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湖湘文化真义,研地方课程教法

暗香

<h3>  按照省教育厅加强湖南省地方课程建设的要求,推进《湖南地方文化常识课程标准(2018年修订)》及配套教材的使用,12月19~21日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了《湖南地方文化常识》课程培训班,由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湖南教育出版社、岳阳市第四中学、第十九中学和洛王中学协办。<br /></h3> <h3>  来自全省各市州县区教科院(所)的历史和地理教研员以及学科教师共150多人汇聚历史文化名城岳阳。</h3><h3> 培训内容:1.湖湘文化专题报告。2.《湖南地方文化常识》课堂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3.《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学业水平考试备考建议。</h3> <h3>  开幕式由湖南省教科院基教所曹汉庆副所长主持。岳阳市四中程浩校长、岳阳市教科院廖小光院长、湖南教育出版社刘新民总编辑、湖南省教科院杨敏副院长先后致辞,嘱托来自三湘四水的老师们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用心领会精神,做好区域领航工作。</h3> <h3>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周秋光先生作了《湖湘文化及湖南人与湖湘精神》的专题讲座。</h3> <h3>周教授从悠久的楚文化和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湖(洞庭湖)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入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湖湘文化形成的自然条件及其利与弊。</h3> <h3>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屈原贾谊开启了源头,自宋至明清,随着移民的大量迁入与开拓,湖湘文化得到传承与扩展。周敦颐成为理学鼻祖提升了湖湘文化的影响,王船山成为理学和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h3> <h3>近代湖南人才辈出,出现了在全国乃至世界引人注目的五个人才群体现象。1.鸦片战争前后,陶澍、魏源等地主阶级经世派人才;2.太平天国时期,曾国藩、左宗棠、郭嵩涛为代表的湘军人才群体;3.戊戌变法时期,熊希龄、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派;4.辛亥革命前后,黄兴、宋教仁、蔡锷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5.五四运动之后,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彭德怀、贺龙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派。造就了"无湘不成军"、"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等盛誉。</h3> <h3>湖湘文化源远流长、爱国主义传统尤为突出,蕴藏着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独立奋斗与创新精神。</h3> <h3>岳阳市岳阳楼区洛王中学胡其恬老师精彩呈现了研讨课《洞庭湖水系》。</h3> <h3>胡老师以&quot;寻美之旅&quot;探究了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四水的水系特征及对人类的影响。</h3> <h3>省教科院地理教研员邹邵林先生进行了专业的点评。倡导地理学科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br /></h3> <h3>岳阳市第十九中学夏湘艺老师以屈原和左宗棠为例探寻了《湖湘精神的古往今来》</h3> <h3>省教科院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历史教研员刘林生先生进行了专业的点评。明确了在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国家课程教材,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体现地方特色,培养学生实地探究、史料实证的能力和习惯,将《湖南地方文化常识》课上成有地理味的文化课和有历史味的文化课,凸显文化内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h3> <h3>岳阳市教科院钟林武先生进行了《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地理部分的学考指导,明确了初中地理学科命题和教学的方向。</h3> <h3>岳阳市教科院刘可荣先生进行了《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历史部分的学考指导,明确了中考的指导思想。</h3> <h3>和风惠万物,百花枝头俏。愿我们教育人传承和弘扬心忧天下、厚德致远、脚踏实地、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用实际行动助推我省地方教材的教育教学工作又快又好发展。</h3>

湖湘

文化

教科院

岳阳市

湖南

常识

地方

地理

课程

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