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分享《格式塔疗法——相处的艺术》</h3><h3> 有控制地参与和融入</h3><h3> 格式塔倡导放手和信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陪伴来访者处于“需求满足循环”中(见第四章),通过治疗师的热诚和分享,够帮助来访者成长,并且在前进的道路上克服障碍。</h3><h3> 格式塔治疗师从不把自己禁锢在漠然的沉默中,他不会于成不变的“温和的中立”面具,他神情融入,与来访者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把“反移情“用于治疗),以平等的身份与来访者互动,当然,这种参与是适切的,并不意味着倾其所有……但表达的必定是真实的(一种纯真的互动关系),简言之:思如所言,但不言尽所有。</h3><h3> 治疗师也并非无条件地全盘接受来访者:他可能拒绝来访者提出的要求,这是格式塔治疗的独特之处:治疗师井非对来访者有求必应!例如,来访者叨叨不停地谈论母亲自杀时的反应,治疗师可以建议改变话题,“不如这样,告诉我你小时候跟她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怎么样?”太多的重复会助长僵化:探索过程中反复重现主题是可取的,但同一主题不停反刍则是不妥的。另一方面,来访者习惯性地避重就轻,那么治疗师将毫不迟疑地提出这一点。</h3><h3> 皮尔斯形象描绘了三种基本的治疗“态度”:</h3><h3> •精神分析学家“漠然”:温和的中立,最小限度地参与。</h3><h3> •罗杰斯主义者“共情”:站在来访者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他,与他同感。</h3><h3> •格式塔主义者“融入:专心、称职地相伴,参与其中,真诚地“我/你”对话。如果来访者愤怒,治疗师仍能保种冷静;来访者恐痛欲绝,而咨询师不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