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八园散记——三山五园之一

Gao Ping

<h1>三山五园依托海淀镇,乃京西重镇也,据《长安客话》云:「水所聚曰淀。高梁桥西北十里,平地有泉,彪洒四出,淙汩草木之间,潴为小溪,凡数十处,北为北海淀,南为南海淀,远树参差点,高下攒簇,间以水田,町塍相接,盖神皋之佳丽」。</h1><h1>沈德符《万历野获编》道:「海淀……有戚畹李武清新构亭馆,大楼百亩,穿池叠山所费已巨万,尚属经始耳,清季已降,自康熙以后,王公大臣在镇中或附近建园构宅」。</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旧海淀镇</h1> <h1>余参加六棱木户外活动,由爬山老田大哥带队,飞虎人大哥和轮哥收队,在香山邮局集合,绕「香山革命纪念馆」而行,向南,来到北正黄旗村。</h1> <h1>北正黄旗乃清朝的西山锐健营所在地,类似于今天的北京卫戍区直属部队,只听命于皇帝。</h1><h1>走进街巷,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历史气息,两侧的房屋依旧青砖灰瓦,随处可见直径达1米左右的古槐,脚下残缺的石板古道,似乎在告诉人们什么是岁月的沧桑。</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槐</h1> <h1>西侧乃「香山健锐营八旗高等小学」旧址,位于海淀区香山北正黄旗36号,正黄旗八旗印房(为新校址)对面,最早是一所为香山健锐营子弟教授满语及骑射等技艺的官学,建于清乾隆年间。香山八旗高等小学坐西朝东,依山而建,占地约12.7亩,有房九十九间,分为三进院落。</h1><h1>清末宣统年间,左、右两翼的学房合并为八旗高等小学堂,民国初期又改称「西郊公立第三高等小学校」,即现在的香山小学。</h1> <h1>小学对面有一座缺胳膊少腿的少先队员塑像,2014年路过时就是这样残破,可想而知,这个小学处于衰败状态。</h1> <h1>继续向南,有消防铁门,从半开半掩的小门而入,有三岔路,正南不远就是金山陵园公路,正西就是香山南麓的狼涧沟,我们向东尽头为演武厅。</h1> <h1>路遇消防大队练习场地,高架子上有119牌子。</h1> <h1>下山,向南,路过团城演武厅,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位于峰峦连绵、风景秀丽的香山南麓,是北京仅存的城池、殿宇、亭台、碉楼、教场混为一体的武备建筑群。</h1><h1>古建艺术风格独特。 团城演武厅是乾隆皇帝阅兵的场所,又是健锐云梯营演武之地,布局别具特色,建筑宏伟壮观。其主要建筑为团城、演武厅、东西朝房(已毁)、西城楼门、碑亭、放马黄城(已毁)等。</h1><h1>团城演武厅为环形城堡式建筑,其外有护城河围绕,跨河与城门相对筑有两座汉白玉石桥。城堡南北各辟城门一座,北门门额为「志喻金汤」,南门门额为「威宣壁垒」。</h1> <h1>在团城演武厅的南面的果园中,有一座实胜寺碑亭,碑亭内立有一块巨大的方碑:「敕建实胜寺碑记」碑,此碑刻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五月。</h1><h1>额高145厘米,宽175厘米,有篆书「御制」二字。碑身高310厘米,宽155厘米。须弥座高115厘米,宽192厘米。</h1><h1>碑身四面文字分别用汉、满、蒙、藏文书写。汉文乾隆御笔正书。此碑详细记载了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乱、建筑碉楼的起因、建造实胜寺的原因和组建健锐营的前后经过。</h1><h1>摘《日下旧闻考》有关碑文如下:</h1><h1>御制实胜寺碑记:去岁夏,视师金川者久而弗告其功,且苦酋之恃其碉也。则创为以碉攻碉之说,将筑碉焉。朕谓攻碉已下策,今乃命攻碉者而为之筑碉,是所谓借寇兵而资盗粮者全无策矣,为之懑然。因忆敬观列朝实录,开国之初我旗人蹑云梯肉薄而登城者不可屈指数,以此攻碉何碉弗克?今之人犹昔之人也,则命于西山之麓设为石碉也者,而简佽飞之士以习之。未逾月得精其技者二千人。更命大学士忠勇公傅恒为经略,统之以行,且厚集诸路之师期必济厥事,赖天之佑大功以成。此固经略智勇克兼用扬我武,酋长畏威怀德厥角请命。是以敌忾以往者率中道而归。窃恨未施其长技,有余怒焉。记不云乎:反本修古,不忘其初,云梯之习犹是志也。而即以成功,则是地者岂非绥靖之先声,继武之昭度哉。因命择向庀材建寺于碉之侧,名之曰实胜。夫已习之艺不可废,已奏之绩不可忘。于是合成功之旅立为健锐云梯营,并于寺之左右建屋居之,间亦依山为碉,以肖刮耳勒歪之境。昔我太宗皇帝尝以偏师破明十三万众于松山、杏山之间,归而建实胜寺于盛京以纪其烈。夫金川蕞尔穷番,岂明师比。然略昆明而穿池,胜乔如而名子,其志不忘一也。汉书训碉作雕,碉为石室,而雕则若雕鹗之栖云者,皆非是盖西南夷语彼中呼楼居其音为碉云尔。 乾隆十有四年岁在己巳夏五月之吉。</h1> <h1>从碑亭向东,再拐弯来到一个不知名的花园,有假山,有水塘,有石桥。</h1> <h1>来到香山红旗村甲2号院,以前是村入口处,现为治安办公室。</h1> <h1>继续向南,从施工地钻进去,右侧有古树几颗,在寒风凛冽中微微颤抖。</h1> <h1>来到一开阔地,有用草席围挡的植物,乃梵香公园,源于旧梵香寺,寺亡碑存,乾隆十四年立,碑文为汉、满、蒙、藏文四体合璧,碑文为清高宗弘历撰写,主要记述了为众生利益而修建寺庙。</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梵香公园示意图</h1> <h1>这里原来是国立清华大学农场,朱自清记载:「过了两道小门,真是豁然开朗,别有天地。一眼先是亭亭直上,又刚健又婀娜的白皮松。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象住宅的院子里,四角上各来上一棵,疏不是?谁爱看?这儿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方八面都来得好。中间便是松堂,原是一座石亭子改造的,这座亭子高大轩敞,对得起那四围的松树,大理石柱,大理石栏杆,都还好好的,白,滑,冷。白皮松没有多少影子,堂中明窗净几,坐下来清清楚楚觉得自己真太小。在这样高的屋顶下。树影子少,可不热,廊下端详那些松树灵秀的姿态,洁白的皮肤,隐隐的一丝儿凉意便袭上心头」。</h1> <h1>继续向东,来到南旱河公园,因河而名。</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旱河公园示意图</h1> <h1>南旱河自香山路,顺公路而下, 至万安公墓向南而行,经小屯新桥,穿越西郊机场路至南平庄,再转向东南,在槐树居电站下游流入永定河引水渠,河道处永定河故道。</h1> <h1>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h1><h1>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h1><h1>——清.张渊懿.渔家傲·东昌道中</h1> <h1>向东,过门头村石碑,拐弯向南,来到茶棚公园,明清时期,位于古时香客到妙峰山朝顶进香的必经路上,旧有茶棚。</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茶棚公园示意图</h1> <h1>这里保留旧古道一段,修筑木桥,小河流水,蜿蜒而去。</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影壁上的妙峰山进香图之一</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影壁上的妙峰山进香图之二</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茶棚老照片</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茶棚旧址</h1> <h1>当年村民自发建茶棚庵,修香路,每至妙峰山香会之时列队出驾、举旗打幡、表演献艺,成为京西一道耀眼的历史文脉。目前公园建茶棚架八组象征以前茶棚景观。</h1> <h1>继续向前,拐弯来到玉泉观光采摘园,这是集采摘和饮食为一体的大棚。</h1> <h1>出采摘园,一路向北,看见去香山公园的轻轨。</h1> <h1>过河,来到玉泉山附近,这里人烟稀少,戒备森严。</h1> <h1>到处都是高墙,铁丝网,周边摄像头。</h1> <h1>来到妙云寺公园,大家在这里休息吃饭,这是三山五园绿道串联的一个重要景观节点,居玉泉山西侧,史有 「杏花十里、御果园、松林」等描述。</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妙云寺景区示意图</h1> <h1>看墓碑才知道是甲午中日战争定远舰幸存二人之一,曲将军,后任民国第三航空队司令。</h1> <h1>曲同丰(1873—1929),字伟卿,山东福山人,早年参加过北洋水师及中日甲午战争。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三期。曾任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教官、陆军速成学堂提调、监督、保定军官学堂监督,参加过云南辛亥起义,任38协协统。</h1><h1>中华民国成立后任总统府军事参议官、参战军师长、北京政府航空署长、直鲁联军士官学校校长、陆军上将。</h1><h1>1915年5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了蛮横无理的《二十一条》 ,保定士官学校得悉后全校立即罢课游行以示强烈抗议。有学生咬破手指写血书与日帝抗争到底。段祺瑞来电训斥学生军人干政,要曲同丰上报首从。曲同丰回电称学生系爱国行动,无首从之分。此电招致段祺瑞的不满,不久,曲同丰调至北京。1928年春,直鲁联军被国民革命军击溃,曲同丰隐居天津。1929年3月9日,曲同丰在天津寓所遭暴徒枪击身亡。</h1><h1>——摘自百度百科</h1> <h1>原墓地照片。2006年我来到四季青乡红门村旧址,村西南有个墓地,维修很好,文革没有毁坏,后人重新修缮,现搬到妙云寺公园内。</h1> <h1>然后我们来到妙云寺,建于乾隆年间,寺坐南朝北,俗称「倒座」。有山门、前殿、配殿及后殿,前殿为歇山式建筑,小巧精制,后殿面阔3间,两边各出厢房3间。</h1><h1>庙西、庙后有池, 池中残存石灰岩假山1座。</h1><h1>据传乾隆帝将该庙赐给山东巡抚贵泰作为家庙,为的是来破贵泰坟的风水。清末贵家后代将庙产卖给驻藏大臣张某,张某拉倒泥胎偶像辟为别墅,妙云寺的门额也换了「石居」的门额。</h1> <h1>院中松柏参天,遮荫蔽日,门前两株古槐,约有数百年树龄。</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庙</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构件</h1> <h1>继续向前,来到御丰园,此御丰非彼御丰,是老百姓可以进去的采摘园,有吴佩孚墓,当地人此坟冢之形称之为「大宝顶」。 其妻张佩兰于1949年10月15日病逝,即合葬于此墓内。</h1><h1>文革中,墓地惨遭破坏。「大宝顶」上面被砸出几个大窟窿,土台没有了,地下墓门露出多半截,墓中棺木亦被毁。</h1><h1>于2002年6月集资对墓地做了简单修补。主要是补好幕顶的窟窿,封墓门于台下。同时立了一块简朴的普通石碑,上书: 「吴佩孚 张佩兰之墓」。</h1><h1>曹锟、吴佩孚继承了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1939年吴佩孚患牙病高烧不退。12月4日,日本牙医受命于土肥原谋杀吴佩孚,吴在牙医刀下当场身亡。时年65岁。国民党政府追认为陆军一级上将。</h1> <h1>应当说吴佩孚与共产党结下深仇大恨,镇压铁路工人,尤其「红灯记」李奶奶痛说革命家史中的一段道白,不少人至今还能背下来:「......民国十二年二月,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成立了总工会,洋鬼子走狗吴佩孚硬不让成立!总工会一声号令,全线的工人都罢了工。江岸一万多工人都上大街游行啊......」,您说文革中能不砸他吗?</h1> <h1>吴佩孚故居在东城区什锦花园23号,保留完好。</h1> <h1>沿着玉泉山西侧墙向南,绕过,再沿墙向北,被警察拦截,告知逛公园,按照警察指引方向来到两山公园。</h1><h1>这里东临皇家园林颐和园,西望玉泉山,北接北玉沟河,南临金河,最早为「玉东公园」,玉泉山之东的公园,现更名「两山公园」。</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两山公园示意图</h1> <h1>民国时期旧照片,就是两山公园的位置。</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代旧景</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公园拆迁前旧貌</h1><h3></h3> <h1>园内「稻浪流香」和「春苗绣野」等处稻田,恢复历史稻田,辟出借景设廊,就低为渠,因林添花,塔阁远映,溪潭近呈,融入历史记忆点与小品,以志不忘本土之远脉。</h1> <h1>这里为古瓮山泊退水区域,史书记载:元代起开始建设,随着历代精心管理与耕作,形成山林环护、田湖交错的特色景观,被喻为江南水乡,明代众多田园诗文多产于此。至清代成为宣扬重农国策、观稼占候的皇帝巡视区。</h1> <h1>史定潮题词,她是海淀区第一位女区长。</h1> <h1>颐和园玉带桥下之水是直通静明园(玉泉山)的,称之为玉河,乾隆往返两园的水中御道。</h1><h1>当年乾隆常在清漪园石舫码头乘坐游舫走玉河前往静明园小东门码头。三里的水路景色优美,一路向西先过耕织图,一片田园风光;再前行左侧到界湖楼,可登楼远眺;界湖楼西侧为两座石牌坊,中间为两孔闸桥,桥两侧为罗汉板式栏杆。</h1><h1>《日下旧闻考》记载:「小东门外长堤石桥上建石坊二,石桥东坊额曰`湖山罨画`、曰`云霞舒卷`;西坊额曰`烟柳春佳`、曰`兰渚苹香`。桥下水北注玉河,沿河皆稻田,又北为石道迤逦至青龙桥,即达清漪园之辇道也」。</h1><h1>但历史更迭,此景已是故纸堆里的文字了,耕织图里男耕女织、稻浪千顷的景象早已无存,界湖楼就连遗迹都难以寻觅,只可见到零星的石构件遗存。</h1> <h1>湖山罨画坊所题为乾隆御笔,正面刻 「烟柳春佳」,对联「天光水态披襟袖,岸芷汀兰入画图」。背面额联「兰渚蘋香」,对联「何处仙家觅蓬阆,此间逸兴寄潇湘」。</h1> <h1>当初还是两座完整的四柱三间石牌坊,建国后因整修河道拆除了两牌坊间的闸桥,东侧的四柱三门石牌楼也在修整玉河时拆除了一门,牌楼上的石兽、火焰牌由于防止失盗均卸下来挪到它处保存了起来。</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辇道</h1> <h1>东石坊正面额联:「云霞舒卷」,两侧对联「层楼延阁镜光里,绿柳红桃烟霭中」。</h1><h1>背面额联「湖山罨画」,两侧对联「风月清华赢四季,水天朗彻绕三洲」。</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细节</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两山公园还有石井</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碾</h1> <h1>远眺玉泉山塔影,山水映衬,湖光山色,心情很是舒畅 </h1> <h1>稻田里的稻杆被染色,在阳光照耀下,红蓝绿紫,极为绚丽。</h1> <h1>景区北侧是影湖楼公园,景区浮雕《乾隆时期高水湖养水湖平面图》来看,界湖楼位于玉河南岸,高水湖北部北岸,与玉泉山南侧的影湖楼一个在东、一个在南,一个在湖边、一个在湖心,遥相呼应。</h1> <h1>「云霞舒卷」,采用湖山罨画坊的乾隆御笔。</h1> <h1>继续向南,我们来到北坞公园,分为东园和西园。明代有南中北三个停泊、修理船只的地方,中坞居中,北坞在中坞西侧。</h1><h1>北坞公园与周边颐和园、玉泉山以及其他公园协调一致,巧妙的使用了借景的手法,登上眺望台不仅能看到旁边玉泉山,天气好的时候还能看见颐和园的佛香阁,还保留的那一小片的京西稻田。</h1><h3><br></h3> <h1>这里采用借景手法,登台俯视玉泉山,回首观望佛香阁,并保留的那一小片的京西稻田。</h1> <h1>1958年8月16日,西哈努克亲王等外宾,在周总理、贺龙副总理的陪同下,来到了玉泉农业合作社北坞村,当时就一起参观了京西水稻。</h1> <h1>我们来到北坞关帝庙,位于海淀区四季青镇北坞村北坞公园,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9年旧照片</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树</h1> <h1>园内有金山寺,明天顺五年建,寺坐北朝南,有殿三进,依次为灵官殿、正殿和娘娘殿。</h1><h1>灵官殿原供有道教护法神灵官像和佛教护法神韦驮像。</h1><h1>东跨院内就是现在广场前有戏楼,始建光绪年间,坐北朝南,面阔三楹,双卷式建筑,前接戏台,台东西长两丈余,宽一丈余。</h1><h1>我仔细观察金山寺匾额是赵朴初题词,赵公去世多年,不知何时题词?</h1><h1>院内发现新出土明代「敕赐普陀禅寺碑记」碑,可知此寺院之名为明代皇帝所赐,落款为「大明天顺五年(1461年)腊月八日」。</h1> <h1>亭阁楼院,曲折通幽,湖光山色,美景如画。</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布秧</h1> <h1>中坞公园则是大片的稻田,整个公园的主题也正是稻田,可以说就是一个稻田公园。公园里也有翠袖轩、娟碧轩、荷风桥、覆春亭、寄舟台、起云亭、近樱桥、晚秋亭、画图四面亭等景点。</h1> <h1>当年山下稻浪滚滚,渔米之乡,一幅农家乐图。</h1><h3></h3> <h1>这里暖阳斜照,山光水色,玉峰塔影,一农民耕地模板恍如当,居岸边闻稻浪流香,看田湖交错,陶醉其间,人生难得一日闲。</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玉泉山旧影</h1> <h1>最后来到船营公园,树木成荫,草色枯黄,点缀在高低起伏的山丘中,人很少,不失惬意之味。</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船营公园示意图</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轨迹图,21公里</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合影留念</h1> <h1>我们自香山始,经妙云寺公园、两山公园、中坞公园、北坞公园、影湖楼公园、茶棚公园,终船营公园,穿插梵香公园和御丰园,全程21公里有余。</h1><h1>冬日暖阳格外温馨,一路走来,公园非常安静,感受郊野风光,领略古庙,古牌坊,古墓,古井,石碾子,稻香四溢,芳香如醉,人生难得半日闲,陶醉其间。</h1><h1> 2019年12月18日</h1><h3></h3><h1>感谢所有同行驴友,感谢飞虎人、老田大哥及轮哥。</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