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每学期研读一本教学著作,写好自己的心得感悟200字以上。电子稿,发给工作室助手。以便在工作室会议交流,讨论和汇报。或者网络互动。</h3><h3>2)每学期撰写制作一份成熟的精品课件和教案(课件与教案相配套)电子稿上交联络员转主持人存档。并在工作室会议交流和向区教研中心汇报。尽量参赛和获奖。</h3><h3>3)每学年每位学员进行一次公开教学(在本校或者外校,或者送教下乡)。尽量在校级或区级公开扩大影响。全部成员听课、评课,交流讨论。磨课,模课。精益求精。三个学年每个人所上课尽量是不同课型:听说、阅读、写作等。以便互相学习和探讨。把原件电子稿和说明文字发给工作室助手,以便交流和向区教研中心汇报。尽量参赛和获奖。</h3><h3>4)每学期写好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工作室或区市交流、宣读;把原件电子稿和说明文字发给工作室助手,以便交流和向区教研中心汇报。尽量参赛和获奖。</h3><h3>5)每学年必须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每年上传一次微课或者录像课兼教案,课件展示和区级以上学科教研活动和网络研修(需要发帖,发教案、反思、心得等;网络与人交流、点评。)上传成功后把原件电子稿和说明文字发给工作室助手,以便交流和向区教研中心汇报。</h3><h3>6)每年撰写不少于 1 篇教育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学期末发给工作室助手,即联络员。以便交流和向区教研中心汇报。尽量获奖或发表。)</h3><h3>7)每学期关注一位学困生或优生或兼而有之(有工作方案和跟踪记录及感悟,学期末发给工作室助手,即联络员。以便交流和向区教研中心汇报。</h3><h3>8)完成教研院规定的每学年5次网络研修任务。例如本学期第一次微信群有关早读调研和处理方法,各位都说了自己学校早读情况,并发表了看法算一次。这次是观课东北师大附中展老师的课的心得和反思。下学期有三次网络研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