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font color="#b06fbb"> 作者/巴山豆</font></b></h3> <h1> 近日,笔者接到市民李大爷来电称,时值毛泽东主席诞辰126周年纪念日,他家有一幅文革时期的“毛主席像”珍藏了几十年,想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b></b></h1> 李大爷,今年75岁,退休教师。见笔者的到来很是热情,随即从书柜里拿出了一幅“毛主席像”放在茶几上给笔者鉴赏。他说,这是一幅“刺绣画”。笔者问道:“是不是十字绣?”。“不是的。好像是机器绣的,相当精致!”,李大爷回答道。笔者看到这幅“毛主席像”特别陈旧,整个画面趋于变黄,但保存得还算完整。由于时间久远、存放不当,四周边角有的地方已破损变形。在保存中对折重叠的印痕凸显,很难抚平。上面绣着有“毛主席去安源”、“一九二一年秋,我们伟大的导师毛主席去安源,亲自点燃了安源的革命烈火”字样,清晰可见。右下角绣着生产厂家和“毛主席像”的规格大小:“中国杭州东方红丝织厂敬制”、“42×62公分”。 李大爷告诉笔者,这幅“毛主席像”他珍藏了将近半个世纪。那时他才25、6岁,正值青春年华,他们赶上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他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老家邻近的公社比较偏远的一个大队小学教书。白天在教室里上半天课,留半天时间领着学生到生产队支农。晚上在教室里跟大队的青壮年社员上夜课班,进行全面扫盲。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日子过得相当充实。这幅“毛主席像”一直在他的寝室里挂着。当时是用玻璃镜框镶着边的,每天被他擦得干干净净。他每天面对“毛主席像”,背诵着《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老三篇等毛主席语录和诗词。在敬爱的、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教导下,他严格要求自己,做了一名让全大队干部社员满意的好老师。1976年,毛主席逝世,全国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的日子里。李大爷说,他白天在大队集中扎的灵堂里,在追悼大会上,他和全体干部社员一样哭得稀里哗啦。沉痛悼念毛主席,大家都化悲痛为力量。晚上,他回到寝室,眼里饱含着泪水,把“毛主席像”从书桌前的墙壁上取下来擦了一遍又一遍。他说,是共产党和毛主席培养、教育了他,给了他教书育人的本事,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他要感谢共产党、毛主席,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在采访中,笔者看到李大爷眼里噙满了泪水。饱含深情地感谢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得好,让人民当家做主过上了幸福生活。他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后,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畅想改革开放发展战略,坚持走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此中国人民步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一九八0年十月十八日,那是他一生难忘的日子。他被调到了公社中心校任教导主任,并兼任初中一、二年级六个班的化学科任老师。他高兴得整个一晚上没有睡觉。他静静地站在“毛主席像”前含着热泪深深地鞠着躬。第二天,他把这幅“毛主席像”带到了中心校,端端正正地挂在了自己的办公室。永远激励着他为党的教育事业,勤奋工作,永葆人民教师本色,做了一名让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成才的好老师。 李大爷还告诉笔者,有一位收藏爱好者,出高价要收藏他这幅“毛主席像”。他一直没有答应。也有人叫他捐献给博物馆。他说,他要把这幅“毛主席像”作为传家宝,世世代代铭记着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恩情,不断地传播毛泽东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 <h5> <font color="#167efb"><b> 作者简介:</b>罗章银,笔名巴山豆,汉族,1966年1月出生,达川区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退役军人,政工师,《达州晚报》、《中国保安》杂志、《四川民生报》、《四川法制报》、《四川工人日报》、《中国报告文学》杂志等特约记者。擅长诗歌、散文、评论、新闻报道等文章的写作。代表作有《弄潮儿向涛头立》、《难忘的童年》、《母亲的回忆》、《锅里有碗里就有》、 《阵痛过后是梦乡》、《清明泪》、《“顺首寨”下是我可爱的故乡》等。</font></h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