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古琴:又称 瑶琴 玉琴 七弦琴</h3><h3></h3><h3>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据考证~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它既是一种乐器也是一门艺术。</h3><h3>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 </h3><h3>内合五行 金 木 水 火 土</h3><h3>外合五音 宫 商 角 徵 羽</h3><h3>又象征着 君 臣 民 事 物</h3><h3>传说周文王、周武王增加文武二弦</h3>就有了今天的七弦古琴。<h3>大唐由盛转衰的一年——至德丙申(756年)</h3><h3>这一年,一张唐代名琴应运而生,琴腹内龙池</h3><h3>之朱漆隶书“至德丙申”四字便是它穿越时空的痕迹!它就是故宫博物院现存唐琴中唯一一张明清宫廷旧藏琴——“大圣遗音”。<br></h3><h3>“大圣遗音”的琴名所表达的意思至少有两层:一层是尧、舜、文王、孔子等圣人所传之琴曲,另一层是圣人运用琴器、琴曲所传之琴道,或者说是圣人之道!</h3> <h3>这张著名的唐琴正陈列在【钟粹宫古琴馆】大圣遗音——故宫博物院古琴文化展”展厅中。但在此之前,它还经历了一段“重新发现”的历史。</h3> <h3>1925年,清室善后委员会在养心殿南库看到了这张琴并记为“破琴一张”。</h3><h3>❷ 1947年,王世襄先生在养心殿南库再次看到了这张琴,并注意到了腹款。</h3><h3>❸ 1949年,故宫博物院延请古琴名家管平湖先生修理。</h3><h3>❹ 1949年,重配岳山、雁足修整完毕后,迁入延禧宫库房保存,并重新定名为“大圣遗音”。</h3><h3>❺ 1960年,郑珉中、顾铁符为大圣遗音琴写了这样一段鉴定意见:传世最古之名琴,造型优美别致,色彩璀璨古穆,断纹隐起如虬,铭刻精整富丽,不愧是一件“天府”奇珍,琴中之宝,定为一级品甲。</h3> <h3>宋代《陈旸乐书》载:“唐明皇返蜀,诏雷俨待诏襄阳。”也就是说在唐玄宗返回长安后,曾下诏令蜀中雷氏之雷俨为琴待诏,“大圣遗音”琴很有可能是唐玄宗命雷俨为庆贺儿子唐肃宗即位而专门斫制的宫琴。</h3> <h3>大圣遗音 唐代 清宫旧藏 神农式古琴有一点不同于其它乐器,就是每把名琴几乎都有自己的名字。像春雷、飞泉、九霄环佩、龙门风雨等,这些名字大多描绘的是古琴的声音特点。</h3> <h3>桐木斫成、鹿角灰胎、栗壳色漆、局部有后补零星朱漆,漆面发蛇腹间牛毛纹断,圆形龙池、长圆凤沼、琴腹内纳音隆起,金徽玉轸、紫檀岳山和青玉轸足为管平湖,王世襄先生修理时后配。琴背龙池上方刻<大圣遗音>琴名。龙池两侧刻隶书铭文<巨壑迎秋 寒江印月 万籁悠悠 孤桐飒裂>下方刻篆文<包含>大印。均贴金漆,铭刻安排妥当,俱系旧刻。 腹内龙池之四角朱漆隶书<至德丙申>四字 至德丙申为唐肃宗李亨年号 是其继位的第一年 北宋陈旸<乐书>载<唐明皇返蜀 诏雷俨待诏襄阳>可知此琴或系改元时由雷俨负责斫成 琴体依然保持了中唐的风貌 具有温润而浑厚的气度。</h3><h3>残雷琴—清光绪—落霞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