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去印度的旅行,可以说是一场说走就走的决定。朋友发来微信邀约,正是诸事最忙的年末,我也好像从未把印度列为旅行的计划,所以开始我是拒绝的。翻开行程介绍,蓦然看到泰姬陵,看到恒河,心里为之一动,再想到如果错过了这一次机会,也许今生我就会与印度擦肩而过时,心里竟生出了一种渴望,当即放下手中的各种事由,毅然决然的开始了这次旅行的准备。</h3><h3> 很多时候,对于印度的了解,只是停留在人类古文明的发源地,佛教的起源中心这些粗浅的认识上。近几年通过媒体的报道,也对他描绘了大致的轮廓:贫穷,肮脏,污染严重。而恶劣的治安和刑事案件,让我心里总感觉惴惴不安。但是,此时我才发现,对于有那么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古老大国,我还是好奇和向往的。我想亲身踏上那片土地,用自己的双眼去看,用耳朵去倾听,用双手去抚摸那些遗留的古老建筑和文明史诗,去体会灰尘之下的诸神的盛宴。</h3> <h3> 我们这次的行程是七天。从成都搭乘印度INDIGO航空公司的飞机直航至印度首都德里,时差为印度慢2.5小时。再由德里乘旅游大巴去阿格拉,斋蒲尔,再乘机去瓦拉那西,最后乘机回德里。所以一共有四飞,去到四个城市。行程相对有些艰苦,也耽误了一些时间在等机和登机上。因为直航是今年九月刚刚开通,所以这条线路也是最新设计开辟的。虽然中间有些瑕疵,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紧凑和精彩的。</h3> <h3>【德里,一半天堂,一半地狱】</h3><h3> 德里,印度的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印度北方最大的商业中心之一。它由新德里和旧德里两个对比强烈的市区组成。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对他是这样描述的: “这座城市叫新德里,因为在它北边还有一个老德里。新德里新得说不上历史,老德里老得说不清历史。现在它们已经连在一起了,新旧互相对峙着涡漩着穿插着,使岁月显得更加神秘和混沌”。而我觉得,行走在这座城市里,能够充分体会到印度森严的种姓等级制度,以及这种制度下所衍生出的物质上乃至精神上的不平等,犹如在天堂和地狱间游走。</h3> <h3> 【新德里】</h3><h3> 新德里是总统府,政府部门,大使馆,以及富人区别墅所在地,马路宽阔,绿树成荫,街道整洁,一派祥和宁静模样。我们的导游大力,一位皮肤黝黑的印度小伙,看着政府公务员大厦时,眼里流露着羡慕的眼光,能在这样有空调的办公室里上班,每月挣着几千上万卢比,那是他们的梦想。</h3> <h3> 【气派威严的总统府】</h3><h3> 新德里总统府建立在新德里的中心山丘之上。始建于1929年,原名维多利亚宫,原为英国殖民时代的总督府,印度1947年独立后改为总统府。总统府是一座气势雄宏的宫殿式建筑,坐西向东,采用红砂石建造,半球圆顶明显反映出莫卧儿王朝的遗风。总统府内有一处十分有名的花园,是仿照莫卧儿王朝时代的花园格调而建,故名“莫卧儿花园”。</h3><h3>总统府前是一条宽阔而笔直的“国家大道”,直通印度门。国家大道两侧是大片大片的草地,其间还有几个面积不小的水池。这里分布着许多如外交部、国防部等的政府机构。另外还有几十座富丽堂皇的王宫。这里绿树葱茏,碧草如茵,清静幽雅。</h3> <h3> 远处圆形白色建筑是国会大厦,融合了印度传统风格和维多利亚时期的特点,充满现代气息。</h3> <h3> 【德里印度门】</h3><h3> 德里门是首都最著名的建筑物,城市地标,新德里和旧德里的分界线。左面古城,右面新都,现实与理想,传统与现代,贫穷与富裕被标注,被放大,一个城市,两个世界。</h3><h3>印度共有2座印度门(India Gate),另一座坐落在孟买。作为德里的一个突出的地标,印度门坐落在国王大道上,许多重要的道路从这里向外放射出去。印度门建于1921年,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英阿战争中为英属印度而丧生的印度军队士兵, 相当于印度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外观上形似法国的“凯旋门”。</h3> <h3> 这里时常有文化活动举行,许多政治抗议也发生在这里,包括民众因“黑公交案”向政府施压修改法律的示威活动。每天这里都举行升旗、降旗仪式,以激发印度人民的爱国热情。这里也是印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数的学生们在这里接受教育。我们去的时候,正好遇到为国庆庆典阅兵而排练的士兵们。</h3> <h3> 【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的陵墓】</h3><h3> 甘地墓在德里东北部的朱木拿河畔,占地开阔,但真正的墓园并不大。墓体为黑色大理石铺砌,四周有几堵白色矮墙,空出了人们进出的通道。矮墙外面是草地,草地延伸到二十米远的地方,有一圈黄石高台,把整个墓园围住。墓后是盏长明灯,昼夜不熄,这是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精神的象征。陵墓正面刻有印度文:“嗨!罗摩!”这是甘地遇难倒地时喊出的最后两个字,罗摩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的英雄,被认为是印度教中保护之神毗湿奴的化身。</h3> <h3> 【拉克希米纳拉扬神庙】</h3><h3> 拉克西米纳拉扬神庙是新德里代表性的寺庙和地标性建筑之一,因寺庙内供奉的主神为吉祥女神Lakshmi和她的丈夫Narayan而得名,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建筑风格独特。神庙的外观以红黄色为主,底部是巨大的红色基座、中间是黄色的神殿、顶部则是从神殿后通向天际的三座紫红色高塔,这样的布局遵循了印度教庙宇典型的“前殿后塔”的风格。尖顶的三座高塔上镶嵌着白色的大理石浮雕和栏杆,让整个建筑颇为气派。由于内部不允许拍照,我们均脱鞋,安静的进出。</h3> <h3> 【莲花庙】</h3><h3> 莲花庙又名巴哈伊寺,这座由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的建筑,外貌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故称“莲花庙”。作为德里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莲花庙以其独特的魅力,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慕名而来的游客。</h3> <h3>在印度,各种宗教信仰被包容和尊敬。这座寺庙与其他寺庙不同,他没有供奉任何一尊神灵。圆拱形大厅像教堂的布置,中间有一个主台,有人在诵经,吟唱,声音经过拱形屋面的折射,异常洪亮,余音袅袅。四周是半圆形座椅,无论你信仰哪一种教义,都可以在这里默默反思,让心灵平静安详。而此刻,我只感觉双脚冰凉,心无一物。</h3> <h3> 正值周六,在这里,我们遇到了很多来这里参观的当地学生,做为英殖民地的后遗症,印度的教育仍然保持着双语,英语和印度语,很多的教材都是英文版的,印度实行全民义务免费教育,所以很多小朋友都能用流利的英语对话。可能因为去印度的中国人不多,开始我们还小心翼翼地去征求他们同意合影,谁知却被他们围在马路中间,受到了明星般的待遇,他们热情的和我们打招呼,拿出手机,争先恐后的和我们合影,握手,问我们来自哪里。这是印度的新生代,他们热情,友好,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他们是印度的希望。</h3> <h3> 【旧德里】</h3><h3> 旧德里街道狭窄,二三层高的残旧建筑、牛车、单车、电车充斥在横街窄巷里。随处都是拥挤闲散的人群,马路上充斥着垃圾,菜叶,电线横七竖八挂在墙上。行人,做生意的小商贩,各种人力电力车都在马路上随意穿行。这样的景象,和中国70年代的村镇很相似。走在这样的嘈杂闹市,呼吸着雾霾浓重的污浊空气,让人心生烦闷,感到绝望。</h3> <h3> 在德里,公车分成两等,红色的是不带空调的,价格便宜,拥挤,在夏天四五十度的印度,可想而知的恶劣。绿色的带空调,价格贵,只有条件好一些的人乘坐。而更富有的人则拥有自己的小轿车。大街上,豪车不是太多,常见的是铃木TOYOTA,一款已经本土化的小轿车。问了问大力,印度对进口轿车征收很高的关税,所以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而在旧德里,更多的是柴油车,人力三轮车,马车,自行车。</h3> <h3> 街头经常能看到穿着鲜艳纱丽,头顶包袱,光着脚丫的印度妇女,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h3> <h3> 牛被印度教教徒视为“圣兽”,印度教徒认为,牛既是繁殖后代的象征,又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基本保证。就是在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印度人对牛仍然是敬之如神。印度教不准吃牛肉,虽有养牛业,但只能提供牛奶、黄油及牛粪作燃料,喝牛奶是被允许的。所以,大街小巷,常常都能看到很多悠闲漫步的“神牛”。但在旧德里这样的环境里,这些牛更像流浪牛,到处翻着垃圾,无人问津。</h3> <h3> 至于流浪狗,那就更多了,三五成群的在各个肮脏阴暗的角落里打斗。还有鸡群,羊群都是散放状态。在一些房屋的高处,还能看到野生的猴群上窜下跳,美丽的大鹦鹉在这样的环境里格格不入的飞来飞去。很奇特的景象!</h3> <h3>酒店屋檐下躲雨的鹦鹉。</h3> <h3> 【贾玛清真寺】</h3><h3> 贾玛清真寺是印度最大的清真寺,与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大清真寺、埃及开罗的爱资哈尔大清真寺齐名,是世界三大清真寺之一。贾玛意为星期五,可同时容纳25000人祷告。它坐落在旧德里月光市场的一角,在一片破败之中傲然耸立。</h3> <h3> 我们被告知女性进入必须穿寺里的大花袍子,感觉很另类。进入大门,是一个宽敞的广场,中间有喷水池。正前方一群鸽子从尖塔飞过,主殿白色的伊斯兰圆顶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大殿的四周均被红色建筑群包围,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进到里面,有一些零星的当地人在做着祷告。我们只是局外人,静默地走过。</h3> <h3> 每个门拱,廊柱,都雕刻或镶嵌着精美的伊斯兰图案。</h3> <h3> 置身其中,我们仿佛穿越到中世纪的宫闱之中。</h3> <h3> 遇到祷告日,数以万计的人聚在这里,默颂古兰经,那是何等壮观的场面啊!</h3> <h3> 而我们只是匆匆的过客,我与你之间,隔着陌生的眼神,擦肩而过。</h3> <h3> 【月光集市】</h3><h3> 月光集市在去清真寺的必经之路上,这片喧闹的集市不如他的名字那样静谧浪漫。这里充满了嘈杂的店铺,街边小吃,大声吆喝的小贩,摩托车,交通和购物环境相当混乱,是旧德里生活的缩影。这里以廉价的电子产品出名,但大多是从中国进口的。我们没有深入其中,更多出于安全的考虑,只在车上浏览了一下。但这个市场的名字让我忍俊不禁,联想到了“月光族”。</h3> <h3> 看着这些破败的摇摇欲坠的房屋,布满灰尘的街道小巷,蛛丝一样的线网,还有那结着老茧,早已看不到肤色的双脚,时不时传来的污水和混浊空气的恶臭,我觉得窒息,绝望,闭上眼睛,尽快逃离这像地狱一样的地方。</h3> <h3> 【阿格拉,说一个爱情故事给你听】</h3><h3> 阿格拉 ,一座距离首都德里约200km的 印度 北方邦 城市,16世纪时曾是强大的莫卧儿帝国的首都,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如今,这里常年游客数量是当地居民人数的两倍还多,因为这里便是著名的泰姬陵所在地。</h3> <h3> 【泰姬陵】</h3><h3> 泰姬陵位于阿格拉郊外,是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是莫卧儿帝国第5代君主——沙·贾汗(ShahJahan)对他心爱的皇后慕姆塔兹·玛哈尔(MamtazMahal)之爱的见证。泰姬陵随着季节、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她集中了印度、波斯的建筑艺术特点,整个布局完美、和谐,是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陵墓由白色大理石建筑,简洁而又肃穆,布局具有中轴线严谨的建筑美学对称,高达67米的陵墓建在一个很高的四方平台上,轮廓似简单的几何造型,巨大的圆形穹顶旁边对称两个小穹顶,平台四角各有一座高达41米的白色塔楼尖耸直立,穿入云霄。 大理 石墙壁上蜿蜒的藤蔓纹装饰,用黑色 大理 石镶嵌的优美繁复的《古兰经》经文。陵墓寝宫的门窗和围屏,也都用白色 大理 石镂雕成菱形带花边的小格;墙上则用翡翠、水晶、玛瑙、红绿宝石镶嵌成色彩艳丽的藤蔓花朵。</h3> <h3> 建造这座陵墓的主人——沙贾汗,原名库拉姆, 印度 辉煌的莫卧儿王朝的第四位国王查汗吉尔的第三个儿子,虽不是 长子 ,却深得父亲宠爱,他骁勇善战,为巩固王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国王因此赐他“沙贾汗”的封号,意思是“世界之王”。在他15岁这年,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出身名门的波斯姑娘,阿姬曼·比古姆,据说,比古姆貌美无比,皮肤像玻璃一样透明,被当时的宫廷诗人们形容为“闭月羞花”。五年后,21岁的沙贾汗以一场盛大的婚礼迎娶了比古姆,1628年,沙贾汗在与兄弟们的权力斗争后,终于登上宝座,成为莫卧儿王朝的第五位国王,他给最心爱的女人比古姆封号泰姬·马哈尔,意为“王宫之冠”。1631年,泰姬在生下她第14个孩子时,难产而死。据说,在她弥留之际,沙贾汗问她有什么希望和要求,她请求说:“请陛下为我造一座世界上最美丽的陵墓,以纪念我们的爱情。”在1633年,这个深情的国王无心朝政,他请来当时极负盛名的建筑师拉何利,雇用了本国以及波斯、 土耳其 、 巴格达 的建筑师、镶嵌师、书法家、雕刻师、泥瓦工共计两万多人,选用王妃喜爱的白色 大理 石,并以十分精巧的手艺在 大理 石上镶嵌水晶、翡翠、石榴石、孔雀石等无数宝石,花尽22年心血。按照沙贾汗的计划,泰姬陵完成后,他将在亚穆纳河的对岸为自己造一座一模一样的黑色陵墓,中间用半黑半白的 大理 石桥连接,穿越阴阳两界,让自己能与爱妻相对而眠,1657年,他的儿子奥朗则布为了篡夺王位,弑兄杀弟,还将沙贾汗囚禁在 阿格拉 堡的一座八角塔楼中,透过一扇小窗,远眺十几公里外的爱妻陵墓,即便整个人视力一天天恶化,却依然靠着一颗宝石的折射来守望泰姬陵。直到8年后,沙贾汗抑郁而终,被安葬在泰姬身旁,终于与她长相厮守,千年百年。</h3><h3>站在泰姬陵前,抚摸着洁白的大理石,看着那一朵朵为爱而盛开的宝石花,真实而又虚幻。那陵前的一潭池水,仿佛情人的眼泪,诉说着爱的衷肠。此刻,在这里,我相信了爱情!</h3><h3>“如果生命在爱火中燃尽,会比默默凋零灿烂百倍。爱情谢幕的一刻,也将成为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h3><h3>——泰戈尔</h3> <h3> 远处的泰姬陵,在薄雾中犹如羞涩的少女。而此时的我们,也如这少女般,美丽而多情。</h3> <h3> 映在我墨镜里的泰姬陵,早已映在我的双眸,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中。</h3> <h3> 我也想在这爱的氛围里,恣意地旋转,跳舞,像一朵盛开的女人花,鲜艳妩媚,为爱而生。</h3> <h3> 【阿格拉堡】</h3><h3> 沙贾汗晚年被囚禁于 阿格拉 堡,它位于亚穆纳河畔的小山丘上,与泰姬陵遥遥相望。建筑全部由红砂岩建成,又被称为“红堡”,虽经历漫长的岁月,仍隐约保存着昔日富丽堂皇的风貌。他由莫卧儿王朝第三代皇帝阿克巴大帝建造,既是宫殿也是城堡。莫卧儿王朝是从如今的 阿富汗 南下,侵入了 印度北部 ,他们信奉的是伊斯兰教,但从建筑上来看,不难看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妥协和融合, 印度 教风格的红砂岩主体建筑,但顶部却是伊斯兰教的标志性尖塔,据说阿克巴大帝娶了三个宗教的老婆,穆斯林的 土耳其 公主, 印度 教的 斋普尔 公主,以及基督教的 葡萄牙 公主,各种政治联姻。在位期间 印度 国土空前辽阔,他也是 印度 千年历史上仅两位有资格被称为“皇帝”的其中一人。</h3> <h3> 阳光下整个城堡呈现赭红色,墙壁上精美的雕刻和花纹,冬宫夏宫,八角石塔楼、谒见之厅、贾汗吉尔宫、莫迪清真寺,深藏在宏大建筑里的白色 大理 石宫殿,精致的宝石镶嵌,欧式的对称后花园。所有的大殿顺应当地炎热的气候,都有通透宽阔的空间,巨大立柱支撑的前庭,不设大门,纱帘隔断,使得建筑的通风及采光都非常通畅。</h3> <h3> 千年天宇的轮转,年月星辰,建筑总能讲出最好的语言。</h3> <h3> 石块和建筑坚定不变,时间如彼岸,变化而悠长。善变的我们,来去匆匆,不做停留。</h3> <h3>此次同行的八朵金花和一片绿叶,在巨大的菩提树下合影留念。</h3> <h3> 【月亮水井】</h3><h3> 在去印度斋蒲尔的路上,一个叫艾芭柰丽(Abhaneri)的地方,有一个冷门的旅游景点-月亮水井。建于公元10世纪,至今已经有1200多年历史的此井,因当时月亮国王下令修建而得名。这是印度最大最深的阶梯水井之一,井深30米。其形状像一个倒梯形的金字塔,从能见到的井底水面往上数有14层。月亮水井的一侧是神庙,(神庙原有十几层高,后年久失修,顶部塌落只剩现存的几层,高度基本已和水井齐平),另三侧是台阶,共计有3500个台阶。不可思议之处在于这口1200年前建的水井直到今天功能依旧完善。据说拉贾斯坦邦是一个极为干旱的地区,只有三个月的雨季,所以当时国王下令建一个深井以储存足够的水,同时也为了在炎热的夏天能让村民来这里避暑,井底的温度比外面要低上5~6度。可惜我们赶到时已经关门,只能趴在外面看到一个角落。图片是从网络上下载的。</h3> <h3> 后在去琥珀宫的路上,我们看到了一处相仿的水井。构造和月亮水井一致。凝望水井,井底已长满青苔,斑驳幽深,仿佛深渊,给人一种颤栗感。</h3> <h3> 还有一处是位于古吉拉特邦帕坦县的皇后水井,2014年7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因这次行程中没有包含,以下图片均来自网络,以后有机会一定到现场看看。</h3><h3>皇后水井即可以说是一口井,也可以说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地下宫殿,约64米长,20米宽,30米深,是类似建筑中体积最庞大,也是最豪华的。水井分为七层,有台阶层层向下,多层的石柱将阶梯井的台阶走廊均匀的分隔开来,每层都被大量精美的雕刻装饰。共有超过500个大型雕刻和1000多个小型雕刻,分别表示宗教、神话和世俗的故事,常常能与文学作品的内容呼应。皇后阶梯水井历史上被萨拉斯瓦蒂河的洪水冲毁,并被埋在淤泥之中,直到1980年被印度考古调查局发掘出来,阶梯井上的浮雕也因此保存了原貌。皇后阶梯井遗址折射出了印度十一世纪历史、建筑、雕塑、科学技术以及宗教艺术的灿烂光辉,反映了印度匠人修建阶梯井技术的高度,堪称世界考古史上的一大奇迹。皇后水井是皇后为死去的丈夫而建,动用了当时全国的能工巧匠,不惜耗尽财力,皇后水井的建筑和雕刻精美程度完全可以和泰姬陵媲美。</h3> <h3> 在月亮水井院落外有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印度神庙,后被伊斯兰教徒毁掉,现改为了清真寺。原神庙建筑上精美的人像雕刻和构件被收集摆放在水井院的回廊下,件件精美。而神庙的现状无人管理,四周围墙全是毁坏的精美雕刻堆砌,块块两千多年的历史啊!这座废墟,在残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破落与悲壮。所有的繁华如昙花一现,终将落入历史的长河。</h3> <h3> 【斋蒲尔】</h3><h3> 沙漠之邦的拉贾斯坦,曾经是多个王国聚集的地域, 斋蒲尔 是 拉贾斯坦邦 首府,但它在谷歌地图上还有个名字——Pink city(粉色之城), 印度 人都称其为“玫瑰城”,浪漫诗意的名字,据说 斋普蒲尔 曾有过一个巨大的玫瑰园,长满着芳香的玫瑰,那是喜爱玫瑰的王公建造的,后来王室衰败了,玫瑰园也荒芜了,但是,玫瑰城这个名字仍沿用至今。关于粉城的由来,大部分的旅行资料中都提到,为了迎接1876年 英国 威尔斯亲王(Prince of Wales)造访,将旧城内建筑物全部漆成粉红色,外加白色边框,毕竟,粉色代表着尊敬,欢迎和初升太阳的颜色。如今,“老城必须保持粉红”已经写入了 斋蒲尔 的法律。走进老城区,就会陷入这股浓郁的粉红甜蜜中。大到规模宏大的建筑,粉墙、粉窗、粉色穹顶,小到街边的小店,统统都被涂成淡雅的粉红色。</h3> <h3> 虽然街道两边都是粉红色的建筑,但我一点儿没有少女心爆棚,因为还是那样狭窄的街道,拥挤的人群和东倒西歪的房屋。感觉一个流浪汉,被强行穿上了洛丽塔,说不出的滋味儿。</h3> <h3> 终于看到传说中的“蛇之舞蹈”了。</h3> <h3> 【风之宫殿】</h3><h3> 斋蒲尔 最有特色的地标性建筑风之宫殿,也叫作“哈瓦玛哈勒宫”。建于十八世纪末,这座粉色砂岩蜂巢式建筑来自王公的一个妙想,由建筑大师兼诗人比拉塔辛格为王室女性们而建,目的是为了让常日困于宫廷中的她们,能够透过窗扇上如蜂窝大小的洞口,眺望外面的车水马龙,享受一天的闲荡取乐,又确保外面的人无法窥视她们的芳容。 斋蒲尔 靠近沙漠地带,风之宫殿有953扇窗户,当有狂风来袭,只要把窗户都打开,大风就会吹过前后窗户而不会把宫殿吹倒。</h3> <h3> 那时的大家闺秀,只能透过小窗窥视外面的风景。而现在,我们可以昂首挺胸,大方地告诉世界:这里我来过!</h3> <h3> 【阿尔伯特大厅博物馆】</h3><h3> 阿尔伯特大厅也是为了迎接威尔士王子的到访而修建,现在是中央博物馆所在地。它融合了英国和印度北部的建筑风格,里面经常举行一些有趣的展览:部落服装,姿态各异的瑜伽模型,透视画,木偶,地毯以及乐器等等。</h3><h3>这次我们没有进去参观,但博物馆前面的鸽群非常壮观,当一大群鸽子迎着清冷的薄阳,朝你铺天盖地飞过来时,不知为什么,在博物馆古老身影的映衬下,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h3> <h3> 【贝拉庙】</h3><h3> 贝拉庙全称为“贝拉·拉克希米·纳拉扬庙”,是一座巨大宏伟而且现代化的大理石建筑,由印度大工业家Birla(贝拉)出资所建。之前德里的女神庙据导游说也是出自他的赞助。彩色的玻璃上描绘着印度教圣典中的场景,寺庙供奉的主神为家庭的保护神象头神Ganesh。大理石质量精细,当你进入庙里,再回望入口,可以在几乎透明的大理石表面看到刻于过梁之上的象头神倒影。庙宇内部描绘有许多印度教的神像,如拉克希米等。外墙上面则是伟大的历史人物和其他宗教的故事。</h3> <h3> 我们来的很早,几乎看不到一个人,非常安静。赤足走在大理石地面上,冰凉,光滑。对于印度教,我们了解很少,只对那些繁复的大理石雕刻和精美的花窗发出一声声惊叹。</h3> <h3> 【古天文台】</h3><h3>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他们的祖先很早就具有了观测天文的科学知识,并创立了自己的阴阳历。在斋蒲尔的城市宫殿旁边有一座巨大的天文台,这座造型独特的天文台是印度现存最大的古天文台,它是古代印度智慧的结晶。斋蒲尔自古就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厚的自然条件成为印度群雄的必争之地,当年具有超越祖辈非凡才能的斋 · 辛格二世备受莫卧尔王朝的赏识,他不拘一格地学习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经典理念,又综合了印度古典数学、天文学和欧洲基督教的经典著作,创建了印度首屈一指的天文台,这是斋 · 辛格二世对东西方科学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我们走进的这座“JANTAR MANTAR”天文台是当年星象家用来观测天象的场所,里面至今还保存着十分完好的观测仪器,甚至还能为今天的天文学家使用。我们可以叫它“天文台”,也可以叫它“占星台”,因为它拥有光影交割黄道十二星座仪,能精确地提供星象图,修正历法;或者干脆直接叫它的本名“JANTAR MANTAR”,印度人称为奇妙的器具。在天文台的范围内散布着14座天文观测仪器,分别用来测量时间、观测日食、跟踪轨道上的星体、测量行星的偏离角、确定天体的高度以及相关的数据,每一个仪器都是一个固定的聚焦工具,其中就包括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日晷仪。在印度这个处处透着宗教和信仰的国度里,JANTAR MANTAR却是一个超越了宗教的存在,它客观地、一丝不苟地作为学术性的建筑向世人展示着印度的另一面。</h3> <h3> 院内有十二个三角形的砖石建筑,据说是代表了十二个星座,每个星座的角度及方向都朝着各自的星座,这是用立体几何对天象进行科学的雕刻,十分的准确和奇妙无比。我站着的这个地方,就是我的星座:摩羯。</h3> <h3> 天文台都是用当地的石材建造而成,每个仪器担负一项天文测量任务,观测数据通常刻于大理石的内衬或铜匾上,所有测量结果都异常准确。目前尚有14种造型奇特的大理石建造的天文观测仪,其中有日晷仪、经纬仪、子午线仪、预测月蚀的仪器和星盘、十二宫图等,堪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制天文台。</h3> <h3> 【城市宫殿博物馆】</h3><h3> 城市宫殿博物馆又名城市皇宫,位于斋蒲尔旧城中心,建于1728年,是印度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古迹之一。皇宫由多个宫殿组成,整个宫殿建筑群色彩绚丽,富丽堂皇,极尽奢华。红色建筑是印度风格的太阳宫,有人也叫它玫瑰宫。黄色建筑是伊斯兰风格的月亮宫。城市皇宫的城门就有8个之多,建筑豪华,工艺精湛,充满了浓郁的印度风情。</h3><h3>“城市宫殿”现仍属于当地国王私人所有,它的全部参观的门票收入在完税后也归国王所有,国王平时常住在宫殿中,他居住的部分“月之宫殿”(Chandra Mahal)是不让我们参观的(在印度仍有大大小小的国王几百个,他们只有称号没有权力)。城楼上悬挂的彩旗表明今日国王坐镇宫中。</h3> <h3> 红色建筑是印度风格的太阳宫殿,也有人称之为玫瑰宫。穿过这座漂亮的门楼,便进入名为“爱之庭”的小庭院。</h3> <h3> 我们,印度游客和站岗的士兵。</h3> <h3> 太阳宫门前穿着粉色制服站岗的士兵,如果要和他合影,必须支付小费。</h3> <h3> 接见厅里有两个银质的大水瓮,是斋蒲尔王马德侯辛格二世(Madho Singh II),当年前往英国伦敦参加爱德华王子加冕典礼时特别打造的。因为国王只喝恒河的圣水,去英国来回要三个月,要把水带够,两个水瓮盛装的印度恒河圣水,足够供人饮用半年。</h3> <h3> 大力“国王”和他的五位美丽的“妻子”。</h3> <h3> “爱之庭”小庭院里,有四扇雕饰精细的宫门,象征着四季的节气,其中最漂亮的一个大门为孔雀门,代表着春季。这是昔日皇室举行舞会的地方,宫门上的楼台是唱歌的地方。</h3> <h3>春之门</h3> <h3>夏之门</h3> <h3>秋之门</h3> <h3>冬之门</h3> <h3> 走在大厅的长廊里,就像穿梭在时光的隧道,让历史和现实逐一打开他们神秘的面纱。</h3> <h3> 姆巴拉柯宫,里面有一部分被改建成博物馆,对公众开放。这座楼收藏着王公贵族们留下来的衣物、地毯、兵器、艺术品等,分几个展览馆,历史、艺术价值极高。</h3> <h3> 【琥珀宫】</h3><h3> 琥珀宫建在一座能俯视全城的叫琥珀的山丘之上,故而得名。它曾经是拉贾斯坦土邦王的避暑行宫,迄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同时它也是一座典型印度空中花园式的建筑群,由多个宫殿所组成,全部采用奶白、浅黄、玫瑰红、及纯白色石料建成,在山势的衬托下雄伟壮观。琥珀宫很大,皇后的玻璃宫殿给我的印象最深,宫殿从墙壁到屋顶全部由无数小镜片、宝石、彩色玻璃镶嵌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流光溢彩,非常漂亮。“玻璃宫殿”镶嵌镜片和彩色宝石手法,与阿格拉著名的泰姬陵如出一辙,在里面只要点燃一根蜡烛,烛光经镜片反射可发出万千点闪烁光芒,整个宫殿里面熠熠生辉。虽然目前宝石已改用镜子玻璃,但是在黑暗中点燃一盏烛光,仍可看见闪光有如芒钻漫天飞舞、浪漫满屋。琥珀宫里除了“玻璃宫殿”外,其他建筑的那些精琢的大理石雕花、精美细腻的壁画花纹……都让人流连忘返。</h3> <h3> 本来传统的上山交通工具是骑大象,我们改乘吉普车,一车五人,这吉普车有些特别,前后都无门,在崎岖的路上颠簸,感觉随时都会被甩出去,不知如果当年国王坐在这样的“豪华”越野上山,是何感受。</h3> <h3> 这些繁复而华丽的斗栱,都是用大理石雕刻而成。</h3> <h3> 在这样的大殿里坐着,思考的问题都会深刻,透彻吧。</h3> <h3> 我又被一位异域美女妈妈拉着拍照了,是不是可以收点小费。</h3> <h3> 我觉得设计琥珀宫的匠人一定是个物理学霸,纸团穿墙,近小远大,镜面折射,让这些宫殿神秘莫测而又美轮美奂。利用冷热水流动,使整个寝宫冬暖夏凉,这也许是空调的鼻祖了。真是了不起的建筑大师!</h3><h3><br></h3> <h3>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让美女宛如一幅中世纪的油画。</h3> <h3>真想赖在这里,海枯石烂。</h3> <h3> 这张照片,是一位拿着扫帚的工人,带着我们兜兜转转了几层楼梯后,又热情的介绍给我们的最佳拍照姿势,看着他满头的大汗和耐心的讲解,怎么忍心不给小费呢!而这曲折蜿蜒的道路,可是国王每天巡视各后妃寝宫的必经之路,据说这样,后妃们就互相不知国王的行踪,达到和谐的后宫氛围。真是难为了,国王。</h3> <h3> 在琥珀宫意外发现了这几座雕塑,应该是文创作品,挺有意思。</h3> <h3> 【水上宫殿】</h3><h3> 水上宫殿就在斋蒲尔的城郊,这座宫殿建于1746年,最初是拉贾斯坦君主为了避暑,而特别在人工湖中兴建的。后来被作为豪华酒店,会有豪华游艇来接送入住这里的客人。现在这座宫殿已经不再对外开放了,如果想瞻仰它的姿态只能在水的一边遥遥眺望,就好像《诗经》中所描写的那样:所谓伊人,在水一方。</h3> <h3> 可能受英殖民地的影响,印度也有喝下午茶的习惯。街边有一些摆着简易桌凳的小棚子,我们路过的时候,他们会吆喝我们过去喝下午茶,很像当年在街边摆老荫茶的铺子,看着积满灰尘的茶壶和茶杯,黑乎乎的大手,哪里还有兴致。</h3><h3>而大力带我们去的地方,也在一处破烂民房的中间,穿过厚厚灰尘的小路,来到一处小院,四周被高高的房屋围着,中间放着几张用红布铺成的长桌,像农家乐一般。于是我们坐下来,主人给我们端来有浓郁姜味儿的奶茶,我不喜欢,全当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有个头包红巾穿着红色袍子的当地艺人,弹着独特的乐器,开始吟唱当地的歌谣,婉转悠扬。同行的姐妹们有的起身合着音乐开始翩翩起舞,气氛渐渐热闹起来。大家开始大声唱流浪者之歌,唱中国民歌。环顾四周,居然有猴子三五成群的在房顶上跳来跳去,好奇地看着下面这一群喧闹的茶客。在这样的氛围中,度过一个奇特的下午茶时光。</h3> <h3> 【瓦拉纳西】</h3><h3> 瓦拉纳西(वाराणसी),又称贝拿勒斯,印度教圣地。位于印度北方邦东南部,坐落在恒河中游新月形曲流段左岸,该市有各式庙宇1500座以上。瓦拉纳西享有“印度之光”的称号,是印度恒河沿岸最大的历史名城,相传6000年前由作为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湿婆神所建。早在公元前4至6世纪,这里已成为印度的学术中心。公元前5世纪,佛祖释迦牟尼曾经来到这里,在位于市西北10公里处鹿野苑首次布道、传教。公元7世纪,中国唐代高僧玄奘曾到这里朝圣,他在《大唐西域记》里对这座城市的古老建筑、居民生活、市井繁荣、宗教状况以及风土人情均作了详细描绘。公元12世纪,印度的古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今天,瓦拉纳西在印度虽然属于一座中等城市,但它却以印度教圣地而声名远扬。</h3> <h3> 【恒河夜祭】</h3><h3> 在印度,大多数印度教信徒终生怀有4大乐趣:敬仰湿婆神(印度3大神之一)、到恒河洗圣水澡并饮用恒河圣水、结交圣人朋友和居住在瓦拉纳西圣城。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全长2580公里,是南亚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西南流入印度后,在德夫普拉亚格附近与阿拉克南达河相汇合,称之为恒河。印度人视恒河为圣河,将恒河看作是女神的化身,虔诚地敬仰恒河,据说是起源于一个传说故事。古时候,恒河水流湍急,波涛汹涌,经常泛滥成灾,毁灭良田,残害生灵,有个国王为了洗刷先辈的罪孽,请求天上的女神帮助驯服恒河,为人类造福。湿婆神来到喜马拉雅山下,散开头发,让汹涌的河水从自己头上缓缓流过,浇溉两岸的田野,两岸的居民从此安居乐业。从此,印度教便将恒河奉若神明,敬奉湿婆神和洗圣水澡成为印度教徒的两大宗教活动。</h3> <h3> 去往夜祭场的路很是艰辛。由于街道狭窄拥挤,我们只好下了大巴,两人一组,改坐人力三轮车,司机小哥一边努力踩着脚踏板,一边吆喝着驱散前面的人群,旁边的车几乎与我们擦肩而过,异常惊险。下了人力车,还要步行一段路程,虽然大力之前提醒过我们一定要紧跟他的功夫熊猫,但人确实太多了,一不小心就会掉队,旁边摆摊的小贩起了争执,抓起板凳就往对方头上劈,吓得我们抱头鼠窜,惊出一身的汗。</h3> <h3> 夜祭场就设在恒河边上,一组一组一字排开。河里也停满了小船,船上坐满看夜祭的人群。河岸上聚集的人已经很多,还有卖各种祭祀物品的小贩走来走去。大力为我们选了一处VIP的座位,居高临下,也比较安静。</h3> <h3> 夜幕降临,铃铛声大作,传承了几千年的圣火在宝塔法灯上被点燃,祭祀的歌声在恒河边响起,在印度教音乐和鼓声的伴奏下身着华丽神服的祭祀手执法器,高举法灯,在炫目的烛火和缭绕的烟雾中翩然起舞,吟唱祭文,信徒随声附和,此时,神明宛如在上空注视着一切,不管你是否教徒,都可以感受到宗教信仰带给人们如此强烈的心灵震撼,恍如时光倒流,置身于一段古老的岁月之中。</h3> <h3> 祭祀仪式只有印度最高种姓——婆罗门家族的人才能主持。婆罗门每天早晚都要进行祈祷,一生吃素且不能饮酒,他们从一出生就要开始学习掌握知识,教书和主持祭祀是婆罗门阶层的使命。</h3><h3>这种生来不平等的种姓制度在现代印度受到诸多诟病,印度宪法也明确废除了种姓制度,然而高大挺拔,英气逼人,举手投足间流露出高贵气质的婆罗门祭司暂时还无可替代,也只有他们,才会吟唱古印度语的祭文。</h3> <h3> 卖圣火花灯的小姑娘,花灯50卢比一个,相当于人民币5元。</h3> <h3> 【恒河晨雾】</h3><h3> 印度教徒一般都认为能在瓦拉纳西死去就能够超脱生死轮回的厄运,而他们相信在瓦拉纳西的恒河畔沐浴后,即可洗涤污浊的灵魂;在瓦拉纳西的恒河畔火化并将骨灰洒入河水中也能超脱生前的痛苦。由于瓦拉纳西有络绎不绝的印度教徒在此沐浴与火化,恒河发生了严重的污染与传染病问题。但恒河仍是他们心中的母亲河,承载着他们的前世与来生。</h3> <h3> 一大早,我们穿过昨晚同样的街道,又来到恒河岸边,搭船去亲身感受恒河的魅力。看过余秋雨千年一叹印度篇里关于恒河的描述:伟大的恒河就在近旁,印度人民不仅把它看成母亲河,而且看成是一条通向天国的神圣水道。一生能来一次瓦拉纳西,喝一口恒河水,在恒河里洗个澡,是一件幸事,很多老人感到身体不好就慢慢向瓦拉纳西走来,睡在恒河边,只愿在它的身躯边结束自己的生命,然后把自己的骨灰撒入恒河。但随后他又写到:在恒河边,我看到的是,人的肮脏、人的丑陋、人的死亡,都可以夸张地裸露,都可以毫无节制地释放给他人、释放给自然。</h3> <h3> 河岸边鳞次栉比地排列着很多酒店旅馆以及来到这里居住的民房,有高烟囱的地方,据说就是焚化场。这里还是沿用最原始的方法,架木柴火化。</h3> <h3> 河上成群的海鸥绕着渔船飞翔,船边聚集着卖小纪念品的商船,还有成桶的小鱼可以买来放生。</h3> <h3>点燃一只圣火灯,许下自己一世的祝愿。</h3> <h3> 本来想看看日出,但雾霾实在太大,太阳迟迟不肯露面,直到我们上岸,整个河面都仍然被一层雾气包裹着,浓得化不开。</h3> <h3>河边,沐浴的男人和女人们。</h3> <h3> 上了岸,这一片区域好像政府正在拆迁,到处是推倒的房屋瓦砾,只有几座寺庙仍然保留着,在这残垣断壁中,显得格外苍凉孤独。大力指着远处的一座寺庙,说是黄金寺庙,我完全不得要领,看不出什么特别,但听说它对于印度教徒来说,意义非凡。</h3> <h3> 在这里,我又被一个印度小姑娘拦着要求拍照,她小小的,声音怯怯的,拿出手机让妈妈帮忙,拍完看了看,可能觉得不满意,又挽着我的手,自己来拍,而我全程配合着。我想,明天她也许会拿着手机,高兴的向朋友们讲述她的奇遇。能给她带来一点欢乐,我也是快乐着的。</h3> <h3> 我们就在这样破烂,狭窄,到处垃圾的小巷里穿行,既有些兴奋,也感觉紧张。</h3> <h3> 路上偶遇的穿着鲜艳纱丽的美女。她旁边堆放的木柴,就是焚烧尸体使用的。</h3> <h3> 【贝拿勒丝印度教大学】</h3><h3>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常被称作BHU),是一所位于印度北方邦瓦拉纳西圣城的公立中央大学。她是著名梵学家马丹·莫汉·玛尔威亚于1916年建立,有多达20000多名学生在这里求学。它是印度大学综合排名的前三甲,唯一一所拥有印度理工学院的大学,QS亚洲大学排名在142位的四星级大学。</h3><h3> 我们坐车环游了一圈他的校园。</h3> <h3> 【鹿野苑】</h3><h3> 鹿野苑,佛教四大圣地之一。位于印度北方邦瓦拉纳西以北约10公里处,鹿野苑有很多关于佛教的传说,据说它是释迦牟尼第一次布道教授佛法的地方,佛教的僧伽也在此成立。鹿野苑里有许多佛学院和佛学研究所,其中一些是由缅甸、中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佛教机构赞助的。当初来瓦拉纳西的时候,根本未想到过自己竟会因缘际会被带到这个佛祖首次讲经的地方;正是在这里,佛祖把他的思想和哲学发展成为一个伟大悠久、流传千古的教派。</h3> <h3> 远处那棵高大的菩提树,枝繁叶茂,据说当年佛祖就在它的下面第一次讲经说法,在场的只有五六名弟子。</h3> <h3>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h3> <h3> 鹿野苑的所有建筑曾被土耳其人破坏殆尽,但答枚克佛塔(Dhamekh Stupa)却在废墟中保存了下来,塔高达39米,直径达28余米,属留存极少的阿育王时期建筑。</h3><h3><br></h3> <h3> 我看到鹿野苑里有很多朝圣者,他们来自不同国家,跨越千山万水,跟随着佛祖普施济众的足迹,在考验中感受佛祖的慈悲,修得内心的平静与祥和。</h3> <h3>心静,言寂。</h3> <h3>于花开处嗅芬芳,于无声处听惊雷。</h3> <h3>鹿野苑博物馆</h3> <h3>镇馆之宝:阿育王柱四面狮子石刻像</h3> <h3>在最美的释迦牟尼前默默许下心愿。</h3> <h3> 人一旦有了敬畏心,就能明白平时参不透的困惑苦恼。</h3> <h3>一念佛,一念魔,一念清静,一念解脱。</h3> <h3> 【杂篇】</h3><h3> 此次印度之行,时间选在了十二月,那里白天气温基本都在二十度左右,非常适合旅行。只是印度确实空气污染比较严重,所到之处,基本都被雾霾所笼罩。印度旅游大巴在驾驶室和乘客区有一道玻璃门,行驶中门都关闭着,乘客这边的喧闹不会对司机有任何影响。每车还配置了一名服务人员,拿放行李,车停后都由他先放个小凳子在门口,搀扶每位乘客上下车,很周到。</h3><h3>印度是个实行小费的地方,很多服务都会收费。我们每人交给导游500卢比,之后每去一家酒店,行李都有专人送至房间门口,离开放至房间门口即可,甩手上车,很方便。但有时也会让人烦恼,行走在路上,总有一帮当地人会粘在你身旁帮你开路,告诉你前面有坑,要小心,当你还在为这样的待遇自我感觉良好时,他们就会伸出手,money,money要小费。有时不胜其烦,快步跑开,他也会紧跟着你,锲而不舍地追你几条街,还有各景点经常会遇到“好心人”,告诉你拍照的最佳位置,甚至热心帮你拍照,还有一些穿着特色民族服装的游人,吸引游客去拍照,其实都是为了赚一点小费。那些兜售商品的小贩,只要你多看他一眼,他就会一路“深情”跟随,撵都撵不走。</h3><div><br></div><h3><br></h3> <h3> 我们这次一共安排了四家酒店,都是当地五星标准,感觉还不错。有的酒店进门还要安检,很正规。只是自来水都带着咸涩味儿,刷牙都困难,幸好有矿泉水。酒店网络也不给力,形同虚设。</h3><h3> 第一家是一间很有印度风情的酒店,酒店大堂伊斯兰风格浓郁。可惜房间内热水温度太低,没法洗漱。</h3> <h3>卫生间的墙砖很漂亮,忍不住拍张照臭臭美。</h3> <h3> 第二家酒店正好碰上一场婚礼,印度举办婚礼都在晚上,张灯结彩特别醒目,仪式一般在十一二点才正式举行。一般人家都在街边搭场子,这家可能比较有钱有势,放到酒店里,为了不影响客人休息,提前到八点多钟。婚礼就像露天party,中间搭设主席台,宾客席,周边是各种酒水点心菜品,时间一到,花车将新娘送至会场,后面的礼仪和中国差不多,有司仪主持,新人敬父母酒,互带戒指,众宾客祝福。</h3> <h3> 新郎新娘郎才女貌,很般配。听大力说,印度嫁女和中国相反,还需要陪嫁大量财物,陪嫁少了,新娘会受到夫家的歧视甚至虐待,所以妇女在印度地位很低,重男轻女现象严重。所以看着这富丽堂皇的婚礼,心里总感觉有些悲凉。</h3> <h3>婚礼这天,是女人最幸福最美丽的时刻了吧!</h3> <h3> 住第三间酒店的早晨,我们体验了一次地道的印度瑜伽。虽然我们动作都不到位,但每个人都很认真的跟着瑜伽师练习,气氛很轻松,看着自己笨拙的肢体,歪歪倒倒的模样,时不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h3> <h3> 第四间酒店最豪华,就在泰姬陵附近,只有这间酒店的自来水味道正常,网络也比较好用。可能印度出产香料,所有酒店的洗漱用品的香味儿都特别清香,有精油的成分。有家酒店的洗发水,护发素甚至牙膏香皂都是黑色的,牙膏是一种甘草的微甜,很有特色,我很喜欢。</h3> <h3> 考虑到卫生问题,我们这次的一日三餐几乎都在酒店吃自助餐。印度饮食以咖喱为主,他们不吃猪肉,牛肉。所以,每天都是咖喱鸡,咖喱鱼,咖喱花菜,总之,各种咖喱,连方便面都是咖喱粉。蔬菜以沙拉为主,主食也是咖喱饭,还有一种面饼,现烙现吃,很受欢迎。吃过一次咖喱羊蝎子,肉质很鲜嫩,我一下吃了三大盘。饭后有冰激凌,和哈根达斯有得一拼,吃的过瘾。</h3> <h3> 最后当然是购物了,德里的DLF MALL是一家大型综合商场,看我们都是盆满钵满,满载而归。</h3> <h3> 这是我买的一盏香薰灯,价格很便宜,喜欢她通透的颜色,瓷片上的冰裂纹和上面小鸟的造型。</h3> <h3> 中间参观过一家地毯厂家,地毯都为羊毛羊绒质地,纯手工编织而成,花型精美,富有印度民族特色。</h3> <h3> 在一家小店看到一副国际象棋,士兵国王棋子都是印度人的打扮,坐骑也是大象,很有地方特色!这里还有绚丽的纱丽,木质雕刻的大象,石雕的烛台,都很受游客的欢迎。</h3> <h3> 印度之行,意犹未尽。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感受,让人无法释怀,这也许正是他吸引我的所在。趁着国人还未大举攻占,去享受这原汁原味儿的印度吧,拂去厚厚的灰尘,你会看到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那是千年古文明的见证,是开在你心田的一朵圣洁的莲花,是一场饕餮的诸神的盛宴。</h3><h3> 若水</h3><h3> 2019.12.27</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