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恒久远,吟诵“咏”流传

长江路小学 王艳

<h3>“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这个寒冬的孤寂清冷,因一场优秀传统文化的盛宴而变得“春意”盎然!<br></h3> <h3>为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朝阳市经典诵写讲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我市“首都师范大学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实验工作的深入开展,2019年12月20-22日,市语委在燕都小学举办“朝阳市普通话吟诵初级培训班。”龙城区长江路小学的老师们在张凤良校长的带领下,一行6人参加了本次培训。</h3> <h3>  吟诵,是汉诗文传统读法的统称,是中华传统读书法,古诗文的传统教学方法,也是古诗文音乐的基本创作方法,对古诗文的学习和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古代文献上所谓“读书”、“读书人”、“风声雨声读书声”等等,这个“读”字就是今天所谓的“吟诵”。</h3><h3>目前在中小学的课堂和社会上正在掀起抢救和弘扬中华吟诵的热潮。让传统的吟诵读书方式回归课堂,让我们的优秀的民族文化不断复兴,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br></h3> <h3>市语文办梁国云主任主持开班仪式并介绍举办此次培训的目的及意义。</h3> <h3>首都师范吟诵研究会郑忠青老师主持教学观摩活动</h3> 12月20日 <h3>签到领取材料后,一点活动准时开始。按会程安排,首先我们观摩了三节吟诵教学课。</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font color="#ed2308">(一)《饮湖上初晴后雨》</font></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font color="#ed2308">执教者:凌源市实验小学 李彩艳</font></b></div></b></h1> <h3>怎样快速记住孩子们的名字?李老师唱出学生的名字,瞬间拉近了师生关系。</h3> <h3>一组漂亮的西湖图片,带大家走近美丽的西湖风景,不愧“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由此本课教学内容《饮湖上初晴后雨》自然引入。</h3> <h3>师生互学</h3> <h3>听、读、诵、解、吟、展,环环相扣,句句相连。水光潋滟,山色空蒙,西湖的阴与晴犹如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美不胜收!</h3> <h3>“平长仄短、平低仄高、依字行腔、韵字拖长”的吟诵十六字诀,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牢记心间。</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二》《宿建德江》</b></div><font color="#ed2308"><b style=""><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执教者:郑州市金水区 纬三路小学 母彩娥</b></div></b></font></h1> <h3>母老师开场先对站在寒冷中候场的孩子们表示深深的感谢,于是寒冷立马升温,一节有温度的吟诵课就此拉开帷幕。温文尔雅的外型,温柔甜蜜的声音,温暖慈爱的笑容……母老师将诗教与吟诵完美结合,让诗人寄情于山水的羁旅愁思 ,触目生感,回味绵长。而多首诗词的适时引入和延展,在展现教师丰厚的文学底蕴的同时,又让学生收获满满。</h3> <h3>逐句品味,带着理解学习吟诵</h3> <h3>我们认真地拍摄着、记录着……</h3> <h3>课间交流</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三)《咏雪》</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执教者:首都师范大学中华经典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 郑忠青</font></b></h1> <h3>《咏雪》一文出自《世说新语》,郑老师从训练学生快速记忆和搜索有用信息的能力入手,正音、齐读、自由读、听读、去标点读、变换书写格式再读……之后带学生理清人物关系,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入吟诵法读文,通过短读、重读、长读等吟诵符号的帮助,让学生快速学会了全文的吟诵。郑老师激情四射的授课风格,带动了全场的学生和老师,此时每个环节依然记忆犹新。</h3> <h3>快速出示,速记有用的信息,再现,补充</h3> <h3>整体感知课文,订正重点字音,再读</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四)经验分享:一边吟诵,一边幸福</font></b></h1> <h3>三节精彩的观摩课之后,母秀娥老师从“吟诵之缘”,“吟诵之美”和“吟诵的教育价值”几个方面,做了题为《一边吟诵 ,一边幸福》的经验分享。一个个画面、一段段视频、一首首诗词……吟诵让她和孩子们乐享其中,也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五)郑忠青老师讲吟诵常识</font></b></h1> <h3>紧接着,郑老师对参培教师进行了语文吟诵常识知识的培训。理论知识与诗词吟诵实践相结合进行,相得益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郑老师对吟诵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矢志不渝的写照, 更是致力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一群人的至高无上的精神写照。</h3> 12月21日 <h3>上午8:30 ,第二天的培训准时开始了。</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font color="#ed2308">(一)经验分享:莫负相逢人海间</font></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font color="#ed2308">郑州中牟文博路小学 郭国伟校长</font></b></div></b></h1> <h3>诗意校长郭国伟,怀揣教育梦想,注重学校品质和内涵提升,带领一群追梦人,将“吟诵”和“硬笔书法”确定为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为什么选择吟诵?如何开展吟诵教学及吟诵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郭校长的经验分享从以上三个方面展开。“吟诵”不仅让老师们得到了提升,让学生们得到了锻炼,更丰富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彰显了学校特色。</h3><h3>“莫负相逢人海间”,这位诗意校长在带领师生传承中华经典文化的道路上,让我们看到学生和老师未来的样子,就藏在他们今天的努力当中。</h3> <h3>(二)徐健顺老师吟诵讲座:古诗文教学吟诵突破之道</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h3>徐老师的谦和和风趣彻底打破了以往对做学问的人固有的呆板印象。之前对吟诵的认识停留在“不好听、没啥用、很难学”的层面上,徐老师的一首《相思》,低沉婉转,意味深长,怎一样“美”字了得?原来吟诵可以这么意境深悠,感人肺腑,回味无穷!</h3> <h3>久闻徐老师的大名,今天终于见到了。确有大师的样子,却不见一点儿架子。</h3> <h3>徐老师的讲座分为三个部分:</h3><h3>一、什么是吟诵? 二、吟诵对语文有什么用? 三、怎样用吟诵来教学?<br></h3> <h3>这位吟诵届的泰斗级大师,从吟诵的发展历程,讲到具体的吟诵方法,从格律讲到读法,两天时间四场讲座,二十多少首诗词逐字逐句示范、教唱……有了大师的引领,原来普通话吟诵真的不难。</h3> <h3>徐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的吟诵示范为我们打开了吟诵教学的大门。我们该让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读书方法回归语文课堂,让孩子们学习、领会并传承下去,让学生从小树立文化自信,是为人师责无旁贷的事。</h3> <h3>怎一个“美”了得</h3> <h3>精彩的讲座让整个会场座无虚席,哪怕到了晚上九点,我们依然兴致勃勃跟随着徐老师哼唱着、吟咏着、享受着……而徐老师就这样一直站着讲述着、示范着……“长是延展,高是强调”、“平长仄短,平低仄高”……我们记录着,实践着……吟诵让古诗文的两大法宝“声音”和“诗教慢慢回归到我们的语文课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可以诗情画意,让孩子们的生活可以有诗和远方,让我们璨若星河的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h3> <h3>因为精彩所以专注</h3> 12月22日 <h3>伴着片片飘落的雪花,第三天的学习开始了。六位来自不同学校不同阶段的老师经过提前报名,分别进行了十分钟的微课堂吟诵教学,她们依次执教:《惠崇春江晚景》、《赤壁》、《题临安邸》、《江南春》、《题秋江独钓图》和《秋夕》。她们将自己的学习所得应用于课堂实践,个个表现不俗,郑忠青老师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h3> <h3>徐老师被现场老师们高涨的学习热情所打动,现场动情吟诵《题临安邸》,把人民堆积在心头的义愤和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通过吟诵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吟诵的魅力所在。</h3> <h3>为了让各地各校更好地开展吟诵教学,徐老师和郑老师在最后详细地介绍了首师大中华经典吟诵项目及教学资源说明,为各地各校吟诵工程的实施和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权威指导。</h3> <h3>最后,市语委办梁主任为本次培训会做总结。非常感谢梁主任为大家提供的学习机会,能够跟徐老师这样的大师面对面的学习和交流,让脑海中对吟诵的一知半解“拨开云雾见月明”。</h3> <h3>窗外落雪的寒冷和不便,丝毫不能影响我们学习的热情</h3> <h3>感谢大师们的执着坚守和专业引领,让沉寂多年的吟诵和诗教回归语文,回归课堂。同时唤起了我们继承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的责任和义务。吟诵的回归不仅仅是一种读书方式的变化,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复兴的标志。虽然三天的学习,对吟诵的了解只处在初级层面,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有一份坚定的文化自信、牢记一份育人使命,就一定会让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课堂内外绵延,让经典恒久远,让吟诵“咏”流传……<br></h3><h3><br></h3>

吟诵

老师

古诗文

我们

教学

传统

学习

中华

文化

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