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校语文教研组的市规划课题《基于课程整合的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即将结题。通过一年来的研究,本组的青年教师们在低段口语交际和写话教学上都有了自己的思考与探索。本次教研节,她们就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集体展示。</h3> <h3> 此次教研节为期两周,参与展示的共有11位青年老师,4位老师展示了阅读课,7位老师围绕此课题展示了低段的口语交际课。</h3> 阅读课 <h3> 率先登场的是费凤飞老师、沈琦慧老师、沈晓燕老师、潘雅婷老师四位老师,她们分别展示了《大自然的声音》、《带刺的朋友》、《司马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四堂阅读课。费凤飞老师的课,就像她的人一样,亲切自然;沈琦慧的课新鲜而有创意;沈晓燕和潘雅婷,虽然只是代课老师,但进步也很大!</h3> 口语交际课 <h3> 紧接着是七堂别具一格的口语交际课。 </h3><h3> 瞧,孙一老师把《人•自然•社会》与口语交际课巧妙结合,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图画、语言来在线描绘、渲染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了图片的内容,讲述了属于自己的故事。</h3> <h3> 黄丹丹老师的口语交际课《我说你做》与体育课巧妙联结。用体育口令创设情景,让孩子们一步步明白说口令和听口令的要点。并用填空形式引导学生把游戏的完整过程说清楚,将口语交际与低段写话有机整合。</h3> <h3> “小朋友们,听听这首歌,猜猜是哪部动画片?”王珏老师的课堂充满乐趣,把语文课和音乐课整合在一起。孩子们畅所欲言,在老师的引导下,推荐了一部部自己喜欢的动画片。</h3> <h3> 褚思思老师的课更是别出心裁,不仅在教学内容上整合了《道德与法治》课,更是在教学形式上也进行了整合,邀请了美术老师参与课堂教学。以长短课的形式将口语交际与美术相整合。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兴趣盎然,也让听课的老师耳目一新。值得推广!</h3> <h3> 钱怡老师的口语交际课与劳技课相整合。让孩子们在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别看钱老师工作才半年,但教态自然,设计富有创意,是一堂不错的展示课。</h3> <h3> “熊二想请熊大帮个忙……”两个熟悉的卡通形象一出现,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吴潇雅老师贴近学生,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她将口语交际课和《道德与法治》课进行整合,既提升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进行了文明用语的指导。</h3> <h3> 施丽华老师的口语交际课《用多大的声音》整合了美术和音乐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明白在不同的情况下,要用合适的声音。“静”字贴的设计尤其巧妙,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h3> 听评课活动 <h3> 教研节展示结束后,全体语文老师聚在一起,就青年教师展示的7堂口语交际课进行听评课研讨活动,这也是市级课题的终期课题成果的研讨活动。活动共分三个版块进行:</h3> <h3> 版块一:说课。展示的七位青年教师依次上台阐述了自己设计的整合之处、教学亮点和教学反思。每位青年教师都精心准备、深入思考,诚恳的发言获得在场教师的阵阵热烈掌声。</h3> <h3> 版块二:评课。每个备课组都由一位教师代表发言,评价本组青年教师的口语交际展示课。骨干教师们既肯定了青年教师的进步之处和设计亮点,也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为他们指引了新的方向。</h3> <h3> 在这个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认真聆听,边听边思。青年教师们更是专心致志,时而点头赞同,时而低头记录,及时记录下重要的意见和建议。教研氛围浓厚!</h3> <h3> 版块三:总结与引领。教研组长孟丹老师根据七位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结合课题研究,总结归纳了三点:1.课程整合之处是否自然;2.教学设计是否新颖;3.“低段写话”是否得以体现。她强调:口语交际的最终目标就是写话,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关键要素。如果不明确这一目标,那么口语交际就失去了一个重要功能。</h3> <h3> 最后邀请教科室主任王永明老师对本次课题研究活动做专项的引领。 </h3><h3> 王老师首先肯定了整个语文教研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全组老师齐心协力:静下心来搞教研,实实在在出成果。这样的课程整合的模式是值得探索与实践的。随后,他又对课题研究的过程和阶段成果进行简单评价。对课题最后的结题工作做了专业指导。鼓励轧小的语文团队继续努力。</h3> <h3> 语文是一道风景,更是一种情怀。这次的语文教研活动,全体老师全员参与,充分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备课组内多次研课、磨课。整个过程,让我们沉浸在“语文”的怀抱中,触摸着“语文”跳动的脉搏。台上的精彩绽放,台下的默默奉献,就是这个冬日里最灿烂的阳光!</h3> <h3><font color="#010101">图文编辑:沈琦慧、孟丹、孙一</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