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实在没有想到,我在美篇上发的《我爱你锦州华光电子管厂》一文,连同文中的老照片,居然在我的华光老同事中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h3><h3><br></h3><h3>有的非常激动的抄起话筒,有的在微信上大段留言,还有的告诉我,他(她)正在一遍遍地回放当年的老照片……</h3> <h3>这是我能找到的最早的一幅照片,照片上能叫出名字的只有一个人。</h3> <h3>那几天,我们华光好友团的群沸腾了,大家在群里,又是说又是写,又是回忆又是憧憬,又是感伤又是惊喜,手中珍藏的老照片,也不时飞到群里……</h3><h3><br></h3><h3>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2019年12月19日我发在美篇上的《锦州华光人的故事》一文,会让那么多的华光人动容,而他们情真意切的留言,又深深地打动了我。</h3> <h3>我们厂有两个名字,在锦州我们叫国营华光电子管厂;在中国,我们的名字是(四机部)七七七厂。六、七十年代的锦城,华光电子管厂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h3><h3><br></h3><h3>华光电子管厂(777)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建厂,由部774厂包建,看厂名就知道,厂的主要产品是电子管以及真空开关管。</h3><h3><br></h3><h3>电子管是一种在气密性封闭容器中产生电流传导,利用电场对真空中的电子流的作用以获得信号放大或振荡的电子器件。</h3><h3><br></h3><h3>777厂在部属企业中,虽说不像774,714,712和715这些个几千人和万人大厂,但也是动力、机修,模具、零件等车间一应俱全。</h3><h3><br></h3><h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玻璃车间,拉玻管、吹玻壳的师傅都是顶呱呱的,车间主任就是拉玻管的(老八级)张景起,在厂里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我们厂的大中型发射管431、433、833等玻壳,都是这些工人师傅用辛勤的汗水制造出来的。(谢王玉川师傅提供的资料)</h3> <h3>王玉川师傅首先打开了大家记忆的闸门;唐功文师傅紧随其后……</h3> <h3>赵健康师傅的细节描述更令人难忘,他还特意附上了一张照片,说明他的身后就是他们到锦州后的第一个"家″。</h3><h3><br></h3><h3>据他们回忆,那一年锦州的最低温度曾达到过零下30多度。</h3> <h3>1969年的1月24日,一夜之间,师傅们就由北京人变成了锦州人,关里人变成了关外人,最重要的是,一夜之间就成了錦州华光人,四机部七七七厂人!</h3><h3><br></h3><h3>华光,七七七是我们共同拥有的名字!虽然我们很多人都先后离开了她,但她依然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因为我们的青春岁月就是从这里扬帆起航!</h3> <h3>这是北无电校的师傅们,成为锦州华光人后的第一张合影。</h3> <h3>这张照片上每一位师傅的名字我都能叫出。</h3> <h3>还能找到当年的他们吗?</h3> <h3>王玉川师傅又回忆起了我们六九届初中毕业生,刚进厂时的情景……</h3> <h3>我们刚进厂时,车间的人员构成极其单纯,主要是由:北京无线电校六八、六九届中专毕业生;我们这些六九届没有下乡直接分配到工厂的所谓初中毕业生;六八、 六九年复员转业军人;六八、六九、七O届大学毕业生,我戏称“四种人”。</h3><h3><br></h3><h3>我们这“四种人”组成了一个单纯且上进、真诚且善良的车间。就是现在,我也十分怀念我的那个车间,那是我生命中的一处桃花园。</h3><h3><br></h3><h3>我们可以为了完成一项紧急任务,完成一种新产品的试制而二十四小时吃住在车间,谁也没有计较过加多少班、加多少点,当然,没有奖金也没有加班费,可我们心甘情愿。车间真的被当成了我们的家,在那个温暖的家中,兄弟姐妹融融乐乐,充满手足之情。</h3> <h3>据说,这是我们车间人最全的一张照片,可惜没有我。</h3> <h3>这张老照片里面还有后来的国务委员李贵鲜同志(第一排右二),当时他是我们车间的技术副主任。</h3> <h3>这张照片虽不清晰,但却被我一直珍存着,物质生活虽不富裕的我们,一样有美丽的精神追求,这是我们相约去踏青,骑着自行车,人到哪快乐就跟到哪,幸福!</h3><h3><br></h3><h3>自行车是我们当年重要的交通工具,摄影是谁呢?</h3> <h3>由于毕乐庚厂长在六十年代末,领受了部下达的《09工程》任务,才组建了电子管厂的集成电路和零部件车间,我们十车间是集成电路生产车间。(后来还分别叫过六车间、七车间)</h3><h3><br></h3><h3>集成电路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半导体器件。它是经过氧化、光刻、扩散、外延、蒸铝等半导体制造工艺,把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电路所需的半导体、电阻、电容等元件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导线全部集成在一小块硅片上,然后焊接封装在一个管壳内的电子器件。</h3><h3><br></h3><h3>其封装外壳有圆壳式、扁平式或双列直插式等多种形式。记得我们当年的产品是圆壳式。</h3> <h3>这是当年的华光人,2019年3月15日相约去看老厂长毕乐庚夫妇。</h3> <h3>唐功文师傅真是好记忆!竟然说出来我们车间的所有工序,以及车间创建初期的48位组成人员。</h3> <h3>大家在网上,开始争先恐后的回忆……</h3> <h3>我也使用过这样的键合机。</h3> <h3>这是我离开键合班时的分别留影。</h3> <h3>这种回忆的热情和激情,带给我们的是:今夜无眠!</h3> <h3>这可是我们真正的中国"芯″!</h3> <h3>我只能再一次拿起笔,带着这些美好的回忆,走进美篇。</h3><h3><br>这里有我们激情燃烧的岁月,这里有我们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这里有我们共同期待的明天。</h3><h3><br>天南地北的华光人,让我们共同珍惜、珍存这些单纯又美丽的记忆吧!</h3><h3></h3> <h3>期盼着华光的老前辈们,能打开记忆的闸门,把我们华光故事续写完整!</h3> <h3>这是最早的华光人,共和国会记住你们!我们也会记住你们!</h3> <h3>这张照片,是我们师徒分别二十多年后的第二次握手,也因此而有了后面的故事。</h3> <h3>共同举杯,为往事干杯!</h3>