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教研能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2019年12月18日,协和幼儿园姚万琼园长带领行政班子、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来到深圳市龙岗区机关幼儿园(本部)进行以环境创设与课程建设为主题的学习培训。</h3> <h3> 一日之计在于晨,快乐丰富的幼儿园生活便从晨谈中开始。</h3> <h3> 每日早餐后的晨谈活动是一个“承昨启今”的环节。大中小班三个层级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的不同,也根据本班具体情况的不同开展不同内容的晨谈活动。如近期大事件(运动会)、感兴趣的话题、生活中的发现等等。</h3> <h3> 每间课室均有可移动的黑板墙,根据三个年龄班孩子发展水平的不同,黑板左侧的信息栏标注了不同的内容。每日均进行更新。同时三个年龄班也使用不同的表征方式,小班以图片为主,中大班适当使用文字。</h3> <h3> 晨谈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分享自己的“区域计划”。幼儿在黑板墙上贴上自己的区域牌,并在旁边用马克笔简单画下区域计划。他们的区域游戏具有延伸性,对于昨天在区域中未完成的探究,今天可以继续探索,对于未解决的问题也可以继续寻求帮助。</h3> <h3> 接下来,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就开始啦!</h3> <h3>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个班都有固定的三个大区域——建构区、美工区和阅读区。</h3> <h3> 建构区作为一个低结构区域,在中大班占用了较大的空间。区域内提供各种材料,墙上呈现了建构方法的提示以及其他幼儿的作品。比较特别的是,个别班级还会出现“微景观”建构区。</h3> <h3> 美工区也是一个低结构区域,大中小班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程度不同,提供给幼儿的材料也不相同。在美工区也随处可见“指导手册”,幼儿能够一边看图一边自学。</h3> <h3> 美工区的材料丰富、摆放合理有序,便于幼儿拿放,同时教师充分开发了墙面、展示架、桌面等地方用于展示幼儿的作品。</h3> <h3> 我们在观察中发现,一个班虽然有三十多个孩子,但在某个区域内并不会发生人员过于拥挤的情况。原来,和区域活动同时进行的还有小组活动,分为中文小组和英文小组。小组活动的开展是为了满足幼儿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点组成小组,制定计划并记录探究过程。英文小组全程用英语交流。</h3> <h3> 龙岗区机关幼儿园的区域设置与常见的不同,他们的区域是用来放置材料的学习空间。区域的主题根据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点设置,不会有哪个班完全相同。</h3> <h3> 环境、材料、时间充足才能保证幼儿的区域游戏。一片小小的区域,从区域规则、材料、成果展示等等,都能够窥见教师在区域设置中充分的准备和对幼儿能力、兴趣等的观察。</h3> <h3> 以大班这个彩虹快递为例,区域内放置了用于打包的各种泡沫、纸箱、封箱胶、剪刀等工具材料,柜子墙面贴有“打包流程”、“禁止寄放物品”提示,更加有趣的是贴有各楼层示意图。小小快递员们的活动范围不会局限在小小的课室内,他们如同真正的快递员一样,在两地之间取送快递,非常真实。</h3> <h3> 龙岗区机关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的不是简单的为了美观,而是对幼儿“探究”过程和成果的一种集中体现。把环境交给儿童,让儿童来成就他们所处的环境。而引导这一切自然发生的就是背后的老师。</h3> <h3> 以“陀螺来了”这个“项目”为例,项目从区域活动中来,又体现到区域活动中去。“陀螺”这个主题的诞生就是因为有一位小朋友在美工区活动时试图制作一枚陀螺但失败了。教师敏锐地发现了孩子的兴趣点,通过预设和追随儿童的探究规律和过程,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也充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整个过程以图文的方式呈现在区域中,不仅是一种展示,也是一种总结。</h3><h3><br></h3> <h3> 龙岗区机关幼儿园的老师们相信,儿童是天生的探索家,他们的眼耳手脑无不随时捕捉着生活中细微而有趣的事物。每一个区域的设置都源于儿童,儿童在充分的自由的区域中活动又会获得新的兴趣点,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点,可能又会产生一个新的区域。儿童的兴趣不断,区域就永远在更新追随。</h3> <h3> 本次的参观活动启发了老师们对环境创设与课程建设关系的思考,认识到环境与课程应以幼儿为本,紧紧相依。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时时保持学习的热情,多阅读勤思考,真正将所学应用到教育教学实际中区。</h3> <h3>撰稿:郑海霞</h3><h3>摄影:罗爱申、黄凯敏、郑海霞</h3><h3>审稿:梁文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