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河-源于蓝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仟靈鳥

灞河,古名滋水,全长109公里,是黄河支流渭河的支流,流域面积2581平方公里。春秋时秦穆公不断向外扩张,称霸西戎后改名霸水。后来在“霸”字旁加上三点水,称为灞水。<div>灞河是蓝田的主要河流,被誉为蓝田的母亲河,发源于蓝田县灞源乡镇华岔村西部,西流至华胥乡的新街西北入西安市灞桥区,在西安市高陵区,东经109°1′北纬34°36′14″处注入渭河。</div> 箭峪岭,处于蓝田县、华县、临渭区三地交界之处,海拔2449米,是临渭区境内最高峰。 站在岭顶之巅一脚踏三地、鸡鸣唤三地之晨民。 岭的北麓为箭峪,其峪属于本地最长的峪道。向北缓下,直贯穿到临渭区桥南镇境内;南麓正对蓝田县、霸源镇、青冈坪村,山势陡而较短;南麓偏东缓入华县、华台子辖内。 岭北水源汇入赤水河是赤水河的源头之一;岭南水源流入灞河,属灞河源头之一。 在灞河流域,从猿人到智人到新人的文化遗址分布十分广泛。这些古老的文化遗存被灞河这条彩带连接起来,从公王岭(115万年)到陈家窝(95万年)到华胥古镇(8000-6000年),从老牛坡(6000年)到西安半坡(6000年)。后来还有灞河上、中游的厚镇涝池河(40-50万年),公王岭附近的桐花沟(20-30万年),冯家村(2-3万年)等遗址的发现,与灞河下游及其附近新街、姜寨、杨官寨、米家岩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补充了中国古人类进化史上的各个环节,使其成为中国古人类百万年历史的完整画卷。 灞河流域是华夏文化的源脉之地。蓝田县华胥镇就是中华民族始祖母华胥氏陵地所在。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华胥氏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后世学者又将这一观点延伸为“少典生炎帝、黄帝”。这一切都显示出灞河地域文化的独一无二性特征,也成为灞河是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标志和无可替代性。 站在灞河边,心潮犹如滔滔西去的灞河水…… 河岸上种植的紫槐,成为灞河景观大道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串串紫红的槐花缀满树枝,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 河滩湿地引来不少垂钓者在此休闲。 灞河两岸修建的景观大道宽敞平整。 河岸边长廊。 河水较浅的地段很多游人赤足趟过河水。 年轻人在深水处游泳嘻水。 河水倒映着远山。 灞水在骊山和白鹿塬之间缓缓向西逆行。 河岸护堤上种植绿草鲜花,河道护理人员精心养护。 微风吹拂,心旷神怡。 河岸滩地上格桑花怒放。 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渐起。<br>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运流方可叹,含毫属微理。<br>——李世民《度秋》 云物开千里,天行乘九月。<br>丝言丹凤池,旆转苍龙阙。<br>灞水欢娱地,秦京游侠窟。<br>欣承解愠词,圣酒黄花发。<div>——韦元旦《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月字》</div><br><br>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br><br><br> 芳草灞陵春岸,柳烟深,满楼弦管,一曲离声肠寸断。<div>今日送君千万,红镂玉盘金镂盏。</div><div>须劝,珍重意,莫辞满。</div><div>——韦庄《上行杯·芳草灞陵春岸》</div> 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br>江鱼朔雁长相忆,秦树嵩云自不知。<br>下苑经过劳想像,东门送饯又差池。<br>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div>——李商隐《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div> 千行发御柳,一叶下仙筇。<br>青浦宸游至,朱城佳气浓。<br>云霞交暮色,草树喜春容。<br>蔼蔼天旗转,清笳入九重。<br>——张说《侍宴浐水赋得浓字》 涌出石门归无路,反向西,倒着流。杨柳列岸风香透。鹿原峙左,骊山踞右。夹得一线瘦。<br>倒着走便倒着走,独开水道也风流。自古青山遮不住,过了灞桥,昂然掉头,东去一拂袖。——陈忠实《青玉案·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