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终于读完了麦家的《人生海海》,期间大病了一场,身体虚弱到不能读书,但心心念念着,稍有精力就拿起来,就这样,断断续续,续续断断,看书的的时间断了,但故事没断,情节没断。第一次看书看到对作者引起了极大的兴趣,用了大半天的时间了解作者。读到麦家这给父亲的信,对了,在书里学了一个词,涕泪滂沱,对,真的是泪流满面,涕泪滂沱。信中写尽了作者对父亲的爱恨情仇,写尽了孝未尽,亲不在的无限悔恨,这种情感触痛了远在异乡的游子对父母的情感的五味杂陈,那一刻,原谅了父母一切的不妥和不对,恨不得马上飞到父母身边,扑进父母怀里,如同哺乳时期对母亲的那种需求和依赖。</b></h1><h1><b> 想起那封信,内心仍不能平静。也通过那封信,更走进了作者,走进了这部作品。</b></h1><h1><b> 《人生海海》以第一人称“我”为叙事主体,通过我的眼,我的嘴,我的耳朵,我的嘴巴,我的思想,慢慢铺陈开去,讲“上校”的故事,讲“上校“为什么又被叫做“太监“的故事,讲‘’上校“和‘’我们“一家的牵牵绊绊,讲“上校”和我们村的爱恨情仇,讲“上校”传奇又神秘的一生,讲一个普通人在动荡岁月中的跌宕起伏,无奈和追求,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抗,从抗美援朝到文革时期,从国内巨变到海外打拼,从娼妓盛行到忠贞爱情,一部345页的作品所包罗的内容和人生,让人目瞪口呆目不暇接不可思议!</b></h1><h1><b> 作为一个业余读者,不敢妄评这么一部作品,只是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唏嘘不断咂舌不断感慨,作者怎么会有如此宽广飘渺的想象力,逻辑也超缜密,尤其对景物的描写,天哪,是如此神奇又如此贴切。</b></h1><h1><b> “每到夏天,村子像剥了壳的“馊粽子”,黏糊糊又臭烘烘的,人总忙叨叨的,各路虫豸也总不安生:苍蝇,蚊子,蟋蟀,萤火虫,壁虎,蚂蝗,蚂蚁,蜻蜓,蚂蚱,蜈蚣,毒蛇,蜥蜴,毛毛虫四面八方冒出来,寻死觅活扎进人堆加到我们生活里,给我们添乱,生事生病,等着冬天来收拾。</b></h1><h1><b> 到了冬天,村子像装了套子,一下子封闭了,清冷了,安静了,尤其落雪天,静到素雅,鹅卵石铺成的弄里堂外,鸡犬无影,雪落无声,人影稀落。积了雪,即便有人走过,也听不见平时各人各样的脚步声,积雪像木工房里的刨子,糕点铺里的模子,把各人各样的脚步声都刨成一个样,压成一个形,听上去只有一个声:嚓。“</b></h1><h1><b> 这样的描写通篇可见,整部作品里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认真的读,细细的品,我相信不同的人即使读到同一处,定能咂么出不同的滋味,因为你经历的人生,谁也不能复制。 </b></h1><h1><b>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故事里都这么讲,人们也这么愿望。童话里的灰姑娘一定会穿上水晶鞋找到她的王子,而现实总会事与愿违,所以总会说现实很残酷。可正因为残酷,才显得更真实,真实的东西才是最能打动人的。故事中的“上校”凭着自己高超的医术救人无数,却也因了这医术,让自己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境地,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身份也在英雄和特务汉奸中不断转变,从草根成长的人物,难以摆脱被当权者玩弄于鼓掌之间的命运,让你白你黑不了,让你黑你白不了,直到你不堪折磨,成疯成魔。</b></h1><h1><b> 书中的道理都是出自‘’爷爷“之口,抑或是报纸上说,从细节上体现出时代的特征。总之,精彩不容赘述,我也词穷,不知该再怎么讲作品之好了,有兴趣还是请您自己阅读感悟吧。</b></h1><h1><b> 套用作品结尾的话:报纸上说,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或许就是作者麦家想传递给我们的人生哲理吧,我需要慢慢体悟…</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