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庄 评 依人之《腊月》

依人

<h3>【梁庄赏诗】<br><br>     依人之《腊月》<br><br>               腊月<br><br>                文/依人<br><br>埋着春天的潮热<br>枝桠和种子以为机会来了<br>长满草的楼前那荒地<br>不比楼后的那块儿<br>他们也是填海填出来的<br>深藏的不知名的种子<br>开出了不知名的白色花朵<br>误以为是春天的盛放<br>迎着海风,摇曳<br>一朵儿接一朵儿的,连成一片<br>学着大海,荡着涟漪<br>尽管阳光没有楼前充足<br>腊月里的春天<br>迷惑着万物生灵<br><br>【赏析】<br><br>        一个诗人遭遇诗,有时需要在有意和无意之间,我对苦吟有一种轻蔑。贾岛的推敲并非工慎,而是造作。我相信&quot;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quot;依人就是一个充满了任性却灵动而妙趣的女诗人,我负责任地说,她遭遇了一首很棒的诗。&quot;埋着春天的潮热/枝桠和种子以为机会来了&quot;。这种缺省主语的开篇是非常有手筋的,枝丫和种子就是先期到达彩排的角色。一个&quot;埋&quot;字就像音乐的G大调,把整个诗的蕴含提高了一大截,仿佛谈判,对手来了一个巨头。一个&quot;以为&quot;又包含趣味和想象空间,仿佛种子即我,我即种子。这种诗的开头就像《百年孤独》和《安娜·卡列尼娜》的那种开头一样,&quot;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quot;直接但充满想象空间。<br><br>         一张纸铺开了,然后提了一个款,内容怎么来?这是这首诗最大迷人的地方。&quot;长满草的楼前那荒地/不比楼后的那块儿/他们也是填海填出来的/深藏的不知名的种子&quot;。种子是这首诗的诗眼,在诗人也许无意,种子是一个民族的心,所以古人用芯来代表种子。种子是一个很中性的字,无褒无贬,仅仅代表着生命和生长。跟种子相关的几个要素是水和土壤,所以这首诗以楼前面的土地衬托出楼后面的。现在的问题是,楼前楼后都是填海的泥土,都有充沛的芯,但是,楼前长满了青草而楼后没有,没有会是什么呢?<br><br>  一开始这样写的时候,你对楼后的泥土充满了同情,以为是空旷着一种寂寞,比如苔。但不,它&quot;开出了不知名的白色花朵/误以为是春天的盛放/迎着海风,摇曳/一朵儿接一朵儿的,连成一片&quot;,仿佛陶渊明的《桃花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也仿佛陆游的《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现代诗人已没有这么好的耐心写景,喻理于景了,诗人依人是诗坛的一种意外,正像楼后的花一样。<br><br> 一首这样的诗,往往让现代的读者失去趣味,也让现代的诗人讪笑,但这才是真正的大师手法,叫乾坤大挪移。请看唐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如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或者春光的无限留恋和喜爱的思想感情。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即817年初夏,在江州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诗中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又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且不只是有脚而已,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这正是女诗人依人所熟练操控的。白话&quot;学着大海,荡着涟漪/尽管阳光没有楼前充足/腊月里的春天/迷惑着万物生灵&quot;。<br><br> 一心用最浅近的事发现最真的理,回头再看《腊月》这个名字是何其精当。腊月里的春天,这又是啥状况?这就是&quot;老骥伏枥,志在千里。&quot;的另一种表述,也是&quot;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quot;的现代版。&quot;学着大海的样子&quot;,简直把一片楼后少见阳光的小花写得像大器晚成的大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得到的阳光太少,所以我要来得更壮丽!多么幸福的&quot;不知名的白色花朵&quot;,仿佛我,仿佛芸芸众生!诗中以楼作为背景和道场,所有生命中最核心的元素一一登场:土地、种子、花、阳光、海,这首诗用比任何一部哲学作品还密集精准的概念说明了,不要为命运抱憾,老天自有最好的安排。你过初一,我过十五,你过正月,我过腊月,如此而已!</h3> <h3>作者简介:梁庄,男,本名张文渊,生于68年,陕西西安人,居深圳。曾长期服务于华为公司,后自主创业。有多年收藏经验和大量藏品,曾为文化旅游部培训艺术品交易员。大学时开始发表作品,作品选入多种选本,参加编辑了《中国韵律诗歌旗帜卷》,主编《诗度360》,著有现代诗集《被放逐的诗魂》《绝对硬度》《荣誉校长》等,著有大量的诗歌评论,独树一帜,自成体系。策划多次大型书系的出版和文化活动,产生广泛的影响,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学者之一。现为六祖禅院禅商学院总指导。</h3> <h3>诗作者:依人,居广州。广州市作协会员。诗歌作品散见《湛江文学》《东江文学》《星河诗刊》《中国诗影响》印尼《千岛日报》《中国船舶报》《东莞时报》中国《流派》诗刊等报刊,收录于《广东青年作家诗歌精选》《中国当代优秀诗人诗集》《射门诗刊》《岭南诗意—走近广东诗人》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