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西流泉,我的年终小结

老抽

<h3>博山区域城镇政府西行,过大峪口、石门,穿向阳洞隧道转向西南后,沿石臼河三公里就到达西流泉。从八年前参加户外开始,这片山山水水不知道走过多少次。而这一次,作为单位派过来的第一书记,作为村里的普通一员,整整两年时间要在这里工作,生活,心里自然多了一份责任和忐忑</h3> <h3>从明末开始建村,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因村中有一眼清泉向西流入石臼河而得名。1961年村子一分为二成了两个行政村,河东叫东流泉,河西依然叫西流泉。从这个意义上讲,东流泉叫西流泉东村更为确切,当地村民也是习惯上称之为东庄。说来也巧,整个村子除了两户高姓人家(现在也已经迁往外地),都是刘姓,似乎冥冥中就与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h3> <h3>村中有古庙,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开门进香,这块重修碑记记载的年份是乾隆33年,也就是1768年,即便从那时算起也有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了。破四旧和文革时期为了保存这些宝贵的历史文物,村民把碑刻砌在了墙里,这块年代最久的被重新立了起来,其他几块仍然作为墙体的一部分,从一个侧面向人们诉说着那场文化浩劫</h3> <h3>栩栩如生的神像,东南北三个殿(建筑规模较小,姑且称为殿吧)内都供奉了儒释道三教数十尊造像,满足了附近几个村子村民的各种精神需求,而且和平共处相安无事,这也许就是和而不同吧</h3> <h3>8月9日,利用周末时间带领户外的朋友们走进西流泉</h3> <h3>8月10日,台风利奇马携风带雨掠过鲁中大地,博山也经历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向阳洞前的塌方</h3> <h3>暴雨也造就了难得的景观,人们无暇欣赏美景,抗风救灾才是第一要务</h3> <h3>村里断电断水断粮,联系红狼救援队第一时间送来方便面和药品</h3> <h3>村里的农家乐,环境清新优雅</h3> <h3>十五月亮十六圆</h3><h3>兄弟相聚西流泉</h3><h3>漫山遍野秋意浓</h3><h3>西流印巷嗨翻天~</h3> <h3>村子北面的元宝寨,有东北南三个寨门,这是东门,修筑于何时不得而知</h3> <h3>站在寨子上,北望孟良寨,莽莽苍苍的群山尽收眼底</h3> <h3>一条条山路像丝带一般在绿水青山间飘舞</h3> <h3>与张店区傅家镇黄家村结为友好村。黄家村五千多人口,经济条件好,可以互通有无,穷山村傍了个富亲戚,乡村旅游和农产品销售都开辟了一条渠道</h3> <h3>9月28日,一大早村民们就开始清扫道路,为的是迎接《绿水青山带笑颜》剧组入村拍摄。这部以博山西部山区为背景的乡村爱情剧,明年七月份左右播出,剧中的村庄将全部实名,到时候,西流泉,恶石坞,和尚房,西厢,石匣,黄石坞,这一个个村落,都将随着电视剧的播出声名远扬</h3> <h3>女主角马苏</h3> <h3>秋天是山里一年中醉美的季节,十月则是秋的精华,因为有红叶(暖温带的博山主要是黄栌)而更加五彩缤纷</h3> <h3>从博山中心路向西,经过和尚房到达岭西的旅游公路刚刚开通,因为一条广为传播的短视频而每天车水马龙,国庆期间更是拥堵不堪。好在,有西流泉往南的公路,经过上恶石坞跟网红路相通</h3> <h3>才下姚家峪</h3><h3>转眼过岭西</h3><h3>风门道关秋风急</h3><h3>柿柿皆如意~</h3> <h3>风门道关,如果你第一次来,你一定会惊叹于古人的智慧。风,门,道,关,四个似乎没有必然关联的词汇在这里最巧妙而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贴切而生动。古代这里是齐鲁分界,现在也是博山莱芜,淄博济南的天然界线。站在关口,迎面扑来的风在耳边呼呼作响,你是否会有车辚辚马萧萧的感触</h3> <h3>卧云铺,莱芜最东边的古村落,之前叫卧铺,加了一个云字,从地上到了天上,真的是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如今,这里投入巨资,和悬崖村落逯家岭,成为莱芜(现在归济南),重点开发的古村落。从西流泉出发,到网红路再到岭西,过禹王山,下牛角,便进入莱芜茶叶口镇,再到卧云铺,经风门道关重新回到博山,正好一个不大不小的环线。如果旅游开发做大做强,不但博山西部要整体规划,莱芜博山也需要携手联合,真正实现优势互补</h3> <h3>醉美秋日时光</h3><h3>老铁山巅徜徉</h3><h3>把酒言欢尽兴</h3><h3>难忘西流印巷~</h3> <h3>这里就是三岔口,从和尚房上来,往南可以到岭西,往右则是恶石坞</h3> <h3>继续往南,过虎头崖就是老龙窝,这片土地属于西流泉,有点意外吧。由此看出附近的村落里,西流泉是建村比较早的</h3> <h3>村子向西南两公里左右,公路到了尽头,左边是豹峪(属蝴蝶峪村),右边的黑峪继续往里走,到悬崖处有一石灰岩溶洞,洞中有泉眼终年不干,成了西流泉人世代引用的水源。水源地左上方这片突兀的石崖被叫做小刀山</h3> <h3>黑峪口,山上是五色彩林,山下是一个个碧玉般的水塘,原始静谧</h3> <h3>暮色西流泉</h3> <h3>看夕阳一点一点落下,感受真正的慢时光</h3> <h3>傍晚的阳光里,古墙就像一幅画。受地形制约,村子里的房子因山势而建,一般是两层或三层,底层储物,上层住人</h3> <h3>风门道关日落,悠远而宁静,又似乎有万马奔腾,让人不由自主想起那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h3> <h3>一排静立的白杨在深秋里也成为一抹灿烂的风景</h3> <h3>村子北边相距一华里的石匣村</h3> <h3>沿着村东山上的羊肠小道,二十分钟就可以到达东边山岭的垭口,俯瞰博山城</h3> <h3>《西流泉好》</h3><h3>西望群山漫无边</h3><h3>流云飞断遮望眼</h3><h3>泉边古寺香火盛</h3><h3>好风如水万年传~</h3> <h3>《几句心里话》</h3><h3>屈指算来,来到西流泉,成为这里的一名村民,已经有三个多月的时间了。从盛夏到深秋进而初冬,一百多天里,足迹踏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周边的沟沟坎坎,山山岭岭。细心的朋友也已经发现,我的朋友圈里,发的最多的也是与西流泉有关的东西。一遍一遍,不厌其烦。自从五六年前开始玩微信,一直不曾发过与工作有关的内容,这段时间也算是破例吧。而我的初衷只有一个,通过强大的朋友圈,让我的朋友们,让更多的人,认识西流泉,了解西流泉,喜欢西流泉。</h3><h3>冥冥中,似乎与西流泉有不解之缘。八年前开始户外,便对博山西部石臼河两岸的一个个村落印象深刻,蝴蝶峪,东西流泉,石匣,黄石坞…她们的名字鲜明而各富特色,与她们的美丽同样让我一见倾心无法忘怀。以至于陆陆续续走过了太多的古村古镇古城,从皖南到苏浙,从滇黔到陕甘,从太行到白山再到川西高原,最美不过西流泉。也许是因为了解而喜欢因为喜欢而更加了解,这样的评价肯定包含了自己的感情因素,而爱好本身便是一种倾向一种感受。抛却感情因素,客观而言,西流泉则是中国北方山区村落的典型和代表。如果你还没有来过,请跟我来,我相信,你看到她的第一眼,依山而建的石头房子,高低错落,弯弯的小巷,曲径通幽。你肯定会被他的美丽而吸引。淳朴的民风,热情的村民,你来的第一次就会喜欢上她。</h3><h3>有句老话叫酒香不怕巷子深。夜郎国里的茅台取代香飘几百年靠近中华文明核心区的汾酒杏花村而成为国酒,也不过是百年以内的事。由此可见,再好的酒只有让掌握了话语权的人品尝到,才可以名扬天下。遗憾的是,博山西部的岭西石门两个景区内的二十二个自然村落,像是上帝遗落在鲁中山区的一颗颗明珠,她们的容颜和美丽还没有被更多人知晓。最近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来,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让年轻人一批批离开了他们出生的山村,携妻带子走进城市。村里剩下的只有六十岁以上甚至七零八零后的老人。劳动力严重匮乏,大跃进及其后来的六七十年代里肩挑背扛辛辛苦苦修筑起来的层层梯田,除了最靠近村子的还有人耕种,大部都已经荒芜了。水电通了,公路通了,甚至网络和公交都通了,但很多人家的生活依旧贫困而清苦。这一个个美丽的山村,她们将来的命运会怎样,美丽的西流泉,她的出路在哪里?</h3><h3>一次次的扣问,反反复复的思考,也许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发挥特色,旅游振兴。旅游这篇大文章,怎么破题,如何开篇,带着问题,我陆续走了附近的几乎每一个村落,情况并不理想。受资金所限,几乎每个村子都上了几家农家乐,像是撒芝麻盐,既没有特色,也不成规模,形不成凝聚力向心力,更留不住客人。单靠政府及其有限的资金投入,几乎是死路一条。广开渠道吸引社会资本介入,方可生生不息。</h3><h3>所以,千言万语归结为一句话,希望我的朋友们,朋友的朋友,有时间能够来到西流泉,我带你走一走看一看,让你高兴而来开心而归!</h3> <h3>《且向前行》</h3><h3>这两天,心里一直暖暖的。尽管,来自西伯利亚的这股寒流把气温打到了今年下半年的最低点,我的内心却涌动着感激和温热。</h3><h3>朋友们的肯定,鼓励,还有各种各样好的想法,主意,规划,让我的只言片语更显单薄和稚嫩。</h3><h3>都说大恩不言谢,多少次滑到嘴边的话,还是生生咽了回去。也许,只有努力向前,才能够安慰内心的不安。</h3><h3>而我又深知,自己欠缺的太多太多,空空的热情背后,留给这个村子,留给大家的,也许微不足道,微不足道。而我,依然努力向前。</h3><h3>真的担心,辜负了朋友们的热望和期待。只想,即便,两年里,一无所成,尽心了,尽力了,问心无愧矣。</h3> <h3>悬崖村落逯家岭,在乡村旅游上,莱芜先走一步。逯家岭、卧云铺这种依靠政府大量资金投入的模式并不符合博山西部实际。而目前岭西和石门两个旅游区里的二十二个山村,在旅游产业化的道路上还任重道远,还停留在各自为战、缺乏定位和特色的水平上。</h3> <h3>恰是最后一抹红</h3><h3>无限秋意留心中</h3><h3>莫道好景不长在</h3><h3>绿水青山且从容~</h3> <h3>村北,一山之隔的黄石坞</h3> <h3>西流泉村南有条南北走向的山岭,当地人叫大岭,继续往南是一片槐树林。虽已初冬,却有初春般的感觉</h3> <h3>雾霾深锁大张店</h3><h3>驱车直上西流泉</h3><h3>阳光明媚胜春日</h3><h3>黄草萋萋漫无边~</h3> <h3>山顶常见的残墙和石屋,是村民们世代辛勤耕作的见证。大片大片的土地撂荒,人口外迁,村庄败落,则是最近二三十年来的事情</h3> <h3>整个西流泉周边,处处都有独特的景观</h3> <h3>久居西山里</h3><h3>世事莫相知</h3><h3>老友喜相逢</h3><h3>一起做山痴~</h3><h3>注:山痴是我八年前初入户外时一个老兄的驴名,体力甚好,可惜多年没见了,在此借用一下。</h3> <h3>山里碧空如洗,山外则是浓雾弥漫,大山分隔了两个不同的世界</h3> <h3><br></h3><h3>冬月寒流至</h3><h3>慵人醒来迟</h3><h3>袅袅炊烟外</h3><h3>闲坐暖阳里~</h3> <h3>弯曲的小巷和石板路</h3> <h3>拐弯抹角,本来是为了通行便利,邻里礼让,不知为何演化为贬义词</h3> <h3>大雪时节西流泉</h3><h3>雾霭蒙蒙罩群山</h3><h3>黄草漫漫遮天日</h3><h3>玉树琼枝展笑颜~</h3> <h3>跟随登山协会,踏寻千年古寨孟良寨</h3> <h3>腾云驾雾抵博山</h3><h3>向阳洞外天地宽</h3><h3>风门道关飞云渡</h3><h3>最美莫过西流泉~</h3> <h3>《层层叠叠的历史》</h3><h3>在博山西部,直至整个博山周边山区和鲁中丘陵,站在开阔处,映入眼帘的几乎首先是一层一层,从山脚下一直向高处排布延展,遍布了整片山坡的梯田。虽然没有云南哈尼、广西龙胜、贵州加榜梯田那么有名气那么有美感,毕竟是旱田,不可能像南方山区的水田在灌水季节里呈现出的特有的镜面效果。但,如果你在的位置有良好的视野,我想,你的内心也会足以震撼。如此浩大的工程量,整片整片的山坡,除了山顶的裸石区域和少数土层极薄区域,漫山遍野,你首先想到的也许就是,它们究竟何时修筑?</h3><h3>很长时间以来,一直认为,大面积的开荒修筑梯田,应该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那段火热又有些荒诞的年代吧。自从几个月前来到西流泉,每天行走在村头田边,才发现这个结论越来越不经推敲。如此巨大的工程量,即便全村老少一起上阵,冬夏不休,在那个没有机械也用不上机械的年代,二十年的时间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h3><h3>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访了村里的老人,他们说,这些田在他们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也许他们的上辈,上上辈就有了。我想,这些梯田的修筑史,应该和每个村庄的历史息息相关,自从建村开始,祖祖辈辈就开始了筑田的过程,直到把每一块可以开垦的土地修筑成了梯田。</h3><h3>遗憾的是,近些年来,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大批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村庄走向城市,山村成了空心村老人村,除了村庄旁边的田地,因为耕种便利土壤较为肥沃,高一点的梯田都荒芜了。</h3><h3>冬日里,万物肃杀,没有了庄稼黄草树叶的遮拦,层层梯田显露出了它真正的风骨。如果你仔细端详,每一层梯田都在一个极其水平的平面上,由此保证了可以在雨季里宝贵的降水能够被有效拦截并得到最平均最合理的利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历经百年几百年,它们自然保留了当初的模样而没有被雨水冲蚀。(今年的利奇马是个特例,只能归结为百年不遇)。在每一处山坡的脊线和凹线,也就是梯田需要拐弯的地方,为了便于耕作,人们修筑了道路和台阶,把层层梯田串联起来。这一个个的堰豁子,也成了近年来户外队伍穿行山岭的起点或者终点。</h3><h3>人们常说的愚公移山,也许不只是一种精神一种向自然的挑战,这一层层的梯田背后,世世代代普普通通的山里人,他们,哪一个不是愚公的化身?</h3> <h3>村子北边,地质年代曾是河底或湖底,岩石层层沉积叠加,随着地壳隆起,河流下切,成为了现在的模样。如果,层层梯田展现的是村庄的历史,那么,这层层叠叠的沉积岩,则蕴含了石臼河及其周边一个个地理单元的地质变迁</h3> <h3>适当的湿度,低温和风,是形成雾凇的三要素,当然,植被也非常重要。大岭的山脊上覆盖了成片的灌木,南端则是大片的洋槐和柏树,是周边方圆几公里内植被最好的。无论是从南方还是北方吹来的风,在这里受到地形抬升的影响,都很容易在植被上形成雾凇</h3> <h3>大岭特殊的地形加上七百多米的海拔,使得雾凇成为了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我也有个想法,何不将大岭改名为雾凇岭呢</h3> <h3>西流泉雾凇上了学习强国</h3> <h3>新华社现场云,新媒体,新平台,能够登上如此高大上的地方实属意外</h3> <h3>在距离龙堂村不远的西流泉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刘剑波,来自淄博仲裁办,一直关心关注这个活动。他说:“龙堂及附近的这些村子,居住的都是些留守老人。自然风景都很好,想办法把城里人引过来旅游,顺带把农产品销售出去,这是一个方向。”经讨论,淄博市登协、淄博市攀协的负责人一致决定,下一次助农活动,就去西流泉村举办。</h3> <h3>冬至时节的西流泉</h3> <h3>临近岁末,终于迎来了久违的雪,寂静的山村有了别样的味道</h3> <h3>雪后的网红路</h3> <h3>结语:一直以来,都非常珍视自己的朋友圈。每天或每隔几天只会发一条消息,西流泉是个例外;同一题材和内容,只发一次,西流泉更是例外。如此不厌其烦的向朋友们推荐西流泉,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进而喜欢西流泉。再过几天将告别2019,迎来二十年代。网络时代,有流量有人气才会有经济的社会的效益。我的种种努力,如果对此能有从量到质的提升,也算是对西流泉村的父老乡亲做了点有意义的事情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