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11月13日,我们马家兄弟姐妹一行5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福建宁德,来祭拜一位无名英雄,来瞻仰一把神秘宝剑,来聆听一个传奇故事。</h3> <h3>83年前的1936年,春季。四川丹巴,金川江畔。两位红军干部站在江边在倾心交谈。他们是长征刚刚到达这里的红四方面军二局局长、破译专家蔡威(左)和时任电台报务主任的马文波(家父)。在这里,他们有一段至关重要的对话。望着滔滔江水,蔡威感慨地说:“丹巴以下,就是大渡河了。”马文波说:“看到大渡河,就让人想起了兵败江边的石达开。”蔡威说:“是啊!你想不到吧,石达开随身佩戴的那把宝剑,现在还保存在我们蔡家呢。”“噢?石达开的佩剑?”马文波有点儿惊奇,“那一定很名贵的。”“是的,我见过。非常锋利,的确是件珍宝。从这件事上讲,我的祖先愧对农民起义军啊。”蔡威显得有点儿伤感。他还谈到自己是福建人,祖上在清朝时曾做过官。并说自己已经成婚,并有一个儿子。这段对话深深地印在了马文波的脑海里,并在50年后,成为解开蔡威身世之谜的重要线索,而那把宝剑则是一个关键证据。</h3> <h3>这是蔡威离家前留下的照片。蔡威,1907年出生于福建福宁府(当今的宁德)的一个大户人家。当时取名景芳,学名蔡泽鏛。蔡泽鏛在上海大学读书时,受其导师瞿秋白和恽代英的影响,于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蔡泽鏛得知自己的儿子出生,但出于秘密工作纪律的要求,他没能回家看望妻儿。不久因工作需要,他化名蔡威,从此蔡泽鏛在家人的视野中消失。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举办的报务员训练班,蔡威学习了无线电通讯技术,成了一名报务员。1931年10月,他受周恩来派遣,和宋侃夫、王子纲、徐以新一起,奔赴鄂豫皖苏区,到红四方面军去创建无线电台,开辟无线电技术侦查工作。蔡威是一位无线电奇才,他集“听风者”“看风者”和“捕风者”于一身,能听懂“天外之音”,可解读“无字之书”。他以惊人的毅力和天才的智慧,破译了敌人的多种密码,截获了敌人大量的电报,为粉碎反动军阀对苏区的多次“围剿”和“围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决战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被誉为“军中活菩萨”。同时,为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提供了敌军情报,为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在经历了千辛万苦的长征,在多次穿越雪山草地之后,在第三次走出草地不久,在长征即将结束、三军就要会师之时,蔡威因劳累过度,染上重病,不幸牺牲在甘肃岷县朱尔坪(现在的卓坪村),时年29岁。一个年轻的、闪光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朱德、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许世友和红军将士及当地老乡1000多人参加了蔡威的葬礼。</h3> <h3>这是蔡威4岁时和母亲林莺的合影。林莺是一位名门闺秀,她的父亲林理斋是清朝举人,并参加过孙中山的同盟会。林莺的哥哥林振翰曾任四川盐运使、宁波盐务稽核所经理。林振翰对蔡威的学业和秘密工作曾给予过帮助。</h3> <h3>这是蔡威13岁时(1920年)与家人在自家庭院里的合影。后排左2是蔡威,前排右1是其父蔡祖熙。蔡威的祖上是宁德一带的名门望族。他的曾伯祖蔡步钟在清朝同治年间曾任四川雅州知府。蔡威的父亲蔡祖熙,是前清举人,曾任翰林院编修、湘潭知府。后因不满清朝的腐败,而隐居家乡,专事教育。蔡家历代共出过20多位七品以上官员。出生在这样一个殷实富足的家庭,蔡威本应享受安逸的生活,但他却选择了革命,选择了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的艰辛道路,并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h3><h3><br></h3> <h3>革命成功了,新中国建立了,蔡威为之奋斗的目标实现了。蔡威的幸存下来的战友们都成了开国的功臣,他们踏上了保卫和建设新中国的崭新岗位。然而蔡威却永远长眠在了黄土高原之上。这让他的战友们心绪难宁。尤其是他的那句“为了明天,我们要干啊!”的召唤,更是时时在战友们的耳畔响起。战友们以各种方式宣传蔡威的英雄事迹,同时也在打听他的家乡和家人的下落。蔡威的亲人在哪里?他们过的好吗?这个问题成为蔡威的战友们挥之不去的心结。但是,因为蔡威所从事的工作的极度保密性,再加上战争的原因,资料没有保留下来,所以除只知道他是福建人外,其他有关他身份的信息一概缺失。所以,几十年里寻找无果。与此同时,蔡威的亲人们也一直在苦苦地寻找。他们不知道蔡泽鏛已化名蔡威,一直在四处寻找蔡泽鏛,而蔡泽鏛却杳无音信。蔡威的妻子薛品瑄在儿子9岁那年,在孤苦和思念中溘然长逝。蔡威的儿子蔡作祥因祖上留下的田产和房屋,而被划为地主,并被从银行职员的岗位上下放到农村务农。尽管生活艰难,疾病缠身,蔡作祥仍然没有放弃对父亲的寻找。他四处奔波,多次赴福州和上海,寻找父亲蔡泽鏛。虽也有一些蛛丝马迹,但没有形成有力的证据链条,父亲仍然下落不明。蔡作祥48岁那年,终因积劳成疾,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他嘱咐他的儿女们:“你们不要忘记祖父,要继续寻找。找到祖父,一定要把他跟祖母葬在一起。”</h3> <h3>转眼到了80年代,蔡威的战友们纷纷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摆脱了昔日的繁忙,闲暇下来,他们更加思念蔡威,更加惦记他的家人。他们决定下功夫寻找蔡威的家乡和亲属。于是,徐深吉、宋侃夫、王子纲、马文波(上图)、陈福初、肖全夫、李永悌等,一批蔡威生前的战友,开始了深度的寻找。他们通过写纪念文章登报、实地查访等多种方式,进行寻找。地域限定在福建省。查访中,曾有一户福鼎县的张姓人家前来认亲。当讲完情况后,大家觉得有些情况似乎有点吻合,正准备认定时,马文波记起了金川江畔蔡威和他所讲的石达开佩剑一事。问起佩剑,张家一头雾水。于是马文波主张慎重认定,再进一步寻找证据。后经查证,张家的确不是蔡威后人,随即被排除。此时,找到石达开的佩剑成了确定其家乡和亲人的关键所在。在查找了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太平天国博物馆等知名博物馆之后,佩剑依然没有踪影。于是老战友们决定由马文波作为代表,去福建实地查访。于是我的父亲马文波,不顾自己患有高血压且已是74岁高龄的老人,携妻子金瑞英和两名工作人员来到了福建。在福州军区和当地政府的协助下,几经周折,在福建宁德找到了青钢宝剑的传承人蔡作柯。蔡作柯已经80多岁,他是蔡氏家族收藏石达开佩剑的唯一健在的见证人。据蔡作柯介绍,他的高祖蔡步钟曾任四川雅州知府,大渡河安顺场属雅州管辖。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败大渡河,落入清军之手,被处死。此事发生在蔡步钟任雅州知府任内,于是石达开的佩剑就落到了高祖蔡步钟手里,从此,这把青钢宝剑就成为了蔡家的传家宝。因蔡作柯系蔡家长孙,因此成为了宝剑的传承人。宝剑在他手中保存了多年。建国后的1956年,他响应政府号召,把宝剑上交给了政府文物部门,后来他就不知道这把宝剑的下落了。</h3> <h3>根据蔡作柯老人的回忆,马文波一行又进行了进一步查找,终于在福建省博物馆的仓库里,找到了这把石达开的佩剑(上图)。这把剑有三尺多长,剑柄的前面刻有“青钢宝剑”四个大字,剑身上有二龙戏珠的精细花纹,亮晶晶,光灿灿,非常锋利。历史和现实完全吻合了。确凿的证据证明蔡威就是50年前失踪的蔡泽鏛,宁德就是蔡威的家乡,宁德蔡家就是蔡威的亲属,蔡述道、蔡述波就是蔡威的嫡孙。</h3> <h3>这把剑有剑无鞘,原因是在日本侵占时,一个日本大佐得知消息后,派人上门搜查。蔡家人推说剑已丢失,只把剑鞘交了出去,从而保住了宝剑,而剑鞘则再无下落。</h3> <h3>马文波解开了石达开佩剑之谜,确认了蔡威的身份之后,兴奋至极。回到北京之后,他冒着酷暑,日夜伏案疾书,很快写出了《关于蔡威同志籍贯的调查报告》,征得战友们的同意后,呈报给了总参三部党委,并报告了徐向前元帅和国家主席李先念。徐向前元帅看后感慨万千,于1985年9月12日作出批示:蔡威是一位优秀的红军干部,在无线电侦查工作方面是有独特建树的。他的遗属理应享受烈属待遇,请中办告福建阅办。</h3> <h3>1985年9月14日,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办公室转来了李先念的批示:先念同志说,他熟悉蔡威同志。蔡和宋侃夫、王子纲等同志对四方面军无线电通信和侦查工作,做出过重要贡献。以往,他在许多场合都讲过蔡威同志的事情。</h3> <h3>1986年7月,蔡威曾经的直接领导、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元帅挥笔题词:无名英雄蔡威。</h3> <h3>2007年,宁德市委、市政府将蔡威故居辟为“蔡威事迹展陈馆”。原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为展陈馆题写馆名。</h3> <h3>1998年5月,在甘肃岷县卓坪村(原名朱尔坪)找到了蔡威烈士的遗骨。“爷爷,我们来接你回家了!”随着蔡威的长孙蔡述道的一声泣拜,令在场的百余群众无不动容。在蔡述道和政府相关人员的陪护下,蔡威的遗骸回到了宁德故乡,与其妻子薛品瑄合葬在麒麟山公墓。60多年的等待,60多年的追寻,漂泊了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魂归故里。</h3> <h3>总参三部拨出专款,为蔡威烈士塑立了铜像。蔡威的亲属得到了烈属待遇。蔡威故居成了国家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h3> <h3>马文波和他的战友们的心愿得以完成,他们可以欣慰地面对他们的老领导蔡威的忠魂了。这是马文波和蔡威的孙子蔡述波1985年的合影。那时,蔡威唯一的、从未见过面的儿子蔡作祥已经离世多年,他虽然苦苦寻找了数十年,但,最终还是没能等到父亲蔡威下落水落石出的这天。</h3> <h3>如今,蔡威的孙子蔡述波已从公务员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从事蔡威事迹的宣讲工作。(蔡述波的哥哥蔡述道已于几年前离世。)</h3> <h3>我们一行5人在宁德市蕉城区副区长、蔡威研究会会长陈国秋和蔡威之孙蔡述波的引领下,来到了蔡氏家庙,也就是蔡威事迹展陈馆门前。照墙上是“蔡氏家庙”四个大字。</h3> <h3>这是蔡氏家庙的大门。“福建宁德蔡威研究会”和“福建宁德蔡威事迹展览陈列馆”的牌子赫然在目。</h3> <h3>家庙的前院有一个水池,上面有一座小桥叫“半月桥”。蔡威13岁时,曾在这座小桥旁和全家人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见前)。</h3> <h3>陈国秋会长介绍家庙修建时的情况。</h3> <h3>家庙是多进式院落。走过半月桥,就来到了仪门。仪门上方悬挂着“蔡威事迹展陈馆”的匾牌,为迟浩田上将手书。</h3> <h3>仪门两侧挂满了各种各样“教育基地”的标牌。</h3> <h3>中共中央宣传部送的这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标牌十分耀眼。</h3> <h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三部送的“技侦光荣传统教育基地”标牌,是含金量最高的标牌。</h3> <h3>跨过仪门就是第二个院子,院子两厢是回廊,正中靠近围墙处矗立着蔡威烈士的铜像。这尊铜像总高3.6米,蔡威挺拔、刚毅、风尘仆仆、威风凛凛的形象,展示了他坚韧、顽强、百折不挠的伟大品格。我们马家的后人向蔡威烈士敬献了花篮。</h3> <h3>马文波的后人在蔡威嫡孙蔡述波(左1)的陪同下,向蔡威烈士三鞠躬。</h3> <h3>马文波之子马振江大声朗诵了他专为祭拜蔡威烈士写的诗。</h3> <h3>王志勤、马玉萍整理挽联。</h3> <h3>马振江、史红燕夫妇整理挽联。</h3> <h3>余嘉宁整理挽联。</h3> <h3>在蔡威塑像前合影。从右至左:蔡述波、马玉萍、王志勤(媳)、马振江、史红燕(媳)、余嘉宁(媳)。</h3> <h3>马文波之子马振江接受当地记者采访。</h3> <h3>马文波之女马玉萍(笔者)接受记者采访。</h3> <h3>宁德市蕉城区副区长、蔡威研究会会长陈国秋讲述建馆过程。</h3> <h3>进入第三个院子。这里曾是蔡威早年生活和学习的区域,现在是展室。</h3> <h3>大家在聆听陈国秋会长讲述蔡威的故事。</h3> <h3>展室图片</h3> <h3>展室图片</h3> <h3>展室图片</h3> <h3>展室图片</h3> <h3>展室图片</h3> <h3>这把青钢宝剑静静地躺在展示柜里,是它解开了一件历史之谜。也是它让蔡家和马家结下了情深义重的不解之缘。</h3> <h3>这里还有另一把剑,它的名称叫“隐形利剑”。它是总参三部赠送给“蔡威事迹展陈馆”的礼物。这剑是为庆祝总参三部建部70周年制作的。该剑周身透明,若有若无,既像钥匙,又像利剑。剑身上有7颗红星,中央镌刻着毛主席的手书“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它隐喻着“打开核心机密,直刺敌人心脏”,是技侦工作的象征。剑的设计者是总参三部的史冬青。此剑只做了50把,只送给了少数重要人物和机构,所以,十分珍贵。</h3> <h3>大家在观看宝剑。</h3> <h3>习近平任宁德地委书记时作的关于宣传蔡威事迹的指示。</h3> <h3>现在的宁德已经成了一座漂亮的城市,这里的人民过上了和平、幸福的生活,他们正在踏着蔡威烈士的足迹,为中华民族的复兴继续奋斗着。</h3> <h3>这是晨雾中的宁德市一角。嫂子王志勤站在东湖岸边,享受清晨的惬意。</h3> <h3>俺也留个影!</h3> <h3>这是宁德著名景点三都澳。它是一个天然良港。曾是海军基地,现部队已大部撤出,港口成了旅游景点。</h3> <h3>游船如织!</h3> <h3>这是郑和下西洋乘的船(仿制品)</h3> <h3>马振江和史红燕夫妇在游船上。</h3> <h3>余嘉宁在游船上。</h3> <h3>啊,大海!</h3> <h3>乘风破浪!</h3> <h3>你好,三都澳!</h3> <h3>宁德的大黄鱼养殖场。</h3> <h3>大黄鱼养殖是这里的支柱产业。</h3> <h3>我们来到了霍童古镇。这是一座千年古镇。相传在西周时期,有一位霍童真人在这里修炼,故而得名。远处的山峰就是霍童山。这是一片道教圣地。</h3> <h3>霍童山是道教“三十六洞天”的第一洞天。</h3> <h3>该镇被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镇里有很多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古老建筑。</h3> <h3>镇口的大榕树有数百年的历史了。</h3> <h3>文昌阁</h3> <h3>华阳宫</h3> <h3>精美的工艺</h3> <h3>功德坊</h3> <h3>第一洞天</h3> <h3>霍童古镇老街的门楼。</h3> <h3>老街的内面,也叫明清一条街。街内一水儿的青砖大院。</h3> <h3>老街里的青砖老屋。</h3> <h3>每一座民宅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h3> <h3>每一个匾牌都是有来历的。</h3> <h3>善人居的说明。它的土墙是原来的墙,虽年代久远,但依然完好。</h3> <h3>这是镇子里最大的老墙,有数百年历史,现在依然很牢固。</h3> <h3>老宅里的秋千架。</h3> <h3>感受一下古人的生活。</h3> <h3>线狮表演是霍童古镇文化的一大特色,它已有1300年的历史了。它类似于线提木偶,却比木偶气势更恢弘,操作更复杂,更具震撼力。线狮表演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h3> <h3>这条河叫霍童溪,它从镇前流过,是霍童古镇的母亲河。</h3> <h3>霍童溪水质清澈,波光粼粼,胜似人间仙境。</h3> <h3>美丽的霍童溪让人流连忘返。</h3> <h3>五天的活动圆满收官。感谢宁德蕉城区领导和蔡威之孙蔡述波的倾情接待!再见,美丽的宁德!再见,蔡威烈士的故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