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直在考虑,要不要把帕斯帕提那神庙的见闻分享出来。写吧,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有些忌讳,不写吧,可这又是尼泊尔之行对我的视觉和内心冲击最大的地方。</h3> <h3>加德满都的最后一天,所有行程都已走完。同行的团友提出来想去看看帕斯帕提那神庙(烧尸庙)。我自认为是个胆小如鼠的人,起初听说要去这里,内心颇为抵触。但一番挣扎后,还是决定挑战一下自己。</h3> <h3>1600多年来,络绎不绝的印度教徒来到帕斯帕提那神庙,朝拜他们心中伟大的湿婆神。而同时,一代代尼泊尔人也在这里告别人世,在庙前河畔的一堆堆火焰上化作缕缕青烟,其独特的露天火葬,让人感到惊讶、震感和纠结。</h3> <h3>这张照片是我站在巴格马蒂河对岸的高台上拍摄的。神庙只有印度教信徒才被允许进入,游客只能在河对岸观看。虽然隔岸,但依然可以清楚的看到:缕缕青烟从一处橘黄色的鲜花、金黄色的绸缎、还有熊熊燃起的大火中飘起。三四个小时后灰烬被推到河里,经过熊熊大火的涅槃,巴格马蒂河水的漂涤,逝者的灵魂最终将汇入印度恒河。在尼泊尔人眼中,这是一种善终,是灵魂得以轮回的最好方式。</h3> <h3>逝者的亲属们就这样静静的坐在旁边,目睹整个过程。</h3> <h3>面对死亡,尼泊尔人并没有过多悲伤,不过面容还是有些悲凉。他们的难过并不是死亡,而是今后再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h3> <h3>在中国,火葬场是一个非常忌讳的地方,但在尼泊尔则成为人们参观的景点,甚至成为当地老人最理想的养老地方,这让我感到太不可思议了。</h3> <h3>绿树成荫,鲜花满园。神庙门前的广场上,鸽子和猴子和谐相处。树荫下晒着太阳打着盹的老人。墙角下趴着懒洋洋的狗。圣河边有游客正在休闲野餐。我的身边,还有恋人合影留念…一派和谐悠闲,哪有恐怖可言?如果不是大门口有穿着艳丽的信徒们围着火盆焚烧祭品,一圈一圈念念有词的祷告,我可能真会以为这里是公园。</h3> <h3>只能说文化的差异太大,在我们的民族无法理解的事情,在他们的民族就可以坦然面对。就像站在巴格马蒂河边的我,在国内想想都吓得浑身颤抖的事,处在另一种文化氛围里,竟然可以这么泰然处之,直面生死。</h3> <h3> 长年居住在神庙里修炼的苦行僧</h3> <h3>我想我们这个民族,谈生更多,往往忌讳死亡。在人们心中,死是黑暗,恐惧,甚至是肮脏的事情。对于每一个新生命,我们欢欣鼓舞的欢庆,可如果把人的终结妖魔化,看得过于凄惨,痛不欲生,实际上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厚此薄彼。</h3> <h3>去亲眼看一次生命消失的过程,尽管会感到某种不舒服和不适应,但对于我来说,这是另一种文化的洗礼。我会看到在这个世界上,在不同的意识形态里,有些民族,有些人,他们可以如此安然的接受生命的终点。也就是有了这次经历,让我重新认真思考了自己人生该怎样度过,这是尼泊尔之行带给我的宝贵收获。</h3> <h3> </h3> <h3>除了直面生死,尼泊尔还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动物、人与自然的极致和谐。在奇特旺国家森林保护区居住的土著村民,尽管生活穷困,但他们依然为自己的家乡有众多珍稀动物而感到自豪。</h3> <h3>骑大象穿越原始森林,追逐珍稀动物的踪迹</h3> <h3> 独木舟漂流,偶遇鳄鱼</h3> <h3> 不怕人的梅花鹿群</h3> <h3> 珍贵的独角犀牛和野象群</h3> <h3> 夫妻之爱</h3> <h3> 母子情深</h3> <h3> 夕阳余晖下的我们…</h3> <h3>在尼期间,正好遇到我们国家主席到尼进行国事访问,尼泊尔可以说倾其全国之力来迎接。满大街持枪核弹的军人、警察,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进行安保。习主席的巨幅彩照、欢迎条幅,五星红旗随处可见,让人深深的感受到尼泊尔对这次国事访问的重视。“一带一路”为尼泊尔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益处和帮助,也给他们的未来带来更多的期待与机遇。</h3> <h3>从尼泊尔回国的路上,我依旧在思考幸福感这个问题。除了宗教信仰带给他们内心的丰盈平静之外,落后封闭,让他们不想也不知外界的好,恐怕也是重要的原因吧。但我也懂得,任何国家的文明、文化都应该是平等独立的。文明不能只有一种颜色,我们不能用我们的文明去衡量、去批判他们的文明。</h3> <h3>到此,我的尼泊尔见闻已整理完毕,其实还有许多旅途中遇到的有趣的、给我启发的人和事没能整理进来。这里就借作家大兵的一段话送给旅途中遇到的有缘人:我在路上走着,遇到了你们,大家点头微笑,结伴一程。该分手时分手,该重逢时重逢。惜缘即可,无须强求。</h3><h3> 关于旅行,关于生活,如此而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