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历史源远流长。我把茶叶的发展史简单的进行了梳理阐述,让茶友对中国茶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知。</h3> <h3> 在中国有关茶类的记载,陆羽的《茶经》中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始于唐朝,兴于宋代"。<span style="line-height: 1.8;">神农氏时代,神农《食经》写到:茶茗久服,有力悦志。</span></h3> <h3> 西周时期,公元前1112年---1116年,据记载,茶叶开始做为珍品上贡朝廷,这段时期的茶多数作为贡品使用。巜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代位时,巴蜀一带才开始把茶叶作用纳贡珍品。春秋时期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h3> <h3> 在《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记载:晏子相齐,衣十升之布,食脱粟之食,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在春秋战国秦汉的《尔雅》中有"苦荼的句子,其中的荼是指茶,苦荼说的是茶比较苦。较有说服力的茶学资料应该是汉代王褒撰写的《僮约》其中提到"舍中有客,提壶行酤。汲水作餔...武阳买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茶已成为人们日常饮食,招待客人的物品。</h3> <h3> 三国时间茶文化开始启蒙,晋代南北朝时期茶文化得到了萌芽,茶从一般的人们日常饮食开始走向了文化之中,从而使得对茶叶的制作方法也渐渐有了要求,这个时代出现了茶的简单加工制作方法,把采摘来的茶叶简单地做成茶饼,晒干、烘干等,这个时间人们开始在储存茶叶。</h3> <h3> 隋唐时代,由于经济的繁荣,茶文化也随之不断的蔓延,陆羽的《茶经》就是在这个时侯写成的。</h3> <h3> 宋朝时期,由于崇尚“文治天下”,中国的文化在这个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茶文化也同样得到了极高的推崇,那时已经出现品茶社团,有关茶的各类事物相聚出现,如:邻里要“献茶" ,有客要敬“元宝茶" ,定婚时要“下茶", 结婚时要“定茶" ,同房时要“合茶"等等,制茶方法也在这段时间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皇家贡茶的出现,朝中出现了贡茶院,即一种当时制茶工厂,专门研究如何制作茶叶,制作贡茶。"蒸青制茶”就在这段时间研制而发展成为一种工艺。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从“龙凤团茶"到“龙凤散茶"的制作工艺得到不断地提高,绿茶从这个时代开始走入人们文化生活中。</h3> <h3> 由宋朝至元朝,饼茶,龙凤团茶和散茶同时并存,到了明代,出现了散茶的鉴赏方法和品质要求。经过唐、宋、元、明等各代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发展,炒青绿茶逐渐增多,中国制茶工艺也发生重大变革,制作方法在《茶录》、《茶疏》、《茶解》中均有详细记载。</h3> <h3> 有了绿茶的基础,制茶专家经过长期探索及总结一些规律,先后发明了不同的制茶工艺,研制了绿茶、白茶、红茶、黄茶、黑茶、青茶等茶叶内別相继发展。据宋子安于公元1064年写的巜东溪试茶录》茶树有白色品种。宋徽宗《大观茶论》记载,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可见白茶起源于公元十一世纪左右。</h3> <h3> 历史上记载,公元十一世纪前后,四川绿茶远销西北,因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必须压缩体积,蒸制为边销团块茶,便于长期远运,后又研制出黑茶的制作工艺。</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 红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是在绿茶的基础上经过</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发酵茶,萎凋、揉捻</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精心研制而成的一款独</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具</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特</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色</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的</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小种红茶起源于16世纪,正山小种工夫红茶,起源于公元1650年前后。</span></h3> <h3> 清朝文宗奕订咸丰(公元1855年)改进了红茶制茶技术。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政府开始推广种茶。</h3><h3> 特别是台湾茶商林维源,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对茶业进行改革,组织茶商开展茶市整合,促进了台湾的茶商团体规模兴起,茶叶销售才得到飞跃拓展。</h3><h3> 二战时期,粮食与劳力皆极缺,原本种茶的农村劳力转移到战事等其他方面,致使台湾茶产业极度萎缩,减产百分之九十以上,导致茶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h3><h3> 国民时期,台湾经济腾飞,茶业起死回生,各地茶馆纷纷成立,促进了绿茶的消费,振兴了绿茶的生产,在此基础上,政府引导茶商改良茶叶品种,并促使茶企大力改进各种制茶工艺,形成了茶类产品多元化、全方位茶叶产供销体系初见端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