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重返怒江</h3><h3>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边疆的歌儿暖人心暖人心……。1976年初,这首当年脍炙人口的歌由原昆明军区第一支边疆文化服务队的队员们从六库、片马、碧江、鹿马登、利沙底、福贡一直唱到了丙中洛、独龙江和马库。此后,我又随队两次进怒江为兵服务。自转业地方后虽有强烈的意愿,却再没能踏入怒江这片纯净、难忘的土地。</h3><h3>40多年后的今天终于如愿以偿。杜猫我俩与我单位的同事终于踏出这一步,去怒江!去独龙江!去寻觅当年的记忆!</h3> <h3>1976年3月由原昆明军区政治部从三团(话剧团、歌午团、杂技团)及军区文化站、军区俱乐部抽调部份人员组成了第一支边疆文化服务队,深入边防前沿哨所为兵服务。首次出征就由文化部张少川副部长、文化部杨田同志带队前往怒江军分区。</h3><h3>这是前往六库在曹涧公路边的小溪边全体队员们的合影。</h3> <h3>六库_怒江边的小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沪水县城由髙黎贡山鲁掌旧址搬迁到六库,即改称为泸水市,也即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府。地图上的泸水市即六库。</h3> <h3>现今六库也旧貌换颜。城市拓展了,新建的斜拉桥横跨怒江,老的钢架吊桥也保留着。你即能感受到时代变化的气息,也能寻回当年的味道。</h3> <h3>这就是当年的六库跃进桥。</h3> <h3>新修的沿江公路绝对是名符其实的怒江美丽公路。219省道六库至丙中洛段全程道路平、宽、美!一弯一个景!跑在这样的跑上真是心况神怡!</h3> <h3>这是老公路,边疆文化服务队的队员们与路政维护的工人们一起清理泥石流。</h3> <h3>怒江_一条穿行在髙黎贡山和碧罗雪山峡谷的漂带,看在眼里,美在心里。</h3> <h3>张少川副部长徒步在髙黎贡山崖羊腸小道上。远方的怒江及江边老公路犹如漂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h3> <h3>往后看远离了姚家坪,向前看片马在望。</h3> <h3>向片马前进!</h3> <h3>片马雪山丫口排。地形地貌一点没变!前哨排的房子在原址按原样新建的,驻守的主人则由解放军战士换成了公安特警。</h3> <p class="ql-block">毛烽部长专程从六库赶到丫口,看望风雪丫口排的战士和文化服务队的队员们。驾车的是政治部车队的李山同志,沒想到1985年下地方后我们又成为同一单位同事。</p> <h3>风雪丫口合影。</h3> <h3>远眺片马镇。丫口至片马20余公里,第一次下片马徒步半天。第二次下片马记得是1977年的八一建军节,庆祝泸片公路通车,这20多公里乘车走了20多个小时。这次自驾,一码柏油路,半个小时即达。</h3> <h3>片马_云南省级边贸通商口岸。当年的村庄己无踪迹,被海关、片马抗英纪念舘、驼峰航线纪念馆所替代。</h3> <h3>为驻守片马的连队放映电影。</h3> <h3>这里是去原碧江县城半山腰上的老姆登村。当年不知名的村子现在是游怒江必去的旅游景点。</h3> <h3>碧江县城_知子罗,原边防十团团部所在地。碧江县行政区划己撤消,人去楼空,县城衰败了、偃灭了,但你仍可从陈旧破败的楼宇中寻回你的记忆。</h3> <h3>石月亮山。</h3> <h3>贡山傈僳族怒族自冶县。当年公路的终点,茶马古道骡马队进藏的集结地。如今县城有了红绿灯,有了车辆单行道,好不热闹!水电站还在,吊桥还在,部队营房也在,大理石加工厂一个都没了。为保护环境应该如此!</h3> <p class="ql-block">独龙江_我们又来了!</p><p class="ql-block">1978年9月,我们走进了军区最远的边防连队_独龙江巴坡边防十团二营六连,与连队战友们共渡中秋节。时隔44年后我们又走进了独龙江,这次我们是自驾进去的。</p> <h3>贡山县城至独龙江70多公里。自公路通车后经东哨房的骡马栈道就无人走了。首通的公路隧道因在雪线以上,不能保证冬季通车,故改线建在雪线以下。改线建成通行的独龙江隧道长近7公里,打通该隧道用了两年的时间,可想条件多艰苦,施工多艰难!</h3> <h3>向独龙江前行。</h3> <h3>这是我们在东哨房的留影。约20平米的一间屋挤睡了近20多个青年男女,我负责睡门口把大门。回忆往事好不惬意!</h3> <h3>途中小憩。</h3> <h3>经批准与我们同行前往独龙江的、来云南拍摄“云南风情录"影片的香港影师张铮和孙华为我们留下了人生的第一张彩色照片。</h3> <h3>独龙江乡政府所在地孔当乡,距我们连队驻地巴坡上游20余公里。这是第一次到孔当。</h3> <h3>独龙族纹面妇女。她们都是时代变更发展的见证者。现还存活的为数不多的纹面女都步入老龄化,屈指可数了。</h3> <h3>连队驻地巴坡村。老的茅草房己被新房所替代,当年的供销社地点就是今天村公所院坝。杨文你还记得在供销社买麝香的场景吗?</h3> <h3>真是没想到43年了!连队的老房子在,老标语在,一切是那么熟悉、亲切!睹物思情!</h3> <h3>43年的光阴!相同的地点、相同的角度、相同的人物再留下一缕情思!</h3> <h3>当年的四合院坝,当年的球场,当年的看台,当年的房屋一点儿没变。咱连队的驻地巴坡己被县委确定建设为独龙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h3> <h3>杨文:这是咱们住的小平房宿舍,石棉瓦顶。</h3> <h3>杨文还记得连队仓库因电线短路引发失火的事吗?球场台阶上的房子就是咱们一起救火的连队储备仓库。</h3> <h3>在陈列室摆设的均是连队使用过的发报机、电影放映机、药箱、被装及前辈老兵们驻守独龙江,建设独龙江的珍贵影照。</h3> <h3>独龙江的藤蔑桥是由五棵竹子平铺捆扎为桥面,由縢条捆扎兜底而建的简易桥,就在连队营房的后面。现己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独龙江沿江而建的多座水泥桥、钢架桥。</h3> <h3>独龙江马库前哨排留影旧照。</h3> <h3>记得吗!这是前往丙中洛途中的捧当(也称为闪当)村。</h3> <h3>前往丙中洛。体验骑马的感觉。比起徒步那可真是太享受了!</h3> <h3>怒江第一湾。当年是从髙黎贡山栈道往下看,现在是在公路旁观景台往前看。</h3> <h3>丙中洛镇怒江大回旋湾。其实它才应是怒江第一湾。同样是∪形湾,它在上游,距现号称第一湾不足两公里。</h3> <h3>丙中洛!己无往日的恬静,到过是无规划兴建的房屋,远山山腰还能依稀可见当年步行的骡马栈道,也不知现在还可否通行。</h3> <h3>贡山至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公路己建成通车,全程约100公里。这是今人兴奋的好消息!因雪山塌方公路中断,此次未能前行,但德贡公路是一定要走一趟的!</h3> <h3>在昆的当年同赴独龙江的四位老战友</h3> <p class="ql-block">老照片记录了那段艰苦、那段欢悦、那段收获!它亦是我们磨炼成长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回味它、不忘它、继续它、光大它!</p><p class="ql-block">向长年坚守在怒江边防前哨的老兵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怒江_一定再来!</p><p class="ql-block">致我的己故去的老领导和同行的战友:毛烽部长、张少川副部长、姬广富、许尧胜、汪义德。</p><p class="ql-block">致我们同行的战友:杨田、杨文珠、杜桂珍、吳世鹰、胡雅端、吳企善、祝黔煜、易泽君、杜路琳、王红、王忠定、施从洪、邓德英、陈雪冰、张斐琳、蒋勇</p><p class="ql-block">共享回忆!</p><p class="ql-block">20191125_2019120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