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马岭鼓寨,是广西桂林荔浦县所辖马岭镇的一个村寨,因马岭所在地山岭分布有如“五马回龙”之势,故名“马岭”。</h3> <h3> 马岭鼓寨座落在月亮山风景区脚下,大自然的功力使这座山的半山腰出现一个圆洞,从路边观景台看上去就如一轮半月挂在天上。</h3> <h3> 马岭鼓寨,曾是明朝时期的桂林第一村,又叫龙潭古村,世世代代居住着广西四大少数民族之一的侗族。</h3> <h3> 马岭鼓寨山青水秀,属喀斯特地貌区,自然景观清幽秀丽,与桂林山水一脉相承。</h3> <h3> 至于山寨为什么叫“马岭鼓寨”?是里头这面镀银铜鼓的原因还是其他缘由,我就不得而知!</h3> <h3> 进入马岭鼓寨,门口便有欢迎仪式——向游客献酒,可能我们去的不是时候,没赶上!</h3> <h3> 在马岭鼓寨迎宾广场的舞台上,有多名侗族男女,弹奏民族乐器,唱起欢快的民歌,欢迎游客们的到来。</h3> <h3> 每个侗寨都有鼓楼,有的侗寨多达四、五座,它不仅是侗族村寨最显著的标志、侗族人民团结的象征、侗族文化体系的代表,更是侗族文明的象征。</h3> <h3> 侗寨鼓楼,雄伟壮观,结构严谨,工艺精湛,是侗族建筑技艺的集中体现,外形像个多面体的宝塔。楼的尖顶处,筑有宝葫芦或千年鹤,象征寨子吉祥平安。楼檐角突出翘起,给人以玲珑雅致,如飞似跃之感。</h3> <h3> 鼓楼并不用于居住,但却是村寨最雄伟、最华丽、耗费最多的建筑。无论是一马平川的大坝寨子还是青山环抱的山寨,总有拨地而起,高耸于村寨之上的鼓楼。</h3> <h3> 过去鼓楼有许多的功能,但随着时代的更迭变迁,鼓楼的内涵也逐渐变化,现在它只是侗族村寨不可缺少的象征物而已。</h3> <h3> 迎宾广场上,村民们用农作物搭建了好几个入门牌坊——长寿门、吉祥门,还有两位“阿妹”在此迎接并与游客拍照留念。</h3> <h3> 这些用玉米、稻穗、辣椒等装饰的自然、朴实、独特景点,与侗寨别具一格的建筑,吸引大家都拿着手机、相机争相拍照留影。</h3> <h3> 进入寨子后,导游换成了寨子的女人——“阿妹”或是“阿嫂”。</h3> <h3> 接待我们的是一位"阿嫂"。在侗族,"阿嫂"是对已婚女人的统称,未婚的女孩则统称为"阿妹"。而已婚的"阿嫂"头上都会插上一把银梳子,这是区分女人结婚与否的明显标志。</h3> <h3> 跟随"阿嫂"沿着回廊走进鼓寨,看到这里的回廊和住宅等建筑,都是由实木建造,连接处用木槜、木榫固定而不使用铁钉。</h3> <h3> 据说,侗寨里还遗留母系社会的生活习俗:男孩是“赔钱货”,女孩是“赚钱货”,女孩可以继承家里的财产,“女娶男嫁”,结婚后男主内、女主外,男的在家打银饰、带孩子,女的在外挣钱养家。</h3> <h3> 当然,这位念念有词,拿着木杵兴奋而快乐地锤打糍粑的男生是个例外啰!</h3> <h3> 马岭鼓寨建在山坡上,一户户民宅由回廊和石板路连接,除少数几栋老宅外,大部分是近些年新建的。</h3> <h3> 那些架空建造的吊脚楼,一楼过去是用来养牲畜或放农具杂物的地方。但现在都不养牲口而只是保留传统而架空,既防潮透气,又方便乘凉,还扩大了功能空间。</h3> <h3> 据"阿嫂"介绍,她们有很多人过去是住在贫困山沟里,政府为促进马岭鼓寨建设,将她们举家搬迁过来,并免费提供木料和宅基地,帮助她们修建新房,过上了新的美好生活。</h3> <h3> 侗族妇女心灵手巧,很多人都会刺绣、织布、棰染样样能干,衣服、头巾、围裙等用品都是她们自己手工制作,不仅工艺精制,还保持着侗族传统技术。</h3> <h3> 据说,侗族是一个家家都有银匠传人的民族,“阿嫂”“阿妹”身上戴的手镯、项链、耳环、头饰等,都是侗族工匠的手工制作。为发展当地经济,鼓寨办起了银制品商场,向游客推介、出售各种银制品。</h3> <h3> 这里虽然是石灰岩贫困地区,但在各级政府的的关心、扶持下,村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了新颜,贫穷落后的侗寨成了秀丽美好的旅游胜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