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曲烟花三月下扬州吸引着无数人,那优美的曲调,动人歌词,使人想往。秋日里风和日丽,彩叶飘飘时节,我利用这美丽季节,坐一夜飞车来到扬州,下车便是密密的中雨接待了我,两天来时紧时希的雨一直没有停下来。</p><p class="ql-block"> 时间的关系,只好按计划前行了,两天来游览了,何园,个园,关东街,欣赏了古老的四望亭,次日一早又游览了全国有名的瘦西湖。</p><p class="ql-block"> 瘦西湖不愧为广为传颂,园内的建筑真是精彩绝伦,设计精美,做工精致。园林特点是隔岸有景,曲经通幽,小桥流水,楼台亭阁,水中有亭,亭边绿水环绕,真是美不胜收。最有名气的是二十四桥景区,我转遍园子,也没有找到这么多桥,细一询问,方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二十四娇,原是指二十四美女,利用这一谐音叫做二十四桥。</p><p class="ql-block"> 纵观整体格局,和杭州的西湖还是有本质的区别,这里是水道弯弯,水中有堤岸,堤岸有建筑,水中有岛,岛上有亭阁。</p><p class="ql-block"> 这么优美的环境,可水是混浊的,园内的道路坑洼不平,由于一直下雨,道路上到处积水,稍不注意就会将鞋子里灌满积水,这里的游览门票也是很贵的,里面的游船也很贵,一小时要八百元,问及船工为何收费这样高,回答真是让我无言,“出来玩有几个在乎花钱的人呢,要多少钱也照样坐,我们就靠这收入改善生活呢。”听此语言真感无奈,不免联想多多。</p><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关系,恰逢阴雨连绵,只好打伞冒雨拍摄,此组图片均是雨中拍摄。</p> <h3> 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总面积2000亩,水上面积700亩,游览区面积100公顷。</h3><h3>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h3> <h3> 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瘦西湖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钓鱼台等。</h3> <h3>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清乾隆年间,扬州的盐业兴盛,瘦西湖由于年长日久,湖心淤塞,盐商便出资疏浚,并在东西岸兴建起许多亭台楼阁。</h3><h3> </h3> <h3> 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h3> <h3>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后,扬州盐业衰退,湖上园林也逐渐萧条荒废。</h3><h3> 瘦西湖北段(九曲池至熙春台)为唐罗城西城濠一线而东,清乾隆二十二年治理开浚为莲花埂新河;南段(小金山至大虹桥通二道河一线)为宋大城西城濠;中段(莲花桥至小金山)为清雍正十年知府尹会一、乾隆二十二年巡盐御史高恒先后主持开浚,莲花桥西称莲花埂新河并建莲花桥。</h3><h3> 瘦西湖在太平天国时期经历战乱,残破不堪,光绪年间恢复了五亭桥,小金山。</h3> <h3> 民国九年,乡绅陈臣朔在五亭桥东侧建凫庄。凫庄建于1921年,是扬州乡绅陈臣朔的别墅。凫庄之胜在环于水而又凫于水,反映出当时的园主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自主沉浮,如今这里有平台雕栏,可以露天而坐,凭水而眺。西侧有一道曲廊拂水,可以于此仰视桥亭之美,俯视游鱼之乐。</h3> <p> 白塔身白色,也称观音寺白塔。塔平面呈八角形,由高大的束腰须弥座、八角重檐亭式塔身、硕大的率堵波和顶部的十三天相轮组成。通高36米,砖石结构。白塔高27.5米,塔基上部的仿木砖雕须弥座,下部砌花岗岩石条,束腰须弥塔座,八面四角,每面三龛,龛内雕刻着十二生肖像。和北海白塔的厚重稳健不同,白塔比例匀称。</p><p> 白塔晴云,瘦西湖24景,位于莲性寺北岸,该塔是“仿京师万岁山塔式”。但型制已大有区别。北海的白塔是寺庙塔,肚大头细,高35.9米,下为高大的砖石台基,塔座为折角式的须弥座。扬塔虽取喇嘛教寺院的塔制,但在瘦西湖仅为点缀,系园林塔,另则扬州的建筑都以柔秀见长,因此取其形式,改换面目。一是降低高度,扬州的白塔仅27.5米;二是外形轮廓线变得秀美,使之身子缩小,其相轮(十三层级)也较北海塔瘦长,这样扬州的塔形似花瓶了;三是发挥砖刻特长,塔座全是砖雕的束腰须弥座,座为八角四面,每面三龛,龛内砖雕十二生肖像,象征一年十二,十二时辰,筑台五十三级,象征童子拜观音的五十三参图,相轮为十三层,象征天的最高处十三天。</p><p>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该故事出于《清朝野史大观》。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据说,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请画成图,然后一夜之音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推成的。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p> <h3> 徐园1915年建于原“桃花坞”旧址,为纪念军阀徐宝山而建的祠园。园门如望日的满月,门额书“徐园”两字,一楷一草,别有风味,为吉亮工所书。徐园内的主厅是“听鹂馆”,馆内有一副楠木罩阁采用上好的楠木精雕细刻而成,极为细腻。</h3> <h3> “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由落帆栈道、单孔拱桥、九曲桥及吹萧亭组合而成,中间的玉带状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和24块栏板。</h3> <h3>五亭桥</h3><h3> 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曾评价说:“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秀美的、最富艺术代表性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了”。中秋之夜,可感受“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h3> <h3> 吹台,又名钓鱼台。相传乾隆曾于此钓鱼而得名。钓鱼台巧妙地运用了“框景”手法,成为中国园林“框景”艺术的经典之作。</h3> <h3>小金山</h3><h3> 从小金山景区可以看到的就是瘦西湖的主湖区。穿过徐园,就到小金山。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也是湖上建筑最密集的地方。风亭、吹台、琴室、木樨书屋、棋室、月观,全都集中在这里</h3> <h3> 熙春台是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这里也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郁达夫曾评论说:二十四桥的明月是中国南方的四大秋色之一。熙春台一带的建筑风格处处体现出皇家园林的宏大气派。所有的建筑都选用了绿色的琉璃瓦朱栋、白玉的玉体金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