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书法之重新定位

无心

<h3>  米芾是北宋著名书法家,与苏东坡,黄庭坚,蔡京并称宋四家。楷行草俱皆精通,尤长行书。</h3><h3><br></h3> <h3>  米芾自视甚高,从其对前人书法的评价来看,没有几个人能入他的法眼。学过柳公权又否定了柳公权,学过欧阳询又推翻欧阳询,学过王羲之又藐视王羲之……能入他法眼的,恐怕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唐朝楷书大家褚遂良,一个是东晋行草书大家王献之。</h3> <h3>看来米芾是想表达这样的意思,能冠绝书坛的,只有他米南宫了。</h3> <h3>  世人也颇推崇之,称其书法旷达豪迈,如风樯阵马。疏可跑马,密不透风,一股桀骜之气,足可称霸一隅。</h3> <h3>然而世人在排名时,前几位却有意无意地把他给忽略了。世人眼中,行书排名前三是: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和苏东坡《寒食帖》。</h3><h3>米芾甚是不服。</h3> <h3>先论论《兰亭序》吧。兰亭序在历史上是有故事的,大家都知道的。唐朝时李世民对王羲之推崇备至,尤其是《兰亭序》,李世民更是喜欢的不得了,从而奠定了王羲之不可撼动的历史地位。</h3><h3>其实在唐朝之前约二百年的时光里,王羲之从未享受过如此高的待遇,排名一直在王献之,张之,钟繇等人之后,甚不得意。幸亏是遇上了唐太宗这个特级知音。</h3> <h3>问题是《兰亭序》失踪了,我们从未与真迹谋面,我们看到的只是《兰亭序》的摩本。而不同摩本的《兰亭序》笔法竟各不相同,字形也有不小的差异。盖古人比较拗蛋,你让我双勾摩写,我仍用我自己的笔法,该出格就只管出格。故虞世南摩的还是虞世南体,褚遂良摩的还是褚遂良体……哈哈哈哈</h3><h3>只有冯承素老实巴交的,照准双勾,不敢出格,于是人们普遍觉得,冯承素摩写的《兰亭序》与原字最接近。</h3> <h3>  问题又来了,冯承素并不知道王羲之的笔法,只是摩出了个形,而行笔的切口,笔力的方向与王羲之仍然相差甚远。</h3><h3>你何以知道?</h3> <h3>观《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碑刻,与《兰亭序》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h3><h3>问题一,《圣教序》中每一笔都是先侧起再转中锋;冯氏《兰亭序》中大抵都是一中到底。</h3><h3>问题二,《圣教序》中笔力的方向与冯氏《兰亭序》中笔力的方向显著不同。</h3><h3>其三,同一个字的风貌给人的感觉相差甚远。《圣教序》有灵气,冯氏《兰亭序》却很呆滞,给人以俗感。</h3><h3>你以为双勾摩写,就能逼似?笔法不同照样相去甚远。</h3> <h3>  因此,冯氏《兰亭序》是有缺陷的,把它排第一显然不合适。</h3><h3> 我们说的天下第一行书,应该不是指其摩本,而是指真本。</h3><h3> 而真本失传了,我们无法观其风神,只能靠想象。</h3><h3> 而实际上的第一行书按推理该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也或许是苏东坡的《寒食帖》,也或许……</h3> <h3>  然而这是什么时候排的座次,自视甚高的米芾居然不在前三甲?要知道米芾是历史上最专业的书家,其话语权要高过我们很多倍的。难道我们不信权威,专信业余?这是不是有点笨的可笑。你觉得你不笨?</h3> <h3>盖因米芾书法过于狂放,缺乏宁重,世人皆惊佩之而真到排座位时,你狂放不羁,先稍息稍息。</h3> <h3>  然《舞鹤赋》惊现于世,令人不胜仰慕。其格局宏大,张驰有度,气象万千,却又含敛内守,一改以往的霸凌之气,而付之以阔达雍容之王者之气。一个王者向我们走来。我们的意志被引领,被策御,我们双膝跪地,山呼万岁。</h3><h3> 这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行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