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本质上是“一个眼神的革命”,教师的眼神影响未来,校长的眼神决定教师

李炳亭

<h3>教育改革改什么?</h3> <h3>简言之是“一个眼神的革命”</h3><h3>不同的眼神,代表对生命不同的态度</h3><h3>教育就两种:一种是人性的,一种是“非人性”的</h3> <h3>教师身上体现出究竟是“人性”还是“非人性”的教育</h3> <h3>西西弗斯代表的不是一种教师精神,而是对教师的羞辱,代表的是教师之累之苦之不幸</h3> <h3>教育必须重新选择</h3> <h3>尊重教师,校长即“笑长”,让教师和学生“笑着生长”</h3><h3>与教师为敌,是目前教育的通病</h3> <h3>教育无解,是因为给教师的角色定位是错的!</h3><h3>角色错了,一切行为就是错的!</h3><h3>教师的角色是什么?</h3> <h3>  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教师是传递知识的“二传手”,“二传手”的教育导致了三个问题:第一,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硬性催促;第二,对教师情感态度的“非人性化”逼迫;第三,对教师行为的绝对控制。当然“二传手”的教育还导致了学生成长的“脱胚”、“垒墙”效应。</h3><h3> 苏格拉底说,教师是“助产破”,杜威说,教师是学生的“仆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是“唤醒者”,陶行知说,教师是“影响者”。那么,教师究竟应该是一个什么角色?</h3> <h3>木村说:我不是种苹果树,管理苹果树</h3><h3>我是在“协助”苹果树</h3><h3>协助是什么样的角色?</h3> <h3>“协助”苹果树健康起来</h3><h3>只有苹果树努力了</h3><h3>才能开花结果</h3><h3>教师的作用就是“协助”</h3> <h3>一个眼神的革命是说千万不要“指责”,骂学生是“笨蛋”</h3> <h3>一个眼神的革命,根本上是说“红叉号思维”</h3><h3>“捉虫子行为”</h3><h3>这样的教育严重打击了学生的信心</h3> <h3>“一个眼神的革命”就是转变看待生命的“眼神”,学会“欣赏生命”</h3> <h3>换一种温柔的眼神会发现</h3><h3>每个人都无可替代</h3><h3>每一颗生命都值得敬重</h3><h3><br></h3> <h3>网上找来的</h3><h3>感谢无名作者</h3><h3>这个人和我一样欣赏木村</h3><h3><br></h3> <h3>  成长之路上谁是主角?看看这位种苹果的智慧老人给的答案</h3><h3> 就像木村秋则无法代替一棵苹果树开花那样,我们无法代替孩子们成长。</h3><h3> 木村秋则的小传:</h3><h3>1背景</h3><h3>入赘成了木村秋则</h3><h3> 三上秋则1949年出生在日本的苹果之乡青森,是家中的次子。6、70年代青森为何要种苹果,完全是因为当地的地理环境无法种植经济价值更高的桑树。秋则年轻时很有天赋,非常喜欢捣鼓机械,原本准备去大城市开展,但是本应继承家业的哥哥加入了自卫队,秋则不得不放下满怀的梦想回到了家中。</h3><h3> 22岁那年,他入赘了村里的木村家,加上父亲送给他的苹果园,他和妻子开始打理家中的四座苹果园。</h3><h3>2机遇</h3><h3>福冈正信《自然农法》</h3><h3>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了一本福冈正信《自然农法》。在书中福冈介绍了他无农药稻麦农作经验,以及他的思想,他否定了人类的智慧,认为人工的都是徒劳:</h3><h3> 大自然是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体系。即使没有人类的协助,草木也可以枝叶茂盛、开花结果。人类在这个体系中进行人为的活动,试图得到对自己有利的结果,这就是目前的农业。</h3><h3> 就这样,如同佛学中结缘一样,这个脑瓜聪明、总想干点什么的年轻人在自然哲学思想的催化下带领着全家五口 “误入了歧途“。</h3><h3> 他的内心涌起了一个想法,这是为苹果大量喷洒农药时从来不曾有的念头:停止喷洒一切农药。他发现了一个逻辑漏洞,那就是所有的果农都相信没有农药,就绝对种不出苹果。可是从来没有人验证过这一点。</h3><h3>3困境</h3><h3>错过了日本经济的腾飞期</h3><h3> 于是,从1980年起,他的一家开始承受长达9年的困境折磨。停用农药后,苹果树开始掉叶子并拒绝开花,不开花的苹果园当然收成是零。木村一家不得不变卖资产,一贫如洗,食不果腹,错过了日本经济的腾飞期。</h3><h3> 木村本人甚至到了上山自杀的边缘,在那一晚,他发现了一棵长满果实的“魔法树”,在树下品尝着泥土而顿悟:“树林里的书都不需要农药!”在大自然中,没有任何的生命体是孤立的,各种生命体关系密切,相互支援。秋则明明知道,却为了保护苹果树,忘记了这最重要的道理。</h3><h3>4转折</h3><h3>回归自然的苹果树</h3><h3> 他下山后,开始播撒大豆,并停止了割草,他把大自然还给了苹果树。</h3><h3> 种植大豆的第二年起,4座苹果园中有一棵苹果树开出了七朵苹果花。第三年的春天,他们全家迎来一个满山盛开苹果花的盛况。虽然秋天只收获了小小的乒乓球一样大的苹果,换取了不到1万日元的收成,但是成功终于降临了。</h3><h3></h3><h3>杂草地的蔬果,长得很旺盛</h3><h3>他最终获得了成功!</h3><h3>今天,他种出来的苹果在东京一家老饕餐厅内有专门的菜单,要吃到他的蕴含大自然的味道的苹果要预订到一年之后。因为他的苹果不仅味道好得难以想象,而且放在空气中两年时间,不腐不坏,被人们称作奇迹的苹果。</h3><h3></h3><h3>放在空气中两年时间,不腐不坏</h3><h3>《奇迹的苹果》这部电影,就是在重现他当年种植无农药苹果的过程。</h3><h3></h3><h3>木村秋则和《奇迹的苹果》电影剧照</h3><h3>有人说,这是一本有关无农药农作的书,有人说这是一本人与自然对话的书,还有人说这是一本有关自然哲学的书。每个人都能从这本书中得到答案和力量。</h3><h3>迷恋就是带着愧疚喜欢某一件事</h3><h3>一根筋的木村坚信苹果树一定能做到无农药栽培。带领全家一条道走到黑,成为了他人眼中的傻瓜。</h3><h3>那种看着苹果树被病虫害折磨了9年不断生病、不断落叶、濒临枯萎的无可奈何;那种陷身虫海,怎么抓也抓不完的恐惧无力;那种受尽众人白眼,不被周围果农乡亲所理解的委屈苦闷。</h3><h3>然而,这种种情绪都远远不及他那种对家人的愧疚感。木村秋则不求名利、没什么欲望,但他并不希望家人受苦。他的岳父、妻子、女儿对他没有一丝怨言,都支持他。更让他万分愧疚。</h3><h3>唯一支撑他的就是坚定的信念,对于无农药种植苹果的迷恋。</h3><h3>这带着愧疚的迷恋最终引导他走向成功,这样的人生无比充实。</h3><h3>最好的家庭教育是执着与坚韧</h3><h3>怀揣对家人的愧疚,木村曾经想过要放弃。有一天,他难得地说了丧气话:“是不是该放弃了?”,没想到向来文静的长女的反应令他出乎意料:</h3><h3>她怒气冲冲地说:”我不同意!不然我们过这种穷日子到底是为了什么?“</h3><h3>80年代正值日本经济的腾飞期,与木村同龄的果农纷纷到城市里消费,挥金如土;与木村长女同龄的果农的子女纷纷去东京或者出国读书。而木村一家却食不果腹,女儿们更别提接受更好的教育了。</h3><h3>有人说,捷径一定是从来没有人走过的路,大家都会走的路一定不是捷径。他的女儿们没有困难前示弱,苛求获得庇护,反而无比勇敢地选择面对险恶,跟着父亲走一条更难走的路 。</h3><h3>是生活的磨练让孩子的意志更坚强了。跟着父亲在水稻、番茄、各种蔬菜和西洋梨、李子这些作物上的无农药栽培都获得了成功,她们也和父亲学会了绝不放弃。</h3><h3>木村在种出会结果的苹果树前,竟然先成功地培育了女儿们。</h3><h3>我们无法代替一棵苹果树开花</h3><h3>九年辛酸困苦之间,木村一直关注病虫问题。他却忽视了苹果树的需求根本,本末倒置,无怪乎努力了那么久,却一直没有获得成效。</h3><h3>一直到了第六年,他在自杀的那个晚上,顿悟杂草并不是跟苹果树争夺养分的敌人,它建立林下生态系统并疏松土壤,让土壤的微生物群落越发丰富。松软而带着土腥味的有温度的土壤,正是自然给他的答案。只有创造这样的土壤,苹果树才能长出深而健康的根系,从而获取土壤深层的营养,以及发挥出天赋里对抗病虫的能力。</h3><h3>木村悟到,不是他在管理苹果树,驱赶病虫害;而是他要协助苹果树,让苹果树健康起来。只有苹果树努力了,才能开花结果。</h3><h3>就像木村秋则无法代替一棵苹果树开花那样,我们无法代替孩子们成长。</h3><h3>呵护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有木村那样的耐心能够经历长长的试错并永葆初心。</h3><h3>最后,回到这本书的扉页,再来细细品味泰戈尔这篇,愿我们都能从中得到力量和智慧。</h3><h3>别让我祈祷能在险恶中获得庇护,</h3><h3>而祈祷可以勇敢地面对险恶;</h3><h3>别让我乞求痛苦止息,</h3><h3>而乞求我的心可以战胜痛苦;</h3><h3>别让我在人生战场上盼望盟友,</h3><h3>而是发现自己的力量。</h3><h3>别让我在不安和恐惧中渴望救助,</h3><h3>而祈愿我的坚韧可以赢取自由。</h3><h3>请别让我做一个弱者,</h3><h3>只在成功中感觉到你的仁慈,</h3><h3>但请让我在失意时感到你双手紧握。</h3><h3>摘自泰戈尔《采果集》</h3><h3><br></h3> <h3>教师其实就是一个“发送者”,</h3><h3>点燃、激励、唤醒</h3><h3>具体说,他是一个“挖一方池塘”,营造学生成长环境的教育;</h3><h3>他是一个点燃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人;</h3><h3>他是一个放手让学生发挥“三主”(学习主角,生活主人,活动主体)的人;</h3><h3>他是一个始终欣赏学生而不是批评打击学生的人;</h3><h3>他是一个引领学生从知识走向实践,从生活体验走向精神成长的人。</h3> <h3>学会向苹果树鞠躬,</h3><h3>把学习“交托”于学生,</h3><h3>是教师的秘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