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寒冬十二月,南北聚古城。12月20日,张志勇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暨首次研修活动在蕲州镇中举行。</h3> <h3> 组建“张志勇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是我县教育局为全面提升中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学科教学教研团队建设,引领学科教学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张志勇名师工作室面向全县选聘学员,现由来自不同学校的35名成员组成,进行为期三年的学习,旨在充分发挥名师专业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能力的提升。</h3> <h3> 上午9时,揭牌仪式隆重举行。参加活动的有蕲春县教育局教师管理股宛小林科长,蕲春县教研室杨荣堂主任,蕲春县教育局继教中心董向华主任,蕲春县教育局教师管理股田罗同志,蕲州镇中心学校骆端午校长,蕲州镇中学张志勇校长及工作室所有成员。董向华主任担任主持人并介绍出席的领导和嘉宾。 </h3> <h3> 蕲州中心学校骆端午校长致欢迎词。他寄语工作室成员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积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蕲春县初中语文教学质量。</h3> <h3> 工作室主持人张志勇校长致辞。他表达了信心和决心,带领团队,凝心聚力,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开拓新征程。充分整合县内优质教师资源,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专业引领作用,共同探讨语文教学话题、共同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共同谋划蕲春教育发展,力争让工作室成为名师的摇篮、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凝聚的核心、辐射的窗口。</h3> <h3> 工作室成员张焕丽老师发言表决心。一个平台,一群伙伴,一段成长。张老师希望我们所有的成员能够珍惜每一次的机会,积极参与活动,主动学习,及时交流,共同研讨,不断反思,积累智慧。在教育的苦旅中,泥泞中相互拉一把,茫然时相互点拨一下。“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当百花齐放时,蕲春的初中语文教学才会迎来春天。</h3> <h3> 语文人是幸福的,教研室杨主任为一直行走在路上的语文人提供了一次又一次的成长平台与机会。张志勇名师工作室是在教研室杨主任的指导下初中语文教科研取得的又一成果。寒冬虽严,但十里春风总会如期而至。</h3> <h3> 蕲春县教育局教师管理股宛小林科长作工作指导,他要求工作室发挥“示范”、“引领”、“辐射”的作用,工作室成员不断“学习”、“研究”、“发展”,反思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超越自我。工作室要成为名师展示的舞台、教学示范的基地、科研兴教的引擎、教学改革的前沿、骨干培养的基地,希望工作室早日成为市级名师工作室、省级名师工作室!</h3> <h3>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当宛科长、骆校长将印刻着“张志勇名师工作室"的金字招牌交到他的"守护人"张志勇校长手中时,全场掌声雷动,标志着工作室完美启幕,从此策马扬鞭踏征程,初心使命终不改。</h3> <h3> 教育局教师管理股田罗主任公布名师工作室成员。第一批35名名师工作室成员均来自一线教学沃土,都有良好教学阅历,思想新锐,很多在市、县内语文教学大赛中已露头角。</h3> <h3> 张志勇初中语文工作室成员颁发聘书,那一张张聘书,一张张笑脸,一个个梦想,在此启程。</h3> <h3> 活动期间,我们聆听了蕲州镇中张旻仕老师《学习景物描写方法》的示范课。张老师活用素材,抓住地域文化特色,带领我们走进古城——蕲州。活动过程中张老师声情并茂、亲切自然的引导着学生,真正做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把握写景的方法,体悟了语文的魅力,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完美地进行了统一。张老师的趣引、趣问、趣练、趣用、趣赞,更是让我们领略了张志勇校长的“激趣课堂模式”教学的魅力。</h3> <h3> 学生行云流水般的展示,让全体成员陶醉其中。趣用这一环节,让学生在体悟与运用中展现并强化语文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最好的锻炼。让我们看到了语文取材源于生活,课堂教学高于生活,最终语言的运用又回归了生活。语文教育一头连接着课堂,另一头连着生活。</h3> <h3> 这样完美的示范课,让我们的学员受益匪浅,每个人都在认真地做着笔记,记录下课堂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h3> <h3> 听课之后,我们在张校长的主持下进行了评课,三位资深的老师为我们年轻的学员带头点评。在思维的碰撞中,我们领略了每个人的风采,也感觉到自身的不足。这更坚定了我们继续研学的意志和信心,觉得自己加入名师工作室是明智的,因为在这里,有一位有情怀有才华的老师引领着我们,有一批志同道合思维卓越的同伴影响着自己,希望每一个成员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和阻碍,和大家一起成长、壮大。</h3> <h3> 活动的最后,工作室主持人张志勇校长就工作室的三年规划、实施方案、成员分工进行了具体安排,并向全体工作室成员提出了四点研修要求:1、加强业务提升。每个工作室成员每学期读一本书,写一篇论文,讲一节公开课,研讨一个课题,带动一个团队(学校、教研组)、主持一次活动。2、开展校际交流。每月一次集中展示,轮流到成员所在地学校交流,举办优质课集锦。3、提炼研究成果。语用课堂模式研究,部编教材素养点研究,同步阅读“1+X”体系研究。4、打造学科名师。力争在三年内大部分成员获得县级骨干教师、蕲春名师,十人以上获市级骨干教师、黄冈名师。</h3> <h3> 用一朵花开的时间相遇,在我最美好的年华里,用我最美好的姿态,遇见你们。</h3> <h3>最后一首小诗表达我此次活动的心情,与大家共勉!</h3><h3> 一直在路上</h3><h3>翻过亘古的山脉</h3><h3>站在古城楼上</h3><h3>我静静地凝望</h3><h3>目光直达青春梦想的远方</h3><h3><br></h3><h3>回头看看走过的足迹</h3><h3>那条路上有荒芜,有繁华,</h3><h3>有风吹雨打有鸟语花香</h3><h3>但前进的脚步不容我回望个无休</h3><h3><br></h3><h3>纵然荆棘划破过我的肌肤</h3><h3>纵然迷茫模糊过我的眼睛</h3><h3>但自豪仍在我心中荡漾</h3><h3>因为大地保留着我的足迹</h3><h3>山川挺拔了我的身影</h3><h3>河流融合了我的血液</h3><h3>天空记录了我的飞翔……</h3><h3><br></h3><h3>就这样我艰辛地走了过来</h3><h3>一直在路上……</h3><h3>前方的路依然很长很长</h3><h3>也许我会悲伤</h3><h3>也许我会彷徨</h3><h3><br></h3><h3>一直在路上 <br></h3><h3>是 你们告诉我</h3><h3>把教育看作一次次旅程 </h3><h3>孩子才是不同的风景 </h3><h3><br></h3><h3> 一直在路上 <br></h3><h3> 是 你们教会我</h3><h3> 把教学看作一次次进步</h3><h3> 课堂才会不停地变更 </h3><h3><br></h3><h3> 一直在路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