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三)亚美尼亚</h3><h3> 1 基本概况</h3><h3> 亚美尼亚,位于亚洲与欧洲交界处的黑海与里海之间,西邻土耳其,北邻格鲁吉亚,东临阿塞拜疆,南接伊朗和阿塞拜疆的飞地纳希切万。</h3><h3> 面积2.97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人口111万,亚美尼亚族约占96%,其他有俄罗斯族、乌克兰族、亚速族、希腊族、格鲁吉亚族、白俄罗斯族、犹太人、库尔德族等。</h3><h3> 官方语言为亚美尼亚语,居民多通晓俄语。主要信仰基督教。</h3><h3> 全国10个州和1个州级市,首都埃里温。<br></h3><h3><br></h3><h3> 2 历史与现状</h3><h3> 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6世纪,在亚美尼</h3><h3>亚境内建立了奴隶制的乌拉杜国。公元前5世纪亚美尼亚族基本形成,2500年前,曾建立统一的亚美尼亚王国。</h3><h3> 公元前6世纪-公元3世纪,阿凯米尼德王朝和塞琉古王朝统治亚美尼亚,建立大亚美尼亚国。此后,亚两次被土耳其和伊朗瓜分。</h3><h3> 历史上亚美尼亚的传统疆域远远超过当今的疆域,其疆域一度包括当代的高加索地区和土耳其东部的广大区域。后来在外族不断入侵和压迫下,亚美尼亚国的领土不断缩小。<br></h3><h3> 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击败了波斯人所建国家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大流士三世,亚美尼亚从波斯的一省变成马其顿帝国的一部分。</h3><h3> 随着亚历山大的逝世,马其顿帝国被瓜分成三块,其中亚美尼亚属于塞琉古帝国所统治。公元前198年,塞琉古帝国被罗马所击败,亚美尼亚这时趁机从中分裂了出来。</h3><h3> 前190年,阿尔塔什斯一世建立了阿尔塔什斯王朝,而到了前95年至前65年间,在提格兰二世的领导之下,亚美尼亚成为当时西亚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疆域从当代的里海、地中海一带一直绵延到埃及。</h3><h3> 但是,亚美尼亚的光辉并不长久,在之后的千余年之中,一直辗转在许多异族的统治下残存着,却并没有真的因此而灭亡。</h3><h3> 在罗马帝国与帕提亚帝国(中国古称安息)的双面夹击下,阿尔塔什斯王朝在1年左右灭亡,而亚美尼亚也在短暂的沦为罗马的一省后不久,变成罗马的保护国。</h3><h3> 至于东亚美尼亚部分则在64年时建立了阿尔沙克王朝,则成为帕提亚的保护国。</h3><h3> 224年,萨珊王朝灭帕提亚;为了不被波斯人的拜火教所同化,301年,亚美尼亚王梯里达底三世定基督教为国教,使得亚美尼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单一宗教国家。405年,亚美尼亚字母被发明。</h3><h3> 428年,阿尔沙克王朝灭亡,之后200年间东亚美尼亚一直被波斯人所统治。</h3><h3> 450年和482年,东亚美尼亚爆发了两次反对波斯人统治的全民起义,第一次惨败于阿瓦雷尔战役,但第二次迫使波斯帝国做出让步,亚美尼亚恢复了实际上的自治地位并可以保持基督教信仰。</h3><h3> 发起两次起义的统帅都属于亚美尼亚知名的马米科尼扬家族。</h3><h3> 680年波斯被阿拉伯所灭,阿拉伯人入侵亚美尼亚,阿拉伯人强迫亚美尼亚人改信伊斯兰教,但没有成功。</h3><h3> 885年阿硕特一又重新建立了亚美尼亚王国巴格拉提德王朝。</h3><h3> 公元1000年左右,亚美尼亚再次被塞尔柱土耳其和拜占庭帝国所夹击;1064年,亚美尼亚被拜占庭所征服,巴格拉东王朝灭亡,亚美尼亚贵族被迫迁移到地中海东岸的奇里乞亚(又称小亚美尼亚或西亚美尼亚)建立卢比尼王朝。</h3><h3> 1071年,拜占庭的统治结束,塞尔柱土耳其开始统治亚美尼亚。1220年左右以后,亚美尼亚又被西侵的蒙古所统治。</h3><h3> 至于西亚美尼亚则与蒙古保持着友好关系,也对十字军友好并提供援助。1375年,阿拉伯为了彻底阻止十字军的骚扰,因此将西亚美尼亚王国征服。</h3><h3> 1393年,最后一位西亚美尼亚国王卢西尼的莱翁六世在法国巴黎去世,这也代表卢比尼王朝的正式结束。</h3><h3> 1454年,在拜占庭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服后不久,亚美尼亚也失去了它的最后一点的主权。16世纪中期被伊朗和奥斯曼瓜分。</h3><h3> 1828年,东亚美尼亚被沙俄从土耳其手中买回,许多亚美尼亚人因此迁至东亚美尼亚。</h3><h3> 1915年4月24日,奥斯曼帝国在君士坦丁堡(现伊斯坦布尔)——围捕了200多名亚美尼亚人,他们许多是亚美尼亚社群领袖,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后来被杀害,紧接着,当局开始大规模驱逐、屠杀亚美尼亚人。</h3><h3> 据统计,这一大规模种族屠杀和清洗,造成奥斯曼帝国大约100万至150万亚美尼亚人丧生。许多亚美尼亚妇女遭强奸杀害。</h3><h3> 1978年,联合国将此事件定性为“种族灭绝”。欧洲议会、比利时、法国、希腊和俄罗斯等国际组织或国家,均称这宗屠杀为“违反人性的罪行”,与纳粹的犹太人屠杀和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并称为“20世纪三大种族屠杀”。
什么是亚美尼亚大屠杀?1915年,一战爆发之后,奥斯曼帝国开始系统性地消灭亚美尼亚人及库尔德人。</h3><h3> 当时,亚美尼亚人是人口数量相当可观的少数民族:在大屠杀之前,大约有200万亚美尼亚人生活在奥斯曼帝国。到1922年,这一数字锐减至不足50万。
一战期间,奥斯曼帝国作为德国盟友,一同对抗俄国。土耳其领导人偏执地认为,亚美尼亚人(大部分是基督徒)很可能与俄国结盟并作为“第五纵队”在土耳其境内作战。
“第五纵队”主要是由亚美尼亚人建立的民族解放组织,它在俄国军队的编制下,其宗旨是利用俄国军队的帮助,脱离土耳其人的统治,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h3><h3> 1918年5月28日,亚美尼亚从土耳其独立,但原本的西亚美尼亚又被土耳其夺回。</h3><h3> 1920年11月29日亚美尼亚建立苏维埃政权,宣布成为一个苏维埃国家,并于1922年12月加入苏联。</h3><h3> 1936年成立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苏联时代的亚美尼亚,曾在1988年12月7日发生一场严重的大地震,夺去了2.5万亚美尼亚人的生命,50万人无家可归,当时有许多西方民间团体曾发起大规模的募款赈灾活动援助灾区的居民。</h3><h3> 1920年建立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36年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h3><h3> 1990年8月23日改国名为亚美尼亚共和国。亚美尼亚在1991年9月23日从苏联独立而出。旋即在12月21日加入独联体。</h3><h3> 亚美尼亚是欧洲委员会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一员。2002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h3><h3> 亚美尼亚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牧业,其中农业集中在首都附近。此外,亚美尼亚还支持在1991年宣布独立的纳戈尔诺。</h3><h3> 为一个古老的民族,亚美尼亚人自古典时代起就立足于高加索以南的山麓之间。历史上的他们,曾经是抵抗军国主义帝国的钉子。</h3> <h3> 3 精彩看点</h3><h3> ①哈巴特修道院建筑群</h3><h3> 5日7日上午,驱车过关亚美尼亚,途中经过世界遗产—哈巴特修道院建筑群。</h3><h3> 修道院建筑群以其圆锥形屋顶为中心的工整设计,融入了拜占庭式与高加索地区固有的风格,是10—13世纪亚美尼亚建筑的典范。</h3><h3> 著名的哈格帕特修道院建筑群坐落在阿拉韦尔迪地区,距萨那欣地区 3公里之遥。它奠基于巴格拉托尼(928~951)的阿巴斯王时期,圣尼山教堂是哈格帕特修道院的主教堂,它建造于公元967年至公元991年。</h3><h3> 这一教堂是由霍斯洛夫诺施王后及她的两个儿子古里格尔和苏巴特所组织建造。从公元11世纪开始,后续建筑接连在主教堂圣尼山的东面、北面和西面鳞次栉比地修建起来。圣格里高丽教堂,圣女像修建于1005年,圣尼山教堂的游廊,修建于1201年。大游廊建于1257年、带有拱廊的图书馆建于13世纪、钟楼建于1245年、建于13世纪。
这座拜占庭式的基督教教堂,建于991年,位于北部亚美尼亚修道院内的中央。13世纪初始,高加索木式结构寺院便陆续围绕着它建了起来。这种两种不同类型的寺院的巧妙结合,是10世纪至13世纪之间亚美尼亚宗教艺术最杰出的艺术典范。</h3><h3> 在长达3世纪的不断扩建中,修道院内相继建成了20多个不同风格的教堂和礼拜堂、4个附属建筑、墓地、钟楼、研究大楼、藏书馆、餐厅、画廊、桥梁和其它纪念物,更不用说无数的宿舍和服务设施。主要的修道院建筑都围绕着它们的中心庙宇,形成了完整的建筑群。</h3><h3> 相对于中轴线是不对称的,这是它们看起来错落有致。建筑群整体紧凑和谐,这是每一个新的建筑都充分考虑了其在整体中的位置和风格的结果。整个建筑群不仅在不同建筑的结构特征上具有共性,而且在建筑的细节和装饰上也有共性。仿佛都是出自同一学校的工匠之手。
由阿绍特三世巴格拉突尼的妻子霍斯洛夫突尼建设的阿门纳普基沙在众多教堂中格外引人注意。这个气度恢弘的建筑内部是传统的东方式大圆顶,共两层。祭坛和拱顶都用优美的拱廊装饰,这些都和不规则的门窗装饰线条相和谐,这样就突出了前部的宽敞空间。东面庄严肃穆的正面的墙壁上悬挂着基乌里克和斯姆巴特国王的雕像。</h3><h3> 这是第一次以人物的雕像作为教堂装饰和崇拜的对象,这对美洲艺术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建筑群中的各种装饰图案非常有趣,它们同时也反映了艺术家对世界的新的态度和理解。“通向耶路撒冷”的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城市、一个富有家庭及其拥有者的生活片断。
恩莎纳教堂的小礼拜堂是哈格帕特建筑群中的又一个杰出代表。其空间安排独具匠心。原来它只是一个小的画廊式的基乌里克国王的墓地,建于1185年。哈琛后来将其扩建,这使其成为带有大规模的圆顶的独特建筑,圆顶使建筑内部显得格外的宽阔和庄严。</h3><h3> 内部的艺术形式极为豪华,这使它与其它的小礼拜堂明显不同。小礼拜堂、画廊、作为墓地的特殊建筑都是为贵族服务的。这样的建筑在这里有很多处,但每个都各具特色,这是建筑师们巧夺天工的艺术创造力的明证。
<br></h3> <h3> 不同角度看建筑群</h3> <h3> ②塞凡湖</h3><h3> 塞凡湖,距离首都埃里温60公里,是高加索地区最大的高山淡水湖泊,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前苏联领导人钟情的度假疗养地,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忙中偷闲,在此度假,指挥作战。</h3><h3> 塞凡湖的湖名是由亚美尼亚语“黑色修道院”转化而来,因为湖西北角小岛上有座始建于4世纪,用黑色石材修建的修道院,名为塞凡纳旺克修道院。</h3><h3> 塞凡湖又称为戈克恰伊湖,系突厥语,意为“蓝水”。 站在塞凡半岛上眺望蓝色的湖面,美丽的倒影,故又被称为“高加索的明镜”。 </h3><h3> 公元前六世纪,来自安纳托利高原的部落在湖边燃起了第一堆篝火,自称哈依克,也就是现在的亚美尼亚人。亚美尼亚是位于亚洲与欧洲交界处的外高加索南部的内陆国。东邻阿塞拜疆,西部和东南部与土耳其、伊朗及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接壤,北界格鲁吉亚。地处亚美尼亚高原东北部,境内多山,全境90%的领土在海拔1000米以上。北部是小高加索山脉,境内最高点是西北高地上的阿拉加茨山,海拔4090米。东部有塞凡洼地,洼地中的塞凡湖面积1360平方公里,为亚美尼亚境内最大的湖。两三千多年来,无数的教堂,古堡和十字架石沿湖建起,无数的过往商队让湖边的丝绸古道密如蛛网。 塞凡纳旺克修道院,这座意为“黑色寺院”的修道院,巍峨于塞凡半岛之颠,建于9世纪,很小,很古拙,大门紧闭。十一个世纪的风霜里,不知俯瞰过多少丝路上的商队,塞凡湖名也因它而来。修道院里早已空无一物,只有院子里的各色十字架石记录着往日的辉煌。不得不提的是用当地特有的绿石雕刻的十字架石,让满院的灰黄色竟有了几分湖水的神韵。</h3>塞凡纳旺克修道院
主要景区
塞凡湖,有着“高加索的明镜”的美誉,湖面倒映着天上的白云,倒映着地上的雪峰,象是剪下的一片蓝天,被铺在了群山间。雪山环绕的湖水宝石般碧蓝,湖边沙滩雪白,树叶金黄,让人一时搞不清是在哪里。被传说有魔力的湖水吸引。<div><h3> 全球气候日益变暖使塞凡湖的水量正在不断减少。预计塞凡湖的水分蒸发量到2025年将比现在增加15%,而入水量将减少10%,湖面水位将下降20米,湖的面积将减少40%。为了保护塞凡湖,亚美尼亚自然环境保护部的专家们提出了禁止引用湖水、冻结湖上一系列动力和农业工程的紧急措施。严格控制电站用水,以保持湖面水位。</h3><div><h3> 塞凡湖周边主要景区有:</h3>塞凡湖湖畔的十字架石墓碑
成诺拉杜兹墓地
<h3> 一个坐落在湖畔,以上千的十字架石著称的村子。成诺拉杜兹墓地坐落在成诺拉杜兹村子和塞凡湖之间山坡上,正中间还有一座小小的教堂。阳光下,上千块古老的十字架石墓碑,如同千条神圣的眼镜蛇,齐身朝拜着西面的连绵雪峰。满是锈痕的十字架石,很多已经超过千年了。只知道那天墓地背阴处依然有雪,那天空气中弥漫着百里香的香气,死亡也许就是永恒,就是这碧湖与雪山间的十字架石。</h3>塞凡湖——埃奇米亚津大教堂
兹瓦尔特诺茨教堂
中世纪早期亚美尼亚古教堂,又称永久灵验教堂。它坐落在埃奇米亚津附近,建于公元641-661年,现仅存遗址。原为圆形三层的圆顶建筑,内部是一个有回廊的四瓣形教堂,正面装饰着假连拱,雕刻、浮雕,内部装饰有镶嵌画与壁画。1901-1907年发掘出底座、柱廊、地基、柱头及许多建筑残片,在拱门和大浮雕上塑有拿建筑工具的人,据认为那是摹拟当年建筑师和总建筑师阿瓦涅斯的形象。刻在一米长的石板上的日晷极引人注目。整个教堂用彩色凝灰岩砌成,后来特·托拉马尼扬根据发掘和他个人的设想加以重建,成为一座有三层圆顶的教堂,内部为十字形,有回廊相通。现在教堂的旁边另建了一座博物馆,一些废墟的残片陈列在这里。
格加尔德修道院
<h3> 位于亚美尼亚共和国首都埃里温东南40公里的峡谷中。倚山临和,气势宏伟。据说始建于4世纪。现在建筑物是13世纪所建。也叫艾里凡克,在亚美尼亚语中意为“岩洞教堂”,因其大部分建筑物在岩石中凿成而得名。</h3><h3> 修道院包括1座中心教堂,2座岩洞教堂和1座王公寝陵。中心教堂建于1215年,迄今保存完整。一座岩洞教堂建于13世纪40-50年代,在中心教堂门廊西北;另一座岩洞教堂建于1283年。</h3><h3> 寝陵位于第一座岩洞教堂斜上方,有外廊,12米见方。4排列拱作“井”字形交叉。4个交叉点为4根粗壮的石柱,中间棉花顶上是天窗,极为壮丽。寝陵及其外廊均建于1288年。</h3>格加尔德修道院
塞凡湖——埃奇米亚津大教堂
<h3> 加尔尼:古亚美尼亚城堡和居民点。在埃里温以东27公里处。公元前约2世纪在铜石并用时代的居民点上建立。有防护墙废墟和公元1世纪希腊罗马爱奥尼亚柱式的多神教庙宇等。1-3世纪大庄园废墟则包括大厅、住房和浴室。</h3>埃奇米亚津大教堂
<h3> 亚美尼亚古都,在埃里温西边。公元前2世纪见于史籍。1945年前称瓦加尔沙帕特,曾是亚美尼亚大主教驻节地,亚美尼亚首任大主教恩利格坦纳建于303年的埃奇米亚津大教堂是亚美尼亚早期建筑艺术的优秀典范。</h3><h3> </h3><h3><br></h3></div></div> <h3> ③加尼神庙</h3><h3> 5月8日上午参观位於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以东28公里处的加尼村的加尼神庙,加尼村是一个在科泰克省的村落,以堡垒群著名。</h3><h3> 约建於西元前2世纪至5世纪,当时在铜石并用时代的居民点上建立了加尼堡垒,有防护城墙废墟和希腊罗马式的多神教庙宇等。</h3><h3> 在1世纪至3世纪时,建筑群废墟则包括大厅、住房和浴室。神殿在17世纪的地震中神殿几乎完全被破坏,我们只能看到1976年再建造的太阳神殿。</h3><h3> 西元2世纪初,加尼村当时宗教信仰和希腊人一样,山里就出现这座希腊神殿,因为亚美尼亚人4世纪后改信基督教,号称全世界最早信基督教的国家,因此希腊神殿又称为异教徒神庙,神殿旁还有罗马浴池遗迹,保存还算不错。</h3><h3> 加尼神殿原来是亚美尼亚国王夏宫所在地,是希腊文化末期(西元2世纪)亚美尼亚文化的唯一遗迹。</h3><h3> 加尼村人占领的第一处遗迹可追溯於西元前三千年,并集中在亚扎德河一个转弯处且容易防御的地带。</h3><h3> 在西元前8世纪,这个区域被乌拉尔图王国所征服。现存遗迹的挖掘曾在1909年至1910年间短暂进行过,并在1949年由苏联考古学家继续挖掘。</h3><h3> 结果显示实际的防御工事在更早期已被建立。加尼神殿该区域当中的部分建筑已被鉴识过,包含一个双层的皇室夏宫、浴室、建於897年的教堂、墓地和一座列柱环绕的希腊罗马式庙宇。</h3><h3> 比较令人感兴趣的是坐落於重新修建的太阳神殿旁边的一栋玻璃小屋,里面有西元3世纪建造的浴场遗址。</h3><h3> 加尼神殿旁边的浴场遗址内部有暖气系统,浴场具有保存良好的暖气系统,包含了五个以上的隔间,当中有四个在墙上有半圆壁龛。从东边数来的第一间是更衣室,第二、第三与第四间分别是冷水、温水与热水浴室。</h3><h3> 浴场有储水槽,并且在地下室有加热房,地板则铺上了烘烤过的砖头与一层磨亮过的灰泥。人们在圆柱上休息,并且以地下室加热房所产生的热气自底部进行加热。</h3><h3> 浴场内有一个空间地板上装饰著彩色的马赛克拼图,可追溯到3至4世纪,主题描述希腊神话的场景与象徵,衬托在表示海洋的淡绿色背景之下,装饰镶有海神的图像,并且在外框装饰著枝条物、鱼、沙蚕与法螺;在马赛克四周有条粉红色宽带的装饰,水面上的色调制造出波浪移动的景象,是亚美尼亚不朽的画作中的一个杰出范例。
列柱围绕的庙宇位於悬崖边缘,虽然在20世纪初进行挖掘,但是一直到了1933年,其建筑外表才完全公开。</h3><h3> 据推测,它是由亚美尼亚国王所建造,建筑经费可能是在拜访罗马时由帝王所资助。这个建筑实际上是个座落於隆起墩座上的圆柱式庙宇,顶部由24根支柱所支撑,是仿造雅典的巴特农神殿而建的;不像其他希腊罗马式庙宇,它是采用青色和黑色的玄武岩修建的,格调非常优雅。</h3><h3> 根据记载显示,庙宇的兴建开始於西元115年,该建筑建造的目的是为了宣告亚美尼亚为罗马的一省,这庙宇最终於1386年被帖木儿人所掠夺,并於1679年被地震所摧毁。大部分的原本建物主体与砖块直到第20世纪仍旧屹立於原址,以至於在1965至1975年间可以重建该庙宇。</h3> <h3> 当地人对清凉油情有独钟,上海驴友给了一盒清凉油给一个学生,结果其他学生一哄而上,争着还要!</h3> <h3> ④埃奇米河津大教堂</h3><h3> 下午,参观世界遗产——埃奇米河津大教堂与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h3><h3> 位于埃奇米河津的教堂,是亚美尼亚最古老的教会建筑,而埃奇米河津则是指“耶稣降临之地”之意。</h3><h3> 教堂里设有博物馆,保存有无数珍宝和圣物。从诺亚方舟上的木片到曾刺入耶稣胸口的矛头,以及千年前彩绘的福音书等。</h3><h3> 走在教堂里,仿佛像阅读一部基督教历史书。</h3><h3> 教堂建筑群及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生动地呈现亚美尼亚中央圆顶十字型和穿廊形式的教堂发展历程,对此区的建筑及艺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h3><h3> 埃奇米河津的教堂和兹瓦尔特诺茨古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通常被作为整体提及,于2000年正式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入选理由
埃奇米河津的教堂和兹瓦尔特诺茨古迹高度概括了当地教会建筑的发展过程,这种中间尖顶、四周圆形风格的教堂,对周边很广泛地区的教堂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h3><h3> 埃奇米河津教堂,埃奇米阿津的教堂和兹瓦尔特诺茨古迹,是7世纪中期形象地描述了亚美尼亚教堂所代表的宗教精神和艺术创新的伟大成就,在建筑史上有很高的研究价值。</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h3> ⑤格加尔德修道院</h3><h3> 这个修道院行程上没有,是地导另外增加赠送给我们的,即不另收费,也不收门票,大家听了很感动。8号上午一早先睹为快,再看加尼神殿。</h3><h3> 格加尔德修道院拥有非凡的岩洞教堂和坟墓,是中世纪亚美尼亚修道院迄今整体建筑和装饰艺术保存最好、最完整的代表;其不拘一格,开拓创新的建筑风格对此后这一地区的建筑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格加尔德修道院位于首都埃里温东南40公里的峡谷中,在7世纪到10世纪古代记载中,叫做“艾里凡克”,它在亚美尼亚语中的意思是“岩洞教堂”。</h3><h3> 修道院建筑群坐落在13世纪所建的围墙中,包括一座中心教堂及其门廊、两个岩洞教堂和一座王公寝陵。在出口处有依山势本身的层次修凿的许多礼拜堂和小密室。围墙外以西是在岩石中凿成的礼拜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164年。修道院的中心教堂建于1215年,迄今为止保存完整。门廊建于1225年。一座岩洞教堂建于13世纪30至50年代,在中心教堂门廊西北,另一座建于1283年。寝陵位于第一座岩洞教堂斜上方,有外廊,12米见方,4排列拱坐“井”字型交叉,4个交点为4根粗壮的石柱,中间拱顶上是天窗,极为壮丽。寝陵及其外廊均建于1288年。 </h3><h3> 格加尔德修道院始建于4世纪,现存主要 建于13世纪,包含许多的教堂和陵墓,其中大部分是凿岩建设而成;这些坐落于上阿扎特山谷入口处且四周环绕著陡峭山壁的中世纪建筑群,和其周围壮丽的自然美景相契合,可谓是亚美尼亚中世纪建筑的极致表现。</h3><h3> 格加尔德修道院拥有非凡的岩洞教堂和坟墓,是中世纪亚美尼亚修道院迄今整体建筑和装饰艺术保存最好、最完整的代表;其不拘一格,开拓创新的建筑风格对此后这一地区的建筑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h3><h3> 格加尔德修道院拥有好几座教堂和王公寝陵,其中大部分是建凿在石洞中,是中世纪亚美尼亚建筑发展的巅峰之作。</h3><h3> 大自然中很多神奇现象科学无法解释。广场中一块标记1975年的石头为世界遗产。导游介绍,故事发生在1975年一天,从山上滚下这块石头,当时广场里很多学生来不及躲避,竟然安然无恙,无一伤亡!
<br></h3> <h3> 格加尔德修道院:位于亚美尼亚共和国首都埃里温东南40公里的峡谷中。倚山临和,气势宏伟。据说始建于4世纪。现在建筑物是</h3> <h3> 世界遗产—神石,1975年从悬崖峭壁上滚落,没有砸到广场玩耍的任何一个人!</h3> <h3> ⑥ 霍尔维拉普修道院</h3><h3> 又叫深坑修道院,深坑黑洞洞的,站在洞口朝下一望,若心生恐惧或不够勇气,肯定下不去的,必须手脚并用,有些像在高低杠上做动作,有一段手臂需要支撑全身的重量。</h3><h3> 正因为有较大风险挑战,故一个22人的团里,只有4人敢下!当时72岁的我也不清楚自己是怎么上下的,后来我想,莫非是当年关在深坑里十几年的圣徒格里高里的鼓舞作用?
下去洞底后,豁然开朗,环顾头顶有神灯,圣龛中有个石头的小十字架。墙壁上也刻着十字架。神活说,圣徒格里高里被扔在洞穴里14年,就靠信仰和一位老妇人暗中救济。
</h3> <h3> 阿拉拉特山</h3> <h3> 阿拉拉特山,又译为阿勒山。有两个峰顶,均为火山喷发物组成,一为大阿勒山,海拔5,165米,为土耳其最高峰,顶部终年覆雪。</h3><h3> 另一为小阿勒山,海拔3,925米,位于大阿勒山东南面。两峰之间有长约13公里的山脊相连。阿勒山海拔1,500-3,500米的山坡上有良好牧场。</h3><h3> 西亚许多神话、传说中提到阿勒山,基督教的圣经《创世纪》一篇中记载,著名的诺亚方舟在大洪水后,最后停泊的地方就在阿勒山上,因此也使得阿勒山在欧洲、西亚的基督教世界远近驰名,该山成为也圣地。</h3> <h3> 远眺神秘的阿拉拉特山</h3> <h3> 阿勒山异物,是指在阿勒山上的一个不明物体,它坐落在山西部高地的西北角,位于阿勒山主峰西方约2.2公里处,海拔4,724米。
这个物体的形状像船,还有类似船的上部构造,其结构材料不明,但不排除为木制,被喻为是圣经传说中著名的诺亚方舟遗迹,但根据2000年一颗美国商用卫星的测量,其长达309米,与圣经上所提的大约长度157米有落差,该物体约与今日的航空母舰大小接近。
阿勒山异物之所以对人类来说相当神秘,因该地地形相当险峻陡峭,难以攀登,非登山路线,至今(2012年)尚未有大规模大型登山队与考古学家到场进行详细研究,也非常罕有登山客经过,不过2000年~2003年已有较清楚的空拍图与卫星图,也有探险队宣称计划到该地考查该异物。</h3><h3> 2005年时,中国香港福音机构影音使团带同历史上首队华人探险队,进入阿勒山4,200米处拍摄此传说之方舟藏身地,不过仍未近距离接触,其后拍摄成纪录电影《诺亚方舟惊世启示》。</h3> <h3> 深坑修道院</h3> <h3> ⑦白兰地地窖酒厂
5月9日,上午连续参观首都市区和白兰地酒厂。后飞德黑兰转广州。
亚美尼亚阿拉拉特平原平均海拔700多米,年日照天数超过300天,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这里种植的葡萄含糖量高,酿酒所用的水也是当地的山泉,每年9、10月份是收获葡萄的最好时节。
亚美尼亚白兰地酒生产始于1877年。当时,亚美尼亚大商人涅尔谢斯•塔伊良在埃里温城堡的基础上建起了亚国内第一个葡萄酒酒厂,并开始生产白兰地。
亚美尼亚白兰地的主要标准,即1、亚美尼亚白兰地的生产原料——葡萄,必须是在亚美尼亚种植和生长的葡萄;</h3><h3> 2、亚美尼亚白兰地必须在亚美尼亚进行分灌;在国外用进口亚美尼亚的葡萄或葡萄酒生产的白兰地,以及在亚美尼亚境内用进口原料生产的白兰地均不允许称为亚美尼亚白兰地。
从2003年开始,经过崭新的品牌包装,阿拉拉特酒厂向市场推出了“阿塔沙特系列”分阿塔沙特三星级和五星级的白兰地 ,酒龄有3年和5年。友谊XO级,酒龄8年。以及阿塔瓦兹德XO级,酒龄10年。
亚美尼亚白兰地出口主要面向俄罗斯及欧洲市场,其中,对俄罗斯的出口约占亚白兰地出口总量的80%。自1998年至2008年,亚白兰地出口连年增长,2008年,亚白兰地产量达到169万升,白兰地也成为亚美尼亚重要的出口产品和外汇来源。
亚美尼亚白兰地的传奇故事
1901年,尼•舒斯托夫匿名给巴黎国际酒展送去了名叫“Phin Shampain”的白兰地样品参赛。出乎众人意料,资深的法国评酒师们一致通过把最高奖项颁给这款不明来历的白兰地。</h3><h3> 当评审们发现获奖的白兰地竟然不是法国酿制的而是来自遥远的亚美尼亚后,他们不得不惊叹于亚美尼亚白兰地的高品质,破例给尼•舒斯托夫颁发了奖项,并授予他在自己的白兰地酒标标上拉丁文“干邑”字号的权利。就这样,尼•舒斯托夫成为白兰地酒酿制历史上唯一获得该荣誉和特权的非法国籍人。
1912年, 经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钦点亚美尼亚酿制的白兰地成为俄国皇室御用酒品。1928年,高尔基到访酒庄,他不禁幽默地赞叹亚美尼亚白兰地独特的高品质。 从上世纪初期开始,亚美尼亚的白兰地获奖无数,见证了其白兰地的极高品质,同时也为亚美尼亚白兰地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美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5年雅尔塔会议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用来招待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正是亚美尼亚白兰地。品尝过无数美酒的丘吉尔对亚白兰地赞不绝口,难以忘怀。此后,斯大林每个月都会给丘吉尔寄去一箱亚美尼亚白兰地。</h3><h3> 据说,丘吉尔一天就能喝完一瓶亚美尼亚白兰地。后来, 有一次,丘吉尔发现他喝的酒跟以前的味道不一样了,于是向斯大林抱怨,斯大林不得不把发配到西伯利亚的酿酒师谢德拉基扬调回酒厂,丘吉尔又喝到了美酒。谢德拉基扬不仅被恢复党籍,还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br></h3> <h3> 在地窖里,每人都随意品尝白兰地美酒。</h3> <h3> ⑧ 首都埃里温</h3><h3> 首都埃里温,位于拉兹丹河畔,公元前8世纪就已存在,至今有2800年历史。</h3> <h3> 街上,亚美尼亚民众在悠闲自得,席地聊天!</h3> <h3> </h3><h3> 本人在首都埃里温坦然接受亚美尼亚央视记者即席采访,说话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引用典故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采访完毕受到现场驴友一阵喝采!</h3> <h3> 团友大家庭合影</h3> <h3> 阿拉拉特是亚美尼亚的标志性神山,在附近多个城市,尤其是首都埃里温,从不同角度都可看到。</h3> <h3> 留学北京语言大学的地接导游拉姆,一口标准的汉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