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几天来,我们高中四组全体学员追随浦江浪潮,先后经历了理论学习、三校跟岗实践、汇报交流等活动,一路走来,收获满满,深受启发。</h3> <h3>走进建平</h3><h3> 作为上海教改先锋学校,上海市建平中学在跨世纪的三十多年里经历了飞跃发展的三个时期:改革发展时期(1985年——2003年),学校文化建设时期(2003年——2010年),创新文化驱动时期(2010年——至今),冯恩洪、程红兵、杨振峰三位校长引领着一代代建平人始终走在“在微观领域推进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全校师生以“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建平精神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屡创佳绩,在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建设、综合德育活动、学生社团建设、分层教学探索、学生自主管理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国际国内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备受社会关注。近年来学校多名学生在国际青少年科技竟赛和科技展示活动中为国争光,也确立了建设国际数理高中的新目标。<br></h3> <h3> 美丽的建平校园,绿色掩映下绽放的红花,苍翠又高耸入云的细竹,缀满枝头的橙橘 ,笔直挺拔,叶子像扇子的银杏树,阳光下金灿灿……祥和安静里,透露着蓬勃生机</h3> <h3> 历史悠久的洋泾中学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历经90余年,数度移址,现校园占地35878平方米,校园内建筑布局合理整齐, 绿树成荫 ,花草茂盛,假山、连廊、喷水池、雕塑点缀其间,环境幽雅,鸟语花香,真可谓洋中花园。
在洋泾中学,有一支由清一色大男孩组成的男声合唱团。它不仅是沪上首支高中男声合唱团,也是国内屈指可数的男声合唱团。日前,这支帅气的男声合唱团发布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张CD专辑《一路走来遇见彼此》,洋泾中学男声合唱团国内外数次获奖,并荣获第八届世界合唱比赛(冠军赛)青年男声合唱组金奖。<br></h3> <h3> 上海市浦东中学是一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正月二十四(1907年3月8日)正式开学,是一所曾蜚声海内外的历史名校,我国惟一培养过国共两党领导人的中学。</h3><h3> 浦东中学以名人命名的教学大楼风格迥异和浦东新区区级文物“杨斯盛故居”、“五卅革命烈士纪念碑”、“杨公斯盛造像”、“炎培亭”等人文景观错落有致,透示着历史名校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这是一所既古朴又现代的学校。 </h3><h3>充分利用历史名校的丰厚文化底蕴实施史学素养教育,注重学生人格塑造、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定期组织运动会、艺术节、百年校歌比赛,注重学生生涯规划,组织各类社团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h3> <h3>学员感悟</h3> <h3>别裁他山近闻道,转益多师是我师
————上海培训有感
这次的培训,无论是专家讲座还是跟岗培训,都是学员们开阔眼界、学习先进、提高技能、促进反思的契机。
有幸聆听了谢重平老师的《大阅读 大人文 大素养》,受益匪浅,使我对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谢忠平老师认为:“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课程内容的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都指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通过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技能,获得、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和赏析,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评价和汲取文化精华;同时尝试运用所学语言创造性地表达个人的思想、观点和态度,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一线教师最关心的核心素养的课堂培养途径,谢老师重点强调,要在课堂中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和能力。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把课堂还给学生,创设自学的“气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去创造。<br></h3> <h3>
做教育的追梦人
最近几天,我有幸参加了滨海新区第二期“三名”工程培训班,深刻感受到这是一次高规格的培训。因为,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有高端的培训团队,有高知名度的培训专家,有高质量的培训课程......此次培训,收益良多。
一、收获
1.收获源于治学严谨的专家
深刻而又丰富的课程内容来源于专家的事业追求,来源于专家的严谨治学,来源于专家的高屋建瓴,来源于专家的深刻领悟,来源于专家的精准表达。专家激情洋溢的现场讲解让人感受到他们对事业的热忱钟爱,对业务的精益求精,对事物的独特视角。他们在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之间,给予了我诸多的启迪,引发了我诸多的思考。
2.收获源于热情投入的同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跟这些同事一起参加学习,机会难得。看到大家学习中的执着投入,看到大家交流中的智慧迸发,无一不触动着我,无一不影响着我。或许,这只是学习培训中的一个侧面掠影,但就是这样一群人,一群我的同行,给予我很大的推动力量。
二、感悟
1.时不我待,不用扬鞭自奋蹄
专家的讲解让我感受到知识能力的匮乏,同事同行的言行让我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差距,这可能是对我触动最大的一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我想时间是宝贵的,是公平的,我不会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从现在开始,立足本岗,学习,努力。
2.思考实践,业精于勤荒于嬉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习之余,关键在实践应用,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学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在学校中,一方面,要继续学习研究信息技术条件下精准教学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继续学习教育大数据方面的内容,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发展。
正如《论语》所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既然认定了方向,就要不忘初心,博观约取,砥砺前行。相信若干年后的回首,更能感受追梦教育的幸福感。<br></h3> <h3>
立足新时代、新高考、新课程,争做“五懂”、“三大”教师
12月13日,滨海新区“三名工程”54名学员自“严寒”的天津来到“暖冬”的上海参加为期10天的跟岗实践培训活动,不管是前两天的专家讲座,还是后续五天的进校跟岗学习,都给我们身体和心灵上带来浓浓的“暖意”。新时代、新高考、新课程、教育改革、家国情怀等高频词不绝于耳,上海这一魔都的魔性不仅在于她的经济发达,更是锐意进取的教育改革,从中我们看到了上海经验,汲取到我们急需的营养。
一、新时代的到来。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前沿城市,在教育改革进程中率先垂范,勇于挑战,积极响应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提出的“立德树人”总目标,在新高考和新课程方面探索出或即将总结出符合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新路子。
二、新时代的上海经验。新高考必须符合新时代要求,坚守立德树人目标,是上海教育人始终坚持的路线图。新课程、课程体系、课程群、特色课程、综合(跨学科)课程,综评、综招、未来学校、智慧校园,选课走班、危机意识,生涯规划教育、学会选择,都在上海教育同行中深入人心,无不在砥砺前行,为我们创设和探索出一条条光明大道,为我们此行学习提供很多珍贵的范例和理论经验。高考改革要优先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要优先于教学改革,建平中学“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和谐发展”办学理念,洋泾中学的“责任教育”主题活动,浦东中学的“史学素养”课程,以厚重的历史文化来创建特色学校,等等。可见上海教育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大潮中奋勇前行!使我们眼前一亮,对此轮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
三、新时代的教学观。学校不仅是学生提升智商的场所,更是使学生变聪明的地方,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学科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新高考将重视情境题和综合题,提倡全科阅读,注重学科人文、学科思维和学科核心素养,必须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这种理念在建平中学和《双重循环语句应用》和洋泾中学的《因特网协议》两节信息课得到执行。
四、新时代的个人发展。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要能够读懂新时代、跟上新时代,才能对得起新时代,对于我们走在自己职业倦怠期和瓶颈期的中年教师来说,走高端发展之路,争做“懂职业、懂学科、懂课堂、懂学生、懂发展”和“大格局、大境界、大智慧”教师,才会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突破和成长。所以,依据本次所月知识和经验,在回津后学以致用。比如:建立英才计划导师制,在学科教学中积极利用“天津基础教育平台”,把学科阅读拓展为全科阅读,等等。
总之,在新时代下推进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一定要有危机意识,真正走好第二次成长之路,惟有如此,才能走出自己的职业困境,真正成为一名名师!<br></h3> <h3>
2019年12月12日—22日,我参加了三名工程高中组跟岗培训,十天的学习收货颇丰,尤其在聆听了教育学博士、公共管理博士后姜美玲老师的讲座《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研究与高端发展》后,深有感触,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要求不断改进,学生素质也逐渐改变,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经历着怎样的转变?又需要什么专业素质呢?我有以下思考: 1、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的。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传播者”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3、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4、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息交换的平台。5、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6、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
十天的学习中,在三所校园,遇到了数名名师从建平中学的赵国弟校长到洋泾中学的王海平校长,他们无论在学识还是思想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目前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有着突出贡献, 他们不但是我们的领路人,更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加强学习,努力跟上教育改革的脚步,更新头脑,做一名紧跟时代的教师。<br></h3> <h3>
走进建平,感受着追求卓越的金苹果文化,被其现代、人文、高雅的文化殿堂所吸引。感受最深的是建平的课程文化。
课程建设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建平中学坚持课程改革,坚持活动德育、自主管理、分层走班、学分制、套餐式集中授课制等特色。必修课实行模块教学与分层教学,并配套丰富的拓展性选修课程大餐;“南京行”、“国庆通宵活动”、“4S课程”、“智能机器人”等,是建平特色的校本课程。可以在家或在校上网学习的“4S课程(社会实践、社团活动、项目设计、科技人文讲座)”自主学习平台,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体验的时间、空间。在建平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自由,可以选分层、选课程、选考试科目、选社团、选导师,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了学校课程体系校本化。<br></h3> <h3>
负重致远,责无旁贷
洋泾中学的校训
最深刻的印象在于他们的课堂教学诊断和面对新高考主动的思考积极的探索,我想这就是负重致远和责无旁贷的最好诠释。
对老师负责~董鹏老师说起课题的缘起,其中之一就是老师在工作四五年后,会有高原期,会迷茫,会懈怠,怎么帮助这个时期的老师,成为了学校要考虑的,要尽所能帮老师更好地发展,向大家发展。
对学生负责~新的高考,新的选科,新的课表,新的走班……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时,陈主任选择了沉下心来,静心思考:怎么样科学地高效地合理地操作,还要稳中保证孩子们的高考成绩。走班,大中小模式一直在尝试,陈主任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合适,还要一直探索,修改。这是源于对学生们的最基本的负责,对他们的高考负责,就是对他们的人生的负责。这种言传身教的行为,无形中会影响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以,洋泾中学走出去的学生,会在祖国的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洋泾中学每年招收一个“男生班”,全班同学一起参加合唱团,一起排练,一起走南闯北参加比赛。这些难得的经历,让这些大男孩成为彼此的“兄弟”,也让他们更加自信,更有担当。用王海平校长的话来说,唱歌,也许每个人都会,但真正能唱出情怀,唱出韵味,唱出艺术、唱出人生的,才是真正会唱歌的人。当孩子们放声歌唱的那一刻,世界就是他们的,他们是最幸福的。
学校的“超级男生团体”,让这些原本对音乐并无特别感觉的男生学会了唱歌,爱上了唱歌,走进了艺术殿堂。
校歌~~
万家比栉,十里连樯,极目水云乡。
浦东学府,从此滥觞,多士翩翩聚一堂。
且熏陶,且培养,智德体群踔励发扬。
待来日,学成致用,蔚为邦国光。
云苍苍,水茫茫,乘风破浪万里无疆。
看蓬勃朝气,似一轮红日涌东方。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感觉到激昂的歌词中动人心魄的感染力和跨越时代的精神力量。源于他们的负重致远,责无旁贷!
校园里到处看见白玉兰,虽未盛开,精神可触。它象征着春日的暖阳、人们对美好的事物的向往和追寻。<br></h3> <h3>
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话说得好:“破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四方友,成大气候。”学校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有乐学的态度,才能使自己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和娴熟的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这几天的学习中,老师们深刻独到、通俗易懂、旁征博引的讲解,使我深深的意识到一名优秀的教师没有先进的理论充实自己,就无法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示范课上,老师们自信的教态、敏锐的眼神、包容的胸襟深深地吸引着我;教师们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独有的人格魅力让我折服;学生们快乐的学习状态、信心满怀的学习激情、聪明机智的反应、争先恐后争着展示的情景,让我深切地体会到新课程的优越性及可行性。这样的课堂,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也使我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和诠释了我所热爱的教学。
<br></h3> <h3> 短暂的培训虽将结束,但我们追逐教育梦想的脚步却永远不会停止。站在滚滚向前的浦江岸边,踏寻先烈的革命足迹,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昂首迈向教育改革的新长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