,就必须形成不对称优势,不管你是强国还是弱国,都是如此。这种不对称的优势,其实就是在准备战争以及战争进行过程中,通过不断适应环境变化而形成的。</h3> <h3> (二)关于管理和控制不确定性的问题。战争中不确定性最大的地方,存在于对抗双方水平最接近的地方。如果对抗的双方差距很大,结果一目了然,不确定性就会大量消失。比如,大人和小孩打架,美军当年组织联军打伊拉克,都是如此。但如果双方势均力敌,不确定性就会大幅度提高。而且,越是高手的对决,结果就越是取决于无处不在的不确定性。就像金庸武打小说里的两个武林高手,虽然打得天昏地暗几百回合,但最后决定胜负的却可能只是一些偶然因素,比如家人喊了一声分了他的神,影响了注意力,或者是过去某个旧伤突然复发导致动作变形,都会使他败北,结果就是天壤之别。这样,决定胜负的可能仅仅只是我们常说的“运气”。过去有一段时间,我们中国篮球的主要对手是韩国,不管男女。</h3><h3> 有一年,为了争夺奥运会参赛权,中国女篮和韩国女篮打得难解难分。结果在最后一秒钟,中国女篮的中锋郑海霞非常幸运地把已经出框的篮球又用手指给扒拉进去了,结果中国队以1分之差获得胜利,进军奥运会,举国欢腾。女篮回国后进行总结,结果当然是郑海霞表现好,评为三八红旗手,其他队员拼搏精神强,团队荣获团队奖;教练指挥好,用人得当,荣膺最佳教练;篮协也组织得好,全国大协作,球迷给予肯定。反正就是一切都好,就是因为她们赢了。但如果郑海霞手指的力量少了那么一两克,结果就可能完全大反转,那回来的总结就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了,估计得有球迷给郑海霞寄来上吊绳。但事实上,两者差得真有那么多吗?</h3><h3> 可就是这“一两克”的不确定性力量,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胜王败寇,谁也没有办法。有人说,这就是运气。所以,越是高手的对决,越取决于这种“运气”,不确定性就是决定性的力量。所以说,对待不确定性事件,虽然结果总也免不了胜王败寇的世俗,但从中我们却可以悟到管理不确定性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要想办法成为比他更高的高手,使得态势能朝着你所想的方向发展,而不是等着碰运气。只有成为比他高一个层次的高手之后,“运气”虽然还会有,但就很难成为决定性的力量。武侠小说中,为什么那些侠客要去练独门绝技,目的就是为了成为比别人高一两个档次的高手。我们国家的男子足球队,最后总是出不了线,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没有比别人高一个档次。与香港队这样的鱼腩球队都可以踢平,还要责怪裁判漏判进球,是没有多大价值的。香港队的守门员说,你还是不够强,你如果强,多进几个球不就可以了。其实他说的是有道理的。美国男篮比赛从来就不担心,中国乒乓球队也是如此,就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比别人高了不止一个档次而已。</h3> <h3> 美国人打仗也是这种思想,我要比你强很多,我就会占据主动。在“二战”的时候,美国人抢先研制成功原子弹并直接攻击日本,导致“二战”后期态势急转直下,也是一个典型例子。但未来恐怕他们也做不到了,兰德公司2015年出了一个关于中美未来作战的研究报告,研究中美在台海和南海发生对抗时,会是什么结果。报告的结论是,1996年的时候,美军只要150架左右的飞机就可以在台海占据绝对的空中优势,而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将是2000架。这对美军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不确定性就可能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美国人恐怕也不敢像1996年台海危机时那样放肆了。</h3><h3> 同样,如果你不是高手,为了能有取胜的可能,就要想办法制造点不确定性出来。伊拉克战争前夕,萨达姆请俄罗斯专家来论证买什么装备为好,专家建议应该多购电子战装备,至少可以使得美军武器被致盲,“瞎子对瞎子”,也许还有取胜或是胶着的机会。但萨达姆认为电子战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如多买飞机和大炮,也没采纳俄罗斯专家的意见。其实,俄罗斯专家的意见是很有道理的,通过电子战让你也看不见,至少不是单向透明,别让我光挨打,这也是制造不确定性的意思。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能力和对手差不多,那比的就是利用不确定性的能力了。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国人是有传统的,否则也出不了像《孙子兵法》这样的传世之作了。</h3><h3> 但是要注意,不确定性不能消除,只能控制和管理。我们应对不确定性,不能建立在消除的基础上,而应该是找到合适的方法把它凸显出来,并且加以控制和管理。对于战争来说,也是如此。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已经总结出了很多控制和管理不确定性的方法,比如:跨代优势、加大余量、预案准备、加快反应等几种,可以供大家运用时参考。所以说,善用不确定性的才是大师。优秀的指挥员应该就是利用不确定性的大师。塔勒布说:“真正的强者喜欢变化”。正是因为有了不确定性,才能从中寻求机会取得胜利。所以,在战场上你如果不敢冒险,那你几乎就已经输了一半。那些在战争中留名千古的军事家,几乎都是那些敢于冒险、敢于进取的人。</h3> <h3>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完了。实话实说,我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兵友会选择学习孙子兵法,我原以为能有几十人就很不错了。原计划只是面向部分人交流心得,但现在却是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从小学文化水平的学生,到博士、博士后和专家学者,什么类型的兵友都有。我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如此之烧脑、枯燥和文言文很强的兵法书籍,在以一种全新的线上、线下形式出现时,居然会有这么多人选择来守听。由此可见,我们全体兵友们热爱学习的风气之浓厚,自我提高的热情之高涨。所以,只有我们拿出更多更好的交流心得出来,才能真正满足这么多求知若渴兵友的需要。到了我该说再见的时候了,我还有几句话想说:</h3><h3> 首先,感谢大家有足够耐心听完我和前三位老师的讲座。由于语音课的特点,虽然每次分享只有半小时左右,但要坚持下来,能谨记于心,要做到也是很不容易的,而且还有部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坚持朗读,但仍然坚持听课的兵友。你们能够坚持到今天,说明你们就是胜利者,终于在跨界融合的历练中得到了思维的升华。这并不是因为我们讲得有多好,而是因为你们对知识的渴望有多高。成立孙子兵法研究会给大家打开了一扇窗口,开辟了一块思维碰撞的阵地,让各位兵友能在共读的日子里不断地进行思考、凝练和升华。分享虽然已经结束,但思考不会停止。我并不期望通过这次分享教给大家许多新奇的知识,我讲的内容中或许还存在一些不足甚至错误,但若能够活跃大家的思维,激发更多的创造,产生更多的好奇,思考更深刻的问题,我想我的目的就达到了。而这需要耐心,也需要包容。感谢你们的耐心和包容。也感谢大家给了我很多的启发。面对二百多名的兵友,我相信没有哪个讲者有底气说,我能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但兵法群里上的留言和讨论,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网上有高人”。所谓“教学相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提问”和“回答”本来是一对矛盾,但在这里却成为了精彩的讨论和知识的碰撞,有的甚至非常专业和具有深度。这些提问和会话给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启发,而这些启发是以前根本想不到的。所以,我要说,谢谢你们!</h3> <h3> 第二,我想感谢“孙子兵法学术研究会”这个学习平台。我是今年5月份开始学习孙子兵法的,学习也不是很深入,更多的是喜欢研究其具体内涵,还没有真正达到灵活贯通。加入咱们这个平台后经过近7个月的共读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包括完成这次讲课,并不是一开始就计划好了的,但是却满足了我年前最初的一个心愿。我觉得,与大家一起讨论,在聊天中学习知识,从故事中得到启迪,从而改变我们传统的思维习惯,使我们的思维方法能向科学化转变,而这正是我们所急需的。我当时想的是,如果有一个人愿意花时间去读,我就不白写;有两个人读后说还可以,有点收获,我就“赚了”,能影响一个算一个。这就是我的初心。但是,我想说的是,虽然语音分享课并不是我的本职工作,而且只能用业余时间来做,但我却觉得,是“孙子兵法学术研究会”这个学习平台满足了我的初心,就是给我的最大报偿。所以,我要谢谢“孙子兵法学术研究会”这个学习平台!当然,我也希望群内的各位兵友们能人人交流、形成资源共享的效果。</h3><h3> 第三,我要感谢孙子兵法学术研究会的各级领导。成立晋城市孙子兵法学术研究会的创意来自赵小台会长,经过申报审批后于10月6日正式成立的。前不久马秘书长专门与我沟通商议讲课一事。是她的坚持感动了我,也说服了我,也就有了我们后来半年多的共同探索、准备和磨合。尤其是马秘书长示范引领作用明显,不间断的在群里分享兵法,我也代表全体兵友对赵会长、马秘书长的辛勤劳动和高质量工作,说一声:是你们的努力,让兵法群熠熠生辉,谢谢你们!语音课是我在平台的第一次探索,也没有经验,需要不断的探索和试错。学术研究会的领导不仅支持而且下发听课温馨提示,各位兵友也都大力支持,尤其是马秘书长、李校长一再鼓励下,才有了今天这次授课的诞生。我要说,谢谢你们!</h3> <h3> 最后,也请大家多多谅解。由于我的水平有限、时间有限,我在讲课时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和不当之处。有些兵友提出的问题,我也没有能够全部回答,这里既有时间有限的因素,也有因为内容、形式或场合不太适合的原因。还有就是因为我老眼昏花,看手机、输文字确实比较困难,因而只能三言两语,“敷衍了事”。所有的这些,都希望得到大家的谅解和包容,这也算是试错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吧!好在这些探索也为后面的各位兵友们授课摸索一条路子,相信后面的交流分享会搞得更加精彩,更好,能够更受大家的欢迎。</h3><h3> 我看有的兵友也说,每天的学习似乎也成为了某种习惯性的“期待”。是的,我们虽然从未真正谋面,只能通过声音和文字神交,但每次“见面”我都期待着科学的精彩,也期待着心灵的相会。你们给我留下的美好回忆,将会在我心中永存。我期望我们能有机会在这虚拟空间里再次相遇,或是在哪一个偶然场合真正见面,也更期望我们的中国梦,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而终有一天能够真正实现。</h3> <h3> 谢谢大家,再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