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18日、19日,东胜区吴正宪名师工作室举行了以“数的运算”为主题的第二期研修活动。</h3><h3> 读懂学生,追本溯源。两天的培训吴老师用她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她的教学理念,在老师们的心中埋下了种子……</h3> <h3>刘瑾晨老师:
两天的计算教学,让我深深的意识到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是看不可分的。学生在认识数的基础上进行运算,在进行数的运算的过程中再次结合计算单位再次巩固甚至刷新对于数的认识,一步一步相依相生。尤其是吴老师在聊加减乘除的过程中,对于数学本质的揭示与沟通,使学生在头脑中的数学不再是一块一块的而是连成一片的!乘法追其本质仍在于加法,即其相同计数单位的累加,但是计数单位累加的体验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慢慢积累的,所以应当在学生体验积累的基础上,为学生揭示本质,打开数学思维!除法的教学亦是如此,在每一个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单元的起始课上要带着学生体会单位的细化,从而沟通四则运算间的联系与区别!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里有“数”,内心有触动,对数学有感觉。<br></h3> <h3>孟瑞芳老师:</h3><h3> 通过两天的关于《聚焦深度学习,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吴正宪老师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关于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数与运算有什么关系,重点在于建好承重墙,打通隔断墙,让数学浑然一体。在数的认识方面,课例小数的初步认识中,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小数的意义,关注计数单位,并从度量的维度认识。吴老师提出课堂上寻找正确的方向,抓住数学的本质,关注儿童的认知规律,换个角度看课堂。在数的计算中,注重追本溯源,大道至简,并让学生触摸数学的本质。先通算理,在研究算法时,课例两位数乘两位数中,注重数形结合,“图式意”相结合。在探究新算法是,算理要通,抓住本质问题探究算法。在今后的课堂中,进一步向深度学习的方向打造课堂,注重学生从角度,高度,思维等方面的深度学习。</h3> <h3>包志杰老师:</h3><h3> 参加了小学数学吴正宪名师工作室第二期研修活动,对吴老师的“谈谈加减乘除那些事”一课中收获很多。其实,加减乘除的本质就是计数单位的累加和细化。四个运算概念要上的扎扎实实的,由数的意义进入课堂,再一次通过运算来理解数的意义。这都是核心的数学知识,数与运算中,培养数感很重要,在小学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多么多的知识,对数有感觉就可以了,吴老师提出,对核心的概念,本质的知识,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它承载着核心知识的框架,结构是最本质的东西构成的,不是血肉,是骨架。要建好数的承重墙,打通数的隔断墙。<br></h3> <h3>李娇老师:</h3><h3> 通过吴老师的“聊一聊加减乘除那些事”这节课,由一个算式想想故事,从故事中引出加减乘除,从而更深的通过讨论加减乘除的意义,由加减乘除的意义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加法和乘法互为逆运算,减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乘法是加法的升级版,同样除法也是减法的升级版。加减乘除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它们有了新的认识。通过这两天的学习,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们要抓住数学本质与核心问题,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教学的内容,要让孩子对数学有感觉,给孩子多开一点窗,让学生的思维更有深度。</h3> <h3>郭娇艳老师:</h3><h3> 在吴老师的加减乘除这一节课中,孩子从一说乘法就带着乘,一说除法就平均分,到最后孩子可以从哲学的角度看问题,孩子在不断的走进数学的本质,走进数学的深入,孩子慢慢明白了原来乘法就是加法的升级版,除法就是减法的升级版,减和除又有互逆的关系,他们既矛盾,又联系着。其实,加减乘除就是单位的事情。数主要是数的概念,数的意义,数的运算,在数的运算中需要杀一个回马枪再回到数的意义,通过运算理解数的意义。要数中有运算,运算中有数,这里要建好承重墙,打通隔断墙,把矛盾的,有联系的这样一个数学概念统一在数学家族中。</h3> <h3>杨静老师说:</h3><h3> 吴正宪老师聊聊加减乘除那些事儿,+加法:把两个不一样的部分和在一起变成一个大的整体,×乘法:把几个同样的部分和在一起变成一个大的整体,-减法:从一个整体里减去不同的部分,÷除法:从一个整体里减去几个相同的部分。</h3><h3>整数:末位对齐、满10进1、不够减借1当10 </h3><h3>小数:小数点对齐、满10进1、不够减借1当10</h3><h3>吴老师说到整数加减法为什么要末位对齐→单位对齐(计数单位相同)</h3><h3>小数加减法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单位对齐(计数单位相同)</h3><h3>分数加减法通分→计数单位统一</h3><h3>其实都是统一计数单位,运算能力的核心素养就是做对、算理、简。</h3> <h3>王雪娇老师说:</h3><h3> 两天关于“数的运算”的学习,让我明白,要做一个讲理的数学老师,这样才可以培养出讲理的学生。在课堂上要通过一个个的小细节来完善自己的课堂。一节课不仅是要让学生明白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感觉。
吴老师的课堂上,学生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会了,问着问着就通了。学生说不出时,吴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不断地挖掘,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讲出道理。吴老师也不会否定任何一个孩子,不论孩子说的好不好、对不对,吴老师都鼓励孩子要大胆的说,大胆的发言。让孩子们享受到了“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堂。</h3> <h3>张荣老师说:</h3><h3> 吴老师以满腔的热忱,高超的教学技术和真诚的爱心,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心,他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回答,总是以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导与学生同喜同忧,在他的课上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知识信息的传授,思维的碰撞,还有心与心,情与情真诚的交流,其独特的教学风格。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听吴老师的课如同观赏精彩的演出,既让人精神愉悦又让人回味无穷,难怪学生上他的课不愿下课,老师听他的课不愿意离开。</h3> <h3> 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深刻领悟数学的内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永恒的追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