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前记:大叔也有青春,也有梦,在那个“像雾像雨又像风”的年代,“渴望”“明天会更好”。可“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后,却“被青春撞了一下腰”,未来的梦便“樯橹灰飞烟灭”,从此“碾子还是碾子,缸还是缸”,成了一个永远的“追梦人”!</span></p> <h1> “打工”一词,本是粤港一带的用语,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在全国推广开来。当年还是高中生的我,在暑假之余,也曾打过“短工”。但在当时的东北,更习惯把打工称之为“干活儿”。</h1><h1> 1993年之前,在村子的西北曾经有一座砖厂。生产的红砖也曾远销内蒙古扎赉特旗等地,生意非常红火。附近村屯的剩余劳动力都来此打工赚钱。当年,砖厂的大喇叭除了喊工人上班,其余时间就是播放二人转,流行歌曲。听得屯子里的小孩都会唱上几段!而在众多的工种中,“撮灰”的活儿,我曾干过两个暑期。</h1><p class="ql-block"><br></p> <h1> 红砖是用轮窑循环往复分段烧制的,温度达一千多度!所以即使烧成的红砖都已经被运出,窑内的余温也是相当的高,堪比桑拿房。所不同的是,这里不但高温干热,还粉尘飞扬。当然,出窑运砖的工人更艰苦,也更可敬!</h1><p class="ql-block"><br></p> <h1> 每次上工前,我都戴着口罩,眼镜,披着齐肩的护帽,可谓全副武装。推着半封闭的双轮车,一钻进那拱形的窑门洞,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不出家门就能体会到热带沙漠气候,只是没有高高的椰子树!高高的只是那长拱形的窑顶,灰红灰红的,散发着热浪。虽然戴着口罩,但依然能嗅到那刺鼻且相当有温度的味道。我一锹一锹地将烧砖产生的煤灰,砖灰装入车内运出。尽管十分小心,仍粉尘飞扬。一般情况下,只需十余分钟,人就大汗淋漓,但还不敢穿背心短裤工作,因为裸露的皮肤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会热灼伤。所以这个工作用歇后语来形容就是夏天穿棉袄——捂汗!且每次工作完毕,我不但周身湿透,更浑身是灰,远看就是非洲的黑人兄弟😂。你可以想象一下电视里的相关画面……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会一个猛子扎进旁边的大水泡子里,痛痛快快地洗个澡!曾经两年的暑期,我是在这“火热水深”中度过的。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工作,在如今看相当不环保的工种,当年也是一项“俏活儿”,不托关系还干不上呢。</h1><p class="ql-block"><br></p> <h1> 相比这份工作,高三暑期的“活儿”就显得高大上了。那一年家境较好的郑姓同学买了一部相机,我俩关系“铁”,遂借来“过把瘾”。村里的许多人见状,纷纷要求我给他们照相,并允诺“不白照”,我一看商机来了。</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哥当年的作品,背景是洪水中的罕河老石拱桥。这位山东来的高考移民,有木有大老板的风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当年三位表哥家的七个娃,一听说要照相,大夏天穿上了过年的“盛装”😂😂😂提示,为啥都往右上溜号,因为那有一个“导演”呀😇😂</span></p> <h1> 那时,人们看相片只要完整清晰即可,这当然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前一年砖厂已经倒闭,我除了给驴割草,修枝打柴,剩下的时间就全部用在照相上了。有母子照,姐妹照,兄妹照,朋友照,其中最多的是全家福,最有情趣的是恋人照。所以不用八卦,我便知谁家那小谁,爱上谁家那小谁了!虽然村北罕达罕河的洪水又如期而至,虽然低洼地块又悉数被淹,但人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倒是为我们拍照多了一个取景地,发怒的罕河冲出河床,从山脚到北边的大坝,近千米的水面,浊浪翻滚,颇有大江的气魄。</h1><h1> 一次同龄的几个小伙子对我说,你太牛了,可以领着全村最漂亮的姑娘们村南村北地跑(照相)。我才意识到我这是遭人羡慕嫉妒恨喽。虽然当时正流行李春波的《小芳》,虽然村里也有“辫子粗又长”的姑娘,可是哥的心的确不在于此,哥还得上学呢!如此这般只是为了“拍照费”那碎银几两,仅此而已!</h1><h1> 现在想起来,不论如何,能给村里人留下时代的记忆,其意义还是深远的。题外话,经常看我微信的人这回知道哥为什么爱在朋友圈晒图了吧,文友祝老师曾经对此称赞有嘉,有文友见沙果、李子照片便要我“代购发货”,也有文友“借”去用作文章的配图。其实早在1986年的初一时,我们班级就是摄影专业班!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村中新婚撮影,我是不二人选……只是后来的后来哥只注重玉米的产量、小店的经营,直到前几年智能手机的普及。</h1><h1> 哥这么说好像是不谦虚,有点自吹自擂,不过我那傻瓜相机已在皮箱里睡了二十多年了。且在2020年度“龙江县抖音短视频大赛”中,我的作品《景星,光阴的故事》荣获了一等奖,还有优秀创意奖,<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剧透一下,目前哥的抖音火山版粉丝已过万了😊🤗。</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景星,光阴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获奖后与景星镇政府的相关领导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组醉美斜阳,哥近年的拍摄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年的龙江县第二百货商店</span></p> <h1> 用拍照赚来的钱,我在县城的二百商店买了双夹皮鞋,那个数字记得非常清晰:价钱44元。终于穿上了夹皮鞋,且是我自己挣钱买的,心里美滋滋地,充满了骄傲和自豪感!余款百余元则准备用于去县城读书,毕竟那是需要一笔“巨款”的!这里再次感谢郑姓同学,感谢你,感谢你的相机,让俺成功“借鸡生了蛋”!</h1><p class="ql-block"><br></p> <h1> 其实,由于家里还勉强支撑着一个小店,放假回家捎货是司空见惯的事。1992年春总设计师南巡之后,国营批发部门逐渐解体,龙江县城内个体私营的批发小店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五道街正阳路和东二马路之间小店一家挨着一家。我和郑姓同学曾搭档来龙江县城里位于正阳路西三道街的“天池百货商店”,也是当时较大的百货批发商批发过小百货,当年店里的美女售货员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为了冲洗照片,位于三道街正阳路和东二马路间的“大世界影城”我在暑期也数次来过。讲起来往事辛酸,听起来不务正业(学业)。可是在学业和生存二者中,人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毕竟,只有生存了,才能生活!</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高速、快节奏的当代社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压力无处不在。保持乐观的心态,在逆境中化压力为动力,才能生存、发展。感谢那些年暑期的打工生涯,使我加速成熟,更加勇敢地面对现实,承担起生活的责任和重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毕竟,我们都在用力地活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生活虐我千百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我待生活如初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者:赵庆海,笔名乐在途中,齐齐哈尔市作家协会会员,龙江县作家协会会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